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猴D型逆转录病毒和猴艾滋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志斌 《动物学研究》1992,13(2):193-199
1983年在加里福利亚和新英格兰灵长类研究中心先后发现了与人艾滋病的表现相似的猴艾滋病(Smian AIDS,SAIDS)(Letvin et al.,1983;Henrickson et al.,1983)。引起SAIDS的病原体有猴艾滋病D型逆转病毒(Simian AIDS Type D)Retrovirus,SRV)和猴免疫缺陷病毒(Simian Immunodefiency Virus,SIV)。由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猴免疫缺陷病毒(SIV)感染后,病毒特异性免疫复合物(IC)在不同时间、不同组织的沉着情况,初步研究其与AIDS多系统病变的联系。方法对8只不同时间感染SIV的恒河猴及1只未感染SIV的猴进行尸检以获取多系统组织标本,进行连续切片和IgG、C3、SIV p27免疫荧光染色,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IgG、C3、p27在多个猴、多种组织的相同位置出现相同模式的荧光表达,证明存在IC的沉着;其中脑血管周(8/8),心肌间微血管(6/8)、和淋巴结副皮质(6/8)及生发中心(5/8)是阳性率最高的部位,肾小球及肾间质、肠黏膜固有层也有较多IC的沉着,且在感染中、晚期IC出现的比例更高。结论SIV感染后出现广泛的SIV-IC沉积,且随病情的进展而加重;IC可能是SIV导致AIDS多系统病变的主要形式。针对此过程进行研究,可帮助了解AIDS并发多系统器官病变的机制及研究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在HIV-1致病机制研究以及抗AIDS药物和疫苗研发中具有重要作用。由于缺乏HIV-1直接感染的动物,SIV/SHIV猕猴模型是目前AIDS研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动物模型。虽然SIV/SHIV猕猴模型与人AIDS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SIV/SHIV与HIV-1间的遗传差异较大,致使SIV/SHIV猕猴模型存在很多局限性。创建合适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仍然是HIV/AIDS研究中的热点和难点。平顶猴是目前唯一可以被HIV-1感染的旧大陆猴,在HIV-1静脉传播和性传播模型研究中具有许多优势。该文综述了SIV、HIV、SHIV和HSIV通过静脉和黏膜途径感染平顶猴的特征,并简要介绍了病毒在平顶猴细胞中复制的分子机制以及建立平顶猴AIDS模型的限制因素和前景。  相似文献   

4.
AIDS疫苗在灵长类动物模型中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IDS病是HIV感染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的严重病毒病。发展一个安全、高效的疫苗将是最终控制HIV蔓延的方法。目前对AIDS疫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全病毒灭活疫苗、病毒样颗粒疫苗、亚单位疫苗和多肽疫苗、减毒活疫苗、活载体疫苗和核酸疫苗等。在检验新型AIDS疫苗策略方面 ,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能较好地反映HIV感染人体过程 ,有很重要的价值。现在主要有三种非人灵长类模型 :HIV 1感染的大猩猩、HIV 2感染的恒河猴 ;SIV感染的恒河猴及SHIV感染的恒河猴。本文就AIDS疫苗在灵长类动物模型中的最新发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一种能抗AIDS的实验性疫苗在灵长类动物上显示了出人意料的保护作用,美国政府AIDS研究单位的负责人认为,该项研究在人类AIDS疫苗的研制过程中是个飞跃。类人猿AIDS病毒(SIV)和HIV一样可以感染并抑制免疫系统,导致发病和死亡。科学家一直把SIV作为HIV研究的模板,特别是在疫苗研制方面。Murphey-Corb用经福尔马林灭活的完整SIV对12只恒河猴进行了免疫,同时注射能激发免疫反应的苏氨酰胞壁酰二肽,  相似文献   

6.
《生命科学》2008,20(2):299-299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973”项目的支持下,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郑永唐组和宿兵组合作,发现在旧大陆猴平顶猴对HIV-1易感的重要分子机制,并首次发现新型天然免疫分子mnTRIMCyp。此项研究进一步阐明了天然免疫分子TRIM5α限制HIV-1感染和复制的作用机制,也为国际HIV/AIDS研究广泛关注的HIV/AIDS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建立提供了重要思路。  相似文献   

7.
恒河猴是研究人免疫缺陷型病毒(HIV)感染与获得性免疫缺失综合征(AIDS)疫苗研制的最为重要的动物模型,其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结构的解析将有助于了解HIV免疫逃逸机制。本研究克隆了1个恒河猴MHC-I类分子Mamu-A*02轻链(β2m)基因并插入到pET21a(+)原核表达载体中,成功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ET21a(+)-Mamu-β2m。pET21a(+)-Mamu-β2m和之前构建好的恒河猴Mamu-A*02重链(α)重组质粒pET21a(+)-α分别转入BL21(DE3)大肠杆菌表达体系中,IPTG诱导表达。Mamu-A*02重链和猴β2m目的蛋白在BL21(DE3)中以包涵体形式表达。重链、轻链的包涵体蛋白和Mamu-A*02限制的猴免疫缺陷病毒(SIV)Nef表位多肽(YY9)通过稀释法共复性。高纯度的复合物蛋白经分子筛层析和阴离子交换层析纯化后获得。复合物晶体利用悬滴法筛选并优化,并在0.1mol/LBIS-TRIS(pH5.5)、2.0mol/L(NH4)2SO4条件下收集一套2.8?分辨率的X-射线衍射数据。晶体属于正交空间群P212121,其晶胞参数为a=128.99?,b=129...  相似文献   

8.
爱滋病(AIDS)目前正在全球蔓延,它已遍及五大洲,波及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到1991年全世界将有50-300万AIDS患者,近1亿人受到HIV的感染,将成为世界十大致命疾病之一。本文就HIV的形态结构、基因组成、复制繁殖等生物学特性作简单的介绍: 一、概述 HIV是60年代分布在中非(扎伊尔、卢旺达、布隆迪、乌干达、坦桑尼亚、肯尼亚等国)绿猴身上的病毒变异而来的。70年代初期由维多利亚湖西部经中非传播,最早传到加勒比地区的海地,随后又传到美国,目前世界上AIDS患者中80%是美国人。1983年5月巴黎巴斯德研究院以蒙塔尼为首的科  相似文献   

9.
利用序列特异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equence-specific primers,PCR-SSP)方法扩增中国恒河猴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II类基因Mamu-DRB*W101、-DRB*W201,初步了解中国恒河猴中Mamu-DRB*W101、-DRB*W201基因的阳性率。采集中国恒河猴静脉血,用DNA提取试剂盒提取全血DNA,分别用Mamu-DRB*W101、-DRB*W201特异引物PCR扩增Mamu-DRB*W101、-DRB*W201基因的第二外显子区域,并对扩增出的阳性条带进行测序,与已知序列对比验证序列是否正确。共检测了来自136只中国恒河猴的样本,PCR检测出Mamu-DRB*W101阳性个体10只,Mamu-DRB*W201阳性个体也是10只,其阳性个体所占比率均为7.35%。测序结果表明,PCR扩增产物的核苷酸序列与基因库中的序列完全一致。本研究表明中国恒河猴中存在Mamu-DRB*W101、-DRB*W201基因阳性个体,为中国恒河猴在AIDS研究中的应用及进一步分析中国恒河猴MHC II类基因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熊猴存在TRIM5/TRIMCyp杂合子基因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缺乏合适的动物模犁是制约艾滋病研究取得重大突破的关键瓶颈之一.细胞内的抗病毒蛋白被称为限制因子.研究不同灵长类动物抗HIV-1宿主限制因子的存在形式及作用机制对建立合适AIDS灵长类动物模型有十分重要的意义.TRIM5α是哺乳动物细胞中一种重要和关键的限制因子,它以物种依赖的方式限制包括HIV-1在内的逆转录病毒的感染.TRIM5-CypA融合基因是存在于新大陆猴与旧大陆猴中的一种独特的TRIM5基因形式.为了研究不同灵长类动物TRIM5基因的存在方式,该文对熊猴、藏婀猴、红面猴及中闰恒河猴4个物种共110只灵长类动物进行了TRIM5-CypA融合模式的研究.首次发现熊猴也存在TRIM5-CypA基因融合现象.熊猴TRIMCyp融合基因形成模式类似于北平顺猴TRIMCyp融合基因模式,即CypA假基因的cDNA序列通过逆转座方式插入到TRIM5基凶的3'-UTR区域.基因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与北平顶猴相应基因序列高度相似;并且其TRIM5内含子6的3'-剪接位点也相应存存G-to-T突变现象(G/T).这提示熊猴也极有可能像北平顶猴一样表达TRIM5-CypA融合蛋白,从而导致熊猴可能跟北平顶猴一样可能被HIV-1感染.因此,熊猴极有希望成为一种新的HIV/AIDS灵长类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1.
李鑫  谢亮  徐帆  纪永佳  王韬  谢鹏 《四川动物》2012,31(5):798-802,807
为了从笼养食蟹猴行为时间分配的研究中分析影响行为时间分配的因素并为抑郁模型行为评价选择最佳的时间窗,2011年1月~6月,采用动物焦点观察法对江苏省苏州中科实验动物有限公司的40只笼养食蟹猴的昼间活动规律进行昼间7个时段行为观察.研究发现,笼养食蟹猴昼间7个时段行为时间分配表现为休息最多(68.58%),其次是进食(10.14%)、社会交流(9.92%)、运动(5.57%);争斗和交配较少;社会交流行为持续时间在上午时段( 10:30~11:30)明显高于下午时段(14:30 ~ 16:30)(Z=-4.72,P<0.01);幼崽对母亲猴的行为影响明显,有幼崽组较无幼崽组具有更高的社会行为(Z=-2.86,P<0.01)和运动行为(Z=-6.57,P<0.01);运动行为与年龄呈负相关(rs=-0.357).研究表明幼崽和年龄因素影响食蟹猴7个时段行为时间分配,抑郁模型行为评价宜选择上午时段(10:30 ~11:30).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经济、高效的培养恒河猴外周血单核巨噬细胞(monocyte-derived macrophage,MDM)的方法。方法用肝素钠抗凝管采集成年恒河猴(Macaca mulatta)全血,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同时用无抗凝剂采血管采集同一只猴外周血,自凝后分离血清。将猴PBMCs置于Cell BIND Surface的96孔(0.8×106个细胞/孔)或48孔培养板(3×106个细胞/孔)中,用含不同百分比的猴自体血清或胎牛血清(fetal calf serum,FCS)的RPMI 1640培养液培养24 h后洗弃未贴壁细胞,加入含有猴自体血清或FCS的新鲜培养基继续培养7 d后观察细胞形态学。分化良好的猴单核巨噬细胞贴壁能力强,占据板底大部分区域。胞体形态多样,多数呈长梭形。用巨噬细胞标记受体(CD14)抗体染色判断细胞纯度。并用细菌内毒素(LPS)刺激分化的巨噬细胞,检测巨噬细胞炎性因子的表达。此外,用猴艾滋病毒(SIVmac17E-Br、SIVmac251)和人-猴嵌合体艾滋病毒(SHIV KU-1)感染分化良好的猴巨噬细胞,检测病毒在猴巨噬细胞中的复制。结果在含2%猴自体血清的RPMI 1640培养条件下,大多数(85%)猴单核细胞能在24 h内贴壁,体外分化5~7d后,猴巨噬细胞纯度大于96%。相比而言,含较高浓度(4%,8%或10%)猴自体血清或FCS的RPMI 1640培养基对猴单核细胞的贴壁和分化作用较差。分化良好的猴巨噬细胞对LPS刺激敏感,可产生多种巨噬细胞炎性因子。此外,这些细胞对SIV或SHIV均易感,产生感染性病毒。结论含2%猴自体血清的RPMI 1640培养基适于原代猴单核细胞的贴壁和分化。该方法简单、花费少,无需生长因子,且分化效果好,是培养猴艾滋病毒及开展相关免疫学实验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为建立实验猕猴被毛氨基酸含量的参考数据和对猕猴饲料氨基酸配比的筛选提供实验基础数据,挑选不同生活环境的猕猴共30只,即笼养猴10只、半自然圈养(猴园)猴10只、野外猴10只,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其被毛氨基酸的含量.分析结果表明,按不同生活环境分组,猕猴被毛的脯氨酸、缬氨酸、氨和精氨酸以及胱氨酸的含量是人工饲养猴(包括笼养猴和猴园猴)低于野外猴(P<0.01),被毛赖氨酸、组氨酸和氨基酸总量含量是野外猴高于笼养猴(P<0.05)和猴园猴(P<0.01);按性别分组,只有雄性猴的被毛苏氨酸和组氨酸的含量高于雌性猴(JP<0.05),其余氨基酸均无差异(P>0.05).因此,影响猕猴被毛大部分氨基酸含量的因素不仅是食物相应氨基酸的含量,生活环境也有很大的影响;性别因素对猕猴被毛的大部分氨基酸的含量是没有影响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10只幼猴粪便正常菌群的测定,了解幼猴肠道正常菌群的分布情况,为猕猴肠道疾病的治疗和微生态制剂的开发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方法用微生态学检测方法,对10只健康幼猴粪便中正常菌群(9种细菌)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在健康幼猴肠道中,双歧杆菌(10.02±0.25)、类杆菌(10.00±0.09)、韦荣球菌(9.96±0.31)、肠球菌(9.98±0.43)和梭杆菌(9.90±0.24)为优势菌群,而肠杆菌(7.32±1.49)、葡萄球菌(5.74±0.49)和酵母菌(5.42±1.47)含量则较少.结论该实验测出健康幼猴粪便内正常菌群值可作为健康幼猴肠道内正常菌群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分别在交配期(2006年9月-2006年12月)和产仔期(2007年1月-2007年4月)对黄山短尾猴鱼鳞坑YA1群中5只雄猴和5只雌猴成年个体采用目标动物法、随机取样法和连续记录法记录行为参数。研究期间记录交配行为336例:母子交配0例;母系兄妹交配7例(占2.1%),其中强行交配4例;非亲缘关系交配329例(占97.9%),非亲缘关系交配频次显著高于亲缘关系。在交配期,雄猴对亲缘雌猴跟随、性检查频次均低于非亲缘雌猴,接近指数(PMI)在亲缘和非亲缘雌猴间无显著性差异;雌猴对亲缘雄猴交配拒绝率显著高于非亲缘雄猴,接近指数在交配期显著低于非亲缘雄猴,产仔期接近指数在亲缘和非亲缘雄猴间无显著性差异。尽管雄猴在交配选择上趋于避免与亲缘雌猴交配,但某些雄猴仍会主动对有亲缘关系的雌猴邀配或强行交配,雌猴则主动回避。这些结果表明:黄山短尾猴母系亲属间可以通过行为倾向抑制近亲交配发生,且雌猴更主动回避交配,支持了近交回避的双亲投资理论。  相似文献   

16.
老年性痴呆恒河猴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阿尔茨海默病 (AD)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疾病 ,而实验动物模型研究的滞后是制约AD机理研究和药物开发的瓶颈之一。恒河猴在AD的机理研究和药物开发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恒河猴自发和诱发的AD模型都能较全面地复制AD的各种病变 ,尽管造模方法还有待改进和优化 ,但已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和开发价值。现就恒河猴动物模型的进展进行了综述和评价。  相似文献   

17.
基于线粒体控制区序列的猕猴属系统发育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线粒体部分控制区DNA序列数据探讨7种猕猴属物种的分子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熊猴的核苷酸多样度最高,而藏酋猴核苷酸多样度较低。基于控制区序列数据所构建的最大似然树,不考虑食蟹猴的位置,7种猕猴物种可粗略地分为3个种组,即狮尾猴组(包括北平顶猴)、头巾猴组(包括红面猴、熊猴和藏酋猴)和食蟹猴组(包括恒河猴和台湾猴)。与前人(Fooden&Lanyon,1989;Tosi et al,2003a;Deinard&Smith,2001;Evans et al,1999;Hayasaka et al,1996;Morales&Melnick,1998)的结果不同,我们的结果支持食蟹猴比北平顶猴分化早的假设;东部恒河猴(相对于台湾猴)和东部熊猴(相对于藏酋猴)出现并系。与Y染色体、等位酶、核基因以及部分形态学数据推测的结果(Delson,1980;Fooden&Lanyon。1989;Fooden,1990;Tosi et al,2000,2003a,b;Deinard&Smith,2001)一致,红面猴应归于头巾猴组,但此结论与前人(Hayasaka et al,1996;Morales&Melnick,1998;Tosi et al,2003a)依据线粒体得到的结果有较大分歧。  相似文献   

18.
恒河猴Mamu-A^*01基因与SIV/SHIV感染相关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SIV/SHIV感染的恒河猴是研究艾滋病及艾滋病药物筛选、疫苗评价较理想的动物模型。MHC在细胞免疫中起着关键作用,研究表明,MHC-I类分子的多态性与SIV/SHIV感染者的疾病进展有着明显的关联作用,Mamu-A^*01是恒河猴中的一种MHC-I类分子,它可以呈递特定的病毒蛋白片段到细胞的表面,从而激发CTL反应。国外发现Mamu-A^*01阳性的猴艾滋病恒河猴会出现疾病进展缓慢,存活时间长等特征。本文就恒河猴Mamu-A^*01基因与SIV/SHIV感染相关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进一步加深对MHC在疫苗研究中的作用的了解,并促进更行之有效地对HIV/AIDS疫苗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9.
恒河猴STLV-1血清抗体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我国恒河猴STLV-1流行病学特征.方法用免疫荧光法和蛋白印迹法对537只野捕恒河猴,365只繁殖猴和44只D型逆转录病毒抗体阳性猴作了STLV-1血清抗体检查.结果 10岁以上恒河猴的STLV-1抗体阳性率(15.5%)高于10岁以下的恒河猴(6.2%);雌猴的STLV-1抗体阳性率(17.5%)高于雄猴(5%);D型逆转录病毒抗体阳性猴群的STLV-1抗体阳性率(34.1%)高于野捕猴群(8.8%).结论在我国的野生和饲养恒河猴群中广泛存在STVL-1血清抗体阳性动物,其抗体阳性率与动物的年龄和性别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进一步确证SHIV-KB9感染中国恒河猴的病毒浓度范围,测试动物对病毒的适应性,明确该动物模型的可重复性。方法实验前采集猴血清并进行血清学检查。选出4只无SIV、STLV、SRV/D和B病毒感染的恒河猴,分别用10倍系列稀释的病毒液静脉感染实验猴,使用流氏细胞术、血常规、病毒分离、DNA-PCR和RT-PCR等方法确定实验猴是否被感染,以及感染后恒河猴体内病毒复制和免疫细胞损伤情况。结果实验猴的血浆病毒载量、病毒分离结果、CD4+/CD8+比值和CD4+T细胞数等证实,4.8×105 copies/mL以上浓度的SHIV-KB9病毒液能成功感染中国恒河猴。结论本研究进一步明确了SHIV-KB9感染中国恒河猴的有效病毒浓度范围,确定了SHIV-KB9病毒感染中国恒河猴的病毒学、免疫学的测定指标,成功的建立了SHIV-KB9/中国恒河猴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