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空前需要大量的血浆和从混合血清中提取的血浆组份,促使以紫外光灭活同源血清中乙型肝炎感染原的发展,尽管有过一些令人满意的初步报告,也有因照射的血浆引起肝炎病症的报告,引起了对本方法效果的怀疑,1949年4月,美国国家卫生当局要求将UV灭菌作为准许制造厂生产血液制品的一项标准。到1955年,随着相当谨慎地证明,血浆的灭菌只能通过用达到灭活血清成分的放射剂量时才能有效,此时,  相似文献   

2.
<正>冻干血浆制品的热处理已被用于降低感染病毒传播的危险,特别是那些能引起肝炎的病毒。当认识到血浆制品能传播AIDS HIV因子的病因时,美国国家血友病基金会的医学和科学顾问委员会和疾病控制中心推荐使用热处理的制品,以降低传播病毒的危险。使用不包括病毒灭活步骤的方法提取的凝血因子,在美国不再被批准。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与血液制品病毒灭活有关的一些方法,对灭活或清除血传病毒,保证血液制品的安全性、有效性都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正>众所周知,由于输注全血、血细胞制品和血浆衍生物有传染因子的潜在传播,甚至从输血实践开始至今一直如此。虽然有限的传播事件仍然存在,但细菌性因子的传播已得到控制。这是对病毒因子的明显对比,特别是当一种新的病毒因子如HIV突然出现在献血员的血液中。为了减少传染性献血的数量,对病毒标记的存在进行筛检,采用大量减少但不是消除的方法,对单一献血,细胞浓缩物及类  相似文献   

5.
关于血液制品灭活试验的指示病毒及灭活指标问题的商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一、血液制品灭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由于血液制品在急救、治疗和防病中具有良好的效用,在临床上已受到十分广泛的大量应用。对于皿液制品的高质量要求,特别是保证使用安全已成为当前大家所关注的首要问题。 制备血液制品的原料是人的血浆,因而通过血液传播的病原体特别是某些病毒是导致不安全的主要因素。自七十年代以后,人们先后发现大批量制备的未经病毒灭活的凝血因子Ⅷ制剂,使甲型血友病患者大多数感染了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或AIDS病。  相似文献   

6.
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和大众生活水平的提高,血液制品的安全性愈来愈受到关注。为了提高血液制品的安全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相关指导原则要求生产工艺要具有一定的去除/灭活部分病毒能力,生产过程中应有特定的去除/灭活病毒方法。我们对几种适用于血液制品的病毒灭活方法及病毒去除工艺进行综述,以期对生产及科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实验建立了Sindbis病毒在BHK-21细胞内蚀斑形成的方法,Sindbis病毒接种于BHK-21细胞内,3天半染色,结果显示蚀斑清晰可见,直径为2-4mm,病毒滴度已达高峰期,同时将此方法用于血液制品病毒灭活实验中,结果表明该方法准确、客观,Sindbis病毒在S/D低pH孵放法等灭活病毒实验中作为有脂质包膜类病毒的指示病毒具有相对稳定性,较为适宜并且能客观的体现出各种灭活方法灭活病毒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光化学法灭活血液中病毒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光化学灭活法是指某些化学光敏剂与病原微生物的核酸或蛋白结合后,再以特定波长光照射,使光敏剂与核酸或蛋白之间发生光化学反应,以导致病原体失活的方法。研究认为,补骨脂素光化学法既可灭活细胞外的游离病毒,又可灭活细胞内的病毒,对包膜和无包膜病毒都有效。而部花青540、血卟啉和甲基蓝等光化学法主要对包膜病毒灭活效果较好。不同光化学灭活法对血液成分的影响程度有差异  相似文献   

9.
实验建立了Sindbis病毒在BHK-21细胞内蚀斑形成的方法,Sindbis病毒接种于BHK-21细胞内,3天半染色,结果显示蚀斑清晰可见,直径为2-4mm,病毒滴度已达高峰期,同时将此方法用于血液制品病毒灭活实验中,结果表明该方法准确、客观,Sindbis病毒在S/D低pH孵放法等灭活病毒实验中作为有脂质包膜类病毒的指示病毒具有相对稳定性,较为适宜并且能客观的体现出各种灭活方法灭活病毒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利用邻二氮菲光度法测定抗坏血酸谢晓梅,任镇章(安徽中医学院中药系.230038)抗坏血酸(Vc)是人体不可缺少而又不能在人体中合成的一种维生素,它参与机体的代谢过程,可帮助酶将胆固醇转化为胆酸排泄而减慢毛细管的脆化,增强机体的抵抗能力。VC还可用来治...  相似文献   

12.
<正>在从人血浆分离的蛋白情况看,乙醇对病毒的两种作用应该明确地区分开来: (1)自从Cohn和他的同事们开创性的工作以来,乙醇沉淀法一直用作血浆蛋白的纯化方法。蛋白的相位分离必然把病毒分开,这种分开可能有利也可能不利。依在特殊的蛋白分离物中病毒滴度是减少抑或浓缩而定。  相似文献   

13.
14.
合成了一类新型的成膜物质-二氮杂芴酮席夫碱两亲分子,它可自组装为双层膜,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振荡特性,当膜两侧的溶液为0.01mol/L AgNO3时,电流可达4.0μA,可望在分子电子器件的研究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认识的提高,传染性病毒可以由人血浆及重组/单克隆抗体所制的静注生物制品引起传播,所以,更多的努力趋于除去或灭活这些病毒。对由人血浆提取的治疗用蛋白,包括用加热、化学灭活剂、紫外线照射、基本脂类溶剂抽提、特异抗体中和和用各种分离技术除去病毒,都做了研究。对除去病毒的方法的基本要求是有选择的灭活或去除传染因子,保护制品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16.
<正>自六十年代后期以来,患血友病A的病人用血浆浓缩物进行治疗,在以后的二十年中,以冷沉淀为原料提制的几种中间体以及高度纯化制品的各种类型浓缩物已被使用。最近,应用免疫吸附剂获得的高纯因子Ⅷ浓缩物已制备出来 表1概括了因子Ⅷ浓缩物在质量上的进展。为急需提高浓缩物的质量,则要求减少异源蛋白质的含量,依据一些体外研究报道此异源蛋白质可引起免疫抑制。此外,自1984年以来尽管所有的血浆衍生物均经过了病毒灭活过程。这些高纯浓缩物也还要求尽可能减少病毒污染。  相似文献   

17.
<正>许多静注免疫球蛋白(IVIG)制品有传染输血后肝炎(PTH)的记录而肌肉注射免疫球蛋白(IMIG)却有良好的病毒安全性记录,在许多IVIG制备过程中。血浆首先被低温乙醇法分离,该法也用于制备常规的IMIG。尽管如此,IMIG与IVIG的制备在分离过程的结尾即乙醇的去除方法上有所不同:Cohn乙醇法(IMIG)中通常使用冻干法,而在IVIG的生产中却使用了凝胶过滤或透析过滤法。此外,通过使用如胃蛋白酶或PEG处理的生产工艺去除IVIG中的聚合免疫球蛋白。使用胃蛋白酶和  相似文献   

18.
加热灭活病毒的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的研究已有30多年的历史,能够大量供临床应用还是近十几年的事情。自1987年以来,我国的IVIG研究发展很快,已有较大规模生产条件问世,并已在加紧研究灭活病毒的新工艺。IVIG的出现,为需要大剂量注射免疫球蛋白的病人带来了许多好处和方便。但随之也不断出现因输注IVIG而发生非甲非乙肝炎的报导。近年来,日本学者致力于灭活病毒的IVIG-IH生产研究,并取得了成功。我有幸在1991年春赴日学习该技术,在导师指导下进行了VIG的提取及质量分析研究,现将结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利用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感染动物模型,评价亚甲蓝光化学病毒灭活方法对血液成分中DNA病毒的灭活效果。方法 将超离纯化的DHBV分别加入人血浆或人红细胞,经亚甲蓝光化学灭活病毒,将含不同基因组拷贝数DHBV的血浆成分经静脉感染1 d龄雏鸭。采用放射性核素核酸杂交法对血清中DHBV DNA进行检测,计算病毒灭活处理前、后人血浆及人红细胞中DHBV的半数感染计量(ID50)。结果 结果显示加入DHBV的血浆在未经灭活处理前对1 d龄雏鸭的ID50值为103.33,而经病毒灭活处理后ID50值为1010拷贝,灭活处理可使病毒感染性滴度下降达6个Log;加入DHBV的红细胞灭活前ID50值为103.35,经灭活处理后ID50值为108.35拷贝,灭活处理使病毒感染性滴度下降5个Log。结论 利用DHBV感染动物模型,可以检测到少量病毒在自然感染宿主体内的感染性,可用于评判血液成分中病毒灭活方法的效果,亚甲蓝光化学处理对血浆中DNA病毒的灭活效果较好于对红细胞中DNA病毒的灭活作用。  相似文献   

20.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制备中的病毒灭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的制备中,采用有机溶剂结合表面活性剂(S/D)处理或60℃10小时液态加热(巴氏灭活法)的方法对组分Ⅱ(IgG)进行病毒灭活处理,灭活效果用指示病毒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S/D法可有效灭活脂包膜病毒VSV和Sindbis,巴氏灭活法则对上述病毒以及Vaccinia和Echo病毒均有较好的灭活作用。经病毒灭活处理的免疫球蛋白,在理化及生物学特性上基本未受到不利影响,用两种方法分别处理组分Ⅱ后制备的IVIG,其主要特性指标均符合该制品的有关质量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