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评估广州市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HepB)接种纳入计划免疫管理后免疫效果。对1992-2007年出生并接种HepB的新生儿2877人,按1992-2001年和2002-2007年出生新生儿分为计划免疫管理前(Ⅰ组)、计划免疫管理后(Ⅱ组)2组,采血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和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Ⅱ组HBsAg阳性率为0.48%比Ⅰ组的4.54%阳性率下降了80.65%,在统计学意义上有显著差异。抗-HBc阳性率也由36.07%下降为26.73%,Ⅱ组的抗-HBs阳性率为75.19%,高于I组水平。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后群体免疫效果良好,使用不同种类乙肝疫苗效果没有统计学差异。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有较好的近期保护效果和免疫原性,与以前使用血源乙型肝炎疫苗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2.
<正> 乙肝病毒和HIV病毒都具有逆转录的独特的特性,并已它们都能够引起严重的人类疾病而迫切需要进行预防的缘故,因此就显得格外重要。幸运的是,良好的乙肝疫苗已经问世,一旦供应以及运输投递的问题得以解决,那么乙型肝炎就可在世界范围得到控制。抗艾滋病的疫苗的开发在理论上和技术上要比乙肝疫苗复杂得多,但是可以从乙肝病毒及其疫苗的免疫学的评述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乙肝疫苗 血源性疫苗 由于乙肝病毒不能在细胞培养中生长,因此,这种作为疫苗的普通抗原来源是不能  相似文献   

3.
为了考核新生儿接种国产重组(酵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后的免疫效果,并与血源乙肝疫苗效果比较。对1997年出生并接种重组(酵母)乙肝疫苗的新生儿隔年随访一次,采血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和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1998年以后对乙肝免疫人群开展急性乙肝发病监测。显示五年期间3次随访检测HBsAg阳性率平均为1.5%,较免前本底的HBsAg阳性率呈较大幅度下降,疫苗保护率为83%(95%可信区间为76.97%~89.02%),无论母亲HBsAg阳性或阴性,使用不同乙肝疫苗的儿童HBsAg阳性率没有统计学差异。接受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免疫的对象中,无一例急性乙肝病例报告。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有较好的近期保护效果和免疫原性,与以前使用血源乙肝疫苗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4.
<正>乙型肝炎(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乙肝病毒)引起的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血液、医源、性生活和母婴等途径传播,是急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的重要原因.成人感染乙肝病毒多数都可以痊愈,但婴幼儿感染则多数成为慢性持续性感染者.1979年全国乙肝流行病调查人群中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平均携带率为9.76%,儿童4岁时HBsAg携带率就已达或接近高  相似文献   

5.
<正>一、前言 乙肝病毒的围产期传播是指新生儿出生前后的一段时间内,由母亲将乙肝病毒传播给新生儿。由于新生儿免疫系统不成熟,感染乙肝病毒后,其后果较为严重,因此在防治乙型肝炎的工作中,对乙肝病毒的围产期传播较为重视,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以期找到更有效的阻断乙肝病毒围产期传播的方法。下面将来的研究结果加以综述。 二、流行病学情况 乙型肝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全世界约有3亿带毒者,而且在不同的地区,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分布情况也是不同的。在北美及西欧为低发区,携带率为0.1~0.5%,以性接触及经血液传播为主;非洲及亚洲为高发区,携带率为5~20%,以围产期传播为主。由于婴儿及新生儿免疫系统不  相似文献   

6.
<正>一、引言 目前的乙肝疫苗是安全有效的。但是由于它是由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人血浆制备的,因而要提供大量有用的血浆和纯化HBsAg费用均受到限制。于是,为了适应世界广大地区对乙肝疫苗的需要,要求用新方法来制备疫苗。最近制出了携带HBsAg DNA序列的载体并在酿酒酵母中表达了抗原。酵母细胞合成的HBs Ag多肽与人血浆中发现的22nm颗粒是类似的。但是,酵母HDsAg不像人HBsAg是没有糖基化的。由酵母HB_5Ag发展的一种疫苗可刺激小鼠、狨猴,猩猩产生抗体,而当接种的猩猩用不同亚型的人乙肝病毒进行攻击时,它们完全被保护。本文仅  相似文献   

7.
疫苗     
910844 用甲基营养的多形汉森酵母合成和分泌乙型肝炎中表面抗原[英]/Shen,s.H.…// Gene.-1989,84(2).-303~309[译自DBA,1990,9(15),90-08731]应用甲基营养的多形汉森酵母(Hansenula polymorpa)作生产和分泌异源蛋白的寄主,克隆了乙肝病毒中表面抗原(preS2-HBsAg)基因,该基因在甲醇氧化酶基因的甲醇调节启动子控制下表达.  相似文献   

8.
<正>乙型肝炎(HB)疫苗70年代后期引入美国,1982年正式批准使用。预料使用该疫苗将显著减少乙肝病毒(HBV)感染的发病率。慢性乙肝与原发性肝癌之关系目前已经证实,因而,广泛使用HB疫苗,尤其在亚洲和非洲地区,将显著减少这种恶性肿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正>乙型肝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病毒性传染病。在乙肝病人中约有5~10%的人成为慢性乙肝带毒者(全世界约有二亿人以上)。这种带毒者可发展成为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等。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证明乙肝病毒与肝癌有密切关系。目前该病尚无特效药物治疗。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而注射乙肝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行之有效的办法。  相似文献   

10.
尽管乙肝预防性疫苗非常有效,我国仍有约9300万乙肝病毒(HBV)携带者。抗病毒治疗疗效有限,患者长期使用容易产生耐药性。因此,研制乙肝治疗性疫苗可补充甚至替代目前的抗病毒治疗。T细胞免疫对于乙肝病毒的控制和清除至关重要,目前已经设计出蛋白疫苗、表位多肽疫苗以及DNA或病毒载体疫苗通过临床试验检验其疗效。将就研制乙肝治疗性疫苗这一日益活跃的领域加以概述,着重评价疫苗的细胞免疫应答和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疫苗     
923619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在乳酸克会维醉母中的克隆和表达〔英〕/Martinez,E.…2 Bioteehnol.Lett一1092,14(2)。一53~56〔译自DBA,1992,11 (7),92一03754〕 为了用乳酸克鲁维酵母生产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构建了含lac4基因启动子(来自质粒BSLAC4)、表面抗原基因(来自质粒pHBI)、LAC4终止区及其后的URA3基因(来自酿酒酵母)和LAC4基因的3‘非编码区(来自质粒pJAAS12)的质粒pDLHZ。用含表达盒区的pDLHZ转化乳酸克鲁维酵母VDI,转化子于1%酵母粉、2%蛋白膝和2%葡萄糖的培界基中进行摇瓶培养(21摇瓶装40001培养基,于50℃、25orPm培养…  相似文献   

12.
不同DNA疫苗联合接种可有效增强免疫效果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孟昕  阮力  魏博  刘文军  朱既明 《病毒学报》2000,16(3):212-218
造反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核心抗原(HBcAgA)、e抗原(HBeAg)及单纯疱疹病毒gD抗原(HSV-1-gD)基因为目的基因,进行DNA疫苗联合免疫的研究。通过对不同基因片段的表达研究,选择了能在哺乳动物细胞中高效表达乙肝病毒核心抗原、e抗原和单纯疱疹病毒gD抗原的质粒DNA免疫Balb/c小鼠。结果显示:表达乙肝病毒核心抗原和单纯疱毒gD抗原的DHA疫苗单独免疫,能有效刺激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和细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掌握黑龙江省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流行现状和人群免疫水平,评价我省儿童乙肝疫苗预防接种效果,为制订乙肝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选择全省7个国家级疾病监测点,在每个监测点随机抽取2个乡级单位,1~59岁作为目标人群共调查3337名人群。黑龙江省1~59岁人群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阳性率和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阳性率经标化后为5.65%、55.45%、30.50%,1~3岁人群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明显低于15~59岁人群。1~3岁、4~10岁和11~14岁人群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为99.43%、89.40%和64.81%;首针及时接种率分别为86.64%、75.57%和49.87。城市和农村HbsAg阳性率分别为3.26%和5.04%。医院出生儿童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高于在家出生儿童。结果显示接种乙肝疫苗可明显提高抗-HBs阳性率,提高人群对HBV的免疫保护能力,降低HBsAg携带率。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在对婴幼儿实施基础免疹(BCC、DPT和TOPV)的同时,接种国产血源乙肝疫苗的免疫应答。对八月龄的婴儿血清学检测结果表明:乙肝疫苗接种组1(10μg)、2(20μg)抗-HBs达到临界保护(P/N≥10.0)的分别为80.65%,78.49%,未检出HBV感染标志物;未接种乙肝疫苗组的HBV感染率边10.5%。血清学检测还表明乙肝疫苗与BCG、DPT和TOPV等生物制品联合免疫应答是好的,各抗原间无干扰作用,提示乙肝疫苗可列入扩大免疫规划,并将有效地控制乙肝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15.
大肠杆菌疫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肠杆菌是艾希氏菌属中的模式种,它包括大多数具动力的革兰氏阴性菌,是肠道正常菌群中的一种主要的兼性厌氧菌,通常它在新生儿出生的数小时之内就粘附定居于体内,此后就伴随人的终生,它在人体肠道中发挥着重要的生理学活性。在正常的情况下,大肠杆菌是作为一个益生菌定居于人的肠道中。依据细菌的脂多糖(LPS)抗原(O抗原)、  相似文献   

16.
杨星钰  薄洪  舒跃龙 《病毒学报》2012,28(3):311-316
乙肝病毒核心抗原(Hepatitis B virus core antigen,HBcAg)是乙肝病毒的核壳结构蛋白,由183~185个氨基酸组成,大小约21~23kD。HBcAg由于其能自我组装成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VLP)、高表达、易纯化以及强免疫原性等特点,使其成为一个高效安全且应用广泛的VLP载体,可用于各种病原的疫苗研发。发展至今已有数十种病毒、细菌以及寄生虫的相关基因的抗原表位成功表达在HBcAg VLP颗粒上,成为新型疫苗研发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17.
意大利和英国研究人员从意大利疫苗试验受试者中分离出一种乙肝病毒(HBV)突变株.这种逃逸突变体是于1982~1987年间参加HBV疫苗试验的44/1590名(2.8%名)受试者中发现的.其中有32名患者证实了病毒感染,一名婴儿发展为严重的HBV感染.  相似文献   

18.
乙肝病毒DNA疫苗的构建及其诱导小鼠的免疫应答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构建含adr亚型HBV表面抗原基因的核酸疫苗 ,考察人白细胞介素II基因及重组白细胞介素II的免疫佐剂作用。用含有人白细胞介素II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及基因重组白细胞介素II蛋白作为佐剂 ,将编码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 pVAX/HBS免疫BALB/C小鼠 (试验组 ) ,同时设置注射质粒pVAX的阴性对照组 ,并分别于第 2 ,4周后加强免疫各 1次。试验组在第 4周时开始有HBsAb产生 ,阴性对照组未测到HbsAb ,试验组和对照组均未检测到HBsAg。乙肝病毒DNA疫苗能引起小鼠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 ,白细胞介素II的真核表达质粒的佐剂作用不明显 ,基因重组白细胞介素II蛋白具有提高小鼠对乙肝病毒核酸疫苗免疫应答水平的佐剂活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992年以后出生儿童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情况和影响因素,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在南疆、北疆的8个年龄层等比例随机抽取儿童918名,进行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率问卷调查.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①儿童乙型肝炎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为65.7%(标准化率79.28%);全程接种率为70.2%(标准化率72.15%).②南疆、北疆儿童首针及时接种率分别为51.O%、82.5%,全程接种率分别为54.9%、87.6%.③在医院内、医院外出生儿童首针及时接种率分别为90.4%、54.1%,全程接种率分别为89.8%、61.0%.④汉族、少数民族儿童首针及时接种率分别为68.2%、60.9%,全程接种率分别为72.1%、66.3%.结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儿童乙型肝炎疫苗全程接种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率南疆高于北疆、在医院出生儿童高于在医院外出生儿童.汉族儿童的全程接种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20.
<正>资料表明,乙肝病毒(HBV)感染在出生前后就可确定,而且常常导致慢性肝病。因此,阻断母婴垂直传播是预防HBV携带状态的最重要的步骤。 出生时被动接种免疫球蛋白(HBIg)以预防乙肝是普遍公认的,但接种程序复杂。几次有关减少接种次数的效果评价证明减剂接种亦具有合乎要求的免疫原性。相反,首次接种的年龄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一方面由于分娩是HBV感染的关键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