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010-2011年,作者采用指长比研究方法,调查了贵州汉族学生544人(男生132人,女生412人)指长比遗传特征。结果显示,贵州汉族学生指长比遗传特征的分布特点为3D∶5D4D∶5D2D∶5D3D∶4D2D∶4D2D∶3D,女生高于男生。指长比遗传特征2D∶4D和2D∶5D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2D∶3D和2D∶5D左右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提示,贵州汉族学生指长比遗传的性别差异主要存在于2D∶4D和2D∶5D,而左右侧差异主要表现在2D∶3D和2D∶5D上。贵州汉族学生指长的主要遗传特点为2D4D,男生多于女生,群体中未发现2D=4D遗传现象。国内群体的多数指长比与地区、环境等因素相关,但国内外群体指长比2D∶4D的遗传则不因地区、民族、种族的差异而有较大区别。  相似文献   

2.
本文旨在研究福建闽南地区汉族和畲族指长比(R)的特点。随机选择福建闽南地区汉族506例(男性173例,女性333例),畲族450例(男性231例,女性219例),采用体质测量法,测量并计算左右侧6项指长比(R2/3R2/4R2/5R3/4R3/5R4/5)。福建闽南地区汉族和畲族左、右侧指长比均呈R2/3<R2/4<R3/4<R2/5<R4/5<R3/5的趋势;汉族女性指长比左侧R2/3R2/4R2/5R3/4R3/5和右侧R2/3R2/4R2/5高于汉族男性(P<0.05);畲族女性指长比左侧的R2/3R2/4R2/5和右侧R2/3R2/4高于畲族男性(P<0.05);畲族男性指长比左、右侧R2/3R2/4R2/5R3/5R4/5高于汉族男性(P<0.05);畲族女性指长比左侧R2/3R2/4和右侧R2/3R2/4R2/5R4/5高于汉族女性(P<0.05)。同民族不同性别两侧R2/4百分比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民族同性别右侧R2/4百分比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福建闽南地区汉族和畲族指长比存在性别、侧别的不同,与其他地区、族群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
指长比为人类某些行为特质及行为障碍早期易感性的外显指标之一.本文通过查找国内外相关文献.对指长比与人类行为特质关系进行了介绍.为人类行为特质的测量及行为障碍的早期预测提供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4.
人类指长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陆宏  霍正浩 《生命科学》2006,18(5):487-490
个体指长比形成于胚胎发育早期,男性低于女性,具有性别差异;食指与环指的指长比(2D∶4D)与雄性激素和精子数量成负相关,与雌性激素成正相关。指长比的形成和性腺的分化由HOXA和HOXD两组基因决定。研究表明:指长比与孤僻症、难语症、周期性偏头痛、免疫功能缺陷、口吃、心肌梗塞、乳腺癌等疾病具有相关性,提示:指长比可以作为提示某些疾病,如:指长比是心肌梗塞和乳腺癌等早期易感性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疾病的早期预防与干预可能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宁夏汉族男性不育患者指长波动性不对称(FA)与不育的相关性。分析了宁夏汉族男性不育患者308例(原发组196例, 继发组112例)各指指长FA(2FA、3FA、4FA、5FA)及复合FA(CFA)的均值及其均值的差异性; 比较了指长FA与a+b级精子比率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1)原发组各指指长FA均值均高于继发组, 且2FA(P<0.01)、4FA(P<0.05)和CFA(P<0.05)有显著性差异; 2)原发组a+b级精子比率显著低于继发组(P<0.05); 3)原发组2FA分布在|L-R|≥0.04组显著增高(P<0.05), 2FA与a+b级精子比率呈高度负相关(P<0.001)。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体育专业大学生指长比及其波动性不对称的特征,进而为体质人类学和优秀运动员身体形态特征的研究积累基础资料,本研究特招募374名18~25岁发育正常的汉族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按照专业和性别分为男生体育组(n=60)、男生普系组(n=143)、女生体育组(n=61)和女生普系组(n=110),计算各个指长比及两侧指长比的波动不对称值并进行检验。结果显示男生体育组与男生普系组之间的指长比(R)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差异主要表现在R2/5R3/5R4/5上,而女生体育组与女生普系组之间的指长比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果还显示男生体育组与男生普系组之间的偏差(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差异主要表现在σ2/3σ2/3上。而女生的指长比偏差在体育组与普系组之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通过分析讨论提示出大学生指长比及指长比偏差与性别和运动能力有关,R3/5σ3/5可能与早期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性激素的暴露水平有关,而且有望成为运动员选材的新生物标记。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460例(男354, 女106) 20—50岁中国四川凉山彝族健康成年人右利手手长、手宽、五指长度及确切身高的测量, 研究了四川彝族成人手长、手宽、指长推断身高和性别判别的方法。建立了推断身高的22个回归方程和2个性别判别函数, 其中手长推断身高和手长、手宽判别性别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调查了宁夏回、汉族拇指类型,环食指长、扣手,交叉臂及惯用手等5项人类遗传学经典指标,结果显示:(1)2民族间环食指长百分率有极的差异(P<0.01),拇指类型,扣手,交叉臂及惯用手百分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2)拇指类型,扣手,交叉臂及惯用手百分率无性别间差异,男性环指长百分率高于女性,差异显著(P<0.05)。(3)惯用手与扣手,交叉臂之间存在明显的相互关系,交叉臂与扣手之间无关。  相似文献   

9.
宁夏回族、汉族人手指指毛的分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调查了宁夏回族316例(男性166例,女性150例)、汉族542例(男性253例,女性289例)手指指毛的分布。结果表明,手指近侧指节除回族中有2例女性没有指毛外,其余均生指毛;中间指节指毛出现率在同一民族男女间、回汉族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指中间指节指毛出现频率的排列顺序为4>3>5>2;每指两侧指毛分布不对称;左、右手同位指指毛分布基本对称。比较分析了11个民族共13个群体有中间指节指毛的基因频率。  相似文献   

10.
西安市青年学生胸骨长与身长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1980年测量的西安在校汉族青年学生1585名(男863,女722),年龄16-24岁,按年龄性别分组,计算了身长和胸骨长的均值、胸骨长占身长的百分数、身长与胸骨长的比值、身长、胸骨长指数,并提出了由胸骨长推算身长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获得性三苯氧胺(TAM)抵抗乳腺癌细胞的生长调节途径及三苯氧胺(TAM)获得性抵抗的发生机制。方法:TAM诱导野生型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WT构建TAM抵抗的细胞系MCF-7/TAMR,RT—PCR、Westem blot及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比较MCF-7/TAMR与MCF-7/WT细胞系中C—erbB2mRNA、蛋白表达及其活化状态的不同,用C—erbB2单克隆抗体herceptin对两种细胞系进行干预。观察细胞生长变化。结果:与MCF-7/WT细胞相比,MCF-7/TAMR细胞中cerbB-2的mRNA增加3倍(P〈0.05),蛋白增加1.5倍(P〈0.05)。Herceptin处理MCF-7/TAMR细胞,明显抑制了细胞的生长。结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特异性配体的自分泌释放作用可能通过CerbB-2/MAPK途径引起MCF-7/TAMR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肾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1年12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接受根治性手术且病理证实为非转移肾癌患者的临床病例及随访资料。根据ROC曲线确定NLR最佳截点,并以此截点将患者分为高NLR组和低NLR组。分析两组间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应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法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应用Cox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460例患者中,男性306例,女性154例,中位年龄56岁。NLR平均值为2.34±1.77,中位值为2.45。根据ROC曲线分析,当NLR为2.5时,曲线下面积(AUC=0.628,p0.001)最大。以此截点将患者分为高NLR(≥2.5)组154例,低NLR(2.5)组306例。两组间年龄、Fuhrman分期、T分期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Fuhrman、T分期、NLR值是肾癌预后因素,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T分期、NLR值是肾癌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是肾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且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尽管随着诊疗技术的进步,乳腺癌的死亡率得到了实质性的降低,但它仍是女性肿瘤死亡的第二大原因,目前对乳腺癌的治疗还面临很大的挑战。长链非编码RNA(Longnon-codingRNA,LncRNA)是一类长度超过200个核苷酸的非编码RNA分子,缺乏开放的阅读框,无编码蛋白质的功能。近年来研究发现,LncRNA可能在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及转移过程中起调控作用,且目前对其与乳腺癌的关系研究较多,对LncRNA与乳腺癌相关性的研究有望为乳腺癌的诊治提供新思路。现就LncRNA在乳腺癌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了乳腺癌标本中N-ras、c-myc和neu癌基因异常改变,包括扩增和重排,并对这些结构改变与乳腺癌临床指征的关系作了初步的分析。本文的实验结果表明这些癌基因可能在人类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和发病方面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血清中甲状腺特异性抗体的存在对乳腺癌患病风险的影响,为评估乳腺癌的预后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1950~2012)、EMBASE(1949-2012)、Pubmed(1946-2012)、Current Contents Connect(1998-2012)和Google Scholar(1992-2012)等英文数据库。收集关于甲状腺特异性抗体与乳腺癌(BreastCancer,Bc)相关性分析的横断面研究或队列研究。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评价所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有效数据采用RevMan5.2软件进行系统评价。结果:最终纳入6项研究,共计6945例患者。系统评价结果显示:乳腺癌的风险会随血清中甲状腺特异性抗体(包括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anti-TP0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anti—TG)的存在而增加(anti—TP00R2.51.95%CI:1.94—3.25;anti—TG2.67,95%CI:1.65—4.33)。结论:乳腺癌的风险会随血清中甲状腺特异性抗体的存在而增加,甲状腺特异性抗体可能为乳腺癌预后的评估以及治疗原则的制定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评价血清中甲状腺特异性抗体的存在对乳腺癌患病风险的影响,为评估乳腺癌的预后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 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 Medline ( 1950~2012 ) 、 EMBASE ( 1949~2012 ) 、 Pubmed (1946~2012 ) 、 Current Contents Connect ( 1998~2012 ) 和 Google Scholar ( 1992~2012 ) 等英文数据库。 收集关于甲状腺特异性抗体与乳腺癌(Breast Cancer, BC)相关性分析的横断面研究 或队列研究。 按 Cochrane 系统评价方法, 评价所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 有效数据采用 RevMan5.2 软件进行系统评价。结果: 最终 纳入 6 项研究, 共计 6945 例患者。系统评价结果显示: 乳腺癌的风险会随血清中甲状腺特异性抗体 (包括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 anti-TPO 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anti-TG )的存在而增加 (anti-TPO OR 2.51, 95%CI: 1.94-3.25; anti-TG 2.67, 95%CI: 1.65-4.33 )。结 论: 乳腺癌的风险会随血清中甲状腺特异性抗体的存在而增加,甲状腺特异性抗体可能为乳腺癌预后的评估以及治疗原则的制 定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乳腺癌X线征象,以提高乳腺癌诊断水平。方法:对70例乳腺癌X线征象作回顾性分析,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直接征象:肿块58例,其中圆形肿块16例,分叶状肿块14例,毛刺状肿块28例。钙化32例。间接征象:皮肤增厚,乳头内陷16例,血管增粗增多12例,乳腺实质结构紊乱8例,腋窝淋巴结增大8例。结论:乳腺X线片中不同形态的直接征象及间接征象对乳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的超声征象表现与组织学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自2012年5月-2016年5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24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手术前接受超声检查,分析超声征象与病理组织学分型、分级以及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240例乳腺癌患者中,有57例(23.75%)呈规则形态,183例(76.25%)呈不规则形态;171例(71.25%)肿块边界有毛刺,69例(28.75%)肿块无毛刺;210例(87.50%)肿块呈现后方回声无衰减或增强,30例(12.50%)肿块呈现后方回声衰减;118例(49.17%)出现微小钙化,122例(50.83%)没有出现微小钙化。在不同病理学分型中,不规则形态、肿块边界毛刺发生率具有明显差异(P0.05),不规则形态发生率由高到低的顺序为:浸润性小叶癌、浸润性导管癌、导管内癌、特殊类型癌,浸润性导管癌和浸润性小叶癌边界毛刺发生率显著高于导管内癌和特殊类型癌(P0.05),而在不同病理组织学分型、病理学分级、ER表达、PR表达中,后方回声衰减、微小钙化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乳腺癌超声征象表现与病理组织学特征密切相关,超声诊断对于病理组织学类型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的表达和血管形成与浸润性乳腺癌侵袭性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0例浸润性乳腺癌、20例良性乳腺肿瘤组织中uPA、PAI-1的表达情况并进行微血管计数。结果:uPA和PAI-1在浸润性乳腺癌组的阳性表达显著高于良性肿瘤组,且其高表达率与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参数密切相关(P<0.05);微血管计数在乳腺癌组和良性肿瘤组分别为30.87±7.64、20.28±8.7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uPA与PAI-1在浸润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uPA、PAI-1的高表达与浸润性乳腺癌的浸润、转移相关,uPA、PAI-1的高表达和MVD计数可作为评价浸润性乳腺癌侵袭性、评估预后和确定治疗方案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