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荒野是地球表面未受人类开发建设影响或基本不受人类活动干扰的自然区域,在城市的局部人为干扰极低区域也存在荒野片段。城市荒野作为城市内部及周边区域中以自然过程主导的景观单元,其物种组成、结构、过程和功能处于基本不受人类活动干扰的状况,因此具有高度自我调节的生态过程,以及良好的生态系统服务潜力,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高保护价值区域。城市荒野有别于一般人工生态系统的生态特征及生物多样性保育等高价值服务功能开始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被认为是完善城市生态网络、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以及应对人类世人地矛盾激化的重要机遇。当前,国内外城市荒野研究尚处在初级阶段,有关城市荒野辨识、分类及生态特征等方面的研究滞后,制约了城市荒野的价值判断与保护决策。研究系统分析了城市荒野生态研究的进展与趋势,深入辨析了城市荒野的概念、分类与生态特征,探讨了城市荒野与人类的共存挑战和协同机遇,针对现有研究不足提出了保护和修复对策,并就值得进一步关注的研究方向给出了相关建议。研究旨在阐明基于城市荒野恢复城市与自然联系的机遇和挑战,可为城市生物多样性可持续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对城市自然资本保护与增强城市生态系统韧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哺乳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发展迅猛,基于此技术的生物制药行业更是异军突起。在激烈的生物药市场竞争中,缩短研发时间和降低研发成本是制胜的关键。与传统的生物反应器相比,高通量微型生物反应器具有操作简单、运行通量高、实验重复性好等优点,可大大缩短研发周期,降低人力、物力成本,因此成为了生物制药行业最新的研究热点之一。目前,已成功应用于生物药物研发的微型生物反应器有Simcell TM、Ambr 15 TM、Ambr 250 TM等,分别适用于工艺开发中的不同阶段。以上述三种微型生物反应器为例,介绍高通量微型反应器在哺乳动物细胞培养工艺开发中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当今的城市化进程面临诸多问题,在生态文明的时代背景下,城市替代了乡村成为国人的主要人居环境。生态文明旨在倡导重构人与自然的关系。那么,荒野景观作为最本真的生态自然,理应成为人们市居生活的重要体验对象与审美对象。荒野哲学以其对人类生存家园损毁的忧患意识以及对当下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反思逐渐成为哲学思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城市中,荒野的价值应该得以重估,荒野景观应当得以复魅。城市对荒野的呼唤、城市审美对荒野的悦纳,是当今中国城乡可持续建设的重大使命。在生态文明的当今社会,人们在市居生活中需要倡导一种审美观念,即荒野审美。荒野审美观的构建正逐渐趋向成熟。 相似文献
4.
5.
海洋微型底栖生物的多样性与地理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洋微型底栖生物是指生活于海洋沉积物中及表面的所有单细胞原核和真核微型生物,包括原核微生物、真核微藻及原生动物等光合自养和异养的类群.与水体相比,海洋底栖生境孕育了形态和功能多样性更高的微型生物,在陆架浅海单位体积沉积物中其丰度较之水体中同类生物高一至几个数量级,而深海则孕育着特殊进化环境下新奇多样且数量庞大的微型底栖生物,是维持海洋生物多样性、海洋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不可或缺的部分.迄今对于微型生物是全球性还是限定性分布一直存在争议,对其解答受到分类研究欠缺及采样不足的制约.分子生物学从正反两方面提供了理论依据,但无法得出一个普遍接受的观点.海洋微型底栖生物的多样性研究侧重于物种多样性及群落结构与分子多样性,较为显著的进展体现在原核微生物的分子多样性及底栖真核微藻的物种多样性研究,对于海洋底栖原生动物的多样性研究则相较滞后.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对海洋微型底栖生物各主要类群的分类学和多样性研究进展,探讨了各类群在全球的潜在物种多样性,并就我国未来加强海洋微型底栖生物多样性构成、分布与变动及驱动变化的因子以及底栖微食物网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由于人类体验自然的渴望日益增长,在政治和实践层面,在城市中提供接触自然的机会显得越来越必要。关于“城市荒野”的思想和规划旨在提供一种特殊的自然体验。鉴于不同荒野思想之间存在冲突,风景园林师必须设法了解已有的荒野认知及其含义。通过 3 个荒野类别—“未知荒野”“特定荒野”和“过程荒野”,探讨发展千年的荒野理念,并提出“殖民化”(colonisations)概念作为理解荒野理念发展的一个关键。自然过程伴随着动植物对空间的殖民,而人类进入和占有空间的殖民过程则包含生理、心理和精神 3 个层面的内容。空间命名是一种特殊的、具有精神和象征意味的殖民化形式。例如,人类在城市中发现野生植被,称其为“野性自然”或“城市荒野”。然而,如今大多数(尤其官方)的荒野定义中均排除了人类干扰:一旦被殖民,真正的荒野就不复存在。科学研究对自然过程的殖民化已取得很多成果,但对于人类有关自然和荒野的认知和态度了解并不多。对于风景园林师来说,这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如何“基于自然进行设计和建造”,对创造令人满意的景观也非常重要。探讨与“城市荒野”有关的论述、规划和设计观点及思想。 由于人类体验自然的渴望日益增长,在政治和实践层面,在城市中提供接触自然的机会显得越来越必要。关于“城市荒野”的思想和规划旨在提供一种特殊的自然体验。鉴于不同荒野思想之间存在冲突,风景园林师必须设法了解已有的荒野认知及其含义。通过 3 个荒野类别—“未知荒野”“特定荒野”和“过程荒野”,探讨发展千年的荒野理念,并提出“殖民化”(colonisations)概念作为理解荒野理念发展的一个关键。自然过程伴随着动植物对空间的殖民,而人类进入和占有空间的殖民过程则包含生理、心理和精神 3 个层面的内容。空间命名是一种特殊的、具有精神和象征意味的殖民化形式。例如,人类在城市中发现野生植被,称其为“野性自然”或“城市荒野”。然而,如今大多数(尤其官方)的荒野定义中均排除了人类干扰:一旦被殖民,真正的荒野就不复存在。科学研究对自然过程的殖民化已取得很多成果,但对于人类有关自然和荒野的认知和态度了解并不多。对于风景园林师来说,这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如何“基于自然进行设计和建造”,对创造令人满意的景观也非常重要。探讨与“城市荒野”有关的论述、规划和设计观点及思想。 相似文献
7.
微型生物群落在水生态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是水生态系统食物链的关键环节, 其结构和功能可以很好地反映不同生境的水质特征。《水质 微型生物群落监测 PFU法》是我国首个生物监测国家标准, 被证明是一种快速、经济、准确的监测方法。然而, 由于PFU法对专业知识要求较高、费时耗力且不易标准化, 严重阻碍了该方法进一步的推广与应用。近年来, 环境DNA(eDNA)技术的快速发展突破了微型生物形态鉴定的瓶颈, 能高效、准确地鉴定出水环境中包括微型生物在内的各种水生生物。为此, 文章提出微型生物群落eDNA-PFU法, 即基于eDNA技术改进的PFU法, 对微型生物群落进行监测。为了对eDNA-PFU法进行验证, 文章针对武汉东湖水体中的原生动物群落开展了预实验, 结果表明eDNA-PFU法较传统PFU法覆盖度与灵敏度均更高, 可以真实、全面、准确地揭示水体中微型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因此, 基于eDNA-PFU法的微型生物群落监测有望为湖泊、河流、水库等水体的生态考核提供新一代的生物监测标准。 相似文献
8.
9.
10.
流式细胞术在水体微型生物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式细胞术(FCM)是利用流式细胞仪对微小生物颗粒物的多种物理、生物学特性进行定量,并对特定细胞群体进行分选的分析测量技术。流式细胞仪是当代激光、流体力学、光学和电子计算机等学科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是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中先进的仪器之一。FCM最早应用于海洋生物学是在80年代中期,特别是1988年发现原绿球藻后[1],FCM成为研究水生微型生物(包括超微型生物)的重要手段。近年来,该领域的有关研究已成为海洋生命科学的研究热点,并从最初区分、记数不同微型浮游植物种群,发展到现在DNA分析和以荧光分子探针为辅助手段的系统发育分析… 相似文献
11.
12.
200多年前,人们对免疫学还一无所知,英国詹纳医生就为人们接种牛痘从而成功地预防了天花。后来科学家逐渐阐明了免疫反应的重要机理,而时至今日,多数研究免疫的科学家仍然夜以继日地待在实验室里研究那些未被发现的信号通路和免疫机理,以及免疫系统在自然中的实际效力。 相似文献
13.
14.
15.
利用微型生物指示评价污水处理厂运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基于理化指标和出水水质来调控污水处理厂运行工况存在一定滞后性,且建立的控制策略不利于系统长期稳定地运行.活性污泥工艺运行状态对微型生物的种群结构具有显著影响,可利用微型生物种群结构来指示和评价污水处理厂运行,且有利于建立面向种群优化的控制系统.在介绍微型生物分类、鉴定、计数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微型生物种群结构与污水处理厂运行状态的相关性与内在联系,力求为今后利用微型生物种群结构特性来指示,评价污水处理厂的运行奠定基础.并对此方面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农田节肢动物多样性具有病虫害控制、传粉等价值, 选择一种或多种适宜、准确且高效的取样方法和指示类群来衡量农田节肢动物多样性是一项基础性工作。本文通过地表陷阱法、挂盆陷阱法、扫网法、目测计数法和吸虫器法在有机管理和常规管理农田区的不同农业生境类型中取样, 比较不同方法对不同生物类群的捕获效率、经济成本、响应敏感性等。研究发现在捕获效率方面, 地陷法和挂盆法最高, 其次是扫网法, 而吸虫器法和目测计数法较差。挂盆法对步甲、蜘蛛、蜂类和瓢虫类群的捕获效率较佳。陷阱法主要适用于蜘蛛和步甲的取样, 扫网法也可用于蜘蛛和瓢虫的取样。在经济成本方面, 地陷法的成本最低, 扫网法的总成本最高。每种取样方法下仅有个别类群个体数量具有较好的响应敏感性, 如地陷法的蜘蛛目个体数和步甲科个体数、挂盆法的总个体数、蜂类个体数和瓢虫科个体数、扫网法的直翅目个体数和半翅目个体数等。在此基础上, 综合类群经济价值, 操作难易, 类群鉴定难度, 被动取样程度, 是否受取样人影响等比较发现: 地陷法对步甲和蜘蛛的取样的综合效果最佳, 而不同取样方法下多种类群的组合能更好地监测和评价农田节肢动物多样性的整体情况。地陷法捕获步甲或/和蜘蛛以及挂盆法调查蜂类的组合是基于本研究得出的调查农田节肢动物多样性的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17.
水污染的微型生物监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一切污染物最终都要流入水体。对水体进行生物监测是控制水污染的关键。本文从公害评价的基本原理出发,对已成为我国国家标准《水质-微型生物群落监测-PFU法》的生态学基础、方法的改进和创新,在国内的推广、应用及其标准化的过程作了扼要介绍。对新方法提出的5个问题作了解答。 相似文献
18.
微型生物在污水处理中的原理、作用和应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未经处理的城市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江、湖、河、海,是造成我国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本文重点介绍污水处理厂曝气池生物处理的机理,以及微型生物、特别是原生动物能指示和预报污水处理厂的净化效能 相似文献
19.
用微型生物群落评价常德市水系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应用PFU法对常德水系四季微型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了分析。根据MacArthur-Wilson平衡模型提出了3个功能参数,测定了微型生物的2个结构参数。同步进行了16个站四季的水质分析,提出化学综合污染指数(P)。经统计学处理,P和微型生物群落的HI、S_(eq)、G、T_(90%)等指数均呈显著性相关。物种多样性(d)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城市水体的不同污染程度。再次证明PFU微型生物监测方法的科学性,为生物监测提供了快速、经济、正确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PFU微型生物群落采样法研究有机氯污染物在水中相间分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用PFU微型生物群落采样法在武汉东湖取样研究了六六六、滴滴涕、六氯苯等有机氯污染物在水中相间分布。将PFU(Polyurethanefoamunit)取样得到的挤出液 ,经细胞固定、超声、消解及分步萃取等不同的预处理步骤后 ,用GC ECD测定了各部分提取物中α HCH、β HCH、γ HCH、δ HCH、HCB、pp′ DDE等有机氯污染物的浓度。并用四膜虫模拟试验检验了细胞固定化、消解过程对微型生物的作用效果。结果分析表明 ,以上有机物主要以微型生物富集或颗粒物强吸附形式存在于水中 ,颗粒物弱吸附形式的份量较少 ,而以溶解态形式存在的份量则更少。由于PFU取样法可以将捕集的颗粒物控制在一定的粒径以下 ,且具有采样方法简便、经济和对有机污染物富集系数高的优点 ,因此可以作为研究水体有机污染物的简便、灵敏的采样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