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人们在地球村的天空中穿梭着俯瞰,就渐渐忘却了曾经用怎样好奇的日光来观看这个未知世界;大家都以为早已熟稔了的那些山川不会再带来惊叹,也失去了以探索的心境去感受自然世界中无数微小生命的博大和精彩。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自然     
生命世界的深奥和复杂超出了人类的想象,如果上帝是不可知的,那么生物圈的大部分也是如此。生物学家不停地强调,我们对于周边生命世界的了解是如此之少,人类驯化的植物和驯养的动物仅是生命多样性中微不足道的一些变异。我们开展的对生命程序的复杂模拟大部分仍缺乏真实的东西,我们甚至仍然不能造出最低等的人造有机体。  相似文献   

3.
昆虫生殖的一些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害虫防治和益虫利用是当前农业生产和卫生保健事业上的重大问题之一。害虫为什么这样厉害?我们分析一下,原因有几个:①害虫的身体较小,这就意味着只需要少量的食物,就可以维持生命活动和种族绵延;②害虫的食物范围较广,动物、植物甚至人类本身也是害虫取食和攻击的对象;③害虫的生活周期较短,这就意味着只需要较少的时间,就可以完成它的生活史;④害虫的种类较多,如为害水稻的虫子有  相似文献   

4.
早期植物在地球上的演化和发展,有两个争议的但非常重要和引人兴趣的研究课题。一是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单细胞有机体的起源问题,另一个则是陆生植物,特别是陆生维管植物在地球上的出现和随后的演化问题。后者正是我们要面对的谜。尽管已有的材料和推测会使我们得出截然不同的认识,但无疑这些资料和讨论开拓了我们的视野,事情的本质似乎也略见端倪。  相似文献   

5.
<正>我是地道的江西婺源人,2002年退休后,摆弄相机的时间也就多了些。一次在林中拍摄风光片时,偶尔拍到一只小鸟,放大后细细观看,发现它的羽毛是那样的华美,但那种美如果不仔细观察会被忽略。这次拍摄让我惊诧不已,原来我们平常用肉眼所见的飞鸟就只是个大概的轮廓和模样,却无从认识它的真容,而摄影  相似文献   

6.
童年的时候我们天真,我们可爱,但同时我们也喜欢对自然界细微深入的观察,观察路边的小花小草。一朵平淡无奇的小花,在眼里可能就是一个宽广无限的世界;几株挺立的小草,在眼里可能就是一片茂密森林中的参天大树;墙角的一只蚂蚁,一只蜗牛,在眼里可能就是植物森林里的恐怖巨兽......而这些都是我们小时候稀奇古怪的想法,既是不切实际的想象,也是自然科学探索兴趣的一种自然流露。这些想法,这些兴趣可能就是我们对自然开始喜欢开始想要了解与探索的启迪和源泉。而这种喜欢与启迪很可能在童年的懵懂与不知中没能充分的去追寻与发酵。如今成年后,感觉也颇为遗憾,因此希望我们的遗憾不再也成为如今初中青少年的遗憾,希望通过生态瓶学习、制作与观察的形式,探寻自然科学,获得兴趣的承接,汲取其间饱含的知识养分,成为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发展,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情感提升的一处重要源泉。  相似文献   

7.
生命是具有思想意识的物质集团,是物质与意识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意识不可以脱离物质独立存在,因此我们只要找到了意识之源就找到了生命之源。由于物质可以单独存在,许多人在寻找生命之源时只着重物质而摒弃意识,往往找到的是没有意识的  相似文献   

8.
<正>鹰可以从几千米的高空看清地面上的一只兔子;有人走着走着,竟会被一只兔子绊倒。许多草食动物都有全景视野,能看向身前、身旁和身后,人的视野却只有它们的一半。啧啧啧,和许多动物相比,人的视觉简直弱得可怜。所以,就有许多人梦想拥有一双动物的眼。如果这个梦想真能实现,会发生些什么?假如你有一双鹰眼很多人都想拥有一双鹰眼,我猜,你也曾这么想过。那么,你大概不会反对先做这个选择题吧?拥有一双鹰  相似文献   

9.
<正> 1978年7月底-11月初,我们逐日从黎明前起至天黑时止,对褐稻虱Nilaparvata lugensStal的起飞迁出与天气条件关系作了观察,其结果如下。 (一)观察方法 选虫源多、视野开阔、背景为蓝天、背向太阳的田块作观察田。观察时在稻叶顶端高度处置一干湿球温度计,坐在田埂上,两眼注视着稻株后面的蓝天,每分钟记录一次双眼可见区内的起飞虫数,并定时或随时记录温湿度。  相似文献   

10.
鼓虫与滑水板 人们往往看到豉虫(俗称水鳖子)在水中游动时翻转自如的技艺,捉几只看看似乎无特别之处,但仔细观察会发现豉虫的四只脚,长满细细的毛,可以增加阻力。 日本科学家根据豉虫的毛脚制成了一种新型滑水板,它用泡沫塑料制成,游泳者可将上半身趴在滑水板上,浮在水面,双脚只要拍打水面,滑水板就可向前移动。这种滑水板很安全,既适合初学游泳者使  相似文献   

11.
王庆华 《生命世界》2008,(11):82-83
农村中学具有接近大自然的有利条件,这为生物教学认识动植物形态结构、生活环境和观察生长发育过程提供了最好的场所,这是农村中学的优势,也是自然界赐予我们生物教学的直观教具,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生参与的家庭生产劳动的实践经历,也为生物学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去发掘并利用这些资源呢?  相似文献   

12.
生物课堂教学有其本身特点和内涵,通过观察生命活动现象,了解生命活动规律,去认识生命活动本质。《生理卫生》是向中学生讲授人的生命活动规律及卫生保健的一门学科。人体是个复杂、奇妙的机体,如何去向学生介绍,观察人的生命活动,特別是观察人的心脏活动,了解心脏的生理知识,沒有比较复杂的医学仪器是难以实现的。在中学的课堂里也不可能利用临床医学上的方法去进行研究,或解剖大型哺乳动物去演示。两栖类动物(青蛙、蟾蜍)是实验的好材料,也适于幻灯投影演示。通过电化演示放大,产生由“静”变“动”的效果,给学生以直观的感性知识,逐步理解教材中的理论概念。  相似文献   

13.
绿色是生命的颜色。绿,蕴藏着无限生机,象征着生命与希望。绿色意识已逐渐深入人心,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领域中去。人们开始自觉地要求视绿、穿绿、食绿、住绿、吸绿。 绿色视野:国际上提出“绿视率”理论,认为绿  相似文献   

14.
暗视野显微镜在生物学教学和科研中的用途是十分广泛的。我们在教学中,应用普通光学显微镜改成暗视野显微镜,改装后的效果与暗视野显微镜几乎相同。具体改制方法如下。将明视野显微镜按正常操作程序进行调节,使视野明亮。取下目镜,通过镜筒观看视野,同时调节光圈,使之与视野同样大小。倾斜镜臂,用圆规或尺子在聚光器下量出光圈直径的大小。用一块黑色纸做一个与光圈直径相同或稍大一些的圆形挡光片,贴在滤光镜片中央,置于滤光镜片支架上。通过镜筒观看视野,并调节黑色  相似文献   

15.
我们实验室收藏一批昆虫标本,历经数年收集,日见丰富,每当学生、老师观看,皆赞不绝口。可虫蛀问题也日愈严重。甚至用聚乙烯酸包埋法也被虫蛀,又无条件用硫磺熏蒸。在重整添加樟脑丸时加入“万灵”杀虫粉剂,并施家用喷雾杀虫剂,然后迅速加盖,并用薄纸糊上缝口。过几日便见死虫落出,也不见继续下落蛀虫所啮粉末。其中应注意的是鳞翅目、精蜒目等展翅标本不宜用喷雾,以免喷伤翅膀。仅施“万灵”杀虫粉剂即可。盒内应写上施用农药的名称及时间标签,以便下次整理时妥善处理残药。此法对中小学保管昆虫标本适用。“万灵”杀虫粉剂包装…  相似文献   

16.
邹士法  张作人 《动物学报》1989,35(4):60-363
应用生物化学去纤毛、去膜和扫描电镜观察相结合的方法,详细地观察了近亲游仆虫的皮层纤毛器毛基体和非纤电器的结构、模式,揭示和发现了其他游仆虫上尚未明了和未报道过的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7.
关于生命在地球上的起源与进化问题,历来是一个颇多争论的学术领域。显然,人们无法目睹三十几亿年前地球上曾经发出的事情,也难以用实验的方法来重温这一漫长的历史过程,而只能凭借地球留给我们的某些蛛丝马迹去推想,去研究,去探索。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关生命起源的  相似文献   

18.
《生命世界》2004,(6):56-61
从飞机上俯瞰南极大陆,既无村庄,也无绿色,只有白茫茫一片冰雪,给人一种正在飞往另一个星球的感觉。但是,即使在这样一个冰川横流,严寒肆虐,地球上最为荒芜的世界里,也有生命在顽强地生存着。那么,南极的生物链、食物链和生态系统会是个什么样子呢?  相似文献   

19.
自然猎手     
<正>在我很小时候,常会看见比我大的伙伴,手里捉住一种绿色的虫虫,很开心地喂它食物。当时只觉得这种虫虫长得很特别,它们发达的前足来捕食昆虫,犹如圆月弯刀般锋利,让人觉得很威风,甚至敬畏!三角形的头上有一双机灵的大眼睛,头顶有一对纤细的触角,总是会机敏地竖起来,经常会做出一些可爱的动作!它就是我们常说的螳螂,喜欢单独行动,犹如一位孤独的侠客。我想武侠小说里的螳螂拳也因此而来吧。  相似文献   

20.
1952年4、5月间我们发现家中(长沙)的一只皮箱被一种害虫为害,当时因为不知道它的严重性,便少加注意。今年4月间又发现另一只皮箱(购自湖南常德)的包衣上蛀有许多虫孔,及解开包衣,发现皮革上也有许多蛀孔,打开皮箱一看,则皮箱皮革里面的纸壳,均为这种害虫蛀烂,蛀道中充满虫粪并在其中发现许多茧子、幼虫及成虫,整个皮箱已不堪应用。数日后在同地另一个皮箱(也出自常德)中也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