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初论“生态产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生态意识下的产品观生态意识作为人类思想的先进观念,产生于20世纪后半叶,第一次建立了人类与自然共生和谐的关系,是对人类中心主义的否定,是对人类历史认识的一次革命性思想进步,从而引起人们对众多事物的重新认识,形成许多新观念和新看法。正是因为生态意识的普及,人类各种活动越来越多地接受生态的“绝对命令”。现代工业发展趋势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是无公害产品的兴起,它首先在德国实行,并迅速在西方发达国家兴起。原西德推行“蓝天使”计划,  相似文献   

2.
海南省作为我国生态旅游岛,拥有美丽的风光,得天独厚的海岛环境。不仅如此,在现在提倡“人与自然和谐”之时,海南更是将这一目标付诸于现实。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的证明,她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同时也孕育着待发掘的生态资源;包括博大的自然生态平衡和人体微生态平衡。保护生态就是保护我们人类生存的地球;保护微生态就是保护我们自身的健康  相似文献   

3.
理智与情感     
2006年过去了,很多事留在了我们的记忆中,2006年的中国环保事业在步履维艰中依然前行。这是最美好的时代,因为我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关注过环境;这是最糟糕的时代,因为我们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糟蹋过环境。面对这样的状况,学者们给自己的理论贴上了“生态”的标签,百姓们则把“生存”的大旗插在了越来越荒凉的土地上……本组文章将试图通过两个具体案例来详细解读“生态与生存”这一已被谈论过多次却依然令人深思的话题。  相似文献   

4.
罗兰 《四川动物》2002,21(4):262-262
今年,我有幸参加WWF组织的生态旅游团来到王朗旅游。王朗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北部平武县西北,与九寨、黄龙一山之隔,是以保护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为主的自然保护区。王朗没有九寨的灵秀和黄龙的精致,但王朗的野生动物显然要比九寨、黄龙的幸运得多。可以说与那些打着“生态旅游”的旗号,干着破坏生态、残害野生动物的“旅游团”迥然不同,我们的旅游团可以算是目前中国唯一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团。在整个游程中,我们不但有机会领略沿途的风景,还能亲身体会川西特有的索桥之乐,参观白马藏族手工制作和养蜂等民  相似文献   

5.
“源”“汇”景观理论及其生态学意义   总被引:70,自引:2,他引:68  
陈利顶  傅伯杰  赵文武 《生态学报》2006,26(5):1444-1449
格局与过程的关系是景观生态学研究中的核心内容.景观格局指数是定量分析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的主要方法,但由于许多景观格局指数难以将格局与过程有机融合在一起而陷入困境,探讨景观格局分析中有效表征生态过程的理论与方法,对于景观生态学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基于大气污染中的“源”“汇”理论,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源”“汇”景观的概念和理论.认为根据不同景观类型的功能,可以将他们划分为“源”“汇”两种景观类型,从而将过程的内涵融于景观格局分析中.该理论认为:(1)在格局与过程研究中,异质景观可以分为“源”“汇”景观两种类型,其中“源”景观是指那些能促进过程发展的景观类型,“汇”景观是那些能阻止或延缓过程发展的景观类型;(2)“源”“汇”景观的性质是相对的,对于某一过程的“源”景观,可能是另一过程的“汇”景观,“源”“汇”景观的分析必须针对特定的过程;(3)“源”“汇”景观区分的关键在于判断景观类型在生态过程演变中所起的作用,是正向推动作用还是负向滞缓作用;(4)不同类型“源”(或者“汇”)景观对于同一种生态过程的贡献是不同的,在分析景观格局对生态过程的影响时需要考虑这种作用的差异;(5)“源”“汇”景观理论可以应用于非点源污染、生物多样性保护、城市热岛效应等不同领域.“源”“汇”景观理论提出的主要目的是探究不同景观类型在空间上的动态平衡对生态过程影响,从而找到适合一个地区的景观空间格局.这一理论的提出有助于推动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研究的深入,希望以此为基础,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丰富和完善“源”、“汇”景观的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生态摄影不同于其他门类的摄影,最重要的当然是指导思想的不同:摆脱了把摄影对象仅仅作为审美对象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而站到了更高的生态整体主义立场。当然也因为对象的不同,虽然生态摄影的对象囊括了动物、植物、微生物、自然风貌等,但有许许多多数摄影人都对野生动物情有独钟。可能因为人类与动物有近缘关系,也可能因为动物的多变性给了摄影人更多的挑战。对于生态摄影而言,装备和技术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好的相机和构图并不能保证可以拍摄到好的作品。生态摄影人最需要做的是熟悉、了解要拍的动物的生活习性,要有预判,然后是耐心的等待。适应摄影对象的瞬息万变是生态摄影的重点之一。很多出色的生态摄影师都有着深厚的生物学知识,而很多好的生态摄影作品都是摄影师费心费力长时间跟踪拍摄而来的,在拍摄动物时尤其如此。让一切在自然中发生,没有用任何人为的操作完成的作品才是真正的生态摄影。在等待中了偶遇了欲拍摄对象展示了你所期待的一刻,那是一场最美的意外。  相似文献   

7.
野驴秘境     
白雪覆盖下的沙丘连绵不绝,层次分明.在清晨的日光下,折射出天空的色彩。藏野驴,那神秘的高原精灵悠闲地散着步,在这个微凉而宁静的高原清晨。(藏野驴是目前世界上惟一幸存的高原野生驴种,属马科。把这美丽的画面呈现给我们的足舍命拍摄的生态摄影师冯刚.就是他.被大家尊称为“野驴之父”。)  相似文献   

8.
海南省作为我国生态旅游岛,拥有美丽的风光,得天独厚的海岛环境。不仅如此,在现在提倡“人与自然和谐”之时,海南更是将这一目标付诸于现实。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的证明,她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同时也孕育着待发掘的生态资源;包括博大的自然生态平衡和人体微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9.
生态敏感区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及生态制图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垚  张微  任景明  张建平 《生态学报》2015,35(23):7887-7898
生态适宜性分析尽管在城市和区域生态规划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涉及重要生态敏感区诸如旅游开发的空间布局和选址,以及规划和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问题上,由于缺少系统的评价技术方法体系,却没有得到较好的推广。因此,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山岳型生态敏感区旅游开发空间适宜性评价及生态制图的方法体系,并以内蒙古五当召风景旅游区为例,通过对地形地势、坡度坡向、土壤环境、植被覆盖、水文水系、地质岩性等因子及其反映出的水土流失、地质灾害、生物多样性和防洪排涝4种典型生态敏感要素的分析,开展了该方法的案例研究。最后,在以上单因子和综合因子的生态敏感性分析及空间适宜性制图基础上,通过与案例研究区各项旅游开发活动的空间布局进行叠合,针对性地提出了项目规划布局的调整建议和具体的生态保护措施。此外,该方法由于系统综合的考虑了影响山岳型生态敏感区开发建设活动中的各种生态敏感因子,并通过生态制图的方式在空间上得以显示,将有助于涉及生态敏感区项目的决策和管理部门更加有效地开展生态风险的防治并制定相应的监管措施,同时也为涉及该类型区域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提供科学有效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山岳型风景旅游区生态负荷与环境建设研究:泰山实证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运用旅游生态学原理和方法,提出了测算山岳型风景旅游区生态负荷综合分级指数的8项1级指标和6项2级指标及计算模式。以泰山风景旅游区为案例进行了应用研究,将13个地块单元(功能区)按生态负荷强度大小划分为3级,并依据可持续发展理论提出了强负荷区生态补偿的方案,为山岳型风景旅游区寻求环境与旅游经济活动的协调发展提供可借鉴的研究方案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1.
树枝石趣谈     
王祺 《化石》2001,10(1):17-17
当我们流连忘返于工艺品店或商场时,常能发现一种精美的“石画”,那郁郁葱葱的草地、灌丛和树林栩栩如生,仿佛远古先人们在岩石上留下的壁画,使我们产生了美好而神秘的遐想。因为它美丽而有序的外表,常被误认为是蕨类、苔藓类或其他类型的植物化石。其实,这是一种树枝石。  相似文献   

12.
关于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若干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7  
生态屏障建设是长江上游乃至我国有关省 (市、区 )政府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而“生态屏障”一词也已成为我国新闻媒体中出现频次最多的新词组之一。但是 ,什么叫生态屏障 ,如何建设生态屏障等诸多相关问题 ,至今在学术界尚无统一的认识 ,不同行业和不同学者都在努力探索。就“生态屏障”一词的来源、概念、功能和特点等进行了阐述 ,并以长江上游为例 ,对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分区与功能 ,以及生态屏障建设的内容、存在的问题及相关的对策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富平石川河的生态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国家提出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以来,已启动第三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申报,但一些工程设计缺乏整体性,造成“真破坏”和“伪生态”的现象时有发生.本研究以石川河综合整治项目为例,针对石川河乱采乱挖河道砂石,工业污染,附近村民焚烧垃圾造成气、水和土污染极其严重,生态、人居环境持续恶化,鱼虾绝迹,污水横流,垃圾成堆等问题,采用重建生态河道、恢复生态、景观重塑、土地平整、PE复合土工膜、土壤修复等技术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并分析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通过项目实施,为石川河流域提供了洁净的土壤环境、稳定的土体结构,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了生活质量,实现生产发展、生态良好,不断满足社会发展建设美丽乡村的需要,同时为构建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支撑.  相似文献   

14.
Ecological restoration是现代生态学最活跃的关键行动之一, 在我国被译为“生态恢复”。经查验其英语涵义和演变过程, 建议正名为“生态重建”, 指在人为辅助下的生态活动。而“生态恢复”(recovery)在国际文献中指没有人直接干预的自然发生过程, 二者不容混淆。作者强调自然恢复和生态重建的三类时间尺度, 即地质年代尺度(千、万、亿年)自然生态系统世代交替和演替尺度(十、百、千年)和生态建设时间尺度(一、十、百年)。前二者为自然恢复尺度。三者相差2-3个数量级或更多。人类不能超尺度地依赖自然恢复能力, 自然与人为时间尺度的不匹配是自然恢复难以满足人类社会生态需求的根本原因。作者质疑“以自然恢复为主”和“从人工建设转向自然恢复为主的转变”提法。认为把生态重建的责任推诿给自然去旷日持久地恢复, 是不负责任和不作为的逻辑和有悖于“谁破坏, 谁补偿; 谁污染, 谁治理; 谁享用, 谁埋单”的全球环保公理和生态伦理观念。除恢复重建自然的生态系统外, 还要发展人工设计生态方案等未来生态重建途径。  相似文献   

15.
<正>嗨!我是粉红椋鸟,一种夏候鸟。和大多数椋鸟一样,我们这种鸟呀,千什么都喜欢扎堆。每年春天,我和数以万计的小伙伴从欧洲和西亚飞往中国,赶在夏天来临的时候抵达新疆繁殖地。我喜欢中国,不只是因为这里有美丽的风景和美味的昆虫,还因为一个令人心动的真实故事。  相似文献   

16.
刘国波  戎恺  唐力  王伟民  周伟奇  韩宝龙  刘凯  黄洪 《生态学报》2022,42(24):10051-10059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城市生态大数据智慧管理和服务平台建设是生态城市和美丽城市建设的需要。以深圳市为例,借助物联网、移动互联网、计算机、数据库和网络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以及时空地理大数据整合和共享、大数据挖掘分析和云端一体化业务协同等关键技术,结合城市生态系统评估分析决策模型/方法/对策库,在实现深圳市“空-地-网-统计-众源”等多源异构生态大数据有效集成的基础上,搭建了 “数据采集-信息提取-知识发现-决策生成-快速服务”全流程、一体化的深圳市生态大数据智慧管理和服务平台,构建了面向业务部门和科研人员等专业用户的生态野外数据调查采集系统和城市生态监测与评估管理决策分析系统,以及面向社会大众的深圳生态大调查APP。平台首次揭示了深圳市1979年以来不同生态系统的格局、构成、过程、服务和健康状况的变化,提升了深圳市生态环境综合决策科学化、生态环境监管精准化、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便民化水平。平台有效降低了用户数据收集与处理和操作专业模型的难度,突破了原始数据应用的瓶颈和难点,提高了专业模型在业务部门中的使用率。未来,依靠“生态大数据+生态专业模型”的技术方案实现从数据到知识的挖掘,是实现城市生态大数据智慧化和专业化管理的关键,也是全面提高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信息化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慢性肠道和肺部疾病的发生与进展已被证明与微生态的紊乱和失调相关。肠道微生物改变可能促进肺部感染,肺部疾病也可能影响肠道菌群的组成。而微生物群可通过“肺-肠”轴介导慢性肠道疾病如炎症性肠病与肺部慢性疾病之间的相互作用。本文对微生态在肺和肠相关疾病的“肺-肠”轴相互影响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以及相关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童年的时候我们天真,我们可爱,但同时我们也喜欢对自然界细微深入的观察,观察路边的小花小草。一朵平淡无奇的小花,在眼里可能就是一个宽广无限的世界;几株挺立的小草,在眼里可能就是一片茂密森林中的参天大树;墙角的一只蚂蚁,一只蜗牛,在眼里可能就是植物森林里的恐怖巨兽......而这些都是我们小时候稀奇古怪的想法,既是不切实际的想象,也是自然科学探索兴趣的一种自然流露。这些想法,这些兴趣可能就是我们对自然开始喜欢开始想要了解与探索的启迪和源泉。而这种喜欢与启迪很可能在童年的懵懂与不知中没能充分的去追寻与发酵。如今成年后,感觉也颇为遗憾,因此希望我们的遗憾不再也成为如今初中青少年的遗憾,希望通过生态瓶学习、制作与观察的形式,探寻自然科学,获得兴趣的承接,汲取其间饱含的知识养分,成为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发展,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情感提升的一处重要源泉。  相似文献   

19.
《生命世界》2006,(9):108-108
夏日的夜晚,发着光的萤火虫是一道美丽的风景,在乡间,它们还是孩子们嬉戏的主要“伙伴”。现代科学研究表明,有很多种雌萤火虫会根据雄萤火虫的发光状况来选择配偶,因为那些长时间闪光的雄萤火虫意味着它们的精液质量更高。  相似文献   

20.
如今,生态一词已经成了时髦的标签,到处被贴用。或许这是人类正在跨入生态文明阶段的初期特征?在这一背景下生态摄影也应运而生。正如美国的也是当代最重要的理论批评家苏珊‘桑塔格所说:“能引发良知的照片,总是与某一具体的历史情况相关。”人们对生态摄影在传播环境意识方面发挥独到作用寄予期望。然而,生态标签的泛滥使人们不得不提出疑问:究竟什么是生态摄影?我们真的需要它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