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巨鬣狗凶猛     
邓涛 《化石》2010,(1):67-73
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期,不少在中国活动的外国人,特别是传教士开始注意为博物学收集自然界标本,这其中就包括被称为“龙骨”的哺乳动物化石。中国的哺乳动物化石异常丰富,从汉代起人们就将“龙骨”作为中药材使用,山西、陕西、河南和甘肃等华北各省所产的“龙骨”最为有名。遗憾的是,  相似文献   

2.
我国古籍中化石记载之丰富,在世界各国中是独一无二的。为此,笔者对古籍中的化石记载进行了一些整理,已发表的有《我国古代的脊椎动物化石知识》。现整理出古籍中的化石之最,不妥之处盼同行指正。最早记载化石的古籍是《山海经》。《山海经·中山经》在叙述中山首经时说:“又东二十里,曰金星之山,多天婴,其状如龙骨,可以已座。”天婴,又名九婴,乃水火之怪也。这一段话说明“龙骨”一词最初由天婴演化而来。龙骨是我国对脊椎动物的骨骼化石和牙齿化石的俗称,一般指新生代的哺乳动物,主要是上新世及更新世的象、犀牛、鹿、骆驼以至人类的骨骼和牙齿化石。“金星之山”,据郝懿行在《山海经笺疏》中所注,  相似文献   

3.
李敦景 《化石》2003,(3):30-31
龙骨涧 ,位于山东省诸城市区西南约 2 5华里的吕标镇库沟村。在这里曾先后发掘过大型鸭嘴龙化石 ,并装架起数具 ,分别定名为“巨型山东龙”(高 8米 ,长 15米 ) ,“巨大诸城龙”(高 9 1米 ,长 16 6米 ) ,皆因躯体高大而得名。笔者是发掘“巨大诸城龙”的工作者之一 ,认为 :简述龙骨涧鸭嘴龙化石的埋藏情况和笔者的一些浅薄认识与思考 ,对于恐龙专家们研究大型鸭嘴龙 ,将具有实际的意义。一九八九年四月至一九九一年十一月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同山东诸城市文化局合作 ,对龙骨涧进行现场发掘 ,经过近四年的发掘、修复、补配 …  相似文献   

4.
龙骨蛏蚌的再描述(真瓣鳃目:蚌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厄德 (Heude, 1875—1886) 曾记载过长江中游地区的龙骨长足蚌 (Micetopus carinatus Heude),但是所依据的标本仅是半个左壳,而且描述简单——“背部有龙骨皱褶,后缘圆、压扁”,并认为是化石标本。自此以后未见过任何报道。1986年我们在鄱阳湖地区吴城镇修河采集到一批龙骨蛏蚌标本,并在吴城镇菜市场见到有活的龙骨蛏蚌出售。现将该种描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象骨变矿物     
青海省西宁市南山盛产“龙骨”。经鉴定,这里的“龙骨”是距今一千多万年前中新世时的象化石。对象化石作 x 射线衍射分析发现,化石变成了一种矿物——碳磷灰石,化学成分有钙、镁、磷、钠、碳、氧、氢、氯、氟等元素。一般动物骨质成分主要是钙、磷等元素,镁、钠、氯等元素如何大量进入象骨而形成碳、磷灰石?原来,埋藏象骨的岩层是富含钙、镁、铝、硅、钾、钠、碳等元素的白云石质粘土岩;从这种岩石氧、碳同位素计算出成岩时介质温度是50℃左右;埋藏象骨的岩层上面覆盖着100多米厚的岩层,在这种  相似文献   

6.
寨梁山上逢石器扒楼沟内解蛇谜晋西北到处都是红土,如果是没有黄土覆盖的话,那这里就变成了红色的“海洋”。越发使人惊愕的是,这里红土中有取之不尽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多少年来一直被人们当作“龙骨”开采。早在本世纪二十年代初期,“保德红土”就名扬于世了。由于“保德红土”中富含三趾马动物群化石,所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中医史角度介绍了“龙骨”(古哺乳动物骨骼化石)的种种医药用途,读来颇有兴味。但必须指出:各种古哺乳动物化石乃属国家保护之列,为确保进行科学研究之用,严禁私人随意挖掘盗卖;有关医药部门应尽量采用代用品。  相似文献   

8.
化石是保存在地层里的生物遗体或遗迹。骨化石,俗称“龙骨”,就是古脊椎动物的遗骸。完整的古脊椎动物化石是比较稀少的,通常找到的骨化石都只是一些零散的骨头或牙齿。有时候,即使只是一小块化石,对于帮助解决产化石地层的地质时代,对于了解古地理、古气候条件和生物进化的历史,也可以提供有价值的资料。下面用几个实际例子来说明一块骨化石在地层或生物史上的意义。渤海海底的披毛犀牙齿  相似文献   

9.
湖北郧县猿人牙齿化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1975年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一野外队在湖北省郧县调查脊椎动物化石时,在该县梅铺公社杜家沟一农民家里保存的化石中发现了由龙骨洞出土的人的门齿化石一枚。同年5—7月、9—11月间,许春华等赴龙骨洞作了两次发掘,又获人类牙齿化石三枚,同时还发现了一件人工打击痕迹清楚的石核及20多种共生的哺乳动物化石。  相似文献   

10.
1960年春,我们到湖北省的清江地区调查洞穴,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共调查了18处。在洞穴的堆积里,我们找到了哺乳类的牙齿化石,但数量不多。洞里大部分的化石,都被当地农民作为一种中药——“龙骨”挖掘完了。我们根据当地药材收购站的线索,对重要的化石地点作了复查;证实了大部分的化石种类,和我们所调查的相同。为了对这个地区的化石有较深入的了解,因此,我们把自己  相似文献   

11.
湖北建始县又发现巨猿牙齿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0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在我省建始县高坪龙骨洞中发现了5枚巨猿牙齿化石和大量的哺乳动物化石。经研究,巨猿牙齿化石的时代为早更新世晚期。  相似文献   

12.
一、前言湖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于1960年时,曾由湖北五峰县征集到一枚古乳齿象类牙齿的化石。据当时的记录,它出产的确切地点虽不详,但发现于五峰县境内出产“龙骨”化石的山洞中,是没有疑问的。因当时著者正在研究柳城巨猿洞及广西其他山洞的长鼻类化石,其中包括有由柳城巨猿洞和封门山洞发现的古乳齿象类化石,故湖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委讬著者代为鉴订并作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3.
张乐 《人类学学报》2008,27(1):94-94
湖北省建始县及其周边地区发育大量石灰岩洞穴,许多洞穴埋藏哺乳动物化石,其中高坪镇龙骨洞出土早期直立人化石、原始打制石器和丰富的动物化石,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14.
同志,您访问过龙骨山的地下博物馆吗?下面,听我们讲述它的故事中的几个片断吧! 没有文字的“史书”在伟大祖国首都西南郊周口店镇近旁,巍峨的西山脚下,有两座小山头。东边那座,林木葱郁,显得格外庄重。它,就是“北京人”之家——龙骨山。“龙骨”,是群众对哺乳动物化石的俗称。在这座小小的石灰岩山丘的洞穴和裂隙的堆积物里,埋藏有许多“龙骨”,很早就被采石工人所发现。于是,“龙骨山”一名,自然而然地被人们叫开了。1921年,根据采石工人提供的线索,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发现了著名的“北京人”遗址。  相似文献   

15.
1985年江苏区调队在宜兴地区进行野外调查时,从访问群众得知这一带石灰岩溶洞中曾采到许多“龙骨”。1986年笔者等再次到这一地区调查,见到许多溶洞及洞穴堆积物,并在白石山开采场的溶洞堆积物中采到大量脊椎动物化石。  相似文献   

16.
被视为恐龙的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PaulC.SERENO 《动物学报》2004,50(6):991-1001
尽管于 2 0世纪 2 0年代在亚洲地表层首次发现长有羽毛的恐龙和著名的“龙骨突位点” ,关于鸟类起源的争论仍没有休止。来自化石的证据表明 ,鸟类在进化分支上应归于兽脚类的特殊分支。本文主要阐明完好无损的化石揭示的鸟和非鸟类恐龙的亲密关系和鸟类羽毛及鸟类出现以前的羽毛的起源证据 ,分析体型缩小对飞行进化的重要意义及从新的角度论述鸟类如何飞上了天  相似文献   

17.
临夏故事     
邓涛 《化石》2003,(2):13-17
临夏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 ,晚新生代地层发育 ,蕴藏着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自上个世纪 5 0年代以来这里就盛产作为中药材的“龙骨” ,实际上就是大型的哺乳动物化石 ,可惜的是很少被作为科学研究的材料。最近 ,我们已在从晚渐新世至早更新世的各个层位中发现了大量的哺乳动物化石 ,包括晚渐新世的巨犀动物群、中中新世的铲齿象动物群、晚中新世的三趾马动物群和早更新世的真马动物群 ,尤其以三趾马动物群最为丰富 ,以鼬、剑齿虎、鬣狗、四棱齿象、三趾马、犀牛、弓颌猪、长颈鹿、麝牛和羚羊等为代表。临夏盆地的三趾马动物群化石在数量和…  相似文献   

18.
<正> 1973年夏我所邱占祥同志等在河南南阳市的中药材仓库中发现一枚人的上前臼齿。据仓库同志说,它是从淅川县收购来的。本文作者与孙文书同志于同年9月前往南阳地区,与南阳市博物馆王儒林同志等一起从南阳药材仓库和西峡县药材仓库及药店的“龙骨”中又找到十二枚人的牙齿化石。据了解,这些化石都是在淅川县收购以后转运来销售  相似文献   

19.
<正>确山后胥山隶属驻马店市,位于河南南部,淮河以北。此地喀斯特残丘极为发育,残丘顶面的裂隙中有大量新生代晚期的脊椎动物化石堆积。20世纪40年代始,这里曾发现大量的“龙骨”(哺乳动物化石)。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科学院古脊椎所金昌柱研究员和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李占杨研究馆员等人在确山后胥山开展地质古生物调查和发掘,1992年,《中国岩溶》初步报道了该地区一些脊椎动物化石名录。  相似文献   

20.
张元真 《化石》1990,(2):2-4
1918年春,中国农商部矿业顾问、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J.G.Anderson)博士在北京周口店查勘煤矿地质时,于周口店西南约二公里的“鸡骨山”的一个石灰岩裂隙中,发现和采集了一批小型哺乳类动物化石,其中多数是啮齿类,此地即后来的第6化石地点。1921年安特生同美国古生物学家谷兰阶(WalterGranger)及奥地利师丹斯基(O.Zdan sky)再次来到周口店。在采石工人的指引下,在鸡骨山之北2公里的龙骨山北坡发现了后来被称为“北京人化石产地”的周口店第1地点。1923年,师丹斯基在龙骨山试掘,发现了已磨损的人类左上臼齿一枚,他把其他尚待整理的化石全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