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DEN诱发大鼠肝癌的细胞核RNA体外转录合成显著增强,染色质结合型和游离型RNA聚合酶Ⅰ和Ⅱ活性均高于正常肝细胞,而结合型酶Ⅰ和Ⅱ的活性几乎各占总活性的50%(正常肝细胞结合型酶Ⅰ约占70%),表明Ⅱ类基因的转录增强更明显。肝癌细胞核中转录活性RNA聚合酶Ⅱ的分子数为正常肝细胞核的1.8倍,同时RNA聚合酶Ⅰ和Ⅱ催化转录的延长速度为正常肝细胞核的1.3和2.2倍。结果表明,肿瘤细胞不仅有较多的活性RNA聚合酶分子,而且催化转录(延长)的速率也增高。  相似文献   

2.
作者观察了8Gy γ线全身照射正常和DEN诱发的肝癌大鼠其肝(癌)细胞核RNA合成的辐射生物效应,发现:<1>正常大鼠在受照射后4h出现一过性的RNA合成增高期,而后表现为抑制,出现双相效应;而肝癌大鼠在受照后4和18h均表现为強烈抑制;<2>在抑制了内源性染色质模板后,转录外源模板的游离型RNA聚合酶出现与染色质结合型酶相似的辐射效应,提示射线可直接影响RNA聚合酶;<3>在照射后4和18h,RNA聚合酶Ⅱ的活性变化率显著高于酶Ⅰ,提示酶Ⅱ及其复合体成分对射线更敏感;<4>肝癌大鼠在受照射后其核RNA合成的抑制与转录活性RNA聚合酶分子数目的减少以及酶的催化效率(延长速度)减低有关,而正常大鼠则是通过不同的机制实现。  相似文献   

3.
用同位素掺入法研究不同年龄大鼠的肝细胞核及染色质体外转录活性,所得结果表明:(1)老年大鼠肝细胞核的转录起始能力较断乳鼠及青年鼠分别下降68%及56%。(2)大鼠肝细胞核内与染色质结合的RNA聚合酶所致的转录活性随增龄呈近似线性下降,而不与染色质结合的RNA聚合酶所致的转录活性随增龄则无变化。(3)老年大鼠肝染色质体外转录活性较断乳鼠及青年鼠分别下降52%及35%。这些结果提示。老年大鼠肝染色质功能的改变可能是转录活性改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本文观察了15戈瑞γ-射线全身照射后,大鼠小肠粘膜上皮细胞核体外转录活性,从染色质结合的RNA聚合酶和可溶性RNA聚合酶活性变化探讨辐射对核转录活性的抑制机理。实验结果表明:(1)照后2小时、8小时和24小时,核转录活性分别下降22.7%、20.8%和28.2%;(2)染色质结合的RNA聚合酶活性变化与细胞核转录活性变化基本平行,提示核转录活性降低与核内染色质损伤有关;(3)照后24小时,核分离的可溶性RNA聚合酶抑制58%,提示辐射至少部分是通过抑制RNA聚合酶而影响细胞核转录活性;(4)在细胞核和分离的RNA聚合酶都观察到RNA聚合酶Ⅱ抑制程度大于RNA聚合酶Ⅰ和酶Ⅲ,酶活性下降主要表现在RNA聚合酶Ⅱ提示不同类RNA聚合酶对辐射的敏感性不同,酶Ⅱ对辐射更敏感。  相似文献   

5.
由6个亚基组成的Elongator复合物是RNA聚合酶Ⅱ(RNA polymeraseⅡ.RNAPⅡ)全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与高度磷酸化的RNAPⅡ相结合,其Elp3亚基具有组蛋白乙酰转移酶(histone acetyltransferase,HAT)活性,在以染色质为模板的转录延伸中发挥重要作用。Elongator是目前发现的第一个参与转录延伸的HAT复合物。  相似文献   

6.
作者用改良的Bronstein法分离纯化大鼠小肠粘膜上皮细胞核,建立了粘膜上皮细胞核、染色质和RNA聚合酶体外转录系统,并对它们的转录活性和某些因素的影响进行了一些比较研究。实验结果提示肝素可提高细胞核、染色质的转录活性,抑制分离的可溶性RNA聚合酶活性。鹅膏蕈碱可抑制核和染色质转录活性。精胺在低浓度(<10mmol/L)对RNA聚合酶有加强作用,而高浓度有抑制作用,表明上述系统适用于转录调控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真核转录因子TFⅡD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转录因子 TFⅡD 结构与功能,论述了 RNA 聚合酶Ⅱ是如何从一个特异基因的转录起始点起动转录的.转录因子 TFⅡD 是一种序列特异的 DNA 结合蛋白因子,它首先与含 TATA 的启动子形成前起始复合物,后者指导 RNA 聚合酶Ⅱ和其它基本转录因子最终组装成转录起始复合物.很多转录激活因子均通过与 TFⅡD 相互作用,控制转录起始复合物的组装或影响其稳定性,调节基因转录.因此,TFⅡD是一种极其重要的基本转录因子.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对不同鼠龄(4—,16—17—,33—34—和99—103周)大鼠老化动物模型进行脑细胞核、染色质体外转录研究,结果表明:(1)大脑皮层细胞核、染色质转录活性在老化过程中呈下降趋势,其中RNA聚合酶Ⅰ、Ⅱ活性与染色质模板效率变化一致,说明染色质模板活性降低是导致细胞核转录功能减退的原因之一。(2)幼年鼠染色质RNA和NHCP含量高于老年鼠,提示染色质结合蛋白及RNA可能参与不同生理时期脑神经元染色质结构和功能的调节。(3)老年鼠脑染色质DNA抗DN-aseⅠ酶解能力增强,提示衰老导致转录活性染色质区域减少。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小鼠HepA腹水型肝癌(简称HepA,下同)细胞核与正常小鼠肝细胞核的转录活性进行了一些比较研究,发现HepA细胞核的转录活性比正常肝细胞核升高约80%,其中,依赖于DNA的RNA聚合酶Ⅱ(简称RPase Ⅱ,下同)的活性比RPase Ⅰ有更显著的增加,转录活性的升高以起始速率的增强为主。两种细胞核内的RPase Ⅱ的性质有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小鼠HepA腹水型肝癌(简称HepA,下同)细胞核与正常小鼠肝细胞核的转录活性进行了一些比较研究,发现HepA细胞核的转录活性比正常肝细胞核升高约80%,其中,依赖于DNA的RNA聚合酶Ⅱ(简称RPase Ⅱ,下同)的活性比RPase Ⅰ有更显著的增加,转录活性的升高以起始速率的增强为主。两种细胞核内的RPase Ⅱ的性质有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11.
在我们已发表和待发表的工作中观察到,大鼠肝癌细胞中能与正常大鼠肝细胞核DNA重复顺序互补的细胞核RNA,比正常大鼠肝细胞核RNA少;而能与正常大鼠肝细胞核DNA单一顺序互补的细胞核RNA,比正常大鼠肝细胞核RNA有所增加。此外,细胞核RNA由细胞核向细胞质内的运转,肝癌细胞也比正常肝细胞有增加。因此,提出一个问题即,在正常大鼠肝和大鼠肝癌细胞核RNA间所观察到的差异,是反映转录水平的变化,或是反映转录后水平的变化,抑  相似文献   

12.
本文克隆了大鼠肝和肝癌BERH-2 DNA的分子大小约为5kb的BamHI片段(Bam5族重复顺序)。从筛选出的克隆中取一个来自肝癌细胞基因组DNA的克隆片段H5 B-1和来自肝细胞基因组DNA克隆片段L5 B-4做进一步分析研究。采用RNA点杂交法对L5 B-4DNA片段的转录产物在细胞核、质间分布的研究结果表明:L5 B-4 DNA片段转录产物在肝癌细胞的总核RNA,poly A~ 核RNA和poly A~-核RNA中的相对量,比正常肝细胞的相应RNA组分低;在肝癌细胞的总胞质RNA和多聚核蛋白体RNA中的相对量,则比正常肝细胞的相应RNA组分高;其转录产物在poly A~ 核RNA中的相对含量高于其他细胞RNA组分,几乎不存在于rRNA中。当用大鼠肝和肝癌总RNA进行RNA点杂交比较时其转录产物在肝癌细胞中的相对含量则高于正常肝。结果提示,L5 B-4 DNA片段的转录产物从细胞核向细胞质内转运,肝癌细胞明显高于正常肝细胞。以H5 B-1 DNA片段代替L5 B-4 DNA片段进行RNA点杂交,得近似的杂交放射自显影图谱。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观察到二乙基亚硝胺(DENA)致癌大鼠肝细胞液及颗粒提取液中P21及P42磷酸化都比正常肝高,增高的程度似与肝细胞癌变相关。新生一天及四天大鼠肝中P21及P42磷酸化也有增高,但再生肝中不增高。磷酸化21的磷酸根接在丝氨酸羟基,PP21不含磷酸酪氨酸或磷酸苏氨酸,或含量极微。  相似文献   

14.
在真核细胞中,转录调控可以发生在多个层面,包括结构和功能迥异的RNA聚合酶、对应的广谱起始因子、基因特异性调控因子(DNA结合蛋白)以及各种共调节因子(coregulatory factors)。这些共调节因子可以通过染色质修饰,如组蛋白乙酰化和甲基化,或更直接地促进转录起始复合物的形成。通过一系列体外转录活性实验的研究,转录相关的酶、蛋白因子的性质和功能以及作用机制正逐步被揭示出来。该文将具体阐述近几十年科学家们在转录共调节因子方面取得的进展。  相似文献   

15.
Southern blotting分析没有发现成年大鼠肝、胚肝及肝癌细胞AFP基因5′端及上游有任何不同。以AFP基因转录起始点到5′端上游255 bp DNA片段为探针进行Southwestern blotting分析,发现表达AFP基因的细胞核蛋白中存在与其结合的核蛋白,这些在成年大鼠肝、肺、脾、心和肾细胞核蛋白中不存在。含有结合蛋白的肝癌核蛋白部分能使作为RNA聚合酶Ⅱ来源的成年大鼠肝细胞核蛋白部分具备较高的体外转录活性,表明基因细胞专一的表达确与某些结合蛋白有关。  相似文献   

16.
DNA是辐射损伤的靶分子。但是,就真核细胞说来,DNA分子是以同核内蛋白质(组蛋白、非组蛋白)结合成核蛋白复合物存在于细胞核中。因此,重视辐射对整个真核基因组效应的研究,已成为当前国际放射生物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据此,我们观察了辐射对实验大鼠细胞核DNA转录活性的影响,从染色质DNA模板效率和DNA指导的RNA聚合酶催化RNA合  相似文献   

17.
染色质的组成成分,组蛋白和非组蛋白在特异的蛋白激酶作用下可以发生磷酸化修饰,组蛋白和非组蛋白的磷酸化和脱磷酸化可能在染色质的结构,基因表达以及DNA复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比较是小鼠腹水型肝癌细胞核和正常小鼠肝细胞核内酸溶性蛋白质及其磷酸化的差异。正常小鼠肝细胞核酸溶性蛋白质的电泳染色图谱有一条明显可见的组蛋白H_1~0蛋白带,而对小鼠腹水型肝癌来说,此带极浅,但在腹水型肝癌细胞核酸溶性蛋白质的电泳染色图谱上可见到表观分子量约为68K的一条蛋白带,而正常小鼠肝未见此带。此外,从电泳胶片~(32)P放射自显影图谱可见腹水型肝癌组蛋白H_1,H_2A和非组蛋白带Ⅱ(MW43K),带Ⅲ(MW.67K)带Ⅳ(M.w.97K)磷酸化程度明显高于正常小鼠肝。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从5龄4天的家蚕及蓖麻蚕后丝腺中分离细胞核及染色质的方法,并分析其基本特性。从家蚕和蓖麻蚕后丝腺中分离的染色质的化学组成及光谱学特性与高等动物染色质相似。比较了两组染色质的组蛋白,非组蛋白的电泳图谱,分离的染色质在一个有外源的大肠杆菌RNA聚合酶的体外系统中具有转录活性。作者比较了染色质的DNA含量与体外参入的关系,测定了能量、能量再生系统、锰离子等因素及利福霉素等抑制剂对染色质体外参入的影响。比较了不同浓度下两种染色质体外参入的时间曲线。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Hep.A腹水肝癌染色质磷酸化非组蛋白的变化。Hep.A肝癌染色质非组蛋白,磷酸化非组蛋白的含量以及非组蛋白被磷酸化的比例都较正常小鼠肝增加,分别达到正常肝的2.2,4.4和2.0倍。非组蛋白含磷量也增加,达到正常肝的1.36倍。结果表明Hep.A肝癌染色质非组蛋白磷酸化比例增加。但单位重量非组蛋白及磷酸化非组蛋白所含磷酸基团反而下降,仅分别为正常肝的65%和32%。Hep.A肝癌染色质磷酸化非组蛋白的SDS-凝胶电泳图谱显示分子量为69,000道尔顿的蛋白部份明显增加,此外还有一正常细胞缺乏的分子量为47,000道尔顿的蛋白部份出现。等电聚焦电泳表明等电点偏低的蛋白部份增加。氨基酸组成分析证明两种细胞磷酸基团的接受体基本相同。实验结果表明Hep.A肝癌染色质磷酸化非组蛋白与正常小鼠肝有质与量的差别。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Hep.A腹水肝癌染色质磷酸化非组蛋白的变化。Hep.A肝癌染色质非组蛋白,磷酸化非组蛋白的含量以及非组蛋白被磷酸化的比例都较正常小鼠肝增加,分别达到正常肝的2.2,4.4和2.0倍。非组蛋白含磷量也增加,达到正常肝的1.36倍。结果表明HeP.A肝癌染色质非组蛋白磷酸化比例增加。但单位重量非组蛋白及磷酸化非组蛋白所含磷酸基团反而下降,仅分别为正常肝的65%和32%。Hep.A肝癌染色质磷酸化非组蛋白的SDS-凝胶电泳图谱显示分子量为69,000道尔顿的蛋白部份明显增加,此外还有一正常细胞缺乏的分子量为47,000道尔顿的蛋白部份出现。等电聚焦电泳表明等电点偏低的蛋白部份增加。氨基酸组成分析证明两种细胞磷酸基团的接受体基本相同。实验结果表明Hep.A肝癌染色质磷酸化非组蛋白与正常小鼠肝有质与量的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