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快速蛋白液相层析仪(FPLC)Mono Q柱(HR5/5)分离纯化成熟绿番茄果实中PFP的两种分子酶型及其特性。一种酶型为Q_1,是含两个β-亚基(60kD)的二聚体,比活为5μmol min~(-1) mg~(-1);另一种为Q_2,由四个α-亚基(66kD)和四个β-亚基(60kD)组成八聚体,比活为70.5μmol/min~(-1)·mg~(-1)。Q_1的分子量是120kD,Q_2的分子量介于500kD和530kD之间。用纯化的Q_2制备的抗血清专一地与Q_2起沉淀反应。PFP酶液贮存后,其Q_1/Q_2蛋白量比值增加明显,表明部分Q_2转化为Q_1。Q_1具有催化活力表明PFP的活性中心位于β-亚基。α-亚基可能借增强PFP酶对F2,6P_2的亲和力以提高酶的比活而起调节功能,但是Q_1的活力依赖于F2,6P_2的激活,表明β-亚基处也可能存在F_2,_6P_2的调节位点。Q_2含紧密结合的F2,6P_2分子,并表现出对F2,6P2_的不敏感性,基于此种现象,有必要重新认识PFP对F2,6P_2敏感性的内在实质。  相似文献   

2.
水稻质体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戊糖磷酸途径是高等植物中重要的代谢途径,主要生理功能是产生NADPH以及供核酸代谢的磷酸戊糖。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H)是戊糖磷酸途径的关键酶,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细胞的细胞质和质体中。木研究首次从水稻(Oryza sativa L.)幼苗中分离了核编码的质体G6PDH基因OsG6PDH2,序列分析表明OsG6PDH2编码一个具有588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等电点为8.5,分子量66kDa。OsG6PDH2的N端有1个70个氨基酸的信号肽,推测的裂解位点为Gly55和Val56,表明OsG6PDH2编码产物可能定位于质体。多序列比较的结果表明OsG6PDH2与拟南芥、烟草、马铃薯质体G6PDH的一致性分别达81%、87%、83%。进化关系说明水稻OsG6PDH2与拟南芥(AtG6PDH3)、马铃薯(StG6PDH1)处于高等植物P2型质体G6PDH分支上,暗示了OsG6PDH2可能是一个P2型的质体蛋白。Matinspector程序分析表明,OsG6PDH2在起始密码子上游含有一个bZIP转录因子识别位点、一个ABA应答元件、一个CRT/DRE元件和1个W-box元件。半定量RT-PCR分析表明,OsG6PDH2在水稻根、茎、叶和幼穗组织中都呈低丰度组成型表达,在根部表达较高,在水稻幼苗中的表达显著受暗处理的诱导。将OsG6PDH2的完整开放阅读框构建到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ET30a(+)中,pET30a(+)-OsG6PDH2在大肠杆菌中得到了有效表达。酶活性测定证明,OsG6PDH2的编码产物具有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从玉米叶片中部分纯化了依赖焦磷酸的磷酸果糖激酶(PPi-PFK),对果糖2,6-二磷酸具有很高的敏感性(K_a≈15nmol/L)。纯化过程中酶的生糖方向活性对酵解方向活性的比值逐渐增加。F2,6-P_2的参与使这一比值下降,并且解除高浓度PPi对酶FBP形成活性的抑制。 用胰蛋白酶限制酶解,90min使80%酶的酵解方向活性丧失而仍然保持几乎全部的酶的生糖方向活性。胰蛋白酶修饰的酶的动力学结果表明F6P饱和曲线呈明显S型而且V_(max)大大下降。在F2,6-P_2存在下修饰酶的K_m(F6P)值比天然酶约大4倍。 酶的生糖方向活性动力学特性的比较说明天然酶和胰蛋白酶修饰酶几乎具有相同的催化能力和底物(F6P)亲合力。 实验支持植物PPi-PFK存在两种可以相互转化的酶分子型的调节酶的活性和作用方向的模型。  相似文献   

4.
硒代磷酸合成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Qu XH  Huang KX  Xu HB 《生理科学进展》1998,29(4):357-360
硒代磷酸合成酶(SPS)的催化产物硒代磷酸(SP)是合成硒蛋白所必需的活性硒供体,所以SPS可能对硒蛋白合成的调控起重要作用。近来发现SPS广泛分布于哺乳动物、细菌和古细菌。SPS菌化如下反应:ATP+硒化合物+H2O→SP+AMP+正磷酸。ATP是该酶的特异性底物,AMP是其竞争性抑制剂。该酶表现催化活性必需Mg^2+和一阶阳离子K^+等。  相似文献   

5.
植物海藻糖代谢及海藻糖-6-磷酸信号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藻糖代谢和海藻糖-6-磷酸(T6P)信号途径在植物生长和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T6P是海藻糖的代谢前体,是植物响应碳元素可用性、调控生长发育的关键信号分子。植物体中除了自身的海藻糖合成途径外,由病原菌产生的海藻糖或T6P能够导致植物代谢和发育的重新编程。植物不同阶段的生长发育,包括胚胎发育、幼苗生长、成花诱导及叶片衰老等,都受T6P的调控。T6P信号的一个关键互作因子是蔗糖非发酵相关激酶1(SnRKl),T6P能够抑制SnRK1的催化活性,进而调控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6.
鞘氨醇-1-磷酸(sphingosine-1 phosphate,S1P)是来源于鞘脂代谢途径的多效性信号分子,其代谢受到多种因素调控。S1P由细胞内的鞘氨醇激酶(sphingosine kinases,SphKs)催化鞘氨醇的磷酸化而合成,可通过转运蛋白释放至细胞外。S1P可通过在胞外结合其特异性G蛋白偶联受体及胞内作用而调节多种重要生物学效应。作为细胞外介质和细胞内信使,S1P在免疫系统中也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S1P参与免疫细胞的迁移、增殖、分化及死亡细胞清除等过程。本文对S1P的代谢以及其对于免疫细胞的调节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海藻糖-6-磷酸合成酶转基因烟草提高耐盐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8.
丙酮酸磷酸双激酶及其基因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丙酮酸磷酸双激酶(PPDK)在植物C4光合途径中催化CO2原初受体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的形成。本文介绍PPDK的类型、分布、生理功能、活性调节、基因结构和C4植物的PPDK基因转化C3植物及其与转基因植株光合作用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气相扩散共晶生长法培养出P.versicolor龙虾肌ATP-D-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ATP-GAPDH)的晶体。用同步辐射X光源-磷光储屏-Weissenberg照相机系统收集了一套2.0分辨率的衍射数据。用同晶差值傅立叶法解析了其结构。精化后的结构模型最终R因子为0.197,与标准键长、键角的均方根偏差为0.016°和3.20°。PvATP-GAPDH结构总体上和Pvapo-GAPDH相似。ATP分子的占有率较低,并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无序性,提示ATP与酶蛋白结合的稳定性较低,表明NAD+的尼克酰胺核苷部分与蛋白质分子的作用在辅酶与蛋白质的稳定结合中起关键作用。ATP-GAPDH中每个亚基只有一个磷酸结合位点(Pi)。认为无机磷酸结合位点Pi的形成不依赖于NAD+,而底物磷酸结合位点PS的形成则依赖于NAD+的存在。  相似文献   

10.
蔗糖磷酸合成酶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蔗糖磷酸合成酶(sucrose phosphate synthase,SPS)是高等植物体内控制蔗糖合成的关键酶之一,它主要通过异构调节和磷酸化修饰在酶水平调节蔗糖合成。本文简要介绍SPS家族的成员、SPS蛋白上的3个磷酸化位点,以及SPS的生物学功能、SPS与磷酸蔗糖磷酸酶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