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洪友崇 《昆虫学报》1975,(2):235-241
本文昆虫化石产于河北围场县西约18公里的奶子山沟(图1)。地层剖面仅出露砂页岩层。总厚167.8米。由老到新分述如下: 1.油页岩:灰黑色、灰色油页岩与灰黑色泥岩互层,自下而上包含3个化石层[见剖面中第1层之(1)、(2)、(3)],第1、2化石层均产叶肢介、鱼化石;第3化石层产昆虫、鱼化石;昆虫化石为本文描述的属种,即大型中国树蜂Sinosirex gigantea(新属,新种)。厚度53.3米。 2.灰白色凝灰质砂岩。含植物碎片。厚70米。 3.黑色灰黑色含油性页岩,黄绿色页岩和灰色泥岩互层。厚15.7米。 4.灰色、灰黑色油页岩与薄层凝灰质砂岩互层。厚7.6米。 5.灰白色薄层至中层凝灰质砂岩。含植物碎片。厚21.2米。 地层剖面和时代的确定,牵涉到东亚大陆(包括中国、蒙古、苏联、朝鲜等)侏罗——白垩纪界限的划分问题,问题比较复杂,说法不一。地层的时代究竟是晚侏罗世或早白垩世,目前还肯定不了。本文的化石时代暂列晚侏罗(J_3)或早白垩世(K_1)。  相似文献   

2.
一、前言广西泥盆系分布广、岩性变化大,化石丰富。近年来在地层和古生物群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多进展,但就腕足类的研究来说,多限于桂中和桂北地区,桂南地区目前报道甚少。广西崇左、灵山和玉林一线以南,泥盆系大都以漂浮相生物群为主,以页岩、泥岩和含竹节石灰岩为特征。位于灵山县城西面约35km的陆屋村(见插图1),泥盆系虽然出露不好,且化石稀少,但通过对这一地区泥盆系的岩性和  相似文献   

3.
1977和1978年,宁夏地质局综合研究队和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部分同志,在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巴丹吉林沙漠北缘的珠斯楞海尔罕一带,调查古生代地层时,在珠斯楞海尔罕峰之北西五公里的Ⅷ-Ⅷ'剖面的珠斯楞组底部,采得数枚菊石标本,经笔者鉴定为Anarcestes (Anarcestes) praecursor Frech。Ⅷ—Ⅷ'剖面珠斯楞组下部的岩性如下: 珠斯楞组(下部) 3.灰色薄层粗粒含绢云母钙质砂岩夹薄层细砾岩,产牙形刺Pandorinella steinhornensis cf.steinhornensis Ziegler,及腕足类、三叶虫、腹足类和双壳类等化石 12米 2.灰色中薄层含绢云母钙质粗砂岩与细砾岩互层,产菊石.Anarcestes(Anarcestes)Praecursor Frech,及鹦鹉螺类、腕足类、三叶虫、腹足类、双壳类、苔藓虫和鱼类碎片 8米 1.灰色厚层砾岩,灰岩砾石中含志留纪四射珊瑚  相似文献   

4.
贵州紫云晚二迭世瓣鳃纲化石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上二迭统在贵州紫云地区几乎全为海相石灰岩沉积,总厚达475米,仅在中下部夹有45米厚的砂岩、页岩层。1959年王钰、盛金章等根据(竹蜒)、珊瑚、腕足类化石的研究,划分本区上二迭统为四个地层单位: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西部珠斯楞海尔罕地区早泥盆世腕足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研 《古生物学报》1981,(5):383-392
珠斯楞海尔罕位于巴丹吉林沙漠北部边缘地区。该区海相泥盆系发育较为完整。本文描述的腕足类化石,共计11属、12种,其中5新属、8新种、3未定种、1比较种。产出层位都是下泥盆统珠斯楞组底部,现列述剖面如下: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的腕足类材料采自安徽中部巢湖南岸高林村塘埂(插图1)五通群擂鼓台组上部的一层粉砂质粘土岩中,其下紧伏富含Cyclostigma cf,kiltorkense Haughton等植物化石的地层,向上距离含大量腕足类Eochoristites neipentaiensis Chu,Ptychomaletoechia Kinglingensis(Grabau)等的金陵组灰岩层16.5m。与腕足类共生的还有双壳类、腹足类、介形类以及少量植物化石碎片。所有腕足类化石个体微小,属种单调,但保存尚好,属种组合颇具特色,在确定地层时代、进行地层对比和研究腕足类的古生态方面较有意义。  相似文献   

7.
广西象州县大乐乡泥盆系剖面是华南象州型(底栖相)泥盆系的标准剖面(侯鸿飞、王士涛,1988),其下部大瑶山群为一套厚达上千米的石英砂岩夹粉砂岩沉积,底部以一层约2 m厚的砾岩与下伏的前泥盆系呈角度不整合接触(白顺良等,1982).  相似文献   

8.
潘江 《古生物学报》1963,(1):124-137
1958年,秦岭区域地质测量大队在陕西省山阳县一带进行区域地质测量时,在所谓早志留世地层中采集了许多化石,计有床板珊瑚、腕足类和海百合茎等。据该队资料,该地地层岩性下部主要为灰色、灰黑色、灰黄色钙质千枚岩,薄层灰岩;上部为石灰岩、千枚岩、砂岩,共厚约400余米。其与下伏早中奥陶世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与上复中、晚志留世地层呈整合接触。床板珊瑚等化石采自上部灰岩层中。  相似文献   

9.
记述了西秦岭若尔盖、迭部一带志留纪庙沟组和羊路沟组以及早泥盆世下普通沟组棘鱼亚纲化石。这些化石被归属于5属7种,其中包含1新属3新种。在国内首次记述了Wenlockian棘鱼类化石和志留 ̄泥盆系过渡带棘鱼序列。  相似文献   

10.
西秦岭早泥盆世的小咀贝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71年,西秦岭的下泥盆统确定后,关于地层概况(秦峰、甘一研,1976)和部分腕足类(佟正祥,1982)均有报道。产自本区的小咀贝13属24种,其中11种已收入《西北化石图册陕甘宁分册晚古生代部分》,因此,本文仅记述其余的9属13种,包括1新科10新种。西秦岭的下泥盆统西起碌曲,东至武都,岩相颇为稳定,均可大致对比,其中以西段甘肃迭部及四川若尔盖一带发育最好,生物群也最丰富,本文描述的标本,主要采自这一地段。  相似文献   

11.
记述了西秦岭若尔盖、迭部一带志留纪庙沟组(LateWenlockian)和羊路沟组(Pridolian)以及早泥盆世下普通沟组(Lochkovian)棘鱼亚细化石.这些化石被归属于5属7种,其中包含1新属3新种。在国内首次记述了Wenlockian棘鱼类化石和志留~泥盆系过渡带棘鱼序列。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记述的化石标本是1977年采自辽西喀拉沁左翼旗(简称喀左)梅勒营子公社西湾村西公路边的一套中生代晚期的陆相砂岩、页岩,夹褐色粉砂岩,页岩和泥岩,等等。其中含有丰富的昆虫,鱼化石等。这套含昆虫化石层划归沙海组,属早白垩世。 文中仅描述4个种,有1个新属2个新种,老属种不予详细描述。化石标本保存在北京自然博物馆。  相似文献   

13.
1975年仲夏,中南矿冶学院普查专业师生在新化县锡矿山进行生产教学实习,于锡矿山北矿陶塘镇西部一带下石炭统孟公坳组刘家塘段的泥灰岩中,获得一批保存完美的腕足动物化石,其中有一组石燕族标本,性质较为特殊,经笔者研究认为代表一个新属,定名为鳍石燕(新属)Finospirifer gen. nov.。锡矿山地区的刘家塘段按岩性可分上、中、下三部份。下部为灰黑色中厚层灰岩、泥灰岩夹页岩和粉砂岩,局部夹燧石条带,含珊瑚等化石,厚约96米;中部为灰黑色中厚层至厚层隐晶质灰岩夹中厚层泥灰岩、薄层钙质页岩和砂岩,  相似文献   

14.
吉林双阳大酱缸晚三叠世植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记述的植物化石,产于吉林省双阳县上三叠统大酱缸组。该组出露于双阳县烧锅公社大酱缸、小石棚一带,呈东西向展布(插图1),是一套河湖沼泽相沉积的碎屑岩。主要岩性为:灰黑—灰色粉砂质板岩、粉砂岩,夹灰绿色凝灰质砾岩、凝灰岩及黄绿色砂砾岩等,局部夹煤层,厚1,439米。由于岩石普遍轻微变质,以往误认为是早二叠世地层。  相似文献   

15.
新疆阿尔格山早二叠世的䗴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阿尔格山位于新疆、西藏及青海三省交界处,属昆仑山系。阿尔格山交通不便,人迹稀少,地质研究程度很低。本文研究的(竹蜓)化石材料是新疆地质局区调大队三分队同志在1980年和1981年采集的,产化石的地层主要出露于新疆若羌县喀沙克力克河一带(插图1),走向大致为北西西-南东东,岩性是大理岩、长石砂岩、粉砂岩、砾岩、泥岩及生物碎屑灰岩,厚度巨大,可达2219—11815米。(竹蜓)化石产于生物碎屑灰岩中,根据初步研究,喀沙克力克河一带含  相似文献   

16.
新疆西准噶尔沙尔布尔提山地区泥盆系—下石炭统发育良好,各门类海相生物化石众多,尤以腕足类化石最为丰富。根据对采自该地区3个剖面(布龙果尔剖面、和布克河剖面、俄姆哈剖面)上腕足类的详细研究,系统描述长身贝类4属4种,无窗贝类2属3种,穿孔贝类2属2种,穿孔贝类(Dielasma cf.D.? utah(Hall and Whitfield),Cranaena cf. hannibalensis Moore)为该地区首次报道。除无窗贝类Cleiothyridina cf. kusbassica Besnossova在俄姆哈剖面可延续进入下石炭统之外,其余属种皆产自上泥盆统。上述腕足动物属于Syringothy-ris-Spirifer动物群的重要分子,时代为晚泥盆世—早石炭世,大致对应于牙形石中praesulcata带至sandbergi带(法门最晚期—早石炭世)。上述腕足动物群在组成上与北美、乌拉尔地区及库兹涅茨盆地的化石组合较为相似。  相似文献   

17.
四川若尔盖一甘肃迭部早泥盆世最早期的腕足动物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中引用了南京地质古生物所王成源、王志浩的牙形刺资料(1978),其它各门类化石分别由我所金淳太、何原相、王汝植、刘协章、潘云唐等鉴定.照像和绘图由我所十室承担.一泥盆系的下界及对比本区泥盆系下统,分布于四川若尔盖白依沟背斜北翼的西格尔山、占娃,甘肃迭部下吾那东沟、当多沟,南翼的若尔盖铁布区独峰等地  相似文献   

18.
山东平邑盆地发现平额象化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一九八六年初,当地民工为修建平邑红石岭大桥,在第六号桥墩的位置,距地表深六米的粘土层中发现一块完整的大下颌骨化石,其上带有两颗大臼齿.经鉴定该化石为真象亚科平额象(Elepas planifrons)下颌骨.化石产在浚河中游的河床冲积物中.在河床下面有七米厚的第四纪松散冲积物,最底部有一米厚的砂砾石层,其上为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达茂旗巴特敖包地区包尔汉图剖面牙形刺生物地层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内蒙古达茂旗(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巴特敖包地区志留纪、泥盆纪碳酸岩相地层发育,本区珊瑚、腕足类、层孔虫等底栖大化石的研究工作已有一定基础。但志留纪、泥盆纪地层在时代确定和对比上还存在很多问题,必须用主导化石门类牙形刺加以解决。研究表明:包尔汉图剖面的顶部属泥盆系无疑,应归入阿鲁共组,而不是西别河组;巴特敖包地区的海侵,始于罗德洛统卢德福德阶(Ludfordian)早期。本剖面没有发现文洛克世和罗德洛世早期的海相沉积。本文描写了一个志留纪牙形刺新种:Ozarkodina uncrispa sp.nov.。  相似文献   

20.
1978年春以来,我所二叠、三叠系界线研究组,多次在苏南、浙北、皖东南地区进行二叠一三叠系界线的研究工作,从这个地区采获的大量腕足类化石,部分研究成果已发表(赵金科等,1981;廖卓庭,1979,1980)。本文就近年来我们进一步掌握的材料(插图1),加以整理研究,予以报道,以利于对该地区晚二叠世至早三叠世早期地层及其所含生物群的全面了解。本文共记述腕足类1新属,10新种,2新亚种,这些腕足类化石的地层、地理分布详见表Ⅰ。苏、浙、皖三省邻接的宜兴、长兴、广德一带,龙潭组含煤沉积广泛发育。在被当地地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