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总结了塔里木盆地西北缘露头剖面和典型钻井(草1井与托甫2井)剖面柯坪塔格组岩电及生物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央隆起区32口主要钻井的柯坪塔格组进行连井地层划分对比及地震剖面标定追踪。结合对等T0图分析,探讨了研究区柯坪塔格组三段分布规律。研究表明,柯坪塔格组上段分布最广,除麻扎塔格-塘参1-顺南地区以南没有发育外,其余地区均有发育,地层厚度一般在100—300m不等,在顺托果勒地区及方1井区以北分布厚度最大,超过了300m。柯坪塔格组上段总体分布表现出南薄北厚、东西分布不均的特点。柯坪塔格组中段与柯坪塔格组下段分布局限,仅在和4-顺西1-顺南3-塔中32井以北地区有发育。柯坪塔格组中段厚度一般只有40—60m,柯坪塔格组下段厚度一般为200—300m,两者厚度均表现出南薄北厚的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2.
杜聪聪  初雯雯  甄荣  端肖楠  陈刚  初红军 《生态学报》2017,37(15):5167-5178
2014年11—12月和2015年4月,采用样方法对新疆乌伦古河流域冷季和暖季早期蒙新河狸(Castor fiber birulai)巢穴特征和巢址生境选择进行了调查研究。确定冷季160个蒙新河狸巢穴和暖季早期158个蒙新河狸巢穴,其中61个地面巢平均长(2.54±1.69)m,宽(1.68±0.91)m,高(0.54±0.32)m。与冷季相比,暖季早期蒙新河狸利用的巢穴生境具有河宽、水域面积、水深和植物郁闭度较大,河岸坡度较小的特征,是由季节更替导致的温度等气候变化引起的,而在其他生态因子选择上无差异(P0.05)。以冷季为例,蒙新河狸巢址生境选择特征表现为:(1)地理分布因子:海拔1000m,临近水域河岸1.0m、坡度75°、水深1.0m、河面宽度和面积适中;(2)隐蔽因子:巢穴隐蔽级较高,附近的植物特征(郁闭度高,乔木密度大、灌木密度低以及高度低)也辅助实现了较好的隐蔽性;(3)干扰因子:巢穴位置选择最近公路或居民点的河流异侧;(4)食物因子:巢穴多选择在密度较高的柳树林中,且距离冬季食物堆较近。建议:寻找适合蒙新河狸生存的其他潜在生境;减少在蒙新河狸生活流域修建水坝,或者在其附近修建蒙新河狸迁徙通道;加强蒙新河狸分布区的保护管理。  相似文献   

3.
在对杏104井,杏1—丁3—检323井和塔3井等3口优选井的介形类化石鉴定的基础上,通过对3口优选井涉及研究层位的87块介形类化石样品进行统计分析和编制介形类主要种的地层分布延限图、开展介形类生物地层学研究,建立松辽盆地晚白垩世嫩江组一段介形类化石带7个,包括新建介形类化石带1个,修订介形类化石带1个,并详细描述这7个介形类化石带。  相似文献   

4.
充分了解蒙新河狸(Castor fiber birulai)对栖息地的选择是保护计划的基础,也是确保濒危物种得到妥善管理的关键。2015年秋季和2016年春季,以新疆布尔根河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栖息的蒙新河狸为研究对象,采用痕迹调查法,研究了蒙新河狸制作气味堆及其与周围生境因子的关系,探讨影响蒙新河狸在制作气味堆时主要选择的生境特征。结果表明:春季,蒙新河狸气味堆平均长度为0.20 m、宽度为0.18 m、高度为0.06 m,秋季气味堆平均长度为0.15 m、宽度为0.08 m、高度为0.04 m,秋季气味堆的宽度和高度明显低于春季。在制作气味堆时,蒙新河狸偏好选择距离较近的苦杨(Populus laurifolia)、毛枝柳(Salix turanica)等乔木和高大灌木林,对河流特征的选择是距河岸(0.1~0.4 m)和水边(0~1 m)距离均较近,蒙新河狸选择远离人类活动、受人为干扰强度较小的生境制作气味堆。本研究结果为蒙新河狸栖息地的恢复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
塔里木板块巴麦地区志留系钻井岩芯中的化石十分贫乏,很难作高精度地层划分和对比。本文综合分析柯坪-巴楚露头区及巴麦覆盖区典型钻井志留系,对巴麦地区多口主要钻井志留系岩电特征对比厘定。井下志留系自下而上可划分为早志留世柯坪塔格组、塔塔埃尔塔格组及依木干他乌组。柯坪塔格组仅发育上段,缺失中-下段,主要见于D5-B7-C2井以北地区,厚度一般在200m左右,具有北厚南薄、东厚西薄的变化;塔塔埃尔塔格组地层序列较全,均发育下部的红泥岩段与上部的上砂岩段,主要见于D5-B7-C2井以北地区,厚度一般在400m左右,最厚可大于1 000m,由南向北变厚;依木干他乌组序列较全,分布于C2-B8-C7井西部及C1-B4-B1井以北,厚度一般在200m左右,具有北厚南薄、西厚东薄的特点,最厚可达300m以上。  相似文献   

6.
1980年10月底,湖南省沅江县棕、杉葱茏,晚稻金黄,桔香醉人……30日,秋风微微,阳光灿烂。上午9点钟,我和沅江县民政局的小杨,县人民医院的杨医生、洪医生,以及小杨的妹妹等六、七人,由县民政局陈局长亲自率领,驱车直奔40公里以外洞庭湖边的明月公社鄢家冲生产队,专程采访巨人姑娘曾金莲。  相似文献   

7.
南海西沙群岛西科1井中新世石珊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海西沙群岛西科1井374.95—1 257.5 m井段发现石珊瑚化石19属,分别为Acropora,Antillophyllia,Astreopora,Caryophyllia,Coenangia,Cricocyathus,Cyphastrea,Diploastrea,Enallopsammia,Favia,Favites,Fungia,Goniastrea,Leptastrea,Meandrina,Montipora,Phyllangia,Porites和Turbinaria等,主要分布于黄流组二段和一段顶部、梅山组二段上部和一段以及三亚组二段。其中Antillophyllia分布于渐新世到中新世,Cricocyathus的分布时代为始新世至中新世,说明含上述2属珊瑚的地层时代不晚于中新世。综合有孔虫、大型底栖钙藻和钙质超微化石等的时代划分结果,推断374.95—1 257.5 m井段的时代属于中新世。对Cricocyathus sp.,Antillophyllia sp.和Phyllangia sp.等单体珊瑚和群体珊瑚Goniastrea sp.的主要特征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8.
川西北晚三叠世的灯海绵动物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熙纯 《古生物学报》1990,29(3):349-363
由于印支运动的结果,我国晚三叠世卡尼期地层分布局限。川西北广元县至什邡县分布的地台型海湾相卡尼期地层称汉旺组。此组下段含菊石Trachyceras, Protrachyceras, Clionites等,相当于下卡尼阶;该段下部厚0—37m,为海百合、钙藻生物骨屑灰岩滩相;上部厚32—91m,为亮晶鲕粒灰岩滩相。汉旺组上段含菊石Tropites, Discotropites, Hanaceras,Buchites等,相当于上卡尼阶;该段下部厚3—16m,为生物骨屑灰岩滩相;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深水区LW5井3 070—3 480m井段81个孢粉样品进行了分析,共鉴定86个孢粉属种类型;另有沟鞭藻和有孔虫内膜。根据孢粉和藻类化石组合面貌、丰度变化和特征分子的分布规律,将研究井段地层划分为2个孢粉组合:3 070—3 325m井段为Polypodiaceaesporites-Dinocysts组合,层位相当于珠江组,时代为早中新世。本组合含丰富的沟鞭藻和微有孔虫,孢粉以Graminidites,Zonocostatites和Chenopodipollis等为主,沉积环境为滨浅海,气温较高,指示了湿润的热带、亚热带古气候;3 330—3 470m井段为AlnipollenitesPinuspollenites组合,与珠海组层位相当,地层时代为晚渐新世。本组合沟鞭藻和微有孔虫少量出现,孢粉含丰富的Pinuspollenites和Abietineaepollenites,出现较多的Cedripites等,反映海陆交互的古环境,显示了气温低的亚热带古气候。  相似文献   

10.
西科1井0.10—1267.80m岩芯中钙质超微化石丰度低,属种比较单调。分析831个样品,仅在48个样品中发现钙质超微化石,共鉴定10属17种及1个未定种,主要化石种为Calcidiscus leptoporus,C.macintyrei,Coccolithus pelagicus,Cyclicargolithus floridanus,Gephyrocapsa caribbeanica,G.oceanica,Helicosphaera carteri,H.euphratis,Pontosphaera multipora,Pseudoemiliania lacunosa,Reticulofenestra minuta,R.minutula,Sphenolithus abies,S.moriformis和S.neoabies等。根据钙质超微化石生物事件及组合特征,结合有孔虫和大型底栖钙藻等研究结果,对西科1井0.10—1267.80m地层进行了划分,大致可划分为5段:1)0.10—212.20m地层属于第四系NN21—NN19带;2)214.29—328.69m归属于更新统NN18带至上新统;3)330.97—598.12m属于上新统NN15带至上中新统;4)599.53—1231.62m归属于中中新统至下中新统;5)1233.62—1267.80m为下中新统。由于化石丰度和分异度均较低,未建立完整的钙质超微化石带序列。根据钙质超微化石标志种及组合特征,确定研究井段的地层时代为早中新世至第四纪。西科1井生物礁地层中钙质超微化石的发现,对该井生物地层的划分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井冈山位于江西省西南部,是湘赣边界罗霄山脉中段万洋山的一个支脉。古有"郴衡湘赣之交,千里罗霄之腹"之称。"井冈"一词,早在明代江西的地方文献中已被提及。古人见高山耸峙下散布着的山间小盆地,看起来很像一口口的水井,因而以"井"来命名盆地中的村庄,比如大小五井。五指峰下原有个山村,坐落在从大小五井流下来的"井江"边,被称为"井江山",后来依客家语音,演变为"井冈山",  相似文献   

12.
1973、1980——1983、1985年间,先后在四川的酉阳、秀山、湖北的来凤和湖南的龙山等县对北河鱼类资源作了系统的调查,现将所获资料结合有关文献整理报道如下。自然概况:北河是沅江中游的最大支流,属洞庭湖水系。源于湖北鹤峰县的酉源山,向东流经湖北的来凤,湖南的龙山,于川东南入川流经酉阳、秀山,此段名北河又称酉水。在秀山石堤折转东流,进入湘西山地,继续东流,于沅陵注入沅江。北河地跨东经约108°40′——109°42′,北纬28°10′——30°。干流长约300公里,流域面积约7000平方公里。由北向南流经武陵山区,系云贵高原向长江中下游平原地…  相似文献   

13.
井研—犍为地区麦地坪组—九老洞组是四川盆地寒武系页岩气重要的勘探目的层,但至今区内缺乏比较可靠的古生物化石资料,严重制约着勘探区地层的精确划分与对比。通过对该地区相关资料的收集和金石1井和金页1井岩心样品的采集分析,在本区九老洞组建立了尖头遵义盘虫(Tsunyidiscus acutus)-阎家寨遵义盘虫(Tsun-yidiscus yanjiazhaiensis)和始莱得利基虫(Eoredlichia)-武定虫属(Wutingaspis)两个三叶虫组合,以及梁山虫(Liangshanella)-小遵义虫(Tsunyiella),朵氏昆明虫(Kunmingella douvillei)-卵形川滇虫(Chuandianella ovata(Lee))-简单虫(Mononotella)和峨眉虫(Emeiella)-粗脊昆明虫(Kunmingella(Validocostatella)fusulus)等三个高肌虫组合,为研究区建立了较为详细的化石对比标准;通过典型化石的分析,对比金石1井和金页1井的地层层位,认为金页1井(3 403 m以下)和金石1井(3 503 m以下)属于深水陆棚相沉积,金页1井(3 403m以上)和金石1井(3 503 m以上)为海水较浅的陆棚沉积带,推测研究区在寒武纪幸运世早期存在局部断陷,造成了沉积环境的重大变化,反映海平面快速下降及随后原断陷盆地的快速充填。  相似文献   

14.
岩石组合特征和同位素数据表明,松辽盆地来D13井137.0—142.0m井段属于早白垩世晚期(Aptian—Albian期)营城组。104.2—137.0m井段光山核桃粉(Caryapollenites simplex)-拟榛莫米粉(Momipites coryloides)-朴粉未定种(Celtispollenites sp.)-具缘铁杉粉(Tsugaepollenites igniculus)组合特征可以与前人的大安组孢粉组合特征对比,反映的都是暖温带至北亚热带中生气候,而与晚白垩世嫩江组的孢粉组合特征截然不同,应该确定为早中新世晚期至中中新世的大安组。54.2—104.2m井段小蒿粉(Artemisiaepollenites minor)-拟桦粉未定种(Betulaceoipollenites sp.)-枥粉未定种(Carpinipites sp.)-水龙骨单缝孢未定种(Polypodiaceaesporites sp.)组合特征可以与前人的泰康组孢粉组合特征对比,反映的都是暖温带至北亚热带中生偏旱气候,这与前人依据岩石组合特征确定为泰康组的结论一致,孢粉组合时代分析表明,该井段沉积的时间为晚中新世至上新世初期。研究结果丰富了松辽盆地新近纪孢粉地层学内容,为松辽盆地西部斜坡区井下新近纪孢粉地层学对比提供了新资料,也为邻区新近纪生物地层学对比以及古植被和古气候分析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程东亚  李旭东  杨江州 《生态学报》2020,40(4):1161-1174
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是反映植被生长的重要指标,探究其时空变化特征,对生态保护、退耕还林和灾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选取2000—2015年贵州沅江流域典型年份NDVI,采用重心分析、标准差椭圆、地理加权回归等方法,从干旱视角探究流域NDVI变化和降水敏感性。得出以下结论:(1)2000—2015年贵州沅江流域NDVI总体处于上升趋势,植被正在改善,期间西部植被改善最为明显,退耕还林还草取得较好成果。(2)2000—2015年贵州沅江流域干旱年与正常年NDVI空间变化趋势不一致,干旱程度对植被影响具有区域差异。(3)贵州沅江流域NDVI与降水呈负相关,空间敏感性自西向东递增,降水对流域西部喀斯特山区NDVI影响更明显。(4)2000—2015年贵州沅江流域NDVI时段变化与降水主要为负相关,降水越多NDVI时段变化敏感性越弱,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应重点放在负敏感区。研究结果可为退耕还林还草和干旱灾害防治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6.
1983—1984年,进行中卫县家鸭寄生蠕虫调查时,在家鸭砂囊角质层下检获一种线虫,经常规处理,何燕尔液透明,显微镜观察量度,认为是毛圆科(Trichostrongylidae Leiper,1912)瓣口属(Epomidiostomum Skrjabin, 1915)一新种。  相似文献   

17.
"高阻红层"是东濮凹陷北部整合于上二叠统石千峰组之上、不整合于新近系-古近系之下的一套具高电阻率的河湖相红色地层的俗称,根据地层赋存状况、岩性、测井资料、地震资料等曾被归入下三叠统.新近发现在"高阻红层"中含有二叠纪、三叠纪孢粉植物群,卫77-3井(井深2854.31 m)和卫77-4井(井深2815.13 m)的孢粉...  相似文献   

18.
沅江芦荟染色体核型和Giemsa C-带带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非富芦荟的基础理论研究,给芦荟的遗传育种提供细胞学依据,采用F-BSG制片法,对沅江芦荟染色体组型及Giemsa C-带带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沅江染色体数目为2n=14,核型公式为2n=14st 6sm 4m,染色体长度比为2.20,N.F值为24,属3B核类型;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2n=14=4L 2M2 6M1 2S;Giemsa C-带带型主要为着丝点带和部分全带。  相似文献   

19.
西沙群岛晚中新世以来有孔虫生物地层界限及古环境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沙群岛西琛一井和西永二井丰富的有孔虫动物群,揭示了第四系下限在两井中分别为210m和235m井深;上上新统和中上新统的分界分别位于236.5m和284.5m井深;中上新统与下上新统的分界分别位于289m和337m井深;上新统与中新统的分界在西永二井位于350m井深。 动物群的特征显示,两孔的古环境在晚中新世为泻沏湖滨环境;上新世至更新世早期,以水深较大的开放泻湖环境占优势,其中有几次大的海平面相对变化;第四纪时期,大部分为礁坪环境,后期出现一次水深不大的开放泻湖环境,尔后转为灰砂岛。  相似文献   

20.
昆2井是柴达木盆地北部昆特依凹陷区潜伏Ⅰ号构造上的第一口勘探井,为了建立该地区地层层序,对该井的岩屑及岩芯样品进行了系统的微体古生物学研究,仅在下干柴沟组发现少量轮藻化石和零星的介形类化石。下干柴沟组下段出现的轮藻类Gyrogona qianjiangica和Lamprothamnium? brevis是我国中始新世最常见的化石。该层段的轮藻类可命名为Gyrogona qianjiangica-Lamprothamniumcurta-L. brevis组合,时代为中、晚始新世。本文以Gyrogona qianjiangica分布的顶、底界作为昆2井下干柴沟组下段的标志,划分结果与其它轮藻及介形类化石的对比结果基本一致。氯离子含量分布显示,轮藻类化石产出的下干柴沟组是整个地层剖面中含盐度最低的沉积阶段,表明下干柴沟组沉积时期,该地区处于水域比较广阔的淡水湖泊环境,但在个别层段出现咸化环境,产出以喜盐的Austrocypris为代表的介形类化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