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吕群  江绍慧  蒋秀蓉  周洁民 《遗传》1982,4(4):19-21
1976年,Vogel和Bauknecht报道了在活 体中显示姐妹染色单体差别染色(SCD)的方 法[11],此后,这种方法及姐妹染色单体互换 (SCE)法便成为检测诱变剂和致癌物的有效手 段’[6-10]. 1980年,我们实验室成功地用5-碘脱 氧尿苔(IdUrd)代替5-嗅脱氧尿普(BrdUrd), 多次在小鼠腹腔注射后观察骨髓细胞的SCE[2], 虽得到了很好的结果,但操作麻烦,药物毒性 大,实验动物极易死亡。因此,我们参照Allen 等人的工作[5],对上述方法作了改进,用埋植药 片法让药物在活体内缓慢释放,诱发SCE,得 到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自从Taylor用~3H-放射自显影技术首次发现了姐妹染色单体交换以来,已在许多动、植物细胞里观察到姐妹染色单体交换。直到1974年Korenberg等改进了Latt、Wolff等用BrdUrd-33258 Hoechst荧光染料染色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李麓芸  戴和平  夏家辉 《遗传》1979,1(3):31-32
姊妹染色单休互换最早是Talor(1957年) 在植物细胞中使用3.H一放射自显影技术时发现 的[1].1973年Latt等[2].发现,在含有5-澳脱氧 尿嚓睫核普(5-Bromodeoxyuridine,以下简称 BUdR)的培养基中,生长两个周期的细胞,其 中期染色体用Hoechst 33258萤光染料染色, 在萤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姊妹染色单体呈现不 同强度的萤光。可以作为研究姊妹染色单体互 换的一个方法。1974年Korenberg等[3]对上述 方法进行了改进,可以不经Hoechst 33258萤 光染料染色和光照处理,直接将中期染色体标 本放在87-890.C 1 M Na H2PO4 (pH 8.0)溶 液中浸泡处理10分钟,经蒸馏水漂洗然后用 Giemsa染色,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使姊妹 染色单体显示出深浅不同的颜色,从而简化了 Latt的技术,这个方法被称为BUdR-Giemsa技 术。  相似文献   

4.
冯宝章  张云华 《遗传》1981,3(3):5-7
染色体或染色单体断裂可作为研究DNA 损伤的一个细胞遗传学指标,但是在正常情况 下染色体和染色单体断裂的出现率并不高,而 姐妹染色单体互换(简称SCE)频率则较高,因 而后者是研究染色体稳定性的一个较好指标。 丝裂霉素(MMC)是一种强的致突变和 致癌剂[2],同时又是强的SCE诱发剂。  相似文献   

5.
颜永衫 《遗传》1987,9(2):21-24
不同种类细胞的共养可引起不同种细胞间 的代谢协同现象,即在细胞相互接触的地方进 行细胞间分子交换。它可降低姐妹染色单体互 换频率1121促进细胞DNA合成E73、细胞代谢缺 陷互补125,261和提高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9,28)  相似文献   

6.
1973年,Latt用哺乳动物细胞在含有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的培养液中接连进行两次有丝分裂,然后用荧光染料染色,使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一条染色单体荧光强,另一条染色单体荧光弱,并检出了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互换(姐妹染色单体互换简称SCE)。翌年,Parry 和Wolff 以及Korenberg 等用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国内外开始应用姐妹染色单体分化(SCD)染色技术研究人和哺乳动物细胞的动力学(Bianchi等1976;Craig-Holmes等1976;Crossen等1977:朱炳富等1980),染色体DNA的复制,包括早复制和晚复制(Lau等1980),细胞周期的测定(等1971;田竟生等1978;等1979),和各种诱变致癌剂的测定(Bloom等1975;Allen等1976;Carrano等1978)取得了许多可喜的结果。本文采用BUdR-吖啶橙-紫外线 Giemsa(BUdR-Acridine Orange-UpG)染色显示姐妹染色单体分化染色技术(贺维顺等1980),初步观察了赤麂肺、皮肤和肾成纤维细胞动力学变化和姐妹染色单体交换率。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姐妹染色单体差别染色(简称SCD)技术,特别是姐妹染色单体互换(简称SCE)分析技术,已为细胞遗传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手段,在染色体的分子结构,DNA复制过程,DNA损伤与修复,细胞周期动力学以及检测多种致癌剂和突变剂等研究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
赤麂及其杂种(赤麂×小麂)外周淋巴细胞在离体培养条件下,培养了24小时均未出现分裂相。到36小时,赤麂只有1.4%而杂种麂已有10.5%的分裂细胞进入第2次分裂。在48小时,赤麂细胞尚未进入第3次分裂,而杂种麂却已有4.7%和0.2%的分裂细胞分别进入第3次和第4次分裂。在72小时,赤麂及其杂种的大多数分裂细胞仍处于第2次分裂阶段,进入第3次和第4次分裂的细胞数量也随之增多。赤麂的姐妹染色单体交换率在48和72小时分别为5.08±0.33/细胞和5.33±0.30/细胞;向杂种麂的姐妹染色单体交换率分别为4.76±0.21/细胞和5.40±0.74/细胞。  相似文献   

10.
余伟栋  林正 《遗传》1982,4(6):24-26
环境化学物质对人类后代影响的问题日益 引起人们的重视。但至今有关化学诱变剂对胎 儿遗传物质的诱变作用的研究尚少报道。本文 使用一些药物作用于妊娠的小白鼠,参考Kram 等(1979)[2]胎鼠体内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 分析技术,用母体骨髓细胞及胎鼠细胎染色体 畸变和SCE率为指标,检测化学药物通过胎盘 对胚胎遗传物质的诱变作用。  相似文献   

11.
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CE)测定,由于操作简单,观察客观,又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因此是近年来颇受重视的一项细胞遗传学手段。并且已广泛应用于遗传学、临床医学及环境科学等方面的研究。下面我们就本实验室采用碱性磷酸缓冲液加吉姆萨染色,能使已标记上BudR染色体的两条单体很好地区别染色的技术简单介绍如下: 一、BudR标记:在细胞培养液中加10—20微克/毫升的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udR的用量必须视细胞株的特性在此范围内调整),黑暗条件下培养两个细胞周期,然后按常规收获细胞,制作染色体标本。 二、区别染色:制备好的染色体标本(至少要在室温下放置一天)直接用新配的0.3M磷酸氢二钠(用1N氢氧化钠调pH至10左右,pH<9染色体的两条单体不能区别染色)配制3%吉姆萨溶液,染色10分钟,自来水冲洗,干燥镜检。  相似文献   

12.
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CE)是一种染色体结构畸变。当培养细胞在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存在下,经过两个复制周期,在第二次分裂染色体(M_2)的一条单体中,DNA双链的胸腺嘧啶均为其同类物溴尿嘧啶所替代,而另一条染色单体只替代了一股链的胸腺嘧啶。当以某些荧光染料处理(Latt,1973)或荧光染料配合Giemsa染色(Perry and Wolff,1974)或用改良的Giemsa染色(Korenberg and Freedlender,1974)吋,全替代的染色单体呈暗荧光或染色较浅;半替代的染色单体发出较亮的荧光或染色较深。因此能比较容易  相似文献   

13.
董兆文  汪安琦 《遗传》1982,4(3):5-6
自Goodpastur。等[3]建立染色体的银染色方 法以来,该技术已在细胞遗传学的各个领域得 到广泛的应用,被认为是研究18S-28S rDNA 的分布与转录的一种简易而有效的方法[4]。银 染技术可以特异性地使核仁组织者区(NOR) 着色(称之Ag-NOR),其银染位置与染色体上 核糖体基因(rDNA)的分布相一致[10]  相似文献   

14.
李实摊  李立容  王宗仁 《遗传》1981,3(6):19-22
对人和动物细胞的中期染色体的核仁形成 区(NOR,)用硝酸银试剂进行特异性染色(下 称银染技术),已由Denton[4]和Goodpasture[5]等 人证明,被银染的物质是一种酸性蛋白质成分。 银染能够显示核糖体基因18S和28S在染色体 上的位置以及在细胞周期中的活动[7]。染色体 银染技术的出现,为细胞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手 段,其应用范围已经扩及到人和动物的体细胞、 生殖细胞以及培养细胞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口服避孕药的细胞遗传学效应及其观察指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口服避孕药的广泛使用,使人们对其安全性产生很大的关注。染色体畸变和用姐妹染色单体分化染色(SCD)来观察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CE),是目前用于探讨口服避孕药细胞遗传学效应的主要指标,特别是SCE已作为检测染色体损伤的一种敏感而可靠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但是,SCE技术的应用和观察结果,又提出了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为此,本文试就口服避孕药对染色体畸变和SCE的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本实验以个旧云南锡业公司某矿坑下作业工人和某冶炼厂尿砷,尿铅超标工人为检查对象,初步探讨了污染与人类染色体损伤的关系,结果是使以上受检对象的外周淋巴细胞的染色单体断裂率、裂隙率、畸变细胞率和姐妹染色单体交换率都明显增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尿铅和尿砷超标工人外周淋巴细胞的染色体畸变和姐妹染色单体交换率分别与对照组相比,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显著(P<0.05),且随着砷、铅在体内蓄积量的增加而有上升的趋势,表明砷、铅污染是引起人类染色体损伤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17.
隋御  李元杰  金彩霞  徐方 《遗传》2010,32(5):467-472
利用RNA干扰技术降低REV3基因在人类结肠癌细胞(SW480)中的表达, 以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REV3表达量的降低情况, 选择低表达效率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细胞作为实验组细胞。运用细胞生长曲线、MTT、微核和姐妹染色单体交换等方法,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胞进行细胞生长周期、增殖变化情况和遗传信息表达等指标的检测。结果显示: REV3低表达的结肠癌实验组细胞在细胞增殖以及细胞的微核和姐妹染色单体交换等遗传信息表达均明显低于结肠癌对照组细胞, 实验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肠癌的两对照组间(阴性和空白)的结果虽然有一定的差异, 但没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提示, REV3低表达时, 可能对结肠癌细胞(SW480)的生长与增殖产生影响, 并对微核和姐妹染色单体交换等遗传不稳定现象的产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小麦愈伤组织细胞的姐妹染色单体交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士生  张玉玲 《遗传学报》1990,17(5):365-368
用BrdU标记,改良的FPG法染色,建立了一种植物愈伤组织细胞姐妹染色单体分染的方法。并对培养基的不同附加成分对SCE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所有培养基上愈伤组织细胞的SCE率都显著高于正常根尖分生组织细胞。6-BA,AgNO_3,高浓度的2,4-D,蔗糖均可诱发SCE。  相似文献   

19.
<正>肺隐球菌病是一种由隐球菌感染引起的肺部真菌疾病,具有传染性,近年来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群也有发病,整体发病率呈增高趋势[1]。由于其临床症状无特异性,易与肺部其他疾病相混淆[2]。检验科主要依靠革兰染色涂片法及真菌培养法检测,但革兰染色存在缺陷,其检出率不高,容易漏检,而真菌培养时间长,阳性率低[3]。对于组织标本,病理科诊断该病一直以来用的都是较为传统的石蜡组织切片PAS染色法技术[4],近年来真菌荧光染色法也作为一项比较成熟的染色方法被临床科室运用。  相似文献   

20.
韩玉现  张玉瑛  陈德高 《遗传》1981,3(4):11-14
真核细胞基因的表达及其调控是当前分子 生物学领域中极为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尤其 是特定基因的表达与调控更加引人注意。真核 细胞的核仁是核搪体装配的场所,它含有多拷 贝的特定基因— 核糖体RNA基因(rDNA) 和专门负责转录rDNA的RNA聚合酶I,唯 一的基因产物是rRNA。因此,核仁及其染色 质是研究特定基因转录及其调节控制的一个理 想系统。Busch 等〔141于1964年第一次证明离 体核仁能在体外系统中合成rRNA。其后,不少 工作者分别用鼠肝细胞[7,15]、蛙卵母细胞[8] 、四 膜虫细胞[5],以及多种人工培养细胞(Novikoff 肝癌细胞、Hela细胞、Ehrlich 腹水癌细胞 等[1][2]的核仁及其染色质对rRNA的体外合 成进行了研究。我们以小鼠肝核仁为材料,研 究核仁染色质的结构与功能,试图寻找与rRNA 体外合成有关的某种调控蛋白,以便阐明真核 细胞核糖体基因表达的调控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