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庞雄飞 《昆虫学报》1962,(2):207-213
在《论害虫大量发生及其预测(一)》中, 马世骏教授(1955)把猖獗周期性及害虫发生数量的平衡现象认为是害虫大量发生基本认识的问题。这是值得讨论的。间歇性大量发生的害虫种类可以举出一些, 而在其中能找到具有显明的猖獗周期的却不多。在我国间歇性大量发生的害虫中, 还没有那几种害虫找到了多年猖獗周期。而且在文献材料上列举的认为已证明了有明显的猖獗周期的害虫, 还有不少是受到周期论的影响而牵强计算出来的。认为害虫猖獗周期性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和把猖獗周期性列为对害虫大量发生的基本认识, 理由是不够充分的。害虫发生数量的平衡现象, 在文献上也有过不少争论, 而且形成了两种观点。一种观点是以自然界中的平衡起着对发生数量变化的作用, 维系着生物群落中各种生物的数量, 如果某种生物的数量增加, 必然会遇到抗拒的自然平衡的力量。这种力量使各种的数量上趋于中等水平。由于这样的“动的平衡”使生物群落中各个种的数量保持着相当稳定的状态。另一种观点是以自然界本身存在着相互联系, 相互制约的规律, 从这规律出发, 具体地从生态学和种的生物学特性来研究害虫的数量波动问题, 而且反对承认存在超自然的自然平衡的力量。后者在苏联广泛传播。 我们认为应从有机体与其生存条件的统一的基本原理为基础, 从事物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法则出发, 具体地研究种群大量发生与其外界条件的水质联系, 才能正确地解决生态学问题。而以猖獗周期性和害虫发生数量的平衡作为害虫大量发生的基本认识, 这是不确切的, 因为猖獗周期性和害虫发生数量的平衡并不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规律, 以这样的基本观点出发并不能正确地解决害虫大量发生问题。 猖獗周期性和害虫发生数量的平衡现象, 是马世骏教授(1955)《论害虫大量发生及其预测(一)》一文对害虫大量发生的基本认识中提出的两个命题。猖獗周期性和害虫发生数量的平衡, 是生态学争论的中心问题。我们希望就这两个问题提出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2.
马世骏 《昆虫学报》1962,(4):415-418
庞雄飞同志在昆虫学报11卷2期发表的“猖獗周期性和害虫发生数量的平衡现象问题”一文,对拙著“论害虫大量发生及其预测(一)”及“昆虫动态与气象”两文中有关害虫猖獗周期性和数量平衡现象的讨论提出意见,作者首先对此批评性的意见表示欢迎。  相似文献   

3.
马世骏教授发表《论害虫大量发生及其预测(一)》及《昆虫动态与气象》等论著,提出害虫的猖獗周期性;庞雄飞先生对此表示了不同的意见,最近马世骏教授又撰文列述其见解,作者认为害虫猖獗周期性的问题,是昆虫数量生态学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弄清楚可以为害虫大量发生的预测预报提供理论依据,对生产实践有重大意义。因此,愿就个人见解,提出讨论。  相似文献   

4.
松毛虫是林业上最大害虫之一,对松树有毁灭性的破坏作用,而且在我国发生的地区广泛,几乎遍及圣国各地。现在发生比较严重的地区有湖南、山东、浙江、福建、江西、河南等省。松树被害后,妨碍树木生长或整片枯死,破坏绿化事业,影响国家经济建设计划。解放后,由於各地党政机关的重视,在虫害猖獗地区,连年发动群众进行人工捕打,收到很大效果。惟以发  相似文献   

5.
酸雨地区马尾松害虫发生量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前言我国的酸雨污染问题不仅是当今严重的环境问题,而且已威胁着某些地区的森林生态系统,西南地区尤为严重。以重庆为例,1983和1984年所降雨水的pH值平均为4.07,已接近欧洲的污染水平。近年来重庆市南岸和南桐矿区塔山的马尾松纯林,由于受酸雨影响,已出现生长衰退,次期性害虫猖獗发生。为了深入了解酸雨对树木的危害及与森林害虫发生的关  相似文献   

6.
大部份害虫再增猖獗现象是属于这一类的,即:为了甲种害虫施用某一杀虫药剂,结果引起乙种害虫的再增或猖獗。有时,引起猖獗的害虫原来是重要的害虫,但是,也有时,因为某一药剂的施用,引起了一些原来是不重要的害虫猖獗成灾。后一类情况是最不幸的结果。 勃朗(Brown,1951)总结说,由于DDT在  相似文献   

7.
大约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前后开始,昆虫生态学者对于害虫猖獗的理论,引起了极大的注意,尤其对于害虫的大发生和危害消长的原因,从实验生态学或个体生态学(Autecology)和群落生态学(Synecology)的角度,做了许多研究,大大丰富了人们对于害虫发生规律的知识,进而和预测天气一样,逐步能预测害虫的发生进而进行预报,对于害虫防治上起了有计划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正> 在农作物害虫防治中,由于大量地、不恰当地使用化学农药,既污染环境,又杀伤了天敌昆虫,从而导致了害虫再猖獗为害。如何使害虫防治与保护天敌之间互相协调配合,成为农业害虫防治中急待解决的问题。 本试验在于研究几种农药及不同浓度对害虫卵寄生蜂的杀伤力。 供试农药 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9.
前言 荔枝蝽(Tessaratoma papillosa Drury)是我国荔枝和龙眼的最重要害虫,在闽、粤、桂几省荔枝或龙眼产区里,经常大量发生,使果产遭受巨大损失。以福建省来说,此虫近4、5年来,因环境适宜,尤见猖獗,在许多荔枝或龙眼产区里为害结果,显著地影响了这一类果品的产量和品质,而阻碍了许多地区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在党政正确领导下,都列为群众性“除七害”或“除八害”运动的一个除“害”的对象。 防除这种害虫,到目前为止,各地是普遍采取人工捕杀和药剂触杀2种方法。单独或综合推行这2种方法,虽然都会收到一定效果;但由于工作不易彻底,很  相似文献   

10.
农药诱导害虫再猖獗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害虫再猖獗是化学防治的3个负效应之一。农药的使用剂量、次数、使用方式以及导致植物营养变化等因素都可能引发害虫再猖獗。文章重点论述产生害虫再猖獗的原因和研究现状,并讨论再猖獗的今后研究方向。期望在害虫综合治理中能对再猖獗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