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3.
小麦不同生育时期Cd、Cr、Pb污染监测指标体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小麦为供试材料,分别采用发芽试验、溶液培养、土柱栽培等毒理试验方法,研究了小麦萌芽期、幼苗期及成株期受重金属污染毒害的指标体系。结果表明,①小麦根伸长抑制率可作为萌芽期重金属污染评价的一项生物指标;Cd、Cr、Pb对小麦根生长的7d半效应浓度(EC50)值分别为1.39、0.20mmo.lL-1和2.75mmol.L-1,据此得到3种重金属对小麦同一性状的毒性次序为CrCdPb;此外各性状抑制率与胁迫浓度的关系可用双曲线模型y=x/(a+x/100)或指数曲线模型y=a(1-exp(-bx))较好模拟。②Cd、Cr、Pb单一污染胁迫对小麦幼苗性状的毒性次序均以影响叶面积和冠部干重为主,表明叶面积和冠部干重为幼苗期污染监测的敏感指标;重金属对除根干重外所有性状的毒性次序:CrCdPb,该毒性次序是根据引起50%抑制的临界浓度即EC50值确定的;各性状抑制率与胁迫浓度的关系可用直线模型、或双曲线模型、或指数曲线模型较好模拟。③重金属单一污染胁迫造成小麦籽粒产量下降幅度是CdCrPb;二元互作对产量影响的重要性次序为CdCrCdPbCrPb;在Cd、Cr、Pb复合污染胁迫条件下,穗数可以作为成株期重金属污染监测的首选指标。以上指标可为农田小麦重金属污染的监测和综合治理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二倍体野生一粒小麦(Triticum boeoticum)、栽培一粒小麦(T. monococcum)、节节麦(Aegilops tauschii)和黑麦(Secale cereale)、四倍体野生二粒小麦(T. dicoccoides)、栽培二粒小麦(T. dicoccum)、硬粒小麦(T. durum)、六倍体普通小麦(T. aestivum)‘扬麦9号’和‘扬麦158’及八倍体小黑麦(Triticale)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小麦进化材料生育后期旗叶光合特性的演变及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与六倍体普通小麦和八倍体小黑麦相比,二倍体和四倍体材料在开花前具有较高的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最大光能转换效率(Fv/Fm)和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开花以后,二倍体和四倍体材料受非气孔因素的影响,光合能力下降较快;除黑麦外,旗叶光合速率在开花10 d后都低于普通小麦和小黑麦,胞间CO2浓度(Ci)迅速增加,Fv/Fm、ΦPSⅡ和叶绿素含量快速下降。二倍体和四倍体材料开花前单株总叶面积和旗叶叶面积较大,花后下降迅速,功能期短;单株穗数也较多,但穗粒数、千粒重、产量和收获指数却显著低于普通小麦。因此,小麦长期进化过程中,普通小麦花后较高的光合能力及较长的光合持续期是提高千粒重,进而提高产量的重要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5.
通过两年的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生育时期增铵营养(EAN)对小麦生长和氮素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田间增铵营养促进了小麦植株的生长和氮素吸收.其中基肥、分蘖期、拔节期EAN提高了小麦的干物质积累量、地上部氮积累量、有效穗数、叶面积指数、叶片叶绿素含量以及小麦的籽粒产量;孕穗期EAN效果不明显;全生育期EAN在促进生长方面的效果并无明显优势,但可有效降低土壤N3--N的淋溶损失.与对照相比,EAN提高了氮流效率和吸收效率,但以拔节前处理最为明显.拔节期EAN主要在于改善后期的叶片光合性能,并促进同化物向籽粒的再分配,而基肥和分蘖期EAN主要在于提高有效分蘖数. 相似文献
6.
氮素形态对不同专用型小麦生育后期光合特性及穗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5
采用盆栽的方法研究了氮素形态对不同专用型小麦生育后期光合特性及穗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强筋型豫麦34在硝态氮处理下,生育后期衰老延缓,旗叶保持较高的光合速率、PSI活性(Fv/Fo)、PS Ⅱ最大光能转换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фPSⅡ)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较高,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降低,发生光抑制的可能性较小,穗部性状较好,穗粒重最高。中筋型豫麦49和弱筋型豫麦50在酰胺态氮处理下,光合和荧光参数较优,穗粒重较高,有利于实现高产。 相似文献
7.
8.
不同生育时期增铵营养对小麦生长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通过两年的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生育时期增铵营养(EAN)对小麦生长和氮素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田间增铵营养促进了小麦植株的生长和氮素吸收.其中基肥、分蘖期、拔节期EAN提高了小麦的干物质积累量、地上部氮积累量、有效穗数、叶面积指数、叶片叶绿素含量以及小麦的籽粒产量;孕穗期EAN效果不明显;全生育期EAN在促进生长方面的效果并无明显优势,但可有效降低土壤NO3^--N的淋溶损失.与对照相比,EAN提高了氮流效率和吸收效率,但以拔节前处理最为明显.拔节期EAN主要在于改善后期的叶片光合性能,并促进同化物向籽粒的再分配,而基肥和分蘖期EAN主要在于提高有效分蘖数. 相似文献
9.
生育阶段小麦冠层的反射光谱特征及其模糊聚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量不同生育阶段小麦冠以反射光谱,并使用傅叶滤波及导数法信号处理技术对反射光谱进行处理,找出能最有效区分作物不同生育阶段的波长和波段,用这些波长和波段对应的反射率为指标,用模糊聚类(FCA)的方法对不同生育阶段小麦进行区分。 相似文献
10.
该研究以小麦‘矮抗58’为材料,采用根箱种植,设计3种不同产量水平的水肥管理模式[高产高效(HH)、高效(HE)、超高产(SH)],于小麦花后(0、7、14、21、28 d)测定不同土层(0~20 cm和20~40 cm)根系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成酶(GOGAT)、谷丙转氨酶(GPT)和硝酸还原酶(NR)的活性,并分析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以探讨水分控制、肥料管理等方面集成的大田管理模式下小麦生育后期根系氮代谢的生理机制,为生产中提高氮素利用效率、实现高产优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结果显示:(1)在小麦生育后期,20~40 cm土层根系的氮代谢酶活性高于0~20 cm土层根系;HH模式下不同土层根系的4种氮代谢酶活性均显著高于SH和HE 模式,而SH与HE 模式间则在大部分时期差异不显著。(2)3种模式下0~20 cm和20~40 cm土层根系的GS活性在花后14 d有一个小高峰,之后又下降,呈现出降 升 降的变化趋势。(3) HH模式下根系的GOGAT活性强度及维持时间均高于SH和HE模式;HH模式和SH模式下0~20 cm和20~40 cm土层根系的GPT活性在开花期至花后7 d无明显变化, 7~14 d时GPT活性迅速下降,但14~28 d时GPT活性无明显变化。(4)3种模式下不同土层根系的NR活性在开花期至花后21 d下降比较缓慢,花后21~28 d时NR活性迅速下降。(5)3种模式间的小麦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差异显著,且HH模式的籽粒产量显著高于SH和HE模式。研究表明,采用合理的栽培管理模式能够更好地调控小麦花后根系氮代谢相关酶活性,促进花后根系氮同化能力,从而更好地协调小麦地上与地下部的生理活动,保障小麦高产,且HH栽培模式下的小麦根系氮同化能力最强,收获的产量也最高。 相似文献
11.
氯化胆碱对小麦光合性能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盆栽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经喷施有效作用浓度范围(200—500ppm)氯化胆碱(CC)后的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略有增加,希尔反应和光合速率增高:促进了游离叶绿体非环式光合电子传递活性;叶绿体片展的发育有所改善;Ca(2+)-ATP酶和Ma(2+)-ATP酶活性均有所提高;对正常呼吸代谢活力无影响.但降低了光呼吸的关键酶乙醇酸氧化酶活性,利于光合提高。对田间小麦株高无明显影响,但叶面积明显增加,功能叶寿命延长;千粒重和小区产量增加;对籽粒含氮量、蛋白质、粗脂肪等含量无明显影响,但总糖量明显增加。本文对CC促进小麦光合性能之原因和有效作用浓度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NaCl胁迫对耐旱性不同的小麦生长及溶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用不同浓度NaCl溶液处理耐旱性不同的两个小麦品种(鲁麦14和晋旱47),研究了NaCl胁迫对幼苗生长及几种溶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NaCl处理引起小麦幼苗株高及根长度下降,旱敏感品种鲁麦14比耐旱品种晋旱47下降幅度大。同时晋旱47的Na+含量增加较缓慢,根部及地上部均表现出较强的拒Na+特性,无明显拒Cl-性;脯氨酸和氨态氮含量增加,NO3-含量下降平缓,根部K+含量保持相对稳定。说明晋旱47的抗盐能力远远大于鲁麦14。 相似文献
13.
14.
防雨池栽条件下研究了花后干旱和渍水胁迫对两个不同品质类型小麦(Triticum aestivum)品种籽粒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花后渍水和干旱处理明显降低了小麦籽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在整个灌浆期内干旱处理明显提高了籽粒蛋白质和醇溶蛋白含量,而渍水处理降低了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的积累量。籽粒总淀粉和直链淀粉含量以渍水处理最高,而支链淀粉以对照最高。干旱处理提高了籽粒干、湿面筋含量、沉降值和降落值,而渍水处理降低了上述品质指标。试验表明干旱和渍水胁迫对小麦籽粒蛋白质与淀粉的含量和组分及面粉品质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改变了不同品质类型小麦的籽粒品质。 相似文献
15.
16.
本文系根据1981—1982年,作者在陕西省蒲城县建立了33个试验点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小麦整个生活期的耗水量界于303—476mm之间,每亩产量约为45—333公斤,水分利用效率为0.38—1.15。说明了小麦产量与耗水量或水分利用效率两者之间是密切相关的,而这又和小麦早春再生长以前的幼苗生长率之间成正相关。在非灌溉条件下,小麦的生长与产量显著地依赖于雨季保存在根层的土壤有效水。为了在不同的水分条件下提高旱地小麦生产力,本文介绍了能够促使小麦的根茎向较深的土层发展的措施,以提高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17.
应用EPG(E1ectrical Penetration Graph)技术记录了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 F.及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 L.在不同抗性级别的小麦品种(红芒红、小白冬麦、kok1679和L1)上的取食行为。结果表明,麦蚜在参试品种上刺吸的各种特征波型基本相同,但其出现时间、重复出现的次数及历期长短存在差异,其中自开始记录至第一次出现E1:波的时间及E2。波历期比率可做为参试品种是否抗蚜的主要生理性指标。依据主要波型统计参数用聚类分析方法对参试品种抗蚜性进行分类,其结果与室内生命表参数研究及田间鉴定结果基本一致。本文还对EPG在抗性因子定位、抗蚜鉴定中作用及EPG记录的影响因素略作讨论。 相似文献
18.
温度对蜘蛛个体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我国农田常见20种蜘蛛的温度实验材料和中找出,温度对蜘蛛胚胎期、幼蛛历期、幼蛛存活率、产卵前期、世代历期、成蛛寿命、幼蛛蜕皮次数和蜘蛛抗逆能力影响的一般规律和种间的差异。进而把蜘蛛分为不抗高温、中抗高温和高抗高温三种类型。为保护利用和人工大量饲养蜘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