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培养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细胞纯化与鉴定,比较生物学特性的差异。方法采用血管环贴壁法培养动脉内皮细胞,组织块贴壁法培养动脉平滑肌细胞,并采用有限稀释法挑选内皮细胞单克隆,免疫细胞荧光鉴定二者的特异性标志,相差显微镜观察二者单个细胞及细胞群体在形态上的差异性,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的增殖,比较二者对胰酶消化,粘附,冻存后复苏的情况。结果血管环贴壁法成功培养血管内皮细胞,组织块培养法成功培养出血管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能够形成单克隆集落,培养的细胞均表达相应的特异性标志,内皮细胞增殖速度和平滑肌细胞有差异,内皮细胞对胰酶的耐受性较差,内皮细胞粘附所需时间短,对冻存后的耐受性较好。结论组织块贴壁法适合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培养,有限稀释法能够纯化原代培养的内皮细胞,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在细胞形态、增殖、粘附、对胰酶的反应、冻存后复苏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建立稳定有效的脐静脉内皮细胞体外培养方法。方法:用0.1%II型胶原酶消化分离人脐静脉肉皮细胞,加入含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M199完全培养液中培养,用胰蛋白酶-EDTA进行消化传代培养,用光镜和免疫组化方法对培养的细胞进行形态观察和鉴定。结果:原代培养的内皮细胞在接种后24h后完全贴壁生长,第445天后融合呈铺路石样镶嵌排列,免疫组化可见胞浆中第Ⅷ因子相关抗原呈阳性反应,证实培养的细胞为内皮细胞。结论:脐静脉灌注II型胶原酶消化法配合M199完全培养液可获得高纯度的内皮细胞,细胞可传代5—6次,但细胞产出量不高,不能传10代以上,5代以后细胞形态变化较大,对于复杂的基础研究应用受限。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血管平滑肌细胞对血管内皮细胞组织因子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贴块法培养人脐静脉平滑肌细胞;酶消化法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用培养平滑肌细胞条件培养液(SMC-CM)刺激培养的内皮细胞,一步凝固法检测内皮细胞组织因子的活性;Northern blot检测内皮细胞组织因子的mRNA表达;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SMC-CM中IL-1α、IL-1β、TNF-α和VEGF的含量.结果 SMC-CM使内皮细胞组织因子活性呈剂量依赖性增强,作用6h增至最高,最高增强约38倍;SMC-CM使内皮细胞组织因子mRNA表达显著增强;SMC-CM中的组织因子诱导剂不耐热,且并非IL-1α、IL-1β、TNF-α和VEGF等已知的组织因子诱导剂.结论血管平滑肌细胞能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组织因子的表达,提示体内增生的平滑肌细胞,如动脉再狭窄新内膜中的平滑肌细胞可能诱导局部血管内皮细胞活化及表达组织因子,在局部血栓形成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高浓度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刺激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时细胞内活性氧(ROS)、NOX4mRNA水平和细胞凋亡的变化。方法倒置显微镜下观察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形态;免疫组化法检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Ⅷ因子相关抗原的表达;RT—PCR检测HUVECs中NOX4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内ROS生成量和细胞凋亡率,Hoechst染色分析细胞凋亡。结果高AngⅡ刺激HUVECs时,NOX4mRNA表达上调,细胞内ROS生成增加,细胞凋亡增加。结论高AngⅡ上调HUVCEs内NOX4mR—NA表达并促进细胞内ROS生成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
血红素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过氧化氢作用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成功地制作了氧化应激损伤的细胞模型 ,将培养的细胞分为 3组 :正常对照组 ,损伤组 (给予过氧化氢 )和血红素组 (同损伤组的制备 ,预先加入血红素 ) .观察各组细胞在光、电镜下形态学和蛋白质电泳的改变 ,用MTT法检测了各组细胞的生长状态 .结果表明 :在血红素组 ,细胞生长状态、MTT水平和蛋白质电泳结果与损伤组相比有明显好转且差异显著 ,证明血红素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大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lveolar epithelial cells typeⅡ,AECⅡ)分离、纯化、原代培养及鉴定的方法。方法用4.2U/ml的弹性蛋白酶通过气管插管注入肺泡内,消化分离AECⅡ。把细胞悬液接种到包被有大鼠IgG的塑料平皿中纯化细胞。用电镜、碱性磷酸酶显色法、改良巴氏染色法、单宁酸染色法、免疫组化染色法鉴定AECⅡ。结果细胞纯度达到90%以上,倒置显微镜下可见细胞呈岛屿状生长。电镜下可见细胞内有大量板层小体,包膜上有绒毛结构。碱性磷酸酶染色法(BCIP/NBT)可见胞浆内有蓝色颗粒。改良巴氏染色法、单宁酸染色法可见胞浆内有黑色颗粒。抗大鼠肺泡表面活性蛋白A(surfactant protein A,SP-A)免疫组化染色呈阳性反应。结论弹性蛋白酶作用温和,不损伤胞膜,分离所得细胞活力好;IgG免疫粘附纯化法操作简单,纯化效率高。电镜、BCIP/NBT、巴氏染色、单宁酸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等鉴定方法稳定可靠,特异性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刺激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PPAR-γ)表达的变化,以及瑞舒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将实验标本随机分为2组,分为(OX-LDL)刺激组、瑞舒伐他汀干预组。应用RT-PCR及Western blot技术,观察OX-LDL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PPAR-γ表达情况及瑞舒伐他汀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PPAR-γ表达的影响。结果:1)OX-LDL以时间及浓度依赖的方式降低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PPAR-γ的表达;2)瑞舒伐他汀可以逆转OX-LDL对人脐静脉内细胞的影响并可能与甲羟戊酸有关。结论:OX-LDL可降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PPAR-γ的表达。瑞舒伐他汀可以抑制OX-LDL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PPAR-γ表达的增强,从而可能抑制了OX-LDL信号通路介导的与炎症有关的血管损伤,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抑制糖基化终产物(AGEs)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相关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ECV-304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采用噻唑蓝(MTT)法测定HGF对AGEs作用后ECV-304细胞生长抑制率的影响;通过Hoechst33258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术测定AnnexinV-FITC/PI双染标记的细胞凋亡率,检测HGF对AGEs诱导ECV-304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印迹法检测Bax、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HGF能明显降低AGEs对ECV-304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AGE诱导培养的ECV-304细胞出现明显的凋亡形态学改变,在一定浓度范围内,ECV-304细胞凋亡率与AGEs的浓度和作用时间呈依赖关系,加入HGF处理后可显著降低不同时间的内皮细胞凋亡率;HGF作用ECV-304细胞后Bcl-2蛋白表达明显升高,而Bax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AGEs能诱导内皮细胞凋亡,而HGF能部分抑制AGEs诱导的内皮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大鼠主动脉原代内皮细胞体外培养方法,为体外研究提供细胞模型。方法:分离大鼠主动脉,直接贴壁于培养皿中,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免疫组化Ⅷ因子相关抗原染色鉴定细胞。结果:约24小时组织块边缘有游离的新生细胞长出,7天即融合成片。消化传代后细胞呈短梭形或三角形,单层生长,铺路石状,Ⅷ因子表达阳性,呈指数增殖。冻存后复苏细胞活性均超过90%。结论:用贴壁法成功建立了大鼠血管内皮细胞体外培养方法,冻存细胞存活率高,为体外研究提供了稳定的模型。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新的体外获得毛细血管样网络结构来解决工程化组织预血管化的问题,该研究将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mesenchymalstemcells,hMSCs)以9×10^4/cm。细胞密度体外连续培养形成细胞膜片,将培养的脐静脉血内皮细胞(humanumbilicalveinendothelialcells,HUVECs)v25x104/cm2细胞密度接种到上述间充质干细胞膜片上,并培养在内皮细胞培养介质中。在设计的时间点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发现内皮细胞在膜片上迁移,细胞重排,膜片上的基质蛋白也发生重排.导致微槽和空泡出现。CD31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到进行性管腔形成的过程;CD90免疫荧光染色显示膜片上的hMSCs围绕着HUVECs周边排列,说明hMSCs作为周细胞支持了HUVECs的生长;在培养第10d可见少量的α-SMA的表达,暗示着在此种培养模式下,hMSCs具有较低的向肌细胞分化的潜能。这些结果表明,将内皮细胞接种在未分化干细胞膜片上,可以在体外形成具有血管网络结构的预血管化膜片,为构建血管化工程化组织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本实验以测定细胞电泳率(EPM)反映细胞表面唾液酸相对含量。发现胎肝细胞电泳率明显高于成年骨髓细胞,经神经氨酸酶(NA)处理胎肝细胞、骨髓细胞、L_(801)急性白血病细胞和KCL-22慢性白血病细胞后,细胞EPM均明显下降。细胞集落数及细胞形态学检测表明,NA处理后,多向造血干细胞(CFU-S)增殖能力减弱,向粒系的分化增强;KCL-22细胞生成的集落数明显减少,成熟细胞的比例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2.
多潜能胚胎性干细胞来源有两条途经,从植入前的早期胚胎内细胞团(inner cell mass,ICM)分离出来的称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从原始生殖细胞(primordial germ cells,PGCs)分离得到的称胚胎生殖细胞(embryonic germ cells,EG)。这两种干细胞在小鼠嵌合体实验中,都证明具有参与生殖系传递的能力。这类干细胞在体外保持  相似文献   

13.
人慢性胃炎与神经内分泌G、D细胞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0  
探讨神经内分泌G、D细胞与慢性胃炎的关系,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对52例慢性胃炎及9例对照者进行胃窦粘膜内G、D细胞密度计数。结果显示慢性胃炎病人的G、D细胞数均低于对照组,特别是萎缩性胃炎G、D细胞显著减少,同时还发现不同组别、不同程度的萎缩性胃炎,其G细胞的数量均大于D细胞,G/D细胞的比值在中、重度性胃炎与其它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资料还显示G、D细胞的计数不仅可以判断胃窦粘膜的萎缩程度,而且可作为观察临床疗效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本实验从新生大鼠嗅球中分离出嗅成鞘细胞,进行体外培养。运用RT-PCR方法检测甘丙肽及其受体在体外培养的嗅成鞘细胞中的表达;运用MTT法检测甘丙肽及其受体激动剂、拮抗剂对嗅成鞘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显示:嗅成鞘细胞表达甘丙肽(GAL)及其受体GalR2,而不表达其他两种受体GalR1和GalR3;甘西肽及两种受体激动剂GAL1-11和GAL2-11能够明显地抑制体外培养的嗅成鞘细胞的增殖,这一效应可被非特异性甘丙肽受体拮抗剂M35所阻断。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创伤小鼠反抑制T细胞(Tcs)比例、功能的变化及创伤血清、巨噬细胞、抑制性T细胞(Ts)对正常小鼠Tcs细胞的影响。结果表明,创伤小鼠脾细胞中VVL~ 细胞百分率于伤后一过性减少,Tcs细胞在T淋转、IL-2、IL-2R检测系统中的反抑制活性均明显受抑;创伤小鼠血清、巨噬细胞、Ts细胞在体外对正常Tcs细胞反抑制活性(T淋转、IL-2、IL-2R检测系统)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创伤后4天小鼠血清在体内对正常小鼠脾脏VVL~ 细胞百分率无明显影响,但可明显降低正常小鼠Tcs细胞的反抑制活性。表明创伤可致Tcs细胞比例及功能发生改变,创伤后血清、巨噬细胞、Ts细胞参与介导了Tcs细胞功能的受抑过程。  相似文献   

16.
军曹鱼血液指标及血细胞发生的观察   总被引:34,自引:5,他引:29  
测定军曹鱼的血液指标,红细胞密度为2.69±0.86×106个/mm3,白细胞密度为1.50±0.09×104个/mm3;血 红蛋白含量为7.42±0.22g/L,红细胞渗透脆性为0.43±0.07g%,红细胞沉降速率为1.18±0.46mm/h。观察军曹鱼 外周血液涂片,可区分出红细胞、血栓细胞、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但没有发现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 性粒细胞。在外周血液涂片观察中还发现了较多未成熟的红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以及少量正在分裂的红细胞。 血栓细胞、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在白细胞中所占比例分别为61.20±6.30%,16.60±3.28%,16.00± 3.61%和6.20±3.90%。对肝脏、脾脏、头肾和中肾等四种造血组织进行了涂片观察,军曹鱼的血细胞主要在头肾 和肾脏产生;脾脏是军曹鱼粒细胞发生的另一个场所,而肝脏也具有产生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肝干细胞的来源与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卵圆细胞(oval cells)是肝脏内体积小、细胞质清澈、核卵圆形、不易定性的细胞。它们可能来源于骨髓或与骨髓有关的细胞群,是活化形式的肝干细胞。肝干细胞的形态特征与卵圆细胞相似,生化标记为c-kit/CD~(45)/TER19。本文总结了人们对肝干细胞的认识和肝干细胞在肝脏发育、肝再生、肝癌发生中的作用及与其它细胞来源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胎肝干细胞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体外扩增培养大鼠胎肝干细胞,研究其形态、生物学特性及表面标志物,探讨胎肝干细胞的性质。方法分离培养胎龄12-16d的胎肝细胞,SABC法检测原代、传代后及细胞克隆中的肝干细胞特异表面标志物OV-6、CK-19及nestin的表达。结果原代、传代培养的胎肝细胞部分表达OV-6、CK-19及nestin;培养3d开始出现小细胞团,1个月即形成肉眼可见的细胞集落,5-7d传代一次;细胞克隆几乎全部为干细胞标志阳性细胞。结论胎肝干细胞可通过克隆筛选法进行体外扩增,胎肝内存在nestin阳性干细胞,可能是一种更为原始的干细胞,在胚胎发育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
正常人肝脏星形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参考Friedman等分离人肝脏星形细胞(HSC)的方法,采用校正密度的淋巴细胞分离液进行一步梯度离心,成功地分离得到了正常人HSC。HSC的收获量约为1×10~7个/10克肝脏组织,存活率在95%以上,纯度达85%以上。传代后纯度接近100%。对人HSC的标志物进行检测发现,结蛋白不宜作为鉴定初分离的及原代培养初期人HSC纯度的指标,而α-平滑肌肌动蛋白可作为鉴定激活的人HSC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