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用满江红[Azolla imbricata(Roxb)Nakai]和蕨状满江红[Azolla filiculoides Lam.]研究了固氮酶催化的 C_2H_2还原和放 H_2,光合吸收 CO_2以及在封闭系统中同时测定了 C_2H_2还原、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结果如下:1.固氮酶催化的 C_2H_2还原基本需光。满江红的光饱和点大约在10,000勒克司。气相中C_2H_2分压为10%时,C_2H_2还原已达饱和。1%CO 已抑制 C_2H_2还原,同时有 H_2的释放。2.测定了 A.imbricata 和 A.filiculoides 的 C_2H_2还原活性随叶片年龄的变化。这两种满江红的顶端活性是极微的,随着叶片年龄的增长,活性明显提高,接着出现一个活性高峰的“平台”,然后随叶片衰老而活性下降。这种活性梯度由于形态上的差异,A.imbricata 比 A.fili-culoides 的更陡。3.A.imbricata 固氮酶催化的放 H_2,在氩气中未能检出,但在氩中含15%C_2H_2和2%CO 时可以测到。在后一种气相中还测定了放 H_2随叶片年龄的变化。这些结果说明存在着一种吸氢酶。4.A.imbricata 和 A.filiculoides 在空气中的光合 CO_2补偿点在30ppm 左右。5.用 A.imbricata 同时测定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 C_2H_2还原,证明固氮酶活性直接依赖于光合作用捕获的光能,而不是直接依赖于 CO_2固定。  相似文献   

2.
温度对三种满江红光合及固氮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满江红(Azolla imbricata)、卡洲满江红(A.caroliniana)和蕨状满江红(A.filiculoides)的光合与固氮(乙炔还原)活性对温度的反应差异。根区培养液温度在7—40℃范围内满江红与卡洲满江红的光合活性在30℃达到峰值,高于或低于30℃均急剧下降。而蕨状满江红在7—25℃的根区温度范围内光合活性差异不大,高于25℃则下降(图2)。0℃24小时或40℃2小时暗预处理对三种满江红光合活性与乙炔还原活性表现出不同影响(图3,4)。本文报道的方法可用于满江红生理生态参量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满江红(Azolla imbricata)、卡洲满江红(A. caroliniana)和蕨状满江红(A. filiculoides)的光合与固氮(乙炔还原)活性对温度的反应差异。根区培养液温度在7—40℃范围内满江红与卡洲满江红的光合活性在30℃达到峰值,高于或低于30℃均急剧下降。而蕨状满江红在7—25℃的根区温度范围内光合活性差异不大,高于25℃则下降(图2)。0℃24小时或40℃2小时暗预处理对三种满江红光合活性与乙炔还原活性表现出不同影响(图3,4)。本文报道的方法可用于满江红生理生态参量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4.
新疆引种蕨状满江红的生态适应性及生物学功能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新疆的环境特点,对蕨状满江红(Azolla filiculoides Lam.)进行了一系列引种适应性试验和生物学功能测定。结果表明:蕨状满江红在新疆有很强的适应性,在5-40℃均能生长,其生长最适温度为℃,且耐低温;在2-8g/L的盐溶液及pH4-10范围内也能生长,并且可降低水体的矿化度及pH值;具有净化养殖水体和很强的富钾能力,植株钾含量最高可达干重的9.66%;水利用率高,并能有效减少养殖水体表面的蒸发,有保水作用。在新疆的河、湖和水库适量养殖蕨状满江红,可实现其生态与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中国自然分布的满江红Azolla imbricata(Roxb)Nakai的光合器(叶片、叶绿 体和共生兰藻)作了观察,并与 A.filiculoides,A.japonica,A.caroliniana,A.pinnata和A. mexicana作了某些比较。 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了 A.imbricata 叶片的横切片,井研究了蕨-藻共生关系。共生兰藻不 仅存在于成熟叶片的叶腔中,而且在叶片发育的早期阶段就在叶原基周围,甚至还能在大孢子 中找到。在叶腔中蕨体伸出多细胞的腺毛与兰藻相连。 借助于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观察到各种满江红叶子背裂片的表面都有疣突和气孔。疣突的 形状随种而不同。属于三膘满江红亚属Subgen.Euazolla的种(即A.filiculoides,A.japonia, A.caroliniana和A.mexicana)具有圆形的疣突;属于九膘满江红亚属 Subgen.Rhizosperma 的种(即A.imbricata和A.pinnata),其疣突呈长卵形。 这种形态上的特征首次被报道与分 类系统有关。 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得到的结果表明,A.filiculoides比A.imbricata在叶绿体中含有较多 的类囊体,而且前者的基粒片层比后者有较多的垛叠。 这与它们的光合能力相符。这也可能 是两个亚属之间的一种差异。 共生的满江红鱼腥藻Anabaena azollae的亚显微结构与自由生活的Anabaena相似。 营 养细胞有典型的双层壁,而异形胞有加厚的细胞壁。 这两种细胞中的类囊体通常呈螺旋形泡状。在营养细胞分裂时,细胞内含物发生聚集和再分配。  相似文献   

6.
不同氮源对红萍(Azolla imbricata)的生长和固氮作用都有影响。尿素的抑制作用最为严重,铵态氮次之,硝酸态氮最轻,硝酸铵作用介于铵态氮和硝酸态氮之间。这几种氮源对萍体内游离氨基酸的组分和含量也有影响,变化较大的为苏氨酸和精氨酸。在0.05~51.2 mM NO_3~-浓度范围内,红萍的固氮活性随着NO_3~-浓度变化呈双抛物线形变化,在高浓度下,活性急剧下降。硝酸还原酶活性则相反,与固氮活性相互补。应用~(15)NO_3~-实验结果表明,在红萍体内~(15)NO_3~-能迅速还原成~(15)NH_4~+。NO_3~-浓度对萍体内叶绿素含量和a/b比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7.
根际pH值对烟草根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际pH值为7.0~8.0时,对烟草根系生长最有利,超过8.0时即受到不良影响。伸根期根呼吸最适pH值为6.5,中后期最适pH值为7.5。烟草根系在以NO_3~-和1/2 No_3~-+1/2 NH_4~+作氮源时有较强的耐酸力。  相似文献   

8.
用测定净光合放氧速率的方法研究了温度、光照和pH对锥状斯氏藻(Scrippsiella trochoidea)和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不同光暗周期(L∶D)条件下培养锥状斯氏藻和塔玛亚历山大藻,研究了光暗周期对生长繁殖速率和生物量的影响.2种藻对温度的变化敏感,适宜的温度范围是17~25℃,最适温度20~22℃,低于10℃和高于30℃不能生长;锥状斯氏藻的光饱和点是400 μmol·m-2·s-1,塔玛亚历山大藻的光饱和点是650 μmol·m-2·s-1, 都属于喜高光强的微藻;2种藻对pH值的变化极其敏感,适宜的pH值范围很小,为7.0~9.0, 最适pH值7.5~8.0, 与其生活的海洋环境一致,pH值高于9.5时, 不能进行有效的光合作用,pH值10.0可致全部细胞死亡;在一定范围内,2种藻的生长速率(μ)和生物量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呈比例增加.  相似文献   

9.
某些外界因子对真姬菇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道了不周培养基、温度、pH值和碳,氮源对真姬菇菌丝体生长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真姬菇能在多种培养基上生长,其中在麦芽膏蛋白胨培养基上生长最好,在PDA综合培养基上生长较差:菌丝体生长最适温度为20—25℃,10℃或30℃生长缓慢,35℃不生长;pH5—8均能生长,其中pH6.5—7.0最适宜;对不同碳、氮源的同化吸收各异,其中碳源以麦芽糖、氮源以蛋白胨最佳。  相似文献   

10.
由菌株A8和A9组成的人工混菌能够有效地降解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毒素。为了对双菌降解系统进行深入了解,对这2株菌进行严格的生理生化试验,并通过单因素设计,探究不同培养条件(时间、培养基、温度、pH、NaCl质量浓度、抗生素及摇床转速)对其生长状况的影响。通过生理生化试验,进一步确认了菌株A8和A9分别为Devosia sp.和Paracoccus yeei。生长特性研究结果表明:Devosia sp. A8最适宜生长的培养基为多价蛋白胨-酵母粉(PY)培养基,最适pH为8.0,最适培养温度为30℃,最适NaCl质量浓度为5 g/L;而P.yeei A9的最适培养基则为超优肉汤(SOC)培养基,最适pH为7.0~8.0,最适培养温度为35℃,最适NaCl质量浓度为2 g/L。Devosia sp. A8和P.yeei A9的培养条件较为温和,为以后大规模发酵生产以开发DON降解菌剂或酶制剂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1.
从煤矿酸性废水中分离到一株产木聚糖酶青霉,通过酸性液体培养研究了菌体生长对pH的响应及木聚糖酶的产生特征,并测定了木聚糖酶的部分应用性质.结果表明:实验菌株嗜酸,菌丝生长最适pH为2.0,孢子萌发生长适宜pH为3.0~4.0;木聚糖诱导菌体在生长稳定期大量产生木聚糖酶,蛋白胨是菌体产酶的适宜氮源;菌株所产木聚糖酶属于酸性木聚糖酶,反应最适pH 3.5、最适温度50 ℃~55 ℃,pH 2.0时酶活达到最高活力的72%,在最适反应条件下保温60 min,残余酶活接近70%,适用于较强酸性的高温加工环境.  相似文献   

12.
一株芦荟抗菌内生细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从药用植物中华芦荟组织中分离出一株抗菌内生细菌A11#,该菌产生广谱抗菌活性物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等革兰氏阳性细菌和植物病原真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通过形态学观察及生理生化特征测定,初步鉴定归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该菌在初始pH值为5.0~10.0的PDA培养基上生长旺盛,生长最适pH为5~7,培养液初始pH为6~10时发酵产生大量粘性物质;生长温度范围在10~45℃,最适温度28~37oc;在初始pH5.0和30.5℃条件下发酵,其发酵液抑菌作用最强;该菌所产抗菌物质能耐121℃处理30min而不影响其活性。在阿须贝无氮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在不加葡萄糖、蔗糖或淀粉的LB和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不生长;同时还产生对高岭土有絮凝活性的物质。  相似文献   

13.
运用定点突变提高重组木聚糖酶在毕赤氏酵母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陆健  曹钰  陈坚 《微生物学报》2002,42(4):425-430
运用PCR介导的定点突变对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来源的木聚糖酶在毕赤酵母中的重组表达进行了研究,获得一表达量远远高于亲本的突变株I156A,对其进行了提纯并研究其酶学特性,除热稳定性外其余与亲本基本一致。突变株I156A所产木聚糖酶XynFl的分子量为35kD,在pH 4~9范围内稳定,最适pH为70,最适温度为45℃,在50℃以下稳定性略高于亲本。  相似文献   

14.
利用测定净光合放氧速率的方法研究了光照强度、温度、 pH值、盐度对布朗葡萄藻Botryococcus braunii UTEX 572和B.braunii UTEX 2441两个品系的光合作用的影响.B.braunii UTEX 572的适宜光照强度范围400~1600 μmol·m-2·s-1,光饱和点在800 μmol·m-2·s-1附近;适宜温度范围25~35℃,最适温度30℃;适宜pH范围5.0~8.0,最适pH7.0;适宜盐度范围0~0.2 mol/L,最适盐度0.1mol/L.B.braunii UTEX 2441的适宜光照强度范围400~1600 μmol·m-2·s-1,光饱和点在400 μmol·m-2·s-1附近;适宜温度范围25~35℃,最适温度30℃;适宜pH范围5.0~8.0,最适pH 7.0;对盐度的适应范围较小,盐度升高,光合放氧速率明显下降.两个布朗葡萄藻净光合放氧速率随光照强度、温度、pH值和盐度变化的规律,表明布朗葡萄藻的基本生理生态学特征:适应于较强的光照强度、较高的温度、中性偏酸的环境和较低的盐度.对布朗葡萄藻基本生理生态学特征的了解,为培养条件的优化提供了依据.2个布朗葡萄藻品系对光强、温度、pH值和盐度变化的反应有所不同:与B.braunii UTEX 2441相比,B.braunii UTEX 572具有更高的光饱和点,适应更高的温度,对pH值变化有更宽的适应范围,适当提高盐度对其光合作用有促进作用,表明B.braunii UTEX 572在快速生长繁殖方面具有更大的潜力,这一研究结果为筛选适合于大量培养的优良藻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三个番木瓜栽培种“岭南”、“2×0.7”和“4×2”的净光合率随入射光强度增高而增大。光合作用光饱和现象出现在0.7~0.8m mol m~(-2) s~(-1)。量子产额(mol CO_2/mol吸收量子)为0.042~0.048, 相近于已测定过的C_3植物。气孔对CO_2的传导率和蒸腾作用亦随入射光强度增高而增大。细胞间CO_2浓度在叶温25℃时为260μl.1~(-1),在近于光补偿点时为最大。蒸腾作用和净CO_2同化率皆随入射量子流增高而增大。 三个栽培品种木瓜的光合作用最适温度为25℃。蒸腾作用及气孔对CO_2及水分丧失的传导率以35℃为最大。光合作用的补偿点为50μl·l~(-1),相近于多数C_3植物。气孔对细胞间CO_2浓度变化的反应敏感。 水蒸汽压亏缺(VPD)从6毫巴增至26毫巴时,“4×2”和“岭南”的净光合作用降低 32~33%,“2×0.7”则降低19%。当VPD在19毫巴时,蒸腾作用最大。VPD增大则降低水分利用效率。结果亦表明气孔传导率对限制木瓜叶子光合作用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碳源、氮源、温度、湿度、pH值和光照等对蝉拟青霉LB菌株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合该菌株菌落生长和产孢的最佳碳源是可溶性淀粉和蔗糖,最佳氮源为蛋白胨;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范围是25℃~27℃,产生分生孢子的最适温度是25℃;分生孢子萌发所需湿度范围是RH 90%~100%,当RH低于90%时很难萌发;在pH值4~10的范围内该菌能生长和产孢,菌丝生长最适pH为6,产生分生孢子和孢子萌发最适pH范围为6-7;光照处理对该菌产孢有一定的影响;分生孢子的致死条件为55℃ 10min.生物学特性显示,蝉拟青霉LB菌株是一株对营养要求不高、对环境适应能力较强的昆虫病原真菌.  相似文献   

17.
生物固氮     
941146蓝细菌在固体基质上的固定化对氮排泄和固氮活性的影响〔英]/Mahesh,G.…了Biotee五nol.Lett一1993,15(9)一975~975〔译自DBA,1993,12(22),93一129031 Azolla(游离漂浮的水生旅类生物)和满江红鱼腥藻(A介abaeoa)azollae(AS一DS)的藻类共生物及非共生生物多变鱼腥藻(A。。即ia阮115)(SAO)能较好地群聚并固定在固体支持物如中空纤维膜、聚氨醋泡沫、棉和丝棉上。固定化后,支持物加入到体积为250ml锥形瓶的100ml无氮BG一n培养基里,随后灭菌消毒。瓶里培养2ml活跃生长的藻类培养物,在3000hix光照、28℃下温育5周。结果表明,固定状…  相似文献   

18.
利用测定净光合放氧速率的方法研究了光照强度、温度、pH值、盐度对布朗葡萄藻Botryococcus braunii UTEX 572和B.braunii UTEX 2441两个品系的光合作用的影响。B.braunii UTEX 572的适宜光照强度范围400~1600μmol·m-2·s-1,光饱和点在800μmol·m-2·s-1附近;适宜温度范围25~35℃,最适温度30℃;适宜pH范围5.0~8.0,最适pH7.0;适宜盐度范围0~0.2mol/L,最适盐度0.1mol/L。B.braunii UTEX 2441的适宜光照强度范围400~1600μmol·m-2·s-1,光饱和点在400μmol·m-2·s-1附近;适宜温度范围25~35℃,最适温度30℃;适宜pH范围5.0~8.0,最适pH7.0;对盐度的适应范围较小,盐度升高,光合放氧速率明显下降。两个布朗葡萄藻净光合放氧速率随光照强度、温度、pH值和盐度变化的规律,表明布朗葡萄藻的基本生理生态学特征:适应于较强的光照强度、较高的温度、中性偏酸的环境和较低的盐度。对布朗葡萄藻基本生理生态学特征的了解,为培养条件的优化提供了依据。2个布朗葡萄藻品系对光强、温度、pH值和盐度变化的反应有所不同:与B.braunii UTEX 2441相比,B.braunii UTEX 572具有更高的光饱和点,适应更高的温度,对pH值变化有更宽的适应范围,适当提高盐度对其光合作用有促进作用,表明B.braunii UTEX 572在快速生长繁殖方面具有更大的潜力,这一研究结果为筛选适合于大量培养的优良藻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双孢斑褶菇菌丝体与子实体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孢斑褶菇是一种著名的神经致幻菌物,菌丝体呈白色,具有明显的锁状联合。分类地位属于担子菌门,伞菌目,粪锈伞科。研究了C源、N源、C/N比、pH值、温度和培养料的料水比对该菌菌丝体生长的影响,及培养料的选择试验和出菇条件试验。菌丝体生长最佳的C源是淀粉、蔗糖、纤维素;酵母膏、硝酸钾、玉米粉和硝酸铵为最佳氮源;菌丝体生长对培养基碳氮比的适应比较广泛;适宜温度是5℃~35℃,最适为25℃~30℃:适宜的pH范围是4~13,最适为6.5~8.0;培养料适宜的含水量为45%~75%,最适为65%~70%。适合菌丝体和子实体生长的培养料为食用菌出菇废料、稻麦草、牛粪。子实体形成的温度是18℃~28℃,最适温度是20℃~25℃,空气相对湿度为70%~85%。子实体产量为0.1%~0.3%。  相似文献   

20.
霍山3种石斛的生长节律及其与生态因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探讨了霍山3种石斛的生长节律及其与生态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3种石斛生长发育的物候期有明显的差别,米斛新茎的生长集中在3月下旬~8月份,新茎生长期150d左右;铁皮石斛生长集中在4月下旬~9月下旬,新茎生长期154d左右,而铜皮石斛生长则集中于4月初~9月初,新茎生长期160d左右。米斛生长只有一个生长高峰,而铁皮石斛和铜皮石斛生长有双峰现象。石斛虽然是一种生长在高山的阴生植物,但霍山3种石斛全年生长要求一定积温和温度。米斛年积温2070℃,铁皮石斛年积温2256℃,铜皮石斛年积温2248℃。米斛和铜皮石斛生长的最适温度20℃。而铁皮石斛生长的最适温度23℃。8月份温度渐低,当温度回落又可适宜生长时,铁皮石斛和铜皮石斛还有一次小的生长过程,但是米斛仅有一次生长高峰。湿度和光强与生长负相关。适宜的降水也是石斛生长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