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细菌生物被膜(biofilm)附着在生物或者非生物表面,由细菌及其分泌的糖、蛋白质和核酸等多种基质组成的细菌群落,是造成病原细菌持续性感染、毒力和耐药性的重要原因之一.细菌的生物被膜基质由复杂的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构成,影响生物被膜的结构和功能.本文...  相似文献   

2.
1929年,英国科学家傅里敏发现青霉菌分泌的抗菌物质能抑制葡萄球菌的生长,并于40年代初投入生产.此后又相继发现有抑制甚至杀死细菌性能的链霉素、氯霉素、金霉素等.当时多把此类对细菌有拮抗作用的物质叫做抗菌素. 随着对抗菌素研究的发展,人们逐渐发现抗菌素不仅对细菌有拮抗作用,而且某些抗菌素还具有抗肿瘤、抗植物病原真菌、抗原虫、抗病毒作用.同时还发  相似文献   

3.
《植物杂志》2010,(7):7-7
近日,中美科学家联合报道了细菌毒性蛋白HopF2帮助病原细菌侵染植物宿主的机理。HopF2是丁香假单胞菌致病的关键武器,细菌能够将这些蛋白“注射”到植物宿主细胞内,干扰植物的免疫信号通路以及其他细胞活动,使宿主易感。  相似文献   

4.
微生物学方法防治苹果树、梨树的火烧病植物的保护性反应可能是由于细菌在紧挨植物细胞的地方产生的某种过敏性因子造成的。美国科学家以苹果树和梨树火烧病的病原细菌解淀粉欧文氏菌(Erwiniaamylovora)这种肠道菌为模式,因它在如烟草之类的寄主植物内...  相似文献   

5.
生物被膜是微生物附着在生物或非生物表面所形成的一种三维结构,细胞被其自身所产生的胞外聚合物所包围,生物被膜的形成被认为是微生物应对生物和非生物胁迫时所产生的一种自我防御机制。众多微生物能够在植物叶、维管束和根等组织中生长,并在植物不同组织表面附着形成生物被膜,病原细菌的生物被膜随植物内部环境动态变化是其有效发挥致病作用的关键,研究植物病原细菌生物被膜调控机制是认识植物-病原菌互作的重要方面。文中将系统地介绍植物病原细菌生物被膜特征、组成成分、分子调控机制及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基因芯片技术在病原细菌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因芯片技术具有快速、高通量、平行化等优点,在病原细菌检测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选择细菌适宜的靶基因是芯片制备的关键之一。用细菌核糖体基因做靶基因的芯片技术,虽然应用广泛,但仍存在一些不足,随着基因组信息及基因功能的深入研究,包括毒力基因、耐药基因等具有较好种属特异性的细菌基因不断被发现,为芯片技术检测病原细菌提供了更多特异的靶基因,使检测结果更加灵敏、准确,在病原细菌研究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纳米细菌是1988年芬兰科学家CIFTCIOGLU等[1]进行哺乳动物细胞培养时,在胎牛血清中发现一种原核微生物。后来KAJANDER将其命名为Nanobacteria,译名为纳米细菌(NB),并申请专利。纳米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矿物质中和生物体内,正常人血清中存在纳米细菌。并且它能感染人类、牛、鹿和其它哺乳动物,是一种人畜共患的致病原[2]。  相似文献   

8.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研究组打算在栽培季节进行重组植物和细菌的野外试验. Eric Triplett试验带有细菌素基因的根瘤菌.这种菌与紫苜蓿根共生,由空气固定氮,供紫苜蓿作氮源.本实验的目的是评价作为抗生物质的细菌素是否可使根瘤菌对其他土壤微生物具有优势. 植物病理学部Susan Hirano等研究组对附着在豆荚上的产茶色斑点的细菌实施基因操作,培育非病原性菌株.通过对非病原性细菌株与天然的病原性细菌比较,调查致病力对细  相似文献   

9.
细菌双杂交系统是一种用于体内研究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的有力工具。近年来,新的细菌双杂交系统被不断地开发,并被广泛地应用于病原微生物基因产物功能和致病机制研究。本文主要就细菌双杂交系统的原理与分类,在对病原微生物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的识别与作用域作图、基因组范围的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图谱的描绘、基因工程和药物的开发中的应用以及其优缺点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应用荧光抗体染色技术对感染鲢鱼组织中病原菌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河弧菌III生物型(Vibrio fluvialis biovar III)是近年来流行于国内广大养殖地区的一种严重的淡水鱼类细菌出血性败血病的病原川,然而对该病的病理学、被感染鱼组织中细菌的定位和侵袭情况至今尚无正式报道.    相似文献   

11.
昆虫病原线虫的共生细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昆虫病原线虫与其共生细菌二者互惠共生 :共生细菌需要昆虫病原线虫作为载体以寄生寄主昆虫并做为自己的营养来源 ,而昆虫病原线则需要依靠共生细菌来杀死昆虫。综述了共生细菌的病原作用、抗菌作用与杀虫作用 ,评述了共生细菌的基因工程进展 ,讨论了昆虫共生细菌在昆虫病原线虫致病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诱导植物产生过敏反应的病原蛋白harpin和elicitin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过敏反应(hypersensitivereaction,HR)是植物抗病(病毒病、细菌病、真菌病)的基本反应。病原接触非亲和寄主和病原接触非寄主时能产生过敏反应,它往往表现在植物被侵染部位的细胞迅速坏死,产生枯班,病原被限制在原侵染部位,不能增殖。人们发现病原细胞壁人工降解物和培养基中的一些多糖、脂多糖、糖蛋白、脂肪酸和见丁质降解物可以诱导过敏反应,这些物质被称为激发子(eliCitor).由放在诱导过敏反应时病原需要新蛋白质合成,上述这些成份中许多系预存物质的人工降解产物,未必是病原诱导过敏反应时真正起作用的激发子。带Av4和…  相似文献   

13.
综述甘蔗宿根矮化病病原细菌Leifsonia xyli subsp.xyli(Lxx)基因组组成特征、基因组进化、基因组中致病相关基因与寄主适应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该病原茵、引起番茄细菌性萎蔫和溃疡的病原细菌、马铃薯环腐病痛原细菌的基因组和致病相关基因进行比较,发现它们存在同源致病基因,如celA、pat1基因,其致病机理可能有相似性.  相似文献   

14.
在全球化和气候变化的背景下,病原细菌跨区域乃至全球性的广泛传播和危害加剧成为当前农业、环境和健康领域的重大共性难题,威胁土壤-植物-动物-环境一体化健康(One Health).滥用农药和抗生素所带来的生态环境和卫生安全风险成为国际共识,靶向阻控病原细菌的噬菌体疗法重新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梳理了农业种植和养殖领域中应用噬菌体阻控病原细菌的现状;从改变病原细菌的生态与进化,调控土著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以及激发病原细菌真核宿主的免疫系统等三方面总结噬菌体疗法的微生态机制;从病原细菌基因、生理和生态型的变异性,噬菌体与病原菌互作博弈的局限性,噬菌体生产应用的复杂性等方面论述噬菌体疗法发展应用的挑战;从一体化健康的需求、噬菌体疗法技术突破和多技术协同等方面探讨噬菌体疗法在一体化健康中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5.
植物病原细菌中超氧阴离子释放及其释放位点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实验发现很多植物病原细菌具有自身释放超氧阴离子的现象 ,其释放规律与菌株的致病性可能存在一定的关系。并且植物病原细菌超氧阴离子的释放是多位点的 ,在细胞膜、细胞壁及无菌滤液中用化学方法及电子自旋共振法 (Electronspinresonance ,ESR)都能够检测到超氧阴离子的释放。无论是自然生理状态下 ,还是SOD酶活性被抑制后 ,都显示各组分中无菌滤液的超氧阴离子浓度最高 ,可能是植物病原细菌超氧阴离子释放的主要位点。  相似文献   

16.
储藏物害虫的病原微生物包括病原细菌、真菌、病毒和病原原生动物等.本文综述了储藏物害虫病原微生物的研究与应用概况,并就病原微生物防治与其它防治方法的兼容作了简要概述,以期为储藏物害虫的生物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古生命新窥     
地球上的生命是怎样产生的?最近美国华盛顿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第一次展出了被认为是最早生命的遗迹,它有助于科学家对生命起源问题的探讨.其中有世界上最古老的化石——澳大利亚西部35亿年前的叠层石.圆形的叠层石墩被认为是由蓝绿藻或细菌群落一层一层迭加而成的,一些科学家猜测它可能有  相似文献   

18.
两株生防芽孢细菌筛选、鉴定及拮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出广谱、高效的生防芽孢细菌,并对其拮抗作用进行研究。【方法】以8种植物病原真菌为靶标菌,通过皿内拮抗和发酵液拮抗能力的测定筛选出2株广谱性和高效性的芽孢细菌B06和B07。【结果】B06对8种植物病原真菌的R2/R1为0.4-1.8,无菌滤液对8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率为66.7%-87.5%。B07对8种植物病原真菌的R2/R1为0.23-1.21,无菌滤液对8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率为55.56%-81.25%。经16S rRNA序列鉴定,菌株B06和B07都被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结论】芽孢细菌能够抑制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较好的抑病作用。广谱和高效芽孢细菌的筛选在农业生物防治方面具有很大的开发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MALDI-TOF质谱技术分析与鉴定病原细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基于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技术分析病原细菌的方法进行研究, 阐明影响分析结果的重要因素, 并建立了MALDI-TOF-MS 分析病原细菌的标准方法。对不同属、种和亚种的12株植物病原细菌进行全细胞分析结果表明:MALDI-TOF-MS能快速而准确的区分和鉴定病原细菌, 分析过程简单、灵敏度高。此法在细菌属、种、亚种和菌株水平上, 可快速、准确地区分和鉴定。  相似文献   

20.
1、植物病原细菌病害的经济重要性自1978年伯里尔(Burrill)首次报导梨树火疫病是由细菌病原(Erwinia amylovora)引起以来,整整一个世纪对于植物病原细菌的发现和研究,取得了许多重大进展。植物细菌病害分布很广。栽培的植物,无论是大田作物还是果树,蔬菜和花卉,都会受到细菌的侵害,造成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