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858年7月,华莱士与达尔文联署发表了演化论,但生物学家提到华莱士,总是想到“华莱士线”。演化论就像是生物学的曙光,“唯独依据演化论才能理解生物学”。演化的路径建立在基因上,“自然选择”(naturalselection;本文简称之为“天择”)决定哪些类型的基因组可以持续行进在演化的路上。地球上环境的差异是促成物种形成的条件之一,在诠释演化论上,华莱士主张地理隔离与地质大灾变是变种与新物种形成的两大压力,他的动物地理区之分布的看法,在诠释物种在天择演化上更具说服力。然而,人类活动已大幅改变环境,许多物种因人类活动而灭绝。并且,“人择”(anthropogenic selection)对生命演化已产生作用力。在人择压力下,有些物种出现了另一途径的演化方向。生命的天择过程已经有37亿年的历史,而人类世(Anthropocene)的到来开启了一个新地质时代。当自然环境在人类的干预下发生非自然的变化时,天择是否还能唯一主导生命的演化?还是人择也参与生命的演化?如果人类把地球上生命的演化方向掌握在手里,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与服务会变成什么模样?结合华莱士提出的天择演化理论,在人类世,...  相似文献   

2.
陈超 《生命世界》2004,(12):4-7
让失明者能重见天日,让失聪者能倾听世界,让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纳米机器人在人体中巡逻并修复各种病变组织,甚至具有特别机能的“超人”也将降临地球……如果告诉你:所有这些将不再是科幻小说中的人类梦想,而是可能在今后15~20年内在我们生活中实现的“技术预见”,你会相信吗?  相似文献   

3.
如何搞好生物教研工作胡忠芳(山东省青岛市第四十一中学266042)“ZI世纪是生物学世纪”,这己是人们确信无疑的事。中国的21世纪同样也不会例外。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会越来越深刻地发现:人类离不开生物科学,生物科学在人类生活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目前...  相似文献   

4.
白石 《生命世界》2009,(2):32-35
2008年底,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然而因为人类过度使用地球上的自然资源,世界正在迈向比金融危机更糟的“生态信用危机”。蓝天碧水,鸟语花香,人与动物、植物和谐相处,这是我们梦想中的地球家园。然而现实却是,许多地方的天空灰蒙蒙,河流发出恶臭。由于人类的过度开发,不少植物和动物失去了生存领地,一个又一个珍贵的物种从地球上消失。  相似文献   

5.
盖志琨 《化石》2012,(3):58-60
2012年5月12—13日,“地球生物学论坛——深时全球变化与生态系演化”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顺利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戒嘉余、周忠和、舒德干、焦念志、殷鸿福、金振民,以及来自分子地球生物学、生物地球化学、古生物学、生物地质学、海洋地质学、沉积学、地层学、地球微生物学等地球生物学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二百余人参加了研讨会。  相似文献   

6.
李朝辉  于波 《化石》2010,(1):28-32
一、道金斯与古尔德 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 1941-)是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牛津大学“公众理解科学”教授,著名动物学家,进化生物学家、科普作家。他是英国最有名的科学家之一,也是闻名世界的媒体科学家。  相似文献   

7.
浅谈磁场对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谈磁场对生物的影响王义诠(天津市第三十八中学300222)地球是一个磁化球体,周围存在着相当强的磁场,它就是地磁场。国际地磁和超高层大气物理学协会主席托洛托斯卡雅曾说过:“地磁场作为一个十分重要的环境因素影响着地球上的人类和生物。”地磁场是地球上的...  相似文献   

8.
《生命世界》2007,(12):108-108
11月11日,由北京植物学会主办,《生命世界》杂志社承办的“中学生物学教学常见问题(植物部分)专题研讨会”成功举办,反响热烈。  相似文献   

9.
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瑞典生物学家斯万特·帕博(Svante P??bo),以表彰他在古人类基因组学和人类起源方面做出的决定性贡献。关于人类起源,存在各种学说,目前主流的观点是“走出非洲学说”。斯万特·帕博在开创一门新的学科——古人类基因组学的同时,一直在不断完善“走出非洲学说”。他借助各种生物学技术,从基因组学的角度去深入探究人类起源,发现我们身体内保留着一些来自古人类的基因印迹。这项研究意味着在研究某些疾病的时候可以追根溯源,而不是将眼光局限于基因本身,探究某个基因从哪里来将会是研究疾病的全新思路。本文总结了他在研究过程中对相关生物技术的革新、基于线粒体和核基因组对古人类的探究以及相关成果,并介绍了一些源自古人类的基因及其有关信息。  相似文献   

10.
李丽国 《化石》2011,(2):27-31
恐龙是中生代地球陆地的霸主,在世界的各大洲甚至如今冰雪覆盖的南极洲均发现有恐龙的化石,可见当时其在地球上的繁盛状况。恐龙体型各异,种类繁多,但按照腰带的不同仅划分为蜥臀目(三射式)和鸟臀目(四射式),而如果按照恐龙的行走和站立姿态大体有三种:两足行走、半四足行走和四足行走。  相似文献   

11.
《生理通讯》2005,24(6):169-169
由中国药理学会和国际基础和临床药理学联盟(IUPHAR)主办的“第十五届世界药理学大会(The 15^th World Congress of Pharmacology)”将于2006年7月2—7日在中国北京召开,这是世界各国药理学、基础医学、临床医会议注册费(人民币):  相似文献   

12.
科研快讯     
《生物磁学》2008,(2):I0002-I0008
《自然-细胞生物学》:T细胞“纳米管”为HIV攻陷免疫搭桥;《自然-生物技术》: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类取决于受体形状;《癌细胞》:蛋白抑制肿瘤干细胞早期发育;关成功造出活体心脏 未来有望能“定制器官”;PNAS:空气污染会增加精子DNA突变;  相似文献   

13.
探索人类文化生态提高全民绿化意识唐爱民,叶培强,张社尧(广东省生态学会)(1)维护生态平衡,拯救地球,探索人类文化生态,提高全民绿化意识,是当代所关注的问题。中国科学院院士、地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章申,曾说:"目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是地球在其4...  相似文献   

14.
不可想象,地球上假若没有生命会是什么样子。多姿多彩的生物世界无疑是地球上最精彩的部分,人类文明则是地球生命长河中最辉煌的闪烁点。只有人类,这些具有意识和思想的理性动物才梦想着驾驭生于斯长于斯的小小方舟,去巡视宇宙海洋中的万千景象,去探索重重天幕后面的惊涛骇浪,考察其每一个疑点,试图揭示那宇宙深处的奥秘,并真诚地期待能发现什么。宇宙茫茫,生命的确是个奇迹,然而这一奇迹仅仅发生于地球吗?在地球以外的什么地方是否还存有其它生命或别的文明世界?早在公元前约400年,古希腊一位先哲就曾说:“在宽阔的田野里仅长一棵小麦,在无限的宇宙中仅存在一个有生命的世界,这是违反自然的。”公元16世纪,意大利僧侣布鲁诺提出宇宙中有无数个行星可产生生命。17世纪,克里斯琴·惠更  相似文献   

15.
王大锐 《化石》2012,(1):54-60
人类给自己贴上了“万物之灵”的称号,认为自己无所不能,的确,自从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现代文明确实给地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近来,随着人们对地球环境保护的认识,科学家们提出了人类活动加快了地质年代推进的观点。 地球时间单元的划分 地质年代是用来描述地球历史事件的时间单位,通常在地质学和考古学中使用。地质年代巾“纪”创建初始都有其特殊的地域和产物含义,如寒武纪——是闪英国威尔士的寒武山脉(今译坎布连山脉)而得名。  相似文献   

16.
世界需要蛙     
<正>蛙是一个神奇的物种。比如说,早在3亿年前,蛙就已经出现在地球上了,比恐龙还早7000万年;又比如说,从冰冷的北极到炎热的赤道,从雨林到沙漠,除了南极洲,蛙的身影几乎遍布世界它们比人类更熟悉地球。如果我们愿意,可以从蛙身上学到很多很多神奇的知识;如果我们能够,可以听它们讲许许多多迷人的地球往事。了解得越深入,我们便越发现,世界离不开蛙。食物链不能没有蛙这个世界存在一条看不见的链——食物链。所有的物种都在这条链上,大家你吃我,我吃它,它再吃它,它又吃它,少了谁也不行。作为食物链的一部分,蛙因为庞大的种群和数量影响着整个世界、蝌蚪吃水藻,没有它们,水里就会有太多藻类,水质会变差:蛙吃许多害虫,没有它们,就会有更多害虫、更多传染病;蛙被  相似文献   

17.
科研快讯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8,8(2):I0002-I0008
《自然-细胞生物学》:T细胞“纳米管”为HIV攻陷免疫搭桥;《自然-生物技术》: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类取决于受体形状;《癌细胞》:蛋白抑制肿瘤干细胞早期发育;关成功造出活体心脏 未来有望能“定制器官”;PNAS:空气污染会增加精子DNA突变;[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生物磁学》2008,(8):1604-1604
科学网消息:当今生物学及医学实验使用小白鼠是司空见惯的事,主要的理由是它和人类具有85%相同的基因组。然而美国科学家最新的一项研究表明,即使是相同的基因,在人类和小鼠之间也可能产生不同的显型(phenotype)。这一结果意昧着,使用小鼠模型研究人类疾病时,应采取更为谨慎的态度。相关论文5月5日在线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  相似文献   

19.
游隆信 《生物学通报》2005,40(12):32-32
1概念的内涵 高中生物学教材中对渗透作用的定义是: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透过半透膜,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的扩散,叫做渗透作用(着重号为概念的精髓)。渗透作用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①具有半透膜;②半透膜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对上述概念和条件应注意如下两个问题:一是在“扩散”前用“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加以修饰,学生常常会把溶液浓度作为判断是否发生渗透作用的标准,即如果两种溶液之间没有浓度差就不会发生渗透作用。事实上浓度相同而溶质不同的两种溶液也能发生渗透作用;二是教材只在植物的水分代谢中叙述了渗透作用,学生往往认为只有成熟的植物细胞才能发生渗透作用,其实包括动物细胞、植物细胞、细菌细胞等在内的活体生物细胞都具有渗透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环境因素对遗传变异的影响及基因工程对环境的影响,改善人类生存质量,中国遗传学会《遗传》编辑部与广东省遗传学会将于2001年5月在人类最佳居住城市珠海举办“遗传与环境学术研讨会”。本次会议由广东省珠海市环保局、市教委协办,会议的主题是“生命·遗传·环境·教育”。欢迎遗传学、卫生学、环境科学及有关方面的教育工作者参加会议。1. 征文范围(1)遗传、环境与健康;(2)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3)基因工程在环保中的应用;(4)环境因素对基因表达调控的影响;(5)理化诱变育种;(6)环境诱变因素的致癌、致畸、致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