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太原西山煤田太原组煤核中的科达植物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
太原西山煤田太原组煤核中的科达植物雌性生殖器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首次发现于我国的3种石化科达植物雌性生殖器官Cordaianthus sp.nov.,C.xishanensis sp.nov.和C.sp.,描述了它们的内部解剖构造特征,并与欧美植物区的雌性石化科达穗进行了比较,这些化石产于山西太原西山煤田太原组组上部7号煤层煤核中。  相似文献   

3.
本文描述了山西太原西山煤田太原组7号煤层煤核中的3种石化科达植物雄性繁殖器官的解剖构造特征。Cordaianthus ramcnt-rarus sp. nov. 具螺旋状排列的苞片及生殖短枝,生殖短枝呈扁状,不育鳞片数目很少。C. ximinensis sp. nov. 的苞片及生殖短枝呈四列状着生于主轴上,主轴横切面呈菱形或四边形。C. cf. concinnus Delevoryas与欧美植物区的C. concinnus Delevoryas的区别在于其鳞片排列较紧密。欧美植物区的Cordaianthus的苞片及生殖短枝几乎都是呈二列状着生于主轴上。本文报道的C. rament-rarus sp. nov. 的苞片及生殖短枝在主轴上则以螺旋状排列,代表一种新的类型,其进化程度可能比二列状排列的类型要高。  相似文献   

4.
太原西山山西组几个植物化石新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九八二年,笔者和张志存同志协助洪友崇同志在太原西山采集昆虫化石标本的同时,顺便采集了一些植物化石标本。这些植物化石与昆虫化石共同保存在山西组下部的黑色页岩中,有的共一块标本。无论是昆虫化石还是植物化石,数量都很多,内容很丰富。本文标本由本队江裕东同志照像,在此谨致谢意!  相似文献   

5.
太原西山山西组昆虫化石新属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太原市西山山西组含煤地层的昆虫化石,首先是山西区调队肖素珍等于1981年发现。这一发现,增添了山西组的化石门类和研究内容,也为地层时代归属问题提供更多的资料。翌年春,笔者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在该区调查队的支持下,得到肖素珍、张志存的协助,共同前往该处进行化石采集工作。在所采获的昆虫化石标本中,除老属种外,又发现一些新的类型。根据这些材料,建立1个新亚科,2个新属,3个新亚属,5个新种。  相似文献   

6.
描述了一种产自山东省南部的陶枣煤田和兖州煤田太原组煤核中的鳞木类茎的解剖构造特征.根据叶座的形态,该种茎曾被归入大青山"鳞木"("Lepidodendron"tachingshanense Lee)种,但此次重新仔细研究后转归三点"鳞木"("Lepidodendron",tripunctatum Stock.et Math.)种内.与欧美植物区和华夏植物区已有的具解剖构造的鳞木类茎进行了详细对比,认为与奇木属Diaphorodendron很接近,但叶座的形态和解剖差别较大.此外,当前标本的分枝方式还不清楚,因此,还不能将当前标本归入奇木属内.当前标本与奇木属的关系及其分类位置有待于今后对更多更好的标本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描述了一种产自山东省南部的陶枣煤田和兖州煤田太原组煤核中的鳞木类茎的解剖构造特征。根据叶座的形态,该种茎曾被归入大青山“鳞木”(“Lepidodendron”tachingshanense Lee)种,但此次重新仔细研究后转归三点“鳞木”(“Lepidodendron”tripunctatum Stock.et Math.)种内。与欧美植物区和华夏植物区已有的具解剖构造的鳞木类茎进行了详细对比,认为与奇木属Diaphorodendron很接近,但叶座的形态和解剖差别较大。此外,当前标本的分枝方式还不清楚,因此,还不能将当前标本归入奇木属内。当前标本与奇木属的关系及其分类位置有待于今后对更多更好的标本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笔者近几年在研究河南石炭纪牙形刺的同时,在醋酸处理过的残渣中发现分离出的许多微小的钙质骨片化石,经研究是属于海参。这些标本主要产于禹县大风口上石炭统太原组L_1、L_3及L_8灰岩中,少量产于荥巩煤田和豫北鹤壁相当层位中,还有一块化石  相似文献   

9.
描述了采自江苏徐州煤田新工矿太原组20号煤层底板砂岩中一种木化石,这种木化石的解剖构造与台木属接近,但具射线管胞,与国内外所描述过的石炭纪,二叠纪密木型木化石均不一样,因此建立一新属-斯氏木属。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山东济宁煤田东区太原组类动物群的系统研究 ,共鉴定出类化石 15属 10 8种。根据类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和垂向的变化规律 ,自上而下建立一个带三个亚带 :Pseudoschwagerina带 ,3)Boultoniawillsi Schwagerinacervicalis亚带 ,2 )Pseudofusulinasphaeroidea Schwagerinaneolata亚带 ,1)Rugosofusulinacom plicata Quasifusulinalongissima亚带。通过与邻区及华北部分地区对比 ,本区太原组类动物群的地质时代为早二叠世早期 ,本区石炭 二叠系应置于太原组第十一层灰岩之底  相似文献   

11.
宋俊俊 《化石》2012,(3):28-29
今年北方的春天比往年来得稍晚了一些,已经到三月中旬还是春寒料峭,草木疏离,总感觉不到春天的气息。作为地质专业的学生,我对古生物化石情有独钟,一直期待去野外采化石的机会,可是天气总是不配合。三月份的第二周,终于迎来了一个还算晴朗的周末,于是我背起地质包,拿着地质锤、放大镜和几个同学一起上山了,我们要去学校附近的太行山脉上寻找华北太原组的化石。又名纺锤虫,是一种已经绝灭的原生动物,隶属于有孔虫类。通常认为是一种浅海底栖动物,生活于水深100米左右的热带、亚热带的平静正常浅海环境。蜓具钙质微粒状壳,有凸镜形、圆球形、正方形、圆柱形、纺锤形等多种形状,一般大如麦粒,最小者不到1毫米,大者可  相似文献   

12.
山东济宁煤田东区太原组Ting类动物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山东济宁煤田东区太原组Ting类动物群的系统研究,共鉴定出Ting类化石15属108种。根据Ting类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和垂向的变化规律,自上而下建立一个Ting带三个亚带:Pseudoschwagerina带,3)Boultoniawillsi-Schwagerina cervicalis亚带,2)Pseudofusulina sphaeroidea-Schwagerina neolata亚带,1)Rugosofusulina complicata-Quasifusulina longissima 亚带。通过与邻区及华北部分地区对比,本区太原组Ting类动物群的地质时代为早二叠世早期,本区石炭-二叠系应置于太原组第十一层灰岩之底。  相似文献   

13.
本文概括地介绍了两淮地区太原组的岩性特征。根据所含 类动物群的垂直分布情况,该区太原组可建立Sphaerochwagerina带(可细分为下部的Quasifusulinagracilis-Boultoniawillsi亚带和上部的Sphaeroschwagerinasubrotunda亚带),其时代应属晚石炭世晚期。通过对太原组灰岩的沉积特征、 类分异度及其共生生物群保存情况等方面综合研究,较详细地讨论了海水盐度、温度、深度、浑浊度、水动力条件等生态因素对 类的限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描述了山东兖州矿区太原组(早二叠世早期)煤核中一种具叶座的鳞木类茎的解剖构造.叶座呈略不对称的菱形,下侧边略长于上侧边,顶、底角均平截,底角并略呈拖延状;叶座上部突起较强烈,叶痕双凸镜形,叶迹呈宽V字形,叶迹与侧通气束可能都以近水平状在叶座内向外延伸;叶舌穴深,自叶座最内处向外斜伸,开口位于叶痕顶角附近.叶座底部表面具横皱纹.茎可能具管状中柱和薄壁组织的髓.初生木质部外始式,外缘较平滑.仅见有外部皮层,由径向伸长的壁较厚的细胞条带和夹于其间的空腔交替排列构成,空腔内可见弧形或宽V字形叶迹,其凹面朝向内方.周皮较发育,由近等量发育的木栓层和栓内层组成.经比较,当前标本与华夏植物区的印痕--压型化石种美丽鳞木在叶座的形态上非常相似,暂归入该种.由于无论是当前标本还是美丽鳞木的模式标本与狭义的鳞木属都有很大区别,因此美丽"鳞木"的确切归属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对保存更好的具解剖构造的茎和生殖器官的研究.美丽"鳞木"与欧美植物区几个乔木状鳞木类植物属的茎都不完全相同,具有它们的混合特征,很可能代表了一个新属.美丽"鳞木"是目前华夏植物区研究得最详细的一种具解剖构造的鳞木类的茎,对于研究华夏植物区鳞木类植物的起源和演化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描述了山东兖州矿区太原组(早二叠世早期)煤核中一种具叶座的鳞木类茎的解剖构造。叶座呈略不对称的菱形。下侧边略长于上侧边,顶,底角均平截,底角并略呈拖延状;叶座上部突起较强烈,叶痕双凸镜形,叶迹呈宽V字形,叶迹与侧通气束可能都以近水平状在叶座内向外延伸;叶舌穴深,自叶座最内处向外斜伸,开口位于叶痕顶角附近,叶座底部表面具横皱纹。茎可能具管状中柱和薄壁组织的髓,初生木质部外始式,外缘较平滑,仅见有外部皮层,由径向伸长的壁较厚的细胞条带和夹于其间的空腔交替排列构成,空腔内可见弧形或宽V字形叶迹,其凹面朝向内方,周皮较发育,由近等量发育的木栓层和栓内层组成,经比较,当前标本与华夏植物区的印痕-压型化石种美丽鳞木在叶座的形态上非常相似,暂归入该种,由于无论是当前标本还是美丽鳞木的模式标本与狭义的鳞木属都有很大区别,因此美丽{“鳞木‘的确切归属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对保存更好的具解剖构造的茎和生殖器官的研究。美丽”鳞木“与欧美植物区几个乔木状鳞木类植物属的茎都不完全相同,具有它们的混合特征,很可能代表了一个新属,美丽”鳞木“是目前华夏植物区研究得最详细的一种具解剖构造的鳞木类的茎,对于研究华夏植物区鳞木类植物的起源和演化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安徽砀山煤田晚石炭世太原组(竹蜓)类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安徽淮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煤炭基地之一。该区含煤地层出露零星,多为第四系覆盖。淮北地区太原组的(竹蜓)类,以往仅见化石名单于有关地质文献和报告。除王莉莉(1980)描述过产自濉溪王庄北的2个(竹蜓)类新种外,尚缺乏较系统的研究。 早年李四光(1927)发表专著《中国北部之(竹蜓)科》,近年盛金章、王仁农(1984)和张遴信、席与华、蔡如华、方观希(1984)分别研究了江苏沛县大屯煤田及安徽淮南  相似文献   

17.
在河南省焦作地区太原组典型剖面上,共鉴定出类11属18种及11个未定种。根据类的组合特征,建立了一个类化石带两个亚带:Sphaeroschwagerina延限带,Quasifusulina-Pseudofusulina组合亚带和Schwagerina-Boultonia组合亚带。类在该区的出现次序是:Sphaeroschwagerina→Pseudofusulina→Quasifusulina→Schwagerina,其组合特征与当时华北板块大规模海侵密切相关。根据焦作太原组L1灰岩中首现Sphaeroschwagerina及类的演替特征等证据,石炭系-二叠系(C-P)界线应在太原组L1灰岩之下,太原组应划归下二叠统。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描述了山西太原东山下石盒子组两种目前国内保存最为完好的古芦穗 Palacostachya化石:斜苞古芦穗(新种)Palaeostachya Plagiobracteata sp.nov.和密苞古芦穗(新种)Palacost-achya densibracteata sp.nov.。在芦木类的系统发育和地质分布上具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万珊  王军 《古生物学报》2020,59(2):223-237
封印木在石炭纪–二叠纪欧美植物群的沼泽森林中占据重要地位,化石记录十分丰富,在华夏植物群中的记录则较为稀少。已知这类植物的孢子叶球都是单性的。本文基于内蒙古乌达煤田下二叠统太原组凝灰岩中的化石材料,报道了一种石松类双性孢子叶球类型,与封印木茎干及叶保存于原位埋藏的火山凝灰岩植物群中,共同构成封印木树冠。该类孢子叶球呈圆柱形,基部具柄;孢子叶紧密螺旋排列,近轴部分为水平伸出的孢子叶柄,远轴部分为上翘的远端叶片,两者转折处具明显的踵;孢子囊单生于孢子叶柄近轴面,大孢子囊位于孢子叶球的中部-基部,小孢子囊位于中部-顶部。该类双性封印木孢子叶球的发现增加了封印木繁殖器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为进一步探讨这类植物的系统分类与演化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山东新汶煤田太原组小有孔虫动物群的系统研究,共鉴定出小有孔虫化石24属66种,根据小有孔虫在太原组中的垂向分布和含量的变化,自下而上分为3个小有孔虫组合:1.Brad yina samarica- Palaeotextularia angusta elongata组合,2.Nodosaria sinensis- Tetrataxis组合,3.Geinitzina postacarbonica组合。通过与邻区及华北部分地区的对比,本区太原组小有孔虫动物群的地质时代应归属于早二叠世,其层位大致相当于华北各地太原组(ting)类的Pseudoschwagerina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