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基于增强对腹主动脉瘤生长过程的理解、为腹主动脉瘤临床手术提供参考的目的,本文根据腹主动脉瘤的生长物理机制,提出了以蠕变力学为基础模拟腹主动脉瘤生长过程的模型.建立了腹主动脉瘤简化模型,利用有限元方法进行模拟计算.结果显示蠕变模型能够有效模拟腹主动脉瘤生长过程中的形态变化.参数优化模型模拟结果符合临床统计数据所示的腹主动脉瘤生长过程.本文还讨论了腹主动脉材料力学参数对模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人工椎间盘力学结构特点,探讨改进设计优化结构的依据。方法:在用有限元法进行正压下力学分析的基础上,对模型不同构件进行拓扑优化分析。结果:获得正压下假体模型主应力,作用力及支座反力的特点;指明拓扑优化的几何区域。结论:人工椎间盘的设计改进要在相关力学分析的基础上进行;通过优化分析既指明了假体结构上的重要区域,也显示出模型不同空间位置的可优化程度,为改进设计提供初步参考依据。有限元优化设计是假体研究,设计中经济有效的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3.
在力学中,为突出被研究物体的主要矛盾,忽略次要因素,常将物体理想化,如刚体、弹性体、粘滞流体等“理想模型”。生物组织的力学性质比较复杂,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理想化,用一些新的“理想模型”描述其特性,研究其运动规律。很多物质具有滞后、弛豫和蠕变性质、这些性质统称为粘弹性。生物组织的粘弹性体模型有以下三种: 1.麦克斯韦模型,是由一弹性系数为μ的线性弹簧与一阻尼延迟器连接而成。以μ  相似文献   

4.
针刀干预对髌韧带生物力学特性可以产生一定的影响,故针刀对膝骨关节炎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本研究采用左后肢伸直位固定制动法造成膝骨关节炎模型兔(Leporidae),并应用针刀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通过对膝关节髌韧带进行应力松弛、蠕变及拉伸等力学测试,研究针刀干预对髌韧带生物力学的影响.结果显示,针刀干预可以明显改善髌韧带的生物力学特性,激发髌韧带的拉伸、蠕变、应力松弛特性的恢复,维护膝关节的平衡与稳定.  相似文献   

5.
胸腰椎活动节段三维有限元模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采用三维有限元法建立胸腰椎脊柱活动节段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模型了377个节点,共组成449个单元,包括椎体,椎间盘,后部结构以及韧带等部分,并对模型有效性进行了考核,结果基本一致,作者认为该模型对研究在不同载荷下胸腰椎脊柱应力分布及力学特性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椎间盘退变是一种年龄相关的退行性疾病,是引起下腰痛的主要因素,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并显著增加家庭的经济负担。目前,缺少椎间盘退变的有效干预和治疗手段,部分原因是其发病机制尚未阐明。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的构建对于阐明该疾病的病理机制至关重要。椎间盘退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机械应力、结构损伤、生物化学与基因表达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总结了应用异常机械应力、结构损伤、生物化学或化学诱导和基因敲除等方式构建的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生物力学是维持椎间盘稳态的重要因素,异常的机械应力会导致椎间盘退变。同时,椎间盘退变常伴随结构性损伤,椎间盘结构破坏也会导致椎间盘发生退变。此外,生物化学或化学诱导和关键基因敲除也会导致椎间盘退变。本文按照造成异常机械应力的因素将机械应力模型分为加压模型和失稳模型;按照椎间盘结构将结构损伤模型分为髓核与纤维环损伤模型和软骨终板损伤模型。总结了生物化学或化学诱导模型以及新型的基因敲除模型。讨论了不同类型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的可能应用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椎间盘组织结构特点及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宛青 《生物学杂志》1998,15(3):26-26,3
椎间盘组织结构特点及椎间盘突出症李宛青(郑州教育学院450052)人体脊柱由椎骨连结形成。各椎骨之间,由韧带、椎间盘和关节相连。相邻各椎体间、由椎间盘、前纵韧带和后纵韧带相连结。下面就椎体间的连结特点说明一下椎间盘突出症的形成原因、临床表现及防治。1...  相似文献   

8.
报道生于四川省枯树枝上的长蠕孢属两个新种,假喙长蠕孢Helminthosporiumspurirostrum和四川长蠕孢Helminthosporiumsichuanense。假喙长蠕孢的分生孢子可产生假喙,这是首次报道长蠕孢属的一个新的特征。四川长蠕孢与黄檀长蠕孢H.dalbergiae较相似,但是黄檀长蠕孢的分生孢子大(长58-125靘,宽12-14靘),分生孢子梗细(宽10-12靘)。研究标本保存在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标本室(HSAUP)。  相似文献   

9.
中国平脐蠕孢属的分类研究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晖  张天宇 《菌物学报》2002,21(3):327-333
本文报道了平脐蠕孢属的一个新种,早熟禾平脐蠕孢Bipolaris poae-pratensis,2个中国新记录种,即野牛草平脐蠕孢Bipolaris buchloes和弯曲平脐蠕孢Bipolaris papendorfii,对其他4个平脐蠕孢属的种的有关分类问题进行了讨论,澄清了一些种名的混乱.标本保存在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系标本室(HSAUP)和中国科学院真菌标本室(HMAS).  相似文献   

10.
张猛  张天宇  吴文平 《菌物学报》2004,23(2):179-182
报道生于四川省枯树枝上的长蠕孢属两个新种,假喙长蠕孢Helminthosporium spurirostrum和四川长蠕孢Helminthosporium sichuanense。假喙长蠕孢的分生孢子可产生假喙,这是首次报道长蠕孢属的一个新的特征。四川长蠕孢与黄檀长蠕孢H.dalbergiae较相似,但是黄檀长蠕孢的分生孢子大(长58-125μm,宽12-14μm),分生孢子梗细(宽10-12μm)。研究标本保存在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标本室(HSAUP)。  相似文献   

11.
赵亚娥  成慧 《昆虫学报》2009,52(11):1273-1279
【目的】分析毛囊蠕形螨Demodex folliculorumD.f.)和皮脂蠕形螨D. brevisD.b.)基因组DNA的多态性, 对相关条带进行测序分析。【方法】采用改良小昆虫DNA提取法提取两种人体蠕形螨基因组DNA, 选择RAPD技术对其进行多态性分析, 将相关条带分别与pMD18-T载体连接, 克隆、测序后进行酶切鉴定和分析。【结果】毛囊蠕形螨共扩增15条带, 皮脂蠕形螨共扩增12条带;两种蠕形螨既有共有条带, 又有特异性条带;根据条带差异计算得到两种间的遗传距离为0.5556. 毛囊蠕形螨约800 bp处特异性条带测序结果显示, 序列片段长度为855 bp(GenBank登录号为FI277970);特异性引物扩增和酶切鉴定均为毛囊蠕形螨所特有. 序列比对显示与阿糖胞苷DNA区域结合蛋白有46%的序列相似度。两种人体蠕形螨约300 bp处共有条带序列分析显示, 碱基序列均为341 bp(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D.f. FI520176;D.b. FI520175), 在第84和第165位点有2个碱基不同, 分别是A/G和C/T互换, 同源性高达99.4%. 但未发现有开放阅读框和相似度高的序列。 【结论】序列片段为855 bp的特异性条带为毛囊蠕形螨所特有;341 bp碱基序列为毛囊蠕形螨和皮脂蠕形螨所共有, 同源性高达99.4%. RAPD技术可用于两种人体蠕形螨基因组DNA的多态性分析和物种鉴定。  相似文献   

12.
水稻茎秆抗倒伏的力学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建立了水稻茎秆的力学模型,根据该模型,利用力学理论和方法,分析了典型风荷载对水稻茎秆的影响.综合风、雨、土壤、茎秆性状等各种因素,给出了水稻茎秆抗例伏的各种性质参数的关系式.根据此关系式,可对水稻茎秆的抗倒伏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和预测。  相似文献   

13.
玉米茎秆抗倒伏的力学机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建立了玉米茎秆的力学模型,给出了玉米茎秆抗倒伏的各种性质参数的关系式,为玉米抗倒品种的选育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报道生于四川省枯树枝上的长蠕孢属两个新种,假喙长蠕孢Helminthosporiumspurirostrum和四川长蠕孢Helminthosporiumsichuanense。假喙长蠕孢的分生孢子可产生假喙,这是首次报道长蠕孢属的一个新的特征。四川长蠕孢与黄檀长蠕孢H.dalbergiae较相似,但是黄檀长蠕孢的分生孢子大(长58-125靘,宽12-14靘),分生孢子梗细(宽10-12靘)。研究标本保存在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标本室(HSAUP)。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一压力可控型椎间盘退变模型,并探讨持久的脊柱负荷对椎间盘MMP-2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54只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分别模拟人类在站立(A组1.12N)、坐位直立(B组1.68N)、坐位前屈(C组3.08N)三种状态下椎间盘内的负荷情况,给予大鼠尾椎Co9/10椎间盘恒定压力加压,以相邻Co8/9椎间盘不加压作为对照(D组).三组分别在3、7、14天后取受压及对照椎间盘标本,进行HE染色组织学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观察椎间盘退变情况及MMP-2在椎间盘组织中的含量变化.结果:随时间与压力的增加,椎间盘组织学评分与MMP-2表达增高(P<0.05),MMP-2表达与椎间盘退变程度成正相关(r=.870,P<0.05).结论:持久的脊柱负荷可引起椎间盘退变及MMP-2表达增加,MMP-2可能在椎间盘退变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植物细胞的生物力学,是探索生物生长奥妙的基础.本文阐述了国内外关于植物细胞生物力学的研究现状与进展;讨论了植物细胞力学分析的几个基本理论;重点讨论了植物细胞的力学模型及组织模型,其中包括植物细胞的流变特性、黏附特性、应激效应(植物对外界应力刺激的响应)以及植物器官之茎杆的研究;提出了植物细胞生物力学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做进一步深入研究:细胞间接触和细胞间相互渗透,应力刺激对植物根、茎和叶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外力在细胞中传递与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7.
报道了分离自土壤的卷旋孢属Cirrenalia、短梗蠕孢属Trichocladium及粉枝孢属Oidiodendron 3个新种:青海卷旋孢C.qinghaiensis、微孢短梗蠕孢T.Microsporium、多变粉枝孢O.variabile,并对其进行了形态描述和讨论。新种的模式标本(干制培养物)保存于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标本室(HSAUP)。文中提供了中国土壤中卷旋孢属、短梗蠕孢属、粉枝孢属已知种的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18.
椎间盘脱出大鼠模型的脊髓血流量变化及电针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大鼠椎间盘脱出模型的脊髓血流量及其电针效应,为兽医临床犬椎间盘病病理和针灸作用机理研究积累资料.方法 通过外科手术将硅胶片填充于大鼠第13胸椎( T13)脊髓腹侧位制作胸腰段椎间盘脱出模型,通过激光散斑血流系统实时监测造模后第一腰椎(L1)脊髓背侧血流量及电针刺激双侧足三里穴和趾间穴对其的影响.结果 以硅胶片填充于大鼠T13的脊髓腹侧位可成功制作出类似犬胸腰段椎间盘脱出的后肢瘫痪模型,且重复性好;模型组大鼠在压迫后,L1段的脊髓背侧血流量呈极显著下降(P<0.01),电针双侧足三里穴和趾间穴可显著升高血流量(P<0.05),电针结束后约10 min其血流量逐渐恢复至电针前水平;电针组大鼠电针治疗14 d后,脊髓背侧血流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运动功能评分显示电针组大鼠的后肢运动功能显著改善.结论 通过外科手术将硅胶片填充于大鼠T13脊髓腹侧位可成功制作胸腰段椎间盘脱出模型;压迫后L1段脊髓血流量显著下降;电针治疗后脊髓血流量极显著升高,且瘫痪大鼠运动机能明显好转,这可能与电针改善脊髓血流量继而减轻脊髓损伤并促进损伤恢复或促进代偿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9.
长蠕孢一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寄生于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上的长蠕孢一个新种——小麦生长蠕孢(Drechslera triticicola sp.nov.),其分生孢子形态,培养性状,对小麦的致病力及其寄主范围等,与已报告的寄生于小麦或禾本科植物上的长蠕孢菌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20.
几种环境因素对两种人体蠕形螨生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本文就寄生人体的毛囊蠕形螨和皮脂蠕形螨在实验室条件下,对其在各种温度、湿度和酸碱度中的存活时间进行了观察。 在36℃,高湿的环境中,毛囊蠕形螨和皮脂蠕形螨成虫的存活时间分别达94和95小时。高温与干燥对其生存不利。两种蠕形螨对酸性环境的耐受力都强于碱性环境,特别皮脂蠕形螨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