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液晶态生物膜结构及其相变同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液晶态物质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据统计约每200种有机化合物中就有一种是液晶分子。生命系统中液晶态结构也普遍存在。液晶态为我们从物理角度理解和阐明生物大分子、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有用的概念。目前低分子液晶的基本结构及特性已较清楚,但对生物大分子的液晶  相似文献   

2.
观察到鸡胚发育中肝脏液晶类脂滴在降低温度时,可向结晶态转变,类脂滴液晶——结晶——各向同性态三相之间可互相转变。肝脏组织中液晶类脂滴在0℃左右转变为结晶;结晶在39—43℃时转变成各向同性类脂滴(正交偏光下无双折射);后者在热的铜样品台上,随样品台缓慢自然降温至35—36℃时又转变成结晶态;各向同性类脂滴在较快速度降温时,则转变成液晶态类脂滴。  相似文献   

3.
光敏色素视紫红质(Rhodopsin)是一种以生色团为辅基的色素蛋白。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视紫红质分子是在脊椎动物视网膜光感受器的片层膜内或膜上,它在光-电转换机能中起着重要作用。光感受器膜类似于一般生物膜,也处于有序、多变的液晶态。在自我有序的液晶相-片层结构中,分子的长轴基本平行,形成分子层。这种表面可用于简单的有机反应,如异构化、酶的氧化、还原以及脱氢作用等。这些结构对能量的变化也很容易发生反应。因此研究视紫红质在片层膜上的液晶态结构,对进一步探索光感受器功能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膜蛋白侧向扩散运动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生物膜的基本结构是功能蛋白质分子浮动镶嵌于类脂双分子层中。带有双亲性基团(亲水基和疏水基)的类脂分子在水解质中由于其结构特性可形成有序的溶致近晶相液晶,蛋白质分子嵌于双层膜内,它处于液晶态环境里,具有快速扩散的可能性。在合适的条件下,蛋白质分子在膜中可进行快速的自由旋转扩散和侧向扩散运动。由于  相似文献   

5.
液晶是介于液态与固态之间的一类有机化合物。根据其结构特性,液晶又能分为近晶型、向列型和胆甾型。胆甾型液晶主要是胆固醇和其它固醇类的衍生物,其分子呈扁平状,排列成层。层间的厚度为几个埃,层内分子互相平行。分子长轴平行于层的平面,层与层之间分子长轴取向有偏转,分子长轴排列方向相同的层之间的距离称为螺距。胆甾型液晶的螺距为几千埃,它与光波长相当。此螺距随着温度,电磁场、化学蒸气、应力而灵敏地变化,螺距的变化相应地产生了光反射、散射、圆二色性、双折射、旋光性等一系列的光学性质变化。胆甾相液晶的热敏性是应用最广的一种特  相似文献   

6.
莫桑鼻给非鲫滤泡闭锁中液晶形成的光镜和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多研究结果表明生物体內普遍存在流动而有序的液晶态结构,液晶态和生命活动的关系已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在研究莫桑鼻给非鲫的卵子发生时发现,卵巢内存在大量的滤泡闭锁现象。同时发现这种现象伴随着液晶态的出现。滤泡闭锁和液晶形成的关系如何?液晶形成的意义何在?为此,运用光镜和电镜观察了滤泡闭锁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鸡胚肝脏液晶类脂滴冰冻蚀刻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鸡胚肝脏组织中液晶类脂滴在不同温度及不同降温速度等条件下,呈现出液晶、结晶及各向同性态,并且三相之间可以互相转变.以冰冻蚀刻复型的方法,证实鸡胚发育中肝脏类滴液晶态为迟晶型液晶,并对0℃处理后的类脂满结晶进行了观察.最后对鸡胚肝脏液晶类脂滴与低密度脂蛋白的相似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名词解释     
[42]膜脂相变(Phase transition of membrane lipids) 膜脂包括极性基因、碳氢链长度和饱和度各异的各种磷脂和糖脂,具有相同成分及相同物理化学性质的几十至几百个脂分子组成了大小不等的脂区,这些脂区在双分子层的两面不对称地排列,组成了生物膜的基本骨架。在正常情况下膜脂处于一种较流动的液晶相,膜脂相变是指膜脂在一定条件下的物相变化。也就是液晶相——凝胶相或液晶相——液相的相互转换。它主要是由温度变化引起的。有人提出热带或亚热带起  相似文献   

9.
前言早在60年代初,Bangham等就已发现双亲性分子(一端亲水、另一端疏水的分子)在水中将自动形成多层的封闭囊泡,其中每一层都由亲水端朝向水、疏水端彼此靠近、排列有序的二片层分子组成。他把这种结构称为片层液晶相。磷脂就是这种双亲性分子的典型代表,用磷脂充分水化后所形成的上述结构在许多方面类似于生物膜,是在分子水平研究膜结构与功能的很好的模型,因此有关这类研究工作就迅速发展起来。Sessa与Weissman于1968年正式提出脂质体这一名词,并为各国学者所公认和广为采用。虽然脂质体可能具有不同的形式,例如柱形甚至螺旋形的结构,但多数情况下以近似圆  相似文献   

10.
在生物体内部存在许多的液晶现象。通过对液晶光学性能、温度敏感性等研究,发现生物体中液晶态结构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与生命过程紧密相关。生物液晶状态在自然界普遍存在。通过精细的研究生命体液晶态结构的变化规律可以更好的了解生物组织结构特征、信号传导等生物过程。利用液晶的特性及其与生物体组织间的作用机制联系,将其应用于生物检测、药物运输、构建新型仿生材料等。本文综述了液晶的发现和发展,生物液晶的内容以及液晶在生命科学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丝素蛋白溶液的液晶现象及其形成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工作实践,综合介绍了蜘蛛和蚕丝素蛋白溶液形成液晶的三种观点:Viney等认为是丝素球状分子通过线性聚集成棒状结构而形成液晶;Magoshi等认为是在剪切力等的作用下,丝素分子通过采取13折叠构像而产生液晶现象;于同隐等则认为是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加,丝素分子由无规线团逐渐变成接近β折叠片的结构而产生液晶现象。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导了用偏光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研究人体胆汁中的液晶态.结果表明:胆汁中存在有双射折的微粒,它们的图象指出是具有片层结构的液晶态.胆汁中还存在有类脂球滴液晶.  相似文献   

13.
中蜂(Apis cerana)蛹期脂肪体营养细胞蛋白质颗粒…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以差分析法;小角X-射线散射及偏光显微镜等方法证明,中蜂蛹期脂肪体内营养细胞蛋白质颗粒呈液晶态,表现出结构有序的特征。正交偏光下,“蛋白质颗粒”显示出外区具强双折射的马尔它十字消光现象;以DTA等方法测得,液晶态“蛋白质颗粒”在26℃时可向各向同态转变,且具可逆性,由于“蛋白质颗粒”的大量存在,以SAXS直接测定脂肪体,证实中蜂蛹期体内营养细胞液晶态“蛋白质颗粒”的Bragg间距为44A,属于  相似文献   

14.
鸡胚发育中肝脏类脂滴液晶态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本文应用小角x射线衍射法,辅之以差热分析(DTA)和偏光显微镜法,研究了鸡胚肝脏中的液晶态类脂滴的结构和相变特性.结果表明:肝脏类脂滴是由同心的片层构成的球形颗粒,片层厚度为37(?);在室温及不高于其生理温度的范围内,处于片层状液晶态,在37~41℃,则转变成各向同性液态.并认为此片层状液晶态可能具有特殊的生物功能.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差热分析法(DTA),小角X-射线散射(SAXS)及偏光显微镜等方法证明、中峰(Apiscerana)蛹期脂肪体内营养细胞蛋白质颗粒(proteingranule)呈液晶态,表现出结构有序的特征。正交偏光下,“蛋白质颗”显示出外区具强双折射的马尔它十字消光现象;以DTA等方法测得,液晶态“蛋白质颗粒”在26℃时可向各向同性态转变,且具可逆性,由于“蛋白质颗粒”的大量存在、以SAXS直接测定脂肪体,证实中蜂蛹期体内营养细胞液晶态“蛋白质颗粒”的Bragg间距为44A,属于液晶片层相。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电镜的冰冻蚀刻术研究了莫桑鼻给非鲫滤泡闭锁中液晶形成的过程.结果表明,卵巢内的颗粒细胞吞噬大量的卵黄物质,消化后形成同心圆片层体,这是一种类脂加水以及镶嵌少量的蛋白质的溶致液晶态;细胞内的酶类参与液晶的形成;同时讨论了生物体内相变及液晶态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电镜的冰冻蚀刻术研究了莫桑鼻给非鲫滤泡闭锁中液晶形成的过程.结果表明,卵巢内的颗粒细胞吞噬大量的卵黄物质,消化后形成同心圆片层体,这是一种类脂加水以及镶嵌少量的蛋白质的溶致液晶态;细胞内的酶类参与液晶的形成;同时讨论了生物体内相变及液晶态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导了在正交偏振片下观察DNA液晶膜的偏光显微图像,以及用小角激光光散射技术测定该膜的光散射,结果表明;液晶膜内聚核苷酸分子聚集形成棒状分子簇,其最大极化率方向倾斜于棒轴.在这种极化状态下,可测量到DNA膜对单轴机械应力的电压响应,压缩时,具有正的电信号,伸长时,具有负的电信号.  相似文献   

19.
农林水产省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蚕丝和昆虫农业技术研究所、神奈川大学共同分析解明了蚕吐丝的全部机制。该研究组用偏光显微镜等观察,成为丝线基础的蛋白质的纤维以琼胶样的胶体状蓄积在蚕体内后,成为液晶状态,在细管内流动,在这个过程中分子排列地很漂亮。这时胶状体的纤维由钙离  相似文献   

20.
用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了磷脂DMPC三层Langmuir-Blodgett(LB)膜的分子排列结构,结果表明:在磷脂LB膜的两相(液体压缩相Liquid-condensedphase和液体扩张相Liquid-expandedphase)共存时,液体压缩相中的磷脂分子排列紧密,取向一致,分子间作用力较大,因而能够得到分子图像。而液体扩张相中的磷脂分子排列松散,取向混乱。分子间的作用力较弱,难于得到分子图像。在液体压缩相中磷脂分子以单斜晶格结构排列,分子间隔为0.72nm.分子高度为2.1nm。这一结果和DMPC的单晶结构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