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自立  陈桂兰 《遗传》1980,2(1):7-9
Giemsa分带是七十年代出现的细胞学新技 术。它用某些特殊方法,使染色体上显示出特 定带纹。用它作标记,有助于深人认识每条染 色体的特点及其结构。目前国际上已广泛地用 它进行核型分析,研究亲缘关系[3,4,9],进行远缘 杂种细胞学鉴定[10,12],人类群体研究[5]。它对细 胞遗传学的发展在理论上和实际应用上均有重 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董兆文  汪安琦 《遗传》1982,4(3):5-6
自Goodpastur。等[3]建立染色体的银染色方 法以来,该技术已在细胞遗传学的各个领域得 到广泛的应用,被认为是研究18S-28S rDNA 的分布与转录的一种简易而有效的方法[4]。银 染技术可以特异性地使核仁组织者区(NOR) 着色(称之Ag-NOR),其银染位置与染色体上 核糖体基因(rDNA)的分布相一致[10]  相似文献   

3.
家猪(Sus Scrofa Dorrzestica)体细胞染色体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陈文元  王子淑 《遗传》1979,1(5):6-10
家猪体细胞染色体(2n=38)已有报 道〔1-91]。近年来应用染色体分带技术对家猪染色 体作了进一步鉴定〔10-18]。但由于方法不同和缺 乏统一标准,其结果不完全一致。对于我国家 猪品种染色体的研究,目前尚少报道。我们以 四川的内江猪、荣昌猪、柳加猪和成华猪为对 象,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方法制备染色体,用 Giemsa常规染色,G一分带和C一分带染色,对这 些家猪的染色体组型,G一分带和C一分带作了 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姚珍 《遗传》1981,3(6):26-27
近年来,在高等植物染色体的研究中也开 始应用Giemsa N一带染色技术[4,5,7,9]。所获得 的结果并不一致,有的学者证明N一带染色技术 对NOR(核仁组织区)有专一性[4,7],有的学 者则证明N一带染色技术与NOR并不存在有 相关联系[5,7].  相似文献   

5.
李实摊  李立容  王宗仁 《遗传》1981,3(6):19-22
对人和动物细胞的中期染色体的核仁形成 区(NOR,)用硝酸银试剂进行特异性染色(下 称银染技术),已由Denton[4]和Goodpasture[5]等 人证明,被银染的物质是一种酸性蛋白质成分。 银染能够显示核糖体基因18S和28S在染色体 上的位置以及在细胞周期中的活动[7]。染色体 银染技术的出现,为细胞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手 段,其应用范围已经扩及到人和动物的体细胞、 生殖细胞以及培养细胞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屈艾 《遗传》1988,10(2):22-23
六十年代以来,国外在蜘袖易目染色休的研究方面有不少报道[6-9]。据笔者已有资料所知,国内对晰蝎目染色体的研究工作仅有吴贯夫等(1981)的鳄晰染色体组型的初步观察[1]。关于山地麻晰(Eremies brenchleyi Guenther)染色体的组型分析,迄今尚无报道。因此,我们采用了骨髓细胞直接制片法对山地麻晰染色体组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630例正常学龄儿童手的皮纹学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李崇高  王京美 《遗传》1979,1(4):7-9
近几年,皮纹学(Dermatoglyphics)的研究 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有关疾病的诊断。Reed[5]根 据皮纹表现的规律,制定了一个皮纹图式,做为 医生诊断某些疾病的简单依据。Uchrida[6],则依 皮纹表现,提出七条做为检查染色体疾病的适 应征。观察证明,皮纹学不但在染色体疾病中 已得到应用,进而对先天性心胜病[7]癌症[8]、小 儿白血病[9]以及子宫内环境影响(如病毒、药 物)胎儿皮纹学变化[2]等方面均有报告。我国 除在法医上早有应用外,近年来在先天性大脑 发育不全患儿的染色体检查诊断中,使用了皮 纹学的方法[1]。为了进一步做好染色体疾病的 诊断、先天性畸形的研究、探讨皮纹学与遗传性 疾病的关系,有必要做一些临床常用的正常值, 特别是儿童时期的皮纹学常值,以便与其它各 种异常情况进行对比。本文是在初报250例[3] 的基础上,增加到63。例的进一步观察报告。  相似文献   

8.
孟荟  秦龙 《遗传》1982,4(6):35-36
染色体畸变对生育的不利影响已为大家所 熟悉。据估计,全部妊娠的7%、自然流产的 40%及活的新生儿的0.5% 出现染色体畸变。 这说明,自然流产和染色体之间具有密切联系。 这方面的资料国外已有不少报道[2-14],但国内 的资料很少[1]。我们曾对6例流产夫妇作染色 体检查,发现两例染色体易位。6对夫妇中,5 对为习惯性流产者,而且都没有生下过活的胎 儿,另1对夫妇因流产1次并生下1个无脑儿 而求医。染色体分析采取外周血淋巴细胞培 养,制片后常规Giemsa染色及G带分析(胰酶 法),每例计数50个细胞,分析4-5个核型。  相似文献   

9.
孙海源  张乃昌  蒋耀青 《遗传》1981,3(1):35-35
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制片早有报道川。近 年来对难度较大的小鼠外周血培养的染色体制 片也有报道[2,3],但由于耗时较长,效果不够理 想。为此,我们在PrasadE9〕和Clement等[53试验 的基础上摸索出了一套小鼠外周血染色体的快 速制备法(总共只需要6小时左右)。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类染色体显带技术的发现[6,7]和在 人类细胞遗传学研究中的应用,1971年巴黎会 议t幻制定了人类显带染色体的带型模式图和命 名标准;1975年[9]又对巴黎会议模式图和命名 法作了补充规定。  相似文献   

11.
小鼠淋巴肉瘤一号(简称L1肉瘤)是1956 年我国自己创立的可移植性瘤株[1],可分为实 体瘤和腹水瘤。本文叙述的是腹水瘤,是一种新 型的瘤株,建株已有20多年。对该瘤株我们仅 仅作了组织学方面的观察,而细胞遗传学方面 的研究至今还未报道过。大量的实验研究证明, 染色体异常与细胞癌变有非常密切的关系[2,5]。此外,在研究肿瘤时染色体数目是一个很重要 的参数,因为具有不同倍数的癌瘤细胞,它们的 生物学行为也不完全相同[4,6]。本工作对该瘤 株的核型(包括Giemsa带和着丝点异染色质 带)作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在遗传工程技术中,质粒被广泛用作重组 DNA的载体,有些肠道菌的致病基因位于大质 粒上。要克隆这些基因,先要纯化质粒,迄今 为止,已经有不少精制质粒的方法[57]。经典的均 一CsCI-EB密度离心法,需长时间的离心,使其 形成Cscl梯度,约40-60小时方能达到纯化 的目的。本法做了一些改进,采用0.6M和6M 两种不同的Cscl溶液,用日立DGF-U梯度 仪配成线性梯度,然后加粗提的质粒DNA和 EB的混合液,以日立RPS-65T水平转头,200C, 48,000rpm(约为160,000g)离心,小时,就能 把粗制pBR322样品中的染色体、开环(oc)和 共价闭合环状(ccc)质粒DNA分开。从而获 得纯的cc。质粒。带定居因子K88ac抗原的毒素 源性大肠杆菌野生型菌株,含有50 Md的大质 粒和一个小质粒,用酸酚法[7]、两相法[3]、蔗糖梯 度离心法、均一氯化艳-EB离心法、不连续(或 阶梯梯度)梯度Cscl离心法[2]琼脂糖凝胶电 泳法[6]等都难以获得纯的大质粒,用本文的方 法得到较好的效果,这不仅大大缩短了超速离 6时间,节省了氯化艳用量,同时对大小质粒 DNA的纯化均可适用。  相似文献   

13.
我们自1973年首次报告吸取绒毛诊断早 孕胎儿性别后[1,2],近年来国内外应用绒毛作产 前诊断有了很大进展[3-14]。取绒毛方法方面:有 Hahnemann (1969, 1974)宫腔镜下钳取法[4,5], 我们的吸管负压抽吸法,及Rhine (1975)宫腔 冲洗法[10]。经实践证明,以抽吸法较好[9,12,13] Old (1982)又在负压抽吸基础上加超声显相 胎盘定位,取材更为准确[9]。绒毛培养方法大 致有两种:一是将绒毛剪碎后原位培养;一是 经胰酶处理制成混悬液培养[8],但效果都不理 想。本文报告在综合国内外绒毛培养经验的基 础上自行设计的一种新的接种方法,即:将绒 毛经胰酶处理后用玻片对合推压,使绒毛表层 不能再分裂增殖的合体细胞层与其下层分离, 暴露出能分裂增殖的朗罕氏细胞层,以利生长。  相似文献   

14.
椪柑营养诊断的DRIS初步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73年Beaufils提出综合诊断施肥法(Diagnosis and Recommendation Integrated System,简称DRIS)[1]后,Sumner等人相继制订了大豆[2]、玉米[3]、甘蔗[4]、马铃薯[5]和小麦[6]等农作物的DRIS标准,并在生产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但在柑桔生产中,直到1984年Beverly等人才建立伏令夏橙的DRIS标准[7]。而对椪柑的DRIS标准则至今尚未见报道。本文根据庄伊美等报道的福建省24个高产(亩产2000-5000公斤)椪柑园的资料[8],试图制订椪柑的DRIS初步标准,以供生产上应用之参考。  相似文献   

15.
肖春杰  咎瑞光 《遗传》1990,12(2):43-43
染色体是遗传基因的载体,对生物的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起着决定作用,因此染色体结构的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过去,人们对于染色体结构提出了许多种模型[1,2,3,5]。大多数作者认为染色体的最高级结构为螺旋结构。关于显示染色体螺旋结构的方法,国外已有报道[4,6],本文将介绍一种显示染色体最高级结构为螺旋结构的简易方法。  相似文献   

16.
张爱丽  朱效林  陆建英 《遗传》1983,5(1):27-28
先夭愚型是一种最常见的常染色体疾病,在细胞遗传学上,可分为三体型、易位型和嵌合型。易位型的先天愚型在国内用分带技术进行研究的报道较少[1,2]。我们发现一例13/21型的先天愚型。  相似文献   

17.
分离纯化质粒DNA,在遗传工程和质粒的 分子遗传学研究中是重要的一环。分离和制备 质粒DNA的方法很多,有:澳化乙锭密度梯度 祛[2-5]、两相法[6]、酸酚法[7][碱变性法[8]p、甲基化 白蛋白(MAK)柱层析法[9]硝酸纤维素法[10]、电 泳法[11]等,这些方法都各有所长。根据质粒的超 卷曲结构、开环结构和线状结构的不同,各个质 粒分子量大小的不同,以及质粒DNA与RNA 和染色体DNA在电泳中迁移率的不同,在我 们实验室的条件下,研制了一种琼脂糖凝胶电 泳分离纯化和制备质粒DNA装置。运用这种 装置,纯化制备了以下质粒: pBR322, pASI, pUB110、F}lac+proA+B+, pVA517A, pVA517B, pVA517C, pVA517D, pVA517E, pVA517F, pVA517G和pVA517H。并且对它们进行了电 镜观察,对其中纯化过的pBR322和pASI质粒 进行了转化实验,证明它们有生物活性。同时, 应用这种装置,可以一次分离具有不同分子量 大小的几种质粒,回收率约为85多。结果表明, 这种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是纯化制备质粒 DNA的一种可用工具。  相似文献   

18.
李锦霞  汪安琦  汤火顺 《遗传》1983,5(3):42-43
自从Steele和Breg[4],应用等量的TC199和 Eagle培养液,加12%小牛血清和12%人血清 最先培养羊水成功,并用于胎儿染色体疾病的 产前诊断之后,此项技术已成为产前诊断的一 个重要手段。然而,羊水细胞是胎儿皮肤等的 脱落细胞,大部分是固缩的,死亡的,只有一部 分是活细胞,且随着妊娠周数而变化[5],不同妊 娠周数的羊水中所含活细胞数的多少及血清的 质量133和带血的羊水样品[2]均可直接影响培养 结果。因此要获得羊水细胞的培养成功是不容 易的。经过培养方法的不断改进,成功率由 19%提高到97%[2]。我们在1977年应用简易 羊水细胞培养法,获得了成功[1], 1980年6月 间我们吸取了国外的先进技术,结合本实验室 的条件,开展了co,培养箱中羊水细胞原位培 养法,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9.
家兔染色体Giemsa带型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家兔(Oryctolagus cuniculus)是一种常用 实验动物,被广泛应用于医学和遗传学研究.周 宪庭曾对家兔染色体组型作了研究[1],并测定 了各对染色体定量特征。但由于某些染色体相 对长度、形态特征不明显(如A组4-10号等), 仅用一般方法很难彼此区分,这就迫切需要应 用染色体显带技术对家兔正常带型进行研究。 基于这种设想,我们对家兔进行了_Giemsa显带。  相似文献   

20.
李麓芸  戴和平  夏家辉 《遗传》1979,1(3):31-32
姊妹染色单休互换最早是Talor(1957年) 在植物细胞中使用3.H一放射自显影技术时发现 的[1].1973年Latt等[2].发现,在含有5-澳脱氧 尿嚓睫核普(5-Bromodeoxyuridine,以下简称 BUdR)的培养基中,生长两个周期的细胞,其 中期染色体用Hoechst 33258萤光染料染色, 在萤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姊妹染色单体呈现不 同强度的萤光。可以作为研究姊妹染色单体互 换的一个方法。1974年Korenberg等[3]对上述 方法进行了改进,可以不经Hoechst 33258萤 光染料染色和光照处理,直接将中期染色体标 本放在87-890.C 1 M Na H2PO4 (pH 8.0)溶 液中浸泡处理10分钟,经蒸馏水漂洗然后用 Giemsa染色,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使姊妹 染色单体显示出深浅不同的颜色,从而简化了 Latt的技术,这个方法被称为BUdR-Giemsa技 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