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X射线处理过的减毒犬钩虫疫苗已在美国广泛地使用于犬。Miller(1976)认为,人采用犬钩虫疫苗也可能产生抗人体钩虫的免疫力。故探讨犬钩虫和人体钩虫的交叉免疫有一定意义。我们于1979年用幼犬作动物模型,研究了十二指肠钩虫和犬钩虫的交叉免疫,现将结果报告于下。材料和方法一、幼犬:自市场购回体重1000~1500克的健康幼犬,经噻嘧啶150mg(基质50mg)/kg/日×3合并噻苯咪唑75mg/kg/日×5驱虫后两周用方口圆底盒饱和盐水漂浮法检查粪便,钩虫卵及蛔虫卵阴性者方可供实验用。二、钩虫幼虫来源及处理:分别收集用人体十二指肠钩虫感染幼犬并传至第…  相似文献   

2.
早年学者的研究已积累了不少有关人体两种钩虫的基本生物学知识,其中也涉及到某些不同的生态特征。但有些论断,特别是寄生期的生态,大都以临床症状加以推测。1960年后才陆续见有两种钩虫在动物体内发育和移行路线的报道。近年来,国内外一些学者从不同方面指出,两种钩虫的种间生物学差异不仅影响着它们的流行病学特点,而且与防治对策有着密切关系。为此,对两种钩虫在实验动物体内的生态习性及其差异进行了比较观察。  相似文献   

3.
4.
本研究系以贵州省疟疾流行区5个自愿供血者,实验感染8批大劣按蚊(Anopheles dirus),系统地观察与描述恶性疟原虫(Plasmodium falciparum)在蚊体内发育各阶段的形态特征,以及扫描电镜下所见成孢子细胞及子孢子的表面形态。发育各期的平均大小为:  相似文献   

5.
寄生于人体的十二指肠钩虫(Ancylostomaduodenale)和美洲钩虫(Necatoramericanus)幼虫、成虫的形态,致病力,在宿主体内的移行规律及对药物的敏感性等均不相同,表明虫种间存在着差异。犬钩虫(Ancylostomacaninum)与十二指肠钩虫同属,一般说对犬钩虫有效的药物,对十二指肠钩虫也有效,而对美洲钩虫则不一定有效。因此,有必要将三种钩虫的某些生物化学上的差异作一比较。本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三种钩虫虫体蛋白氨基酸的组成及含量,了解其差异,以便为药物治疗、体外培养、生理、生化及免疫等研究提供有关资料。材料与方法一、样品制备从人…  相似文献   

6.
日本血吸虫童虫在移行和发育过程中体形发生了明显的演变,并形成了口吸盘和排泄孔,同时也伴随着许多细微结构的改变。这些改变包括:体褶和体嵴数量及高度的增加、体棘数目和位置的改变、感觉器数量和分布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1984年11月,重庆动物园从云南省某边区引进4只亚洲象(Elephas maximus)。经寄生虫检查和驱虫后,发现9种寄生虫。其中一只亚洲象内驱出一种大型的钩虫,经鉴定为Grammocephalus clathratus(Baird,1868)Railliet et Henry,1910,属国内新记录,兹将观察结果简述于下。虫体粗大,灰白色或淡红色。头端仰向背侧。口腔内有一对长卵圆形腹切板,腹切板边缘光滑,无齿。口囊壁厚,后部有凹痕,显然分为前后两部。口囊大,前部最宽,后部狭窄。口囊内有1个大的背齿,2个板状亚腹齿,2个矛形亚侧齿。在亚腹齿上缘外部各有一对小齿突。食道长圆柱状,肠管前部有一…  相似文献   

8.
以结膜吸吮线虫的感染期蚴和当天自然感染犬眼的小童虫,植入实验动物限结膜囊内,经平行观察,证明发育到成虫产蚴所需最短时间为35—36天。除对感染期蚴进行大小测定和形态特征描述外,还对不同发育时间的虫体与相应的形态变化过程进行阐述。同时观察到本虫食管与体长比值随生长时间延长而逐渐变小的关系,以此为依据结合虫体其他特征,作为对终宿主眼内虫体寄生时间的估测指标,这对寄生于人眼的本虫鉴定和病史分析以确定感染时间都具有一定意义。本文还指出了该虫产蚴能力、生殖特点及本虫寿命等生理方面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9.
异盘并殖吸虫在小鼠体内发育及宿主转换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涛  张惠群 《动物学报》1993,39(2):226-228
在我国,引起人体患病的并殖吸虫有卫氏并殖吸虫(Paragonimus westermani)、斯氏狸殖吸虫(Pagumogo-nimus skrjabini)以及尚未引起人们足够重视的异盘交殖吸虫(Paragonimus heterotremus)三种。自从1965年广西那坡县发现异盘并殖吸虫疫源地和一例痰中查见虫卵的患者以来,泰国、老挝等地也分别报告了该虫引起游走性皮下结节与在肺内检获成虫的病例。异盘并殖吸虫对人体的致病性、宿主关系及传播方式等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近年来,卫氏并殖吸虫和斯氏狸殖吸虫在非正常宿主体内的发育及宿主转换的研究,日趋深入。研究结果表明,此两种并殖吸虫病均可由转续宿主介导或经宿主转换而传播。异盘并殖吸虫在这方面的研究,迄今尚未涉及。为此,我们以小鼠为动物模型,进行了宿主转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国内外虽已有不少用电镜观察十二指肠钩虫、美洲钩虫、犬钩虫及其幼虫、虫卵的形态生物学特征的报导,但扫描所用标本均系驱虫后检获的虫体,每有不同程度的损伤,不利于观察虫体的组织结构。1986年我们应用体外培养技术,首次将活体的十二指肠钩虫、美洲钩虫及犬钩虫的成虫、幼虫、虫卵及十二指肠钩虫童虫,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如下:材料和方法标本来源及处理:收集单一种钩虫感染者的粪便,按常规培养、分离感染期幼虫,分别感染幼犬。感染后14天,将犬肠中检获的十二指肠钩虫童虫,以50%犬血清的RPMl1640培养液培养1月,获得发育成熟…  相似文献   

11.
衣原体能引起人类或动物的多种疾病,临床上多以隐性、持续感染的形式表现,原因与其为了对付宿主免疫系统等方面所形成的不利环境而发展的一系列策略不无关系。本文就衣原体生存策略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十二指肠钩虫移行幼虫的动物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二指肠钩虫第三期幼虫,在人或动物体内有迁延移行现象〔1-2〕,给钩虫病防治工作带来很大困难。为了杀灭滞留于人或动物体内迁延移行的幼虫,建立人体钩虫移行幼虫的动物模型,我们作了十二指肠钩虫第三期幼虫感染小鼠和仓鼠的实验,并摸索了感染不同幼虫条数和在不同时间回收幼虫数量的观察,其方法是将小鼠和仓鼠各60只,随机分为感染(皮下)幼虫500条、1000条和2000条三个组,每组各20只,在感染后的第7天和30天,各组解剖10只鼠,将各鼠的皮肤、肺、骨胳肌肉(剪碎)和其他组织(包括心、肝、脾、肾、生殖器、肠及肠系膜等),分离回收幼虫。方法见参…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了卵圆前殖吸虫(Prosthogonimus ovatus)与透明前殖吸虫(P.pellucidus)在赤豆螺(Bithynia fuchsianus)、蜻蜓幼虫及家禽体内,从卵发育到成虫的全过程,从而为防治工作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李秉正  李家滨 《动物学报》1991,37(4):345-351
华支睾吸虫在大鼠体内发育中,随着体长的增大,体表上的细微结构也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化。包括体嵴增高,继而形成许多结节,并由结节上发出点状,指状或枝状突起;体棘逐渐减少和消失;腹吸盘唇上和口、腹吸盘周围的感觉乳突数量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15.
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SARS-CoV-2)是一种全新的病毒,是继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SARS-CoV)和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Syndrome Coronavirus, MERS-CoV)之后引起人类大范围感染的第三种冠状病毒。目前不少研究提示SARS-CoV-2可能来源于动物,动物在疫情的发生与传播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这篇综述总结了目前关于SARS-CoV-2动物宿主和动物易感性的最新研究进展。现有研究提示,SARS-CoV-2很可能起源于蝙蝠,穿山甲是中间宿主。恒河猴,水貂、白尾鹿,动物园里的老虎、狮子,以及宠物猫、狗等动物可能在暴露后发生SARS-CoV-2感染,此外实验室动物感染实验也证明了一些动物对SARS-CoV-2易感,提示下一步需要加强对动物宿主中的SARS-CoV-2监测,为病毒溯源、变异进化规律与传播机制分析...  相似文献   

16.
贝氏隐孢子虫在珍珠鸡体内发育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史美清  林辉环 《动物学报》1996,42(2):113-118
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贝氏隐孢子虫在珍珠鸡体内的发育。大量球形虫体镶嵌于气管和法氏囊微绒毛丛中。气管纤毛消失,微绒毛生发生融合。法氏囊粘膜表面可观察到宿主细胞突起,在突起的表面有数个虫体寄生。滋养体呈球状,平均大小为1.7μm。裂殖体拥有4个或8个香蕉状裂殖子。成熟大配子体大小为 4.2 × 3.3μm,在其侧面可观察到锯齿状突起。偶尔能观察到卵囊,其表 面有一明显裂缝。虫体逸出后所留下的带虫空泡似弹坑状,根据其结构可将其分为两类,其中一类为裂殖子或小配子的形成场所,另一类为卵囊的形成场所。  相似文献   

17.
凹形隐叶吸虫生活史各期形态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89年3—9月压片解剖检查采自雅安市郊10个乡的9种淡水螺11838只,在赤豆螺(Bithynia fuchsiana)体内查到凹形隐叶吸虫(Cryptocotyle concavum)的幼虫期,阳性率为1.8%(88/4957)。用分离自赤豆螺体内的成熟尾蚴感染鲤鱼(Cyrinus carpio)用鱼体内的囊蚴感染家鸭获得成功,并对凹形隐叶吸虫生活史各期形态作了初步观察(测量单位以mm计)。1雷蚴(图,1)寄生于赤豆螺的肝脏,淡黄色,长囊状,0.425—1.200×0.100—0.250。无运动附肢。咽显著,直径为0.025—0.038,肠管较短0.050,形状变化较大,内含许多褐色的色素颗粒。雷蚴体内有3—10个正在发育的尾…  相似文献   

18.
印度下弯吸虫(Catatropis indicus Srivastava,1935)隶于背孔科(Notocotylidae Lube,1909),是四川鸡、鸭、鹅等家禽常见的寄生虫,人工感染山羊亦获得成功。成虫寄生于盲肠和小肠,引起肠糜烂等病变,影响生长发育,需要进行研究与防治。1982—1983年在绵阳、乐山、渡口地区作家禽寄生虫调查时,家鸭、家鸡和家鹅的感染率分别为16.87%(28/166),12.16%(27/222)和15.52%(9/58),平均感染强度分别为8.41、37.69和7.93个/只。在峨边兴场公社和成都市郊的稻田中检查赤豆螺,感染率分别为30%(45/150)和40%(12/30)。现通过人工感染对该虫的发育过程作了…  相似文献   

19.
通过解剖皱大球坚蚧Eulecanium kuwanai Kanda雌成虫, 对寄生在其内的纽绵蚧跳小蜂Encyrtus sasakii Ishii的各个虫期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比较,并做了显微拍照。结果显示,纽绵蚧跳小蜂一年发生一代,以蛹在寄主体内越冬。除虫体由龄期引起的个体差异外,纽绵蚧跳小蜂的一、二龄幼虫腹部末端都具有长形通气柄,到第三、四龄期其通气柄变为尾囊状构造。成虫期的雌性小蜂中胸小盾片为黄色,前翅淡烟色并有一个暗斑,上密生黑色粗毛;雄性的为黑色,前翅色淡,无暗斑。  相似文献   

20.
泡球蚴在小鼠体内发育过程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泡球蚴病(Alveococcosis,又称多房棘球蚴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寄生虫病。在我国流行于甘肃、宁夏、新疆、青海及四川西部等地区。病原为多房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multilocularis Leuckart,1863),并已先后在四川野犬(朱依柏等,1983)与宁夏红狐(李维新等,1983)肠内查到成虫。1984年8月,作者又在四川甘孜县大塘坝区剖杀野犬16只,其中4只查到多房棘球绦虫,除1犬仅发现7条成虫外,其余3只均达数千条。为了解本病发生过程,探索化疗药物筛选与疗效考核指标,作者等取成虫孕卵节片口饲感染小鼠,建立了动物模型。本文报告泡球蚴在小鼠肝内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