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众所周知,两栖动物是实验胚胎学研究自古以来使用得最有价值的材料之一。近年来,发育问题的研究已经深入到细胞、亚细胞以至分子水平。两栖类材料被广泛地应用于研究动物发育过程中基因表达的调控。为了深入研究两栖动物的发育过程,尤其是发育过程中核  相似文献   

2.
脊椎动物的性腺发育一直是生物学领域研究的热点,无尾两栖动物因其胚胎发育的独立性和易观察性而成为发育生物学研究领域的良好材料,并取得了许多成果.本文综述了无尾两栖类原始性腺形成、性腺分化、精巢和卵巢的发育,以及配子发生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无尾两栖类原始性腺形成主要发生在鳃盖褶和后肢芽形成时期,不同物种略有不同;性腺分化通常...  相似文献   

3.
自从我们观察到两栖类胚胎的表皮在一定的发育阶段能够传导兴奋性,很自然地想到表皮细胞与中枢神经系统的联系的问题,想到Rohon-Beard细胞(以下简称R.-B.细胞)。R.-B.细胞自从1860年在七鳃鳗被发现以来,在无尾两栖类的青蛙、蟾蜍、铃蛙都被找到。在有尾类的钝口螈胚胎,Coghill在1914年进行了经典的,比较系统的研究,相当精细地叙述了这种细胞的发育,联系到胚胎的早期行为,他认为这些细胞是躯干部最早的感觉细胞,在背部的感觉神经节建立之前,执行感觉的功能,尽管那时关于兴奋是怎样传入到这种细胞的,还没有定论。  相似文献   

4.
中国林蛙与中华蟾蜍蝌蚪颅骨形态的系统进化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无尾两栖动物系统进化的研究,主要是基于经典的形态学、现代分子生物学等技术。无尾两栖动物蝌蚪的进化与成体的进化可能是两个独立的过程,所以无尾两栖类蝌蚪形态及发育特征也可以作为研究系统进化的重要指征。本文对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及中华蟾蜍(Bufo gargarizans)变态前蝌蚪的软骨性颅骨及鳃部骨骼进行形态学描述,基于幼体形态特征,进行系统建树。建树结果支持Orton将无尾两栖类蝌蚪划分为4种类型,认为最原始的类群为Ⅲ型蝌蚪,与Tihen的观点一致。新蛙亚目的中国林蛙和中华蟾蜍蝌蚪属Ⅳ型,是最进化的类群。  相似文献   

5.
四川六种蛙染色体组型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大多数两栖类物种的染色体较长大,数目较少,是细胞遗传学,细胞工程学,发育生物学等研究的好材料。两栖类在进化地位上介于水生脊椎动物和陆生脊椎动物之间,因此,进行两栖类染色体的比较研究,对于探讨和认识动物的系统演化具有一定的意义。 有关无尾两栖类染色体组型的研究,国外已有不少报道(Benirschke et al.,1973;Bogart,1968;Guillemnin,1967; Haertel,1974;Schmid,1978a,1978b),国内吴政安(1978,1981;;吴政安等,1980,1981)李树深等(1981)作了几种蛙的染色体组型研究。  相似文献   

6.
许多卵生动物具有对付食卵者的精巧策略以降低死亡率,因为早期发育阶段的捕食压力能显著影响具复杂生活史动物的生存。两栖动物卵被水蛭等很多物种所捕食。我们查阅了水蛭捕食两栖类卵的文献,发现27篇论文。在所报道的水蛭捕食两栖类卵的例子中,无尾类(3.6%,n=591)明显多于有尾类(1.6%,n=255)。此外,我们第一次记录到水蛭捕食四趾螈(Salamandrina perspicillata)卵,这也是西欧有尾类的第一例报道。我们没有发现两个两栖动物类群间存在差异。然而,当我们分别分析来自北美、欧洲和亚洲三个地区的数据时,发现北美的有尾类和无尾类间存在显著差异。水蛭可捕食各生活史阶段的两栖动物,因此,水蛭应归为一些两栖类的天敌。  相似文献   

7.
棘胸蛙的染色体组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炳华  汪尊德 《遗传》1983,5(5):39-41
两栖类,特别是无尾两栖类,作为实验材 料,在现代生物学研究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研究两栖类的染色体组型,不仅对两栖类的分 类、进化、遗传的研究必不可少,而且对分子生 物学,分子遗传学的研究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 用,同时也是细胞生物学和细胞遗传学的基础 工作之一。  相似文献   

8.
各种动物的染色体组型是细胞遗传学、分 类学等学科的基本资料。无尾两栖类的染色体 又兼有数目少、个体大的特点。因此,不失为有 关实验生物学研究的好材料。  相似文献   

9.
激光照射对中华大蟾蜍早期胚胎染色体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YAG倍频激光器对中华大蟾蜍四细胞期胚胎进行照射,观察胚胎的生长、发育,并对激光照射致畸的胚胎在尾芽期用压片法进行染色体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激光照射后正常的胚胎其染色体无变化,激光照射致畸的胚胎其染色体有丢失和加倍等变化。  相似文献   

10.
新疆绿蟾蜍的染色体组型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吴敏  赵亚江 《动物学研究》1987,8(4):339-342
近年来,有关两栖类的染色体组型已有不少报道。无尾两栖类中蜍蟾属(Bufo)的染色体数目分为两类:2n=22和2n=20(Blain,1972)。我们对采自新疆4个地区的绿蟾蜍进行了染色体组型分析,发现其二倍体细胞染色体数均为44,是四倍体。现将我们的初步研究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王原  郭建崴 《化石》2000,(2):2-4
两栖类是脊椎动物从水生到陆生的过渡类群。由于种种原因 ,两栖动物化石 ,尤其是对于研究现代两栖类起源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的中生代两栖类化石 ,以往非常罕见。近年来 ,在冀北和辽西的中生代地层中发现了大量保存精美的两栖类化石 ,我国学者对它们的研究已经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关注。“三燕丽蟾”、“葛氏辽蟾”、“东方塘螈”和“钟健辽西螈”等新属种是我国第一批中生代滑体两栖类化石 ,为研究现代两栖动物的早期进化和迁徙提供了重要信息。现代两栖动物的正式名称叫“滑体两栖动物(英文名Lissamphibians)”。滑体两栖动物…  相似文献   

12.
恶性畸胎癌干细胞又叫做胚胎性癌细胞(简称EC细胞),是一种来自生殖细胞或早期胚胎细胞的恶性癌细胞,不仅具有类似于早期胚胎细胞分化多能性,而且能在一定条件下失去恶性生长性质,分化为各个胚层的正常组织。EC细胞是开展哺乳类胚胎早期发育遗传以及癌变和癌细胞分化研究较好的实验材料。EC细胞在体外可以大量培养生长,较之正常胚胎细胞更容易获取。我们在建立体内腹  相似文献   

13.
刘俊  陈建业 《化石》2022,(2):23-25
<正>现生的两栖动物包括无尾类(蛙)、有尾类(蝾螈)以及不常见的无足类(蚓螈)。所有现生两栖类被认为是一个单系,1866年由Haeckel命名为滑体两栖类。现生两栖类有一些特有的共同衍征。它们的牙齿带小梗(齿基与齿冠被一个纤维组织带分隔),有两个尖。在滑体两栖类之外只有离片椎类的几个属种(如Doleserpeton,Amphibamus, Gerobatrachus)存在这种牙齿。  相似文献   

14.
核移植(nuelear transplation,NT)是将动物早期胚胎或体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受精卵或成熟卵母细胞中、重新构建新的胚胎,使重构胚发育为与供核细胞基因型相同后代的技术过程,又称动物克隆技术。广义的胚胎克隆技术还包括胚胎分割和卵裂球培养,通常所指的胚胎克隆技术是指狭义概念,即核移植技术。1938年Spmann在所有胚胎细胞都具有与受精卵完全相同、拥有潜在发育全能性的细胞核基础上提出了细胞核移植的概念[‘1。早期核移植实验是在变形虫、蛙、爪蟾、非洲爪蛙等两栖类和鱼类上进行的核质关系研究〔“一“〕,随着胚胎技术的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15.
“动物的发育”讲座(三)─—两栖类胚胎的早期发生张天荫(山东大学生物学系济南250100)1生殖细胞和受们无尾类为雌雄异体,有交配现象,但为体外受精。有尾类如东方煤爆为体内受精,精子贮存于输卵管内,为多次产卵。1.1精子分为头、颈和尾3部分。赡蛛有典...  相似文献   

16.
无尾两栖类幼体在水栖到陆栖环境的转变过程中,脊椎骨会发生重塑来适应陆栖环境。本研究采用茜素红和阿利新蓝对不同发育阶段的隆肛蛙Feirana quadranus幼体的脊椎骨进行双染色,描述幼体发育中脊椎骨形态发生过程。本研究结果显示,在Gosner 26期,荐前椎Ⅰ~Ⅷ的椎弓和椎体开始骨化,提示无尾两栖类幼体发育持续时间越长,其骨化起始时期可能越早。在Gosner 42期,脊椎骨前后关节形成。在Gosner 46期,荐后椎和底索愈合形成尾杆骨。前后关节和尾杆骨的形成时期与大多无尾两栖类幼体基本一致。本研究推测,脊椎骨前后关节的形成有利于前肢和后肢的协调运动;尾杆骨的出现有利于后肢力量的传递。  相似文献   

17.
相比于其他取样方法,非损伤性取样对动物的伤害可以降到最低,因而在动物保护研究中有着重要的价值。在两栖类中通过体表擦拭进行非损伤性取样的方法已有报道,但是相关研究仅局限于零星物种,且均是在实验室环境下完成取样,并不适用于野外就地取样。本研究对四川申果庄省级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内有尾两栖类及无尾两栖类6科10属11种进行了就地擦拭取样。线粒体基因序列分析表明,体表擦拭取样法获得的DNA能满足常规的分子生物学实验要求,可用于水生、陆栖等各种两栖动物类群,可在两栖类保护遗传学研究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一、两栖纲:两栖动物在脊椎动物演化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它是脊椎动物由水中向陆上发展的过渡类型。不了解两栖动物的特征,学生就不可能掌握脊椎动物由水中向陆上、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完整概念。从这个意义说,掌握两栖类的基本知识,也是完全必要的。现存的两栖动物,全世界有近3000种,其中无足目约170种;有尾目200余种;无尾目约2600种。我国有230余种(亚种),其中无足目1种;有尾目32种;无尾目197种。青蛙是泛指黑斑蛙、金线蛙、虎纹蛙等,是两栖纲,无尾目,蛙科动物。初中动物学课本图87,应该是黑斑蛙(Rana nigromaculata),体长可达8厘米。…  相似文献   

19.
两栖动物是衡量城市生态系统环境质量的指标类群。郊野公园是上海城市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两栖类栖息地。2015年5—9月,采用样线法对上海市6个郊野公园的无尾两栖类物种种群数量进行调查,采用样方法采集15种微生境变量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和冗余分析了解各无尾两栖类物种对微生境因子的利用特征,并用卡方适合度检验分析无尾两栖类的不同种间分布重叠度。结果表明,优势度由高到低为泽陆蛙Fejervarya multistriata、金线侧褶蛙Pelophylax plancyi、中华蟾蜍Bufo gargarizans、饰纹姬蛙Microhyla fissipes、黑斑侧褶蛙P.nigromaculatus,适宜的水质和结构合理的水生植被是其生存、繁衍的基础,坡度较小的自然坡岸是无尾两栖类自由往返水陆之间的重要保障。陆生植被的重要性次于水生植被,仅与金线侧褶蛙和黑斑侧褶蛙的分布有显著正相关。不同无尾两栖类物种对水体大小的适应能力不尽相同,郊野公园的水体比较开阔,不利于饰纹姬蛙的生存。本研究建议根据不同无尾两栖类的栖息地利用特征,建设具有不同物种特异性的栖息地景观,在保护好无尾两栖类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公共绿地的综合生态服务效能。  相似文献   

20.
答:我们课本上讲的是青蛙的变态.青蛙是无尾两栖类的代表动物.两栖类的另一大类群,如大鲵、东方蝾螈等属有尾两栖类,它们的变态与无尾类的变态有许多不同之处.在变态过程中,虽然也是由肺呼吸代替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