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Marshall和Warren等所描述的胃弯曲菌样微生物(C.pyloridis)具有产生脲素酶的能力。Owen及其同事证实了这种情况,并证明用脲素酶试验可以鉴别幽门弯曲菌(GCLO—1)同该属其他菌种和Kasper及Dickgiesser  相似文献   

2.
幽门弯曲菌的微生态学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茜 《微生物学通报》1990,17(4):236-237
近年来,关于幽门弯曲菌和慢性胃炎关系的研究报道层出不穷,但该课题进展不快,其主要限制因素是没有成功的动物模型。目前开展幽门弯曲菌的微生态学研究对该课题停滞不前的状态无疑有推劫作用。但至今这方面资料尚很少见。本文旨在初步探讨决定幽门弯曲菌胃粘液定植和生存的几个微生态学因素,以便引起有关研究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钊守凤  严杰 《微生物与感染》2004,27(5):26-27,41
动物感染模型对于幽门螺杆菌致病机制的研究、疫苗的研制和药物的筛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已报道的用于建立该菌动物感染模型的动物有小鼠、大鼠、蒙古沙鼠、豚鼠、猫、狗、悉生生物猪和灵长类动物等。此外也有人利用猫胃螺杆菌感染的小鼠、大鼠模型和鼬鼠螺杆菌感染的雪貂模型来研究幽门螺杆菌。本文就各种幽门螺杆菌动物感染模型的优缺点、适应范围及存在问题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4.
Hill及其同事报告了在25名儿童中有6名从胃内分离出了幽门弯曲菌。这些儿童中有4名患有慢性胃炎,19名幽门弯曲菌阴性儿童和另外2名阳性病例无胃炎的迹象。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猪、狗和猫胃内的螺旋样细菌进行了调查,用常规病理学技术发现这些动物胃内主要有三种类型的是螺旋菌:幽门螺杆菌样、人胃螺旋菌样和弯曲菌样微生物,在三只猫胃培养出HP样细菌,用螺杆菌属细菌特异探针杂交发现GHLOs帮HPLOs属于螺杆菌属细菌,而用HPT特异物PCR扩增发现狸和猫胃内存在HPDNA,猫胃内HP样培养菌也扩增阳性,从而提出人胃内HP和GH感染可能来自动物传播论断。  相似文献   

6.
Warren在胃炎病人胃上皮发现栖息的类弯曲菌之后,1982年4月到7月间在Royal Perth医院组织了一次新的分离革兰氏阴性螺菌——幽门弯曲菌(Pyloric Campylobacter(pc)的研究。在下胃镜的100例病人中,有57例存在此菌,其中包括13名十二指肠溃疡病人,18例胃溃疡病人。该细菌在组织学上正常的粘膜上是罕见的,而在典型活动性多处浸润的粘膜疾病的40例病人中,发现38例,该菌明显寄生在增性层的粘液中。  相似文献   

7.
<正>人体胃内弯曲样细菌早在1906年就曾有过报道。此后,一些学者相继进行了研究。直到1983年,Marshall等才在微氧条件下从人体胃粘膜活检中培养出一种类弯曲菌(Campylobacter-like organism,CLO),现称之为胃窦弯曲菌(Cappylobacter pyl,oridis)认为该菌参与胃病的致病过程。现将有关胃窦弯曲菌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胃微生物菌群与胃贲门腺癌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8年4月在本院就诊的胃贲门腺癌(GCA)患者109例。患者均经病理科组织病理确诊为GCA。对照组为健康人群100例,根据有无H.pylori检出将对照组和GCA组患者分为有H.pylori和无H.pylori感染,其中对照组H.pylori检出19例,未检出81例,GCA组H.pylori检出53例,未检出56例。用胃镜采集贲门胃黏膜,置于无菌冻存管放入液氮中保存,使用16SrRNA的方法进行胃黏膜微生物检测。结果 GCA组患者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无论有无H.pylori感染的对照组人群中,丰度较高的菌属是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罗斯氏菌(Rothia),嗜血杆菌(Haemophi-lus),拟杆菌(Bacteroides),链球菌(Streptococcus),韦荣球菌(Veillonella),普氏菌(Prevotella)。无H.pylori组内,GCA组样本中普氏菌(Prevotella)、瓦氏菌(Shewanella)、盐单胞菌(Halomonas)丰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有H.pylori组内,GCA组样本中普氏菌(Prevotella)、瓦氏菌(Shewanella)、盐单胞菌(Halomonas)、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梭杆菌(Fusobacterium)丰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明显低于对照组。有H.pylori的GCA组样本中普氏菌(Prevotella)、瓦氏菌(Shewanella)、盐单胞菌(Halomonas)、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梭杆菌(Fusobacterium)丰度明显高于无H.pylori的GCA组,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明显低于无H.py-lori的GCA组。结果还发现GCA与普氏菌(Prevotella)、瓦氏菌(Shewanella)、盐单胞菌(Halomonas)、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梭杆菌(Fusobacterium)正相关,与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负相关。结论 GCA患者胃内菌群数量和分布与健康人群存在明显差异,H.pylori可能影响胃内菌群结构在GCA发病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幽门螺旋菌(HP)过去称它为幽门弯曲菌(CP)是近年来从人体胃组织中发现的一种细菌,自1982年首次培养成功以来,已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它与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幽门螺旋菌营养要求和培养条件都比较高,而且生物学特性,经多次传代比较容易产生变异,特别是菌种保存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该菌的长期贮存很困难,而长期贮存对该菌的药敏,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动物模型的建立都是非常重要的。为了开展对幽门螺旋菌与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关系的基础研究,我们对临床胃及十二指肠患者粘膜分离出的幽门螺旋菌进行传代培养,在10%兔全血的布氏肉汤琼脂培养基上,在混合气体(10%CO_2,5%O_2,85%N_2条件下),4℃冰箱中保存于不同时间检查了存活情况,生物学特性的比较。实验表明,用这种方法保存细菌存活率,菌体形态生物学特性保存较好,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野猪是当前南方山地森林生态系统中数量激增的主要有蹄类。为揭示贵州苗岭地区野猪肠道细菌的群落结构、多样性及菌群功能,本研究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了4头野猪胃肠道(胃、回肠、结肠和直肠)的细菌群落,共获得1 268 577条有效序列。经质控过滤,所有序列归类于1 019个OTU,包含19门292属。在门分类水平上,野猪肠道内核心菌群主要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优势菌属包括普雷沃氏菌属(Prevotella)、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大肠—志贺氏菌属(Escherichia-Shigella)和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等15个菌属。稀疏曲线表明测序深度已基本覆盖样品中所有细菌,测序充分。alpha多样性指数中,结肠和直肠的Chao1和Shannon指数显著高于胃和回肠(P<0.05),证明结肠和直肠比胃和回肠具有更高的菌群丰富度和多样性。主坐标分析(PCoA)和相似性分析(Anosim)结果也同样表...  相似文献   

11.
球形幽门螺杆菌对SGC-7901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球形幽门螺杆菌对体外培养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抗生素诱导幽门螺杆菌标准菌株NCTC11637球变,将弯曲形和球形菌的菌悬液(1×108个/ml)作5倍梯度稀释,而后分别加入胃癌上皮细胞SGC-7901,共孵育3 d后,用MTT法检测SGC-7901细胞增殖的情况.结果:高浓度的弯曲形和球形幽门螺杆菌(>8×107个/ml)可明显抑制细胞的增殖(P<0.05);低浓度的球形幽门螺杆菌(<1.28×105个/ml)可明显促进细胞的增殖(P<0.05).结论:球形幽门螺杆菌在体外可影响SGC-7901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2.
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引起胃炎、胃和十二指肠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瘤及胃癌等疾病,采用疫苗防治该菌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中性粒细胞激活蛋白(NAP)是一种有效的疫苗候选分子,我们简要综述了鼠伤寒沙门菌、乳酸乳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麻疹病毒等载体介导的幽门螺杆菌NAP疫苗的研制现状。  相似文献   

13.
幽门弯曲杆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90例胃疾患者的胃粘膜上皮组织观察到幽门弯曲杆菌,应用微需氧的技术对这种细菌进行了分离和培养。在活体组织上的幽门弯曲杆菌的菌体多呈3个弯曲的螺旋形。在体外培养基上生长的菌体为稍弯曲的杆状,而在较老的培养物中细菌形态则成为短杆或类球状。显微超薄切片显示出细菌的胞壁具有双层的结构和带鞘的鞭毛。这种菌的菌体表面光滑,具有1—3根极生鞭毛,鞭毛的末端有膨大的类球形物。对分离物中的10株幽门弯曲杆菌的菌株进行了生理生化试验。其主要特征与典型的幽门弯曲杆菌基本相同,只是在25℃生长的性状有差异,并且经数次传代后能在  相似文献   

14.
笔者1987年9月8日在吉林省张广才岭老爷岭山采到一份标本,生于阔叶树腐木上,经鉴定为短孔棘刚毛菌(Echinochaete brachyporus)隶属于多孔菌科(Polyporaceae),棘刚毛菌属(Echinochaete)。棘刚毛菌属为多孔菌科中一个较小的属,现已见报道的共有6种1变种,分布于世界许多地区。对于本属及其种类在我国未曾有记载。本文对该属的概况及新记录种的特征、分布作了报导。  相似文献   

15.
<正> 作者将培养出的幽门弯曲菌菌体用福尔马林灭活,分 4次注射到 6周龄BALB/c小鼠的腹腔内进行免疫。取脾细胞,同骨髓瘤细胞×63-Ag8.653进行细胞融合,获得杂交的细胞瘤。为筛选抗体和探讨其特定性,将幽门弯曲菌、空肠弯曲菌和大肠杆菌超声波破碎可溶性抗原,变成固体,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异。再将幽门弯曲菌的可溶性抗原用10%SDS聚丙烯酸胺凝胶电泳,在硝化纤维素膜上转录,使其与各种单克隆抗体反应,充分洗净后,再与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鼠免疫球蛋白抗体反应,然后以氯萘酚为基质染色鉴定。 结果:从100个克隆中筛选出与幽门弯曲菌呈强阳性反应的15种抗体产生克隆。再从这15种之中,挑选  相似文献   

16.
用高压液相层析对31个属90株生孢囊放线菌及其它属菌的甲基萘醌进行了测定。其结果表明:游动放线菌属.小瓶菌属和小单孢菌属的甲基萘醌为MK-9(H4)MK-10(H4),无定形孢囊菌属和游动单孢菌属的甲基萘醌为MK-9(H4),指孢囊菌属的甲基萘醌为MK-9(H8)MK-9(H4),链孢囊菌属的甲基萘醌为MK-9(H4)或MK-9(H6),螺孢菌属的甲基萘醌为MK-9(H6)MK-9(H4),游动双孢菌属的甲基萘醌为MK-9(H2)MK-9(H4)。不同放线菌属的甲基萘醌组份是较稳定的,可作为属的分类特征之一。建议用甲基萘醌与形态和细胞壁化学组份相结合区分放线菌中的不同属。  相似文献   

17.
王爽  谢宸  周庭宇 《生物资源》2021,(5):443-452
盐土生古菌属(Haloterrigena)是一类生长在含有1.7~5.5 mol/L NaCl、17~60℃温度范围内的极端嗜盐古菌。自该属1999年被建立以来,目前已有10个种被有效发表。但是在基于16S rRNA或rpoB'基因的系统进化树上,盐土生古菌属物种常与碱线菌属(Natrinema)和嗜盐碱红菌属(Natronorubrum)的成员交叉聚类在一起;而且盐土生古菌属内各成员间的特征也不尽相同,如多数盐土生古菌属菌株生长pH范围6.0~9.0,最适pH 7.0~7.5,然而大庆盐土生古菌(Haloterrigena daqingensis)为该属的唯一嗜碱成员,生长pH在8.0~10.5,最适为pH 10.0;在化学分类特征方面,该属的多数菌株含有糖脂类型为双硫化二糖基二醚(disulfated diglycosyl diether,S2-DGD-1),然而伊斯帕尼亚盐土生古菌(Haloterrigena hispanica)菌株FP1含有S-DGD硫酸化二糖基二醚(sulfated diglycosyl diether)。鉴于该属存在的这些特殊特征,以及与碱线菌属和嗜盐碱红菌属在系统进化上的特殊关系,结合前期发表的该属的新种和相关文献资料,系统综述了盐土生古菌属的建立、分类学特征、生态分布、基因组信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盐土生古菌属已知种分类地位的确定、该属其他新分离菌株的分类鉴定、功能基因资源的挖掘与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1990年4至10月我们对作胃镜检查的254例胃病患者的胃活检标本进行幽门螺旋菌(简称HP)感染的直接尿素酶试验、涂片镜检和烛缸法培养HP,并将3种方法加以对比。3种方法共检出HP阳性者173例,检出率68.11%,尿素酶试验阳性170例(66.93%),4小时内阳性率为97.65%,12小时即100%出现阳性,涂片镜检阳性165例(64.96%),镜检与尿素酶阳性符合率为95.3%。培养阳性172例(51.97%)。药敏结果显示该菌对痢特灵、四环素、青霉素、庆大霉素、氨苄青霉素敏感。  相似文献   

19.
大单孢属(Aplosporella)隶属于真菌界(Fungi),子囊菌门(Ascomycota),盘菌亚门(Pezizomycotina),座囊菌纲(Dothideomycetes),葡萄座腔菌目(Botryosphaeriales),葡萄座腔菌科(Botryosphaeriace-ae)的一个无性态属。大单孢属成员常常生于植物的小枝条上,引起植物小枝条枯死。该属包含多个异源种,这些异源种需要进一步归到其他相关属里去[1]。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普氏蹄蝠(Hipposideros pratti)胃肠道菌群多样性及致病菌的种类。【方法】采用Mi Seq高通量测序技术,通过对16S r RNA基因V1-V2区基因进行测序,研究普氏蹄蝠胃肠道细菌的群落组成。应用MG-RAST V3.3.6分析和统计样品序列和操作分类单元(OTU)数目,分析胃肠道菌群物种丰度,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从普氏蹄蝠胃和肠道中分别获得144 998条和275 274条原始序列以及48 332条和91 758条有效序列,分属于894个和756个操作分类单元。胃中菌群丰度指数Chao指数(1 490)和ACE指数(2 221)分别低于肠道菌群的Chao指数(2 051)和ACE指数(3 556);Shannon多样性指数(2.405)低于肠道(2.407);Simpson多样性指数(0.168)高于肠道(0.151)。系统进化分析表明胃肠中的细菌主要分布在6个门,均以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胃中占56.4%,肠中占46.0%)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胃中占40.7%,肠中占49.2%)为优势菌门。胃肠道中丰度在0.1%以上的属有24个,胃中优势类群为乳球菌属(Lactococcus)和哈夫尼菌属(Hafnia),分别占整个菌群的26.1%和21.0%;肠道中优势类群为肠球菌属(Enterococcus)和沙门氏菌属(Salmonella),分别占整个菌群的15.2%和12.7%。普氏蹄蝠胃肠道中的优势菌群均为人类的致病菌或者条件致病菌。【结论】普氏蹄蝠携带有大量人类致病菌。因此,应注意防止向人类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