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首次利用水蒸气蒸馏法和超临界流体萃取法(SFE)对石油菜地上部位进行提取,分别获得挥发油和SFE萃取物,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结合计算机数据库检索对这两种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鉴定,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其中各个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从挥发油中共分离出39个色谱峰,鉴定了其中28个化学成分,已鉴定出的成分的相对含量总和占化合物检出总量的91.90%,化合物类型均为萜类。从SFE萃取物中共分离出136个色谱峰,鉴定了其中65个化学成分,已鉴定出的成分的相对含量总和占化合物检出总量的58.17%,化合物类型包括萜类、芳香族类和脂肪族类。挥发油和SFE萃取物均含有α-蒎烯、石竹烯和桉油烯醇,其他成分则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2.
沙漠绢蒿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1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植物沙漠绢蒿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从这种植物挥发油中分出52个成分,鉴定出34个成分,所鉴定的成分占挥发油色谱总峰面积73.29%。  相似文献   

3.
臭茉莉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GC-MS联用技术研究了臭茉莉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分离出49个峰,鉴定了其中的34种成分,所鉴定的组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5.17 %.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槲寄生挥发性成分。方法:利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槲寄生挥发性成分,用GC/MS进行分离测定,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分离出119个成分,确定了66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77.31%。结论:槲寄生挥发性成分大于2%的化学成分有12种。  相似文献   

5.
鄂西香茶菜中挥发油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水蒸汽蒸馏法分别从鄂西香茶菜的叶、花和果实中提取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运用气相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从鄂西香茶菜的3种挥发油中共鉴定出39种成分,分别从叶、花及果实中鉴定出18、19和23种成分,其中只有6种成分在这3个部位都被鉴出,3种不同部位得到的挥发油成分差异较大。它们的挥发油中主要成分为单萜、倍半萜和二萜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6.
元宝草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首次研究元宝草叶及果实挥发油的成分,并比较它们的化学成分。方法:元宝草的叶和果实中的挥发油分别经同时蒸馏萃取的挥发油提取器提取(水蒸气蒸馏、乙酸乙酯萃取),通过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元宝草叶及果实中分别鉴定了30和44种成分,各占挥发油的总量的85.13%和63.26%。叶与果实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相差很大。  相似文献   

7.
鸭儿芹根、茎、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水蒸气蒸溜法提取其根、茎、叶中的挥发油,利用GC-MS联用仪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以归一化法计算各个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鸭儿芹根挥发油中共分离出11个峰,鉴定出11种化合物,占总离子峰的98.61%,主要成分为α-芹子烯、γ-芹子烯等;茎中共分离出25个峰,鉴定出25种化合物,占总离子峰的100.00%,主要成分为...  相似文献   

8.
诺丽籽乙醚冷浸提取物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诺丽(Noni)籽乙醚冷浸提取物中的成分,采用乙醚冷浸提取法提取诺丽籽中的成分,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个化合物在乙醚冷浸提取物中的相对百分含量.鉴定出45个峰中的35个化合物,占提取物总含量的96.52%.主要化合物为酸和酯类化合物,其中酸类化合物占42.89%;酯类化合物占45.92%;苯衍生物占2.69%,另外,还含有少量的烷烃占0.56%等.  相似文献   

9.
GC-MS分析伊犁绢蒿挥发油化学成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伊犁绢蒿挥发油,出油率为0.25%。采用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技术,从检出的30个成分中鉴定出28个,所鉴定成分占挥发油色谱总峰面积的98.66%。其主要化学成分为α-苎酮(78.74%)、樟脑(6.17%)、桧烯醇乙酸酯(1.94%)、β-苎酮(1.40%)、乙酸乙酯(1.14%)等,占总挥发油成分的89.46%。  相似文献   

10.
新鲜罗汉果风味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新鲜罗汉果的乙醚萃取物的风味成分进行分析,并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显示:从新鲜罗汉果风味物质中分离出42个组分,并鉴定出其中的26个化合物,占风味挥发油色谱峰面积的83.69%.用气相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组分的相对质量分数,新鲜罗汉果风味挥发油中相对质量分数较高的...  相似文献   

11.
为分析阳荷Zingiber striolatum Diels.花挥发油中的成分,采用水蒸气蒸馏的方法提取阳荷花中的挥发性成分,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个化合物在挥发油中的相对百分含量。检测出59个化学成分,鉴定了其中55个化学成分总提物的95.54%。其中烯烃类占49.08%,醇类化合物占22.39%,醛类化合物占6.07%,酯类占4.72%,氧化物占4.25%,酮类化合物占2.26%,,还含有少量的烷烃占2.19%,苯的衍生物占1.81%。  相似文献   

12.
白木香花和果实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溶剂萃取法提取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Lourl.)Gilg)花和果实的挥发油,经GC-MS分析,从花挥发油中鉴定出26个化合物,占总油量的92.07%;从果实挥发油中鉴定出26个化合物,占总油量的93.66%.其中11个化合物为共有成分,且二者均含壬酸等致香成分.  相似文献   

13.
红树植物木榄胚轴中的挥发性成分和脂肪酸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应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红树植物木榄胚轴中挥发性成分和脂肪酸成分进行了分析检测,检测到挥发性成分30个,鉴定了其中的27种成分,占所检测挥发性成分总量的97.01%,以烷烃类为主,占鉴定成分的67.43%,还有酸、酯及萜类化合物等;检测到脂肪酸组分23种,确定了其中的19种,脂肪酸检出量为97.81%,其中饱和脂肪酸占64.87%,不饱和脂肪酸占35.13%。  相似文献   

14.
采用常压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竹枝细柄草(Capillipedium assimile (Steud.)A.Camus)花序的挥发油,经GC-MS分析,从花序挥发油中鉴定出45种化合物,占总油量的93.24%.其中含量较高的为4-十一烷酮(18.520%)、(E)-己酸-2-己烯酯(8.042%)、4-壬醇(7.778%)、...  相似文献   

15.
从贵州省宽阔水自然保护区采集滇黔金腰、大叶金腰和锈毛金腰,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共鉴定出85种成分,主要为十六烷酸、烷烃类、肉豆蔻酸和叶绿醇等化合物。其中,在滇黔金腰中共鉴定出48种化学成分,主要有十六烷酸(10.29%)和月桂酸(7.54%)等;在大叶金腰中共鉴定出50种化学成分,主要有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10.91%)和二十七烷(7.29%)等;在锈毛金腰中共鉴定出58种化学成分,主要有十六烷酸(12.66%)和三十二烷(8.15%)等。不同种金腰属植物挥发油的主要成分种类比较接近,但各自挥发油化合物组成又都含有其特有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16.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滨海前胡Peucedanum japonicum根、茎叶、花及果实中挥发油,使用GC-MS分析挥发油并鉴定其化学成分,比较不同部位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含量差异。结果显示,从根、茎叶、花和果实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58、36、40和45种化学成分, 分别占各部位挥发油总量的95.60%、98.03%、95.82%和95.36%。四个部位共鉴定出79个化学成分, 其中有相同化合物20种,主要成分为α-侧柏烯、α-蒎烯、β-月桂烯、β-蒎烯等。  相似文献   

17.
纳智 《广西植物》2007,27(5):803-804
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小黄皮叶挥发油,运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挥发油进行了分析,分离出40个峰,鉴定了其中的37种成分,所鉴定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9.87%,其主要化学成分为单萜及倍半萜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8.
小叶石楠果实中低极性化学成分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剂提取法从小叶石楠果实中提取低极性化学成分,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仪对果实中的低极性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同时用面积归一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表明:已确认了25种成分,占果实中低极性化学成分的96.04%,其主要成分为亚麻酸甲酯(13.11%)、邻苯二甲酸二辛醇酯(10.13%)、角鲨烯(9.19%)、维生素E(8.67%)、十九烷(8.03%)。所鉴定的化合物多为该种植物中首次发现,为小叶石楠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首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HS-SPME-GC-MS)分析了盛开期的山荆子花和叶中的挥发性成分,采用保留指数与质谱图库检索的方法定性,利用面积归一化法定量组份含量.鉴定出山荆子花中36种化学成分,占总含量的96.20%,主要为烷烃类(27.00%)、酯类(20.86%)、芳香醇类(11.75%)、萜类(18.78%)化合物,主要成分是2,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为14.59%,其次为正十九烷(11.58%)、正二十一烷(8.37%)、法呢烯(8.24%)、罗勒烯(7.77%).鉴定出山荆子叶中22种化学成分,占总含量的98.04%,主要为萜类(50.84%)、烯烃类(25.33%)、酯类(9.73%)化合物,主要成分是法呢烯(40.62%),其次是唯一的烯烃4,8-二甲基-1,3,7-壬烯(26.30%)、罗勒烯(7.2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