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34例听觉正常受试者(共48耳)进行疏波短声诱发性耳声发射(EOAE)掩蔽实验,项目包括同侧同时掩蔽、同侧后掩蔽和对倒后掩蔽。同时掩蔽的掩蔽声是稳态白噪声,后掩蔽的掩蔽声是宽带噪声。同侧同时掩蔽强度达30dBSL时,未观察到对EOAE的掩蔽效应,但对主观听觉感受有掩蔽作用,表明EOAE的客观属性反映听觉行为有其局限性、同侧及对侧后掩蔽出现掩蔽效应时的掩蔽强度分别为30和50dBSL,掩蔽阈约分别为59和68dBSL。耳蜗的机械特性-非线性或耳蜗内存在的某种功能性的反馈调节系统可能是同侧后掩蔽的作用机理。下行的对侧橄榄耳蜗内侧束对外毛细胞主动收缩的抑制性作用,可有效解释对倒后掩蔽的EOAE变化。  相似文献   

2.
瞬态诱发耳声发射的能量分布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耳声发射是近年来耳科界研究的热点。文章提出以小波变换提取不同尺度下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的小波信号,并以其平均能量作为特征参数,建立了TEOAE能量分布图,为TEOAE的定量频率分析提供新手段。TEOAE能量分布图以正常人的平均能量作为0dB,以单侧5%位数作为95%正常值范围,它体现了能量的损失情况,便于与纯音测听的结果相比较。TEOAE能量分布图的建立,说明TEOAE信号也包含了定量的频率信息,并提供了其定量分析的有效手段,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足月新生儿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s)的反应特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取样115例足月儿(230耳),在围产临床条件下提出足月新生儿TEOAEs参量分析1.足月儿(230耳)TEOAEs反应强度平均值为19.999±5.133dBSPLpe,左右耳差异非常显著(P=0.010);2.足月儿(230耳)TEOAEs噪声平均值11.10±2.78dBSPLpe;3.足月儿TEOAEs频域内(0.8~4.0kHz)反应再生率(%),除2.4与4.0kHz频段无显著性差异外(P>0.05),其余频段均见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0);4.足月儿TEOAEs频域内(0.8~4.0kHz)信噪比,除2.4与4.0kHz频段无显著性差异(P>0.05)外,其余频段均见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0);5.足月儿TEOAEs强度与TEOAEs信号、噪声、再生率、频段内信噪比及噪声排斥水平均呈不同程度的相关.  相似文献   

4.
正常足月儿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s)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提出正常足月儿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s) 特性分析如下:1 . DPOAEs 反应强度曲线,DP 图显示两个反应峰(f2 = 1 .6 和5 .0 kHz) 和一个反应谷(f2 = 3 .1 ~4 .0 kHz) ;2. DPOAE 本底噪声及其特性,f2 = 1.0 kHz 其测试频率点(2f1 -f2) 本底噪声最高(P< 0 .05) ,f2 = 3 .1 ,4.0 和5 .0kHz ,测试频率点(2f1 -f2) 本底噪声较低(P< 0.05) ;除f2 = 4.0 kHz 外,DPOAE 本底噪声与其反应强度均未呈现直线相关特性;3 . DPOAE SNR 特性,f2 = 1.0 kHz 其SNR 最小(P= 0.000) ,f2 =2 .0 kHz 其SNR 最大(P0 .003) ;4. DPOAE SNR 和TEOAE SNR 相关特性,除1.0 kHz 频段外,其余频段其二者间均有着非常显著的直线相关特性。  相似文献   

5.
耳声发射的产生是耳蜗非线性动力学机制作用的结果 ,是外毛细胞的非线性生物机构放大过程的一种能量泄露。我们将分形理论用于对耳声发射信号波形形态的研究 ,并通过基于数学形态学的分形维数计算方法对数例瞬态诱发耳声发射信号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信号具有较好的分形特性 ,为耳声发射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和理解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瞬态诱发耳声发射的时频分布,寻找其时频分布的最佳计算方法,首先筚计介绍了广时频分析方法,并描述了其中二次时频表示方法的特特点,然后用Wigner分布及其改进型分布计算了仿真的瞬态诱发耳声发射信号的时频分布,通过对不同分布计算结果的比较,得出了锥形核分布最适合用于描述瞬态诱发耳声发射的时频分布。  相似文献   

7.
瞬态刺激诱发耳声发射非线性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耳声发射(OtoacousticEmissions,OAEs)是目前对外周听觉系统是否完好无损评价的客观指标。瞬态刺激诱发的耳声发射(TransientEvokedOAEs,TEOAEs)在初始部分通常混杂有伪迹成份(主要指耳道对刺激声直接反射的回声),这就使得OAEs的测量在临床使用中受到了很多的限制。因此,为了消除伪迹,一种称作“导出的非线性响应"(DerivedNonlinearityResponse,DNLR)的非线性处理技术取代了传统的线性同步平均技术。本文的主要目的首先是根据听觉系统结构的特点建立了一个简单的模型,通过该模型解释了DNLR方法成立的第一个基本假设,然后根据对正常听力成年人耳朵的实测结果,计算了TEOAEs的输入/输出关系曲线,并证明了DNLR方法成立的第二个基本假设,最后对DNLR技术和同步平均技术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并且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短纯音诱发耳声发射的指数方法时频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在于使用指数分布方法计算来自于正常人耳短纯音诱发耳声发射(Tone-burstEvokedOtoacousticEmissions,TBOAEs)的时频分布。对耳声发射的定量分析依赖于谱方法,而TBOAEs是非平稳信号,因此传统的谱分析方法已不能满足要求,指数分布能很好地给出TBOAEs的时频表示。我们根据对仿真信号及实测TBOAEs的计算结果,分析了其时频分布的特点,并对不同的频率成份与潜伏期的关系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瞬态诱发耳声发射的时频分布, 寻找其时频分布的最佳计算方法, 首先系统地介绍了广义时频分析方法,并描述了其中二次时频表示方法的特点,然后用Wigner 分布及其改进型分布计算了仿真的瞬态诱发耳声发射信号的时频分布,通过对不同分布计算结果的比较,得出了锥形核分布最适合用于描述瞬态诱发耳声发射的时频分布。  相似文献   

10.
为了进一步探讨耳声发射的产生机制,需要研究不同类型刺激诱发的耳声发射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研究短声与短纯音诱发的耳声发射,用广义时频分析方法中的锥形核分布分别计算了它们的时频分布,从其时频分布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具有不同中心频率的短纯音刺激诱发耳声发射的时频分布的迭加与短声刺激诱发的耳声发射的时频分布具有相似性,两者时频分布中的主要频率成分数目、潜伏期和持续时间完全相同,它们高度的相  相似文献   

11.
耳声发射信号的小波分析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利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信号,对耳蜗性和蜗后性两种感音神经性耳聋进行诊断和定位,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方法,用于对感音神经性耳聋病变进行诊断和定位。首先,获得听力正常耳信号的小波变换的对数均方根-频率曲线范围,及在对侧刺激声作用下,信号受抑制的小波变换的对数均方根-频率曲线范围;然后根据某一受试耳有无对侧刺激声作用下的瞬态诱发耳声发射信号,得出其小波变换的对数均方根曲线及受抑制的对数均方根曲线。最后,检测受试耳的两条曲线是否分别在正常值范围内,由此对受试耳的耳蜗及内侧橄榄耳蜗系统功能进行检测,同时根据每一条曲线将蜗性及蜗后病变定位到某一细致的频带。此方法与目前临床上采用的耳声发射结合ABR和纯音测听的诊断方法能很好地吻合。  相似文献   

12.
郑庆印  程珍凤 《生理学报》1993,45(2):142-148
刺激大鼠“涌泉”穴诱发的节段性背表面电位(Y-sCDP),在远节段(L3-T7)逐渐消失,而在更远节段(C6)又记录到一个背表面电位(Y-dCDP),该电位为一慢电位正波(P波),高位横断脊髓后Y-dCDP完全消失,说明它来源于脊髓上结构,当电解损毁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后,P波幅值显著降低(P<0.05),说明刺激“涌泉”穴产生的Y-dCDP为激活PAG等痛觉调制核团下行诱发的脊髓背表面电位。  相似文献   

13.
刺激隐神经C类纤维诱发体感皮层电反应(平均诱发电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当猫的隐神经A类纤维单独兴奋时,可引起同侧脊髓背表面电位 A-SSP(潜伏期 2.6±0.4ms)和对侧体感皮层诱发电位 A-CEP。A-CEP由早成分(潜伏期 9.6±1 1ms)和晚成分(203.0±10.gms)组成。当 C类纤维选择性传入时,出现特异的 C-CEP(潜伏期 134.4±25.9ms)和C-SSP(115.8±15.6ms)。C-CEP的幅值较A-CEP 小,并随C类纤维传入的数量而改变。C-CEP的最大幅值位于后乙状回一定部位,多为负或正-负电位,在皮层深层其相位倒转。与A-CEP相比,C-CEP的中枢延搁时间较长,跟随频率较低,对镇痛药较敏感。表明C-CEP不同于A-CEP,它是由C类传入所引起的,是在体感皮层内产生的。当A类和C类纤维同时传入时,只有A-CEP和A-SSP出现,而不出现C-CEP和C-SSP。在阻断电流逐渐增强过程中,C-CEP较C-SSP后出现;而在撤销阻断过程中,则C-CEP较C-SSP先消失。提示C类传入在中枢可能被A类传入所抑制,这种抑制可以发生在脊髓和脊上水平,后者可能更强。  相似文献   

14.
在氯醛糖麻醉并箭毒化的50只猫中,观察了强电流刺激内脏大神经时的背侧海马诱发电位(Hippocampal evoked potential,HEP)以及电针和吗啡对其影响。结果显示,用20V电压刺激内脏大神经可以兴奋包括 Aδ和 C 纤维在内的几乎全部纤维,并且可以在海马内记录到波形稳定的 HEP。以负波为主的 HEP 在海马锥体细胞层附近以及下脚复合体的表浅层记录到,以正波为主的 HEP 在海马锥体细胞顶树突的中下部记录明显。只有刺激强度达到兴奋内脏大神经的 Aδ纤维时才可记录出 HEP。吗啡对 HEP 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电针也可以明显抑制 HEP 的振幅,并有后作用。上述结果提示,内脏大神经中的感觉纤维,包括痛纤维的冲动可以传至海马。  相似文献   

15.
前庭刺激对兔听诱发电位和脑电功率谱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观察了正弦旋转方式的前庭刺激对兔听诱发电位和脑电功率谱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旋转刺激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这与运动病时的一些表现十分吻合,提示运动病的发生可能与前庭刺激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16.
多觉型伤害性感受器是皮肤内专一性较强的痛觉感受器。本实验用剥制神经细束的技术,引导大鼠尾神经C类纤维的传入放电反映多觉型伤害性感受器的活动,以判定刺激交感神经对外周痛觉感受过程的调制作用。测试了57个该类感受器的单位放电,发现下述两个主要事实:(1)刺激腰骶部交感干外周端,可以显著抑制伤害性刺激(包括机械压力,直流电-钾离子,热烫等)诱发的多觉型伤害性感受器的单位放电,其作用出现较快,可使放电数减少1/3左右,后作用延续十多分钟。局部动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也产生类似的抑制效应。从而证实交感神经具有抑制痛觉感受器的作用。(2)交感神经对部分多觉型伤害性感受器活动的调制具有双重作用的特点,即对同一单位因外加刺激引起的诱发放电有抑制作用,对其自发放电则有易化作用。讨论了交感神经这一双重作用的临床意义以及针刺通过交感神经调制外周痛觉感受过程的设想。  相似文献   

17.
冯鉴强  陈培熹 《生理学报》1990,42(2):129-134
电刺激猫大脑皮层前外侧回联合区(ALA)能使隐神经 C 类纤维传入引起的体感皮层(S(?)区)诱发电位(C-CEP)的幅值明显变小,并有后作用,表明 ALA 对 C-CEP 有抑制作用;切断ALA 与 SI 区之间的皮层内纤维联系后,ALA 对 C-CEP 的抑制作用明显减弱,抑制时程缩短;侧脑室微量注射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后,电刺激 ALA 对 C-CEP 的抑制作用明显减弱,表明 ALA 对 C-CEP 的抑制作用的作用途径之—可能是通过 ALA 与 SI 区之间的皮层内神经径路;可能与内源性阿片样物质的释放有关。提示大脑皮层联合区可能对体感皮层 C-CEP 有调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实验在用水合氯醛麻醉的雄性成年大鼠上完成。目的是观察刺激中缝背核和蓝斑对刺激坐骨神经诱发下丘脑弓状核区电位的影响。结果表明:(1)电刺激中缝背核和蓝斑与腹腔注射吗啡一样,可以明显抑制外周伤害性刺激所诱发的弓状核区电位的第三个迟发成分(Sw_3);(2)脑室注射及微电泳作为中缝背核和蓝斑各自所释放的主要神经递质——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也能明显地抑制 SW_3成分。  相似文献   

19.
殷勇  程珍凤 《生理学报》1990,42(6):534-539
电刺激大鼠颈髓背外侧束(DLF),在脊髓腰段用微电极记录到—诱发场电位,将其长时程慢电位正波称为 DLF-FP。DLF-FP 的潜伏期为7.22±1.41ms,达峰时间为15.12±5.58ms,时程为93.92±9.06ms。绘制 DLF-FP 等电位图发现:其负电场中心位于背表面下1.0—1.3mm,与外周传入诱发的场电位(P_1-FP)的起源部位基本一致。印防己毒素抑制DLF-FP,士的宁加强 DLF-FP。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先后刺激腓肠神经和 DLF,两者所诱发的场电位具有总和和抑制现象。这些结果表明 DLF-FP 是初级传入末梢去极化的反映,可能和刺激外周神经诱发的场电位共用脊髓环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