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猫(Catopuma temminckii)是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物种红色名录和中国物种红色名录中分别被评估为近危(NT)和濒危(EN),野外种群状况不明。金猫分布在东亚至东南亚的热带与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中,栖息地类型多样,从低地雨林到山地针叶林和亚高山杜鹃林都有分布,但其栖息地选择的研究仍较为缺乏。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金猫的分布区北缘,为了深入了解该物种在山地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栖息地选择策略,本研究汇总了2016—2019年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红外相机调查中的金猫记录(共计292次独立探测,117个记录点位),结合海拔、坡向、坡度、距河流距离、土地利用类型、距公路距离和距居民点距离7个环境变量,使用最大熵模型(MaxEnt)预测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内该物种适宜栖息地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在白水江自然保护区中,模型预测的金猫适宜栖息地面积为1 045.90 km2,主要分布在保护区南部各保护站管理片区的核心区、北部红土河片区和碧口片区相接部分核心区,南北两区域之间被白龙江和212国道及大面积人居点隔断。模型响应曲线显示,保护区内的金猫倾向于选择靠近...  相似文献   

2.
通过社区村寨访问、监测网络、痕迹追踪和生态位因子分析(ENFA)等方法对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腊子保护区内亚洲象的种群和栖息地状况进行研究。结果显示:2007年勐腊子保护区的亚洲象种群数量约为25—32头,2009年其数量增至35—42头;2006—2007年期间,亚洲象的分布区包含保护区东南部和东部的两片区域,面积共221 k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19.2%;象群在分布区内开辟了固定的活动路线,总长约65 km,它们利用这些路线巡回取食天然植物和农作物并导致严重的人象冲突;栖息地评价研究表明亚洲象对栖息地具有一定的选择偏好性,保护区内亚洲象喜好的栖息地面积为328.5 km2,仅占保护区总面积的28.5%,且主要被分为两大斑块1和2,分别位于保护区的东南部和西北部。  相似文献   

3.
四川小相岭山系大熊猫种群及栖息地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相岭山系是现存大熊猫种群数量最少的山系之一。根据全国第3次大熊猫及其栖息地调查结果,小相岭山系大熊猫栖息地分布在石棉、冕宁和九龙三县,栖息地总面积802.04 km2,大熊猫种群数量有32只。大熊猫在3个位于小相岭山系的自然保护区内种群数量和栖息地面积分别为:四川冶勒自然保护区9只,栖息地面积168.01 km2;四川栗子坪自然保护区14只,栖息地面积306.38 km2;四川贡嘎山自然保护区1只,栖息地面积15.19 km2。在3个保护区大熊猫栖息地总面积为489.58 km2,占各山系大熊猫栖息地总面积的61.05%;有大熊猫24只,占大熊猫种群数量的75.0%。小相岭山系大熊猫meta种群栖息地片段化比较严重,它由2个种群和2个孤立分布点组成。南北方向从成都至昆明的108国道以东的种群A有大熊猫13只,栖息地面积263.54 km2, 完整性较好,大熊猫分布比较集中。108国道以西的种群B有大熊猫19只,栖息地面积为538.50 km2,栖息地破碎。该山系大熊猫数量少,栖息地片段化严重,需加强保护。
  相似文献   

4.
采用GIS技术,结合实地考察数据和历史数据,通过对信息加工与处理,对1973-2003年间塔里木胡杨林自然保护区马鹿塔里木亚种(Cervus elaphus yarkandensis)分布区的生境动态情况进行了研究,同时对影响塔里木马鹿栖息地变化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自1973-2003年在塔里木胡杨林自然保护区中各种生境类型的变化比较显著,其中(1)水资源严重缺乏,水量剧烈减少,水域面积大幅缩小(2)沙漠面积和低盖度植被面积略有减少,高盖度植被面积减少强烈,保护区内耕地面积快速增加,荒漠化趋势明显,总体上马鹿塔里木亚种分布区的各种生境类型处于变化状态,栖息地环境趋向恶化。  相似文献   

5.
2005 年7 ~8 月我们在塔什库尔干自然保护区对马可波罗盘羊的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首先走访当地居民和保护区工作人员,确定盘羊分布范围,然后根据地形和水系,将调查区域分为Ⅰ、Ⅱ、Ⅲ、Ⅳ 4 个区。在每个调查区域沿河谷和沟谷设置随机样线,步行、骑马或开车沿样线搜寻盘羊,记录群体数量、年龄、性别、栖息地类型。通过调查以盘羊所在地为中心、直径200 m 的圆形样方中的地形和生态因子,确定盘羊利用的栖息地特征值,建立马可波罗盘羊对栖息地利用的模型。以1∶50 000 的地形图建立调查地区的数字高程模型(DEM), 用ArcView3.2 的spatial analyst 模块进行空间模拟与分析,计算出马可波罗盘羊分布区内符合模型中的海拔、坡度、坡向等要求的空间的范围和面积。通过计算每个调查地区的种群密度、适宜栖息地面积等数据,获得种群数量估计值,进而得到保护区内马可波罗盘羊的种群数量的估计值。调查结果表明,马可波罗盘羊分布在保护区西部达布达尔乡的皮斯岭、卡拉其古、赞坎沟等帕米尔高原地区;种群总数在1 500 ~ 1 700 只;保护区内盘羊分布面积为4 012.17 km2 ,适宜栖息地面积只有641.16 km2 ,可利用的栖息地仅482.67km2,仅占分布区的12.03% 。过牧、栖息地破坏、非法狩猎、疫病和交流障碍是盘羊生存的主要威胁因子。建议通过调整保护区边界、恢复栖息地、防止疫病、加强宣传、开展多边合作等措施来加强马可波罗盘羊的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6.
东帕米尔高原盘羊分布与栖息地植被覆盖时空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8月—2013年10月调查了东帕米尔高原马可·波罗盘羊(Ovis ammon polii)的分布,首次分析了2000—2010年盘羊栖息地植被覆盖时空变化。走访当地野生动物保护部门和牧民确定大概研究区域的基础上,采用经典样线法调查盘羊分布区域和分布特征,利用遥感影像技术估算2000—2010年盘羊分布区域的植被覆盖度变化。结果显示,马可·波罗盘羊主要分布在东帕米尔高原的塔什库尔干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布伦口、木吉、吉根、哈拉峻和哈拉布拉克等地海拔在3200—520m米河谷或沟谷,分布区面积为4.70万km2。栖息地植被退化严重,在2000—2010年间适宜盘羊栖息地植被覆盖区面积由10382.63 km2下降到4444.55 km2,平均每年593.81 km2植被面积丧失。结果发现马可·波罗盘羊实体1611只,分布密度为0.99只/km2;据栖息地适宜植被覆盖面积估算,盘羊数量在3000—3500只之间,其中塔什库尔干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分布密度最大,为2.01只/km2,其他区域分布密度相对较低。全球气候变化、人为干扰、超载过牧、围栏放牧和矿业开采等因素导致马可·波罗盘羊生境遭到严重破坏,建议一方面建立红色生态区和生态补偿机制实施就地保护策略;另一方面启动实施迁地和离体保护措施,拓宽保护策略,提高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7.
人类对于野生动物的影响复杂多样, 其中家养动物所产生的干扰往往被忽视, 例如保护区林缘社区饲养的家犬。半散放的家犬(Canis familiaris)进入野生动物栖息地, 对保护区内以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为代表的野生动物可能产生重要影响。为明确家犬进入林区活动范围对大熊猫的影响, 本研究采用红外相机技术和GPS项圈无线追踪技术对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家犬对大熊猫潜在栖息地范围和时间节律的影响进行研究, 利用MaxEnt模型对家犬活动范围及大熊猫潜在栖息地进行预测。结果表明: 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大熊猫潜在栖息地面积为885.8 km2, 约占保护区总面积的48.2%; 家犬活动面积为861.2 km2, 约占保护区总面积的47.6%。家犬活动范围与大熊猫潜在栖息地重叠的面积约占保护区面积的28.2%, 且多集中在低海拔的常绿阔叶林。大熊猫在有家犬出现的位点和没有家犬出现的位点日活动节律具有显著差异。本研究揭示了家犬进入林区对大熊猫栖息地潜在影响的空间范围, 为保护区开展生物多样性管理提供了关键信息, 对于其他保护区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东北虎分布区域及其数量动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5 年1月至2006年12月利用划分监测区的方法对黑龙江省境内野生东北虎进行监测,通过测量前足迹掌垫宽度的方法对野生东北虎进行个体识别,确定了野生东北虎的分布区及其种群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黑龙江省有野生东北虎12~14只.其中,完达山东部分布区种群数量为5~6只,由2只雄性个体,2只雌性个体和1~2只亚成体组成;老爷岭南部分布区种群数量为3~4只,由1~2只雄性个体,1只雌性个体和1只亚成体组成;老爷岭北部分布区种群数量为4只,由2只雄性个体和2只雌性个体组成;张广才岭南部分布区监测期间未发现东北虎活动信息.监测结果与近几年调查的结果相比,分布区域和种群数量都发生了变化.在4个分布区中,老爷岭北部分布区是再次出现东北虎活动的区域,张广才岭南部分布区未监测到东北虎的活动信息,可能没有分布.完达山东部分布区、老爷岭南部分布区和老爷岭北部分布区种群数量略有上升,张广才岭南部分布区呈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9.
甘肃省大熊猫数量及栖息地现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20 0 0~ 2 0 0 3年的调查表明 ,甘肃省野生大熊猫 (Ailuropodmelanoleuca)现有 1 1 7只 ,分布在文县 1 0 3只、迭部县 1 1只、舟曲县 1只和武都县 2只。栖息地呈互不相连的 5块 ,总面积 1 82 7 .3 5km2 ,其中白水江保护区 1 1 65 .1 6km2 、迭部县 5 1 8. 91km2 ,为 2块面积较大的稳定栖息地 ,其余 3块为面积很小、不稳定的栖息地。  相似文献   

10.
滇南、滇东南黑冠长臂猿分布与数量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滇南、滇东南曾是黑冠长臂猿广泛分布的地区之一。为掌握该地区近年黑冠长臂猿分布及种群数量现状,从2003年7月~2004年12月,采用访问调查及利用鸣声定位法进行了实地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近40000km2的范围内,东黑冠长臂猿(Nomascussp.cf.nasutus)在云南境内可能已消失;西黑冠长臂猿(N.concolor)亦仅发现4~7个种群,且孤立分布于3个地区(金平芭蕉河2群6只,金平西隆山1-2群,绿春黄连山1~3群,总计不超过25只),而在江城牛倮河自然保护区、马关古林箐自然保护区、麻栗坡老君山自然保护区及屏边大围山自然保护区可能已绝迹。滇南、滇东南黑冠长臂猿分布区缩小及种群数量剧减,主要与栖息地丧失及过度捕猎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