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药食同源的历史和发展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药食同源"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食物和药物发现中总结的智慧结晶,体现了食物在保健和治疗方面的功能。在我国古代,劳动者认识到药食同功、同理而亦有界限,并产生了"药食两用"物品这一类群。古代本草,尤其是食物类本草著作,记载了大量的"药食两用"中药材,并对相关原理、功效、禁忌及用法等进行详述,为今天的"药食两用"品种研究提供了宝贵的依据。卫计委(原卫生部)颁布的"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物品"即是"药食同源"在当前发展的体现,但由于该目录只有名单,带来了一定的问题。本着安全和健康的原则,需结合古今应用情况对名单进行相关修订,并制定相关标准或规则,明确已有品种,并严格把控新品种的纳入。  相似文献   

2.
科学家们已经首次研制出了鸡的基因蓝图,这为可能减少人类食物沙门氏菌中毒迈出了一步。最新的进展使科学家们接近了对鸡类抗沙门氏菌基因的鉴定工作。一旦这种基因被发现和克隆,可将它们转入到非抗性品种中,从而保护它们。在动物健康与农业和食品研究院工作的Nat Bumstead博士和他的同事们  相似文献   

3.
正苍蝇:独家料理苍蝇很爱吃便便。但如果有机会,它们也很想和你共进美餐。苍蝇的"味蕾"长在脚上,所以它们会一边"搓脚",一边感受食物的味道。不过,苍蝇通常不吃固体食物,所以和你同吃还有一个目的——在你的餐桌上加工美食。上次采集的便便太干了,苍蝇需要把它们带到碗边,用汤蘸一蘸。没有汤也无妨,只要加上自己的"唾液",搅拌一番,它们便能把固体食物软化成可以吸的"流食"。长颈鹿:饭间抠鼻正吃饭的长颈鹿突然鼻子不舒服:"阿嚏!"这一声可把它身边的牛椋鸟们吓得不轻。然而长颈鹿一点儿也不觉得尴尬,甩甩脑袋,继续享受美味的金合欢。  相似文献   

4.
食物是人类赖依生存的基本条件,蛋白食物尤为重要,但是蛋白食物的缺乏已是威胁人类的四大危机之一。生物学家在寻找食物时,从藻类世界发现螺旋藻可作为食品。七十年代以来,科学家对螺旋藻的繁殖、特性、毒理、化学成分及食物制品等的基础和应用研究作了大量工作,认为它作为人类蛋白食品和营养食品是极有希望的一颗新星。  相似文献   

5.
喜鹊的葬礼     
《生命世界》2010,(4):80-80
<正>由于喜鹊生性好斗,因此在许多西方人眼中,喜鹊的形象并不好。但专家发现,这些掠食性动物或许具有温柔的一面:当它们的伙伴死了,它们会为它举行"葬礼"——活着的喜鹊会把用草编织的"花圈"  相似文献   

6.
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称,他们已经发现"第六感",它不用借助视力就能发现光,甚至有可能是一种心灵感应的形式。科学家把能够发现肉眼看不到的红外光的探测器植入到老鼠控制触觉的大脑部位。当红外光闪耀时,这些动物就会以整理胡须的方式对此做出反应,这表明它们认为它们将被碰触到。它们很快会发现"接触"  相似文献   

7.
利用对福建省城乡居民食物消费调查数据,分析了城乡居民对食品质量安全和健康风险的感知现状,并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定量分析食品质量安全和健康风险感知对城乡居民猪肉、鱼肉和蛋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除了传统的收入、价格和家庭特征等因素外,食品质量安全和健康风险感知也会影响居民对动物性食物消费的选择,并且这种影响较为复杂,一是对城镇和农村居民的消费影响存在差异,二是对不同动物性食品消费的影响也不相同。当面临食品质量安全和健康风险时,居民不应简单地减少动物性食物的消费量,而是更加理性地调整动物性食品的消费结构。  相似文献   

8.
<正> 粉螨是营自由生活的螨类,表皮柔软,乳白色,以食物碎屑、腐败有机物和霉菌等为食。粉螨主要为害贮藏的粮食和食品,当环境条件适宜时,它们就能大量繁殖,使贮藏食品遭受巨大损失。本文就我国已发现的28种粉螨,参照Hughes(1976)的分类系统,编制检索表,以供识别(图版Ⅰ见192页,图版Ⅱ见封三)。  相似文献   

9.
颜色是食品添加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它们只以微量形式出现在食品中,但却是食品成败的关键之一,因为人们在品尝食物时首先用的是眼睛,而不是嘴。目前,美国实行的还是一九三八年通过的“联邦食品、药物及化妆品法案”以及一九六。年通过的“食品着色剂补充条款”。一九○○年,在美国有80种色素可用于食品。当时,对色素的性质及纯度均无限制,有些用于染布的颜料竟也用于食品中。一九○六年,制定了“食品及药物纯度法案”,对允许  相似文献   

10.
霉菌毒素是主要由曲霉菌、青霉菌或镰刀菌类等真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它们是人类和动物食物中最常见的天然食品污染物.摄入受霉菌毒素污染的食物会引起以急性死亡、生殖紊乱、生长障碍和对传染病的抵抗力降低等为特点的毒理学改变.此外,霉菌毒素还具有致畸、致癌和致突变的风险.肠道是霉菌毒素摄入机体的首要屏障,与其他器官相比,霉菌毒素...  相似文献   

11.
食品专家在开发低热能食物的研究中,可能用麦芽糖糊精代替人体通常需要的成份——油脂。其代替量大于50%。一种称为帕苏里 SA 2的油脂替代品,它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经特殊加工而成。它与油脂以及其他食物相混合,用于各种食品中。如液态食品、膏状食品、奶制品和面包食品等。当用量和调配温度适中,替代品会形成一种耐热胶液,这种液胶柔和、无味,具有类似  相似文献   

12.
《生物磁学》2009,(16):I0003-I0004
研究发现,短期食用高热量食物同样会对身体造成危害。因为会使肌肉和大脑缺少能量,让人变得懒惰和反应迟钝。我们已经知道长期食用高热量的食物对身体不健康..但是短期食用高热量的食物会怎么样呢?一项新的作用在老鼠身上的研究发现,食用10天高热量的食物就会造成短期的记忆力衰退并使行动困难。虽然这项发现看起来并不是很吓人,不过,研究者告诉我们,高热量的食物会使人变得懒惰和愚蠢.  相似文献   

13.
《生命世界》2008,(3):7-7
最新的研究显示,松鼠比人们以前认为的更聪明。松鼠非常擅长储存食物,一到秋季,它们就会把多余的食物埋起来或藏起来,以备食物短缺的冬季食用。北美灰松鼠为了避免它们冬季的食物储备被偷走,故意装做埋坚果和种子,其实这些东西都是不存在的,它们的演技非常高,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  相似文献   

14.
正有些人会对特定的食物(比如花生、牛奶、鸡蛋等)过敏,如果不小心吃了会引发强度各异的免疫反应。而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食用的食物都会通过一种叫做"口服耐受"的机制巧妙地避开消化系统的免疫反应,不过这一机制目前还不甚了解。之前的研究表明调节性T细胞(尤其是外周调节性T细胞,p Treg)可能参与了这一过程。p Treg细胞是由常规T细胞分化而来,主要分布于肠道内。这一分布特征意味着它们很可能是受到了肠道共生菌的影响。之前的实验通过给  相似文献   

15.
前沿     
科学家早就发现蜜蜂的舞蹈是一种符号语言,可以指示它们发现食物的地点。但是,这种舞蹈能否被蜂巢中的观舞者理解并依此找到食物呢?或只是舞者兴奋心  相似文献   

16.
大隐隐于林     
《生命世界》2005,(7):12-12
科学家早就发现蜜蜂的舞蹈是一种符号语言,可以指示它们发现食物的地点。但是,这种舞蹈能否被蜂巢中的观舞者理解并依此找到食物呢?  相似文献   

17.
藏红花     
很久以来,人们一直在讨论藏红花的用途。人们起初把它当作药物、染料,但是,近些年来,这类应用已日趋减少。藏红花还一直被用来作香料,目前,它在市场上主要是作为食物调味品出售。在食品中,用藏红花作调味品。它能给食品以清香、美味和漂亮的黄色,使它们更加可  相似文献   

18.
<正>新模型认为,真菌和细菌会迅速破坏食物,防止其被大体型的竞争对手抢走。你有没有咬到一个烂苹果然后厌恶地扔掉它的经历?一些科学家认为,这是微生物正在向你发起细菌战,且前者获胜。40年前就有人提出,细菌和真菌"积极地"破坏食物,是为了避免大型动物(例如人类)抢夺它们的食物。然而,这一观点尚未得到检验。日前,一项新研究利用数学模型证实了这个假设的合理性。1977年,安阿伯市美国密歇根大学生态学家Daniel Janzen在一篇论文中首次提出该观点。  相似文献   

19.
基于拉萨市3次餐饮食物消费调研数据(2011年、2013年和2015年),以拉萨市餐饮食物浪费特征为主线,对比分析了政策出台前后拉萨市餐饮食物浪费特征变化,揭示了政策因素对减少拉萨餐饮业食物浪费的干预效果及影响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政策因素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餐饮食物浪费,干预效果明显。与政策出台前相比(2011年),除蛋类浪费以外,2013年和2015年拉萨市餐饮食物浪费总量、动物食品浪费总量以及植物食品浪费总量均显著下降,其中,拉萨市餐饮浪费在2015年较2013年基础之上食物浪费总量和植物食品浪费总量表现出显著差异,动物食品浪费总量为表现出显著差异,但是仍呈现出进一步降低。不同规模餐饮业食物浪费结果显示,政策对餐饮食物浪费的干预效果主要表现在大、中型餐馆;尤其是大型餐馆,食物浪费总量、动物食品浪费总量以及植物食品浪费总量均显著下降。小型餐馆干预效果不明显,食物浪费数量与政策出台以前相比甚至有所增加,这可能受到除政策以外其它因素的影响。可见,大、中型餐馆减少食物浪费潜力较大,未来应该加强大中型餐馆食物浪费研究,探索影响食物浪费的因素,引导我国城镇餐饮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人类两足直立姿势的由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国强 《化石》1992,(4):28-29
人类是怎样取得直立姿势的?我们在对非洲现代灵长类动物进行一系列观察后,发现现代有些猿类在多种的情况下常常两足直立。比如它们在地面上需要环颐周围时;用前肢携带食物或其它东西时,或者作出某种表情时;它们都会站立起来。对此现象研究,或许会引发我们对人类产生直立姿势的种种猜想,以解释那些至今使人困惑的问题,包括人类产生直立姿势的演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