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鱼藤根粉剂防控红火蚁的田间效果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含7%鱼藤酮的鱼藤Derris hancei Hemsl根粉为有效成分与多种纯天然物质配成混合粉剂,撒在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at Buren身上强迫其将药剂带人巢内,药剂中的引诱剂吸引红火蚁取食,并通过红火蚁在巢内频繁活动和交哺喂食行为将药剂传递到巢内各品级的所有个体,引起全巢红火蚁中毒死亡,20%鱼藤根粉剂药后21 d工蚁防治效果达98.25%,灭巢效果达95.32%.鱼藤根粉混配粉剂在防控红火蚁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张庆  罗礼智  黄绍宁 《昆虫知识》2010,47(2):374-378
在深圳市龙岗区和宝安区对氟磺酰胺复配毒饵进行药效评价,试验结果表明,施药后3~15d,龙岗实验区蚁巢周围均有死亡工蚁陆续出现。第7d时,0.75%氟磺酰胺复配毒饵防治效果为16.99%,第28d时防治效果达47.43%,在试验结束的第140d时防治效果达97.93%;对照药剂0.5%氟磺酰胺毒饵对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的防除效果迅速,在第7d防治效果达50%以上。在宝安实验区,蚁巢的防治效果也随施药后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第28d的防治效果为51.65%,试验结束时防治效果达到94.72%;对照药剂0.5%氟磺酰胺毒饵42d防治效果达最大值为92.88%。上述结果显示,0.75%氟磺酰胺复配毒饵具有较快压低红火蚁种群密度,持效控制实验区红火蚁种群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剂与二阶段法对红火蚁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0.25 g/L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剂施药后击倒红火蚁迅速,14 d后活动蚁巢减退率、工蚁减退率、蚁巢级别降低率、综合防治效果均达到100%。使用0.045%茚虫威饵剂搭配0.25 g/L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剂的二阶段法,5 d后红火蚁的活动蚁巢和工蚁数量均显著下降,14 d后活动蚁巢减退率、工蚁减退率、蚁巢级别降低率、综合防治效果均达到100%。结果表明,0.25 g/L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剂对红火蚁具有高效的控制作用,在实际使用时可根据防治面积的大小选择单独灌巢还是配合饵剂的二阶段法。  相似文献   

4.
四种毒饵对红火蚁的田间防治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工蚁诱测法和挖巢观察法评价了4种国产毒饵对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氟虫胺、胺菊酯、苯氧威、多杀霉素4种毒饵处理后,红火蚁工蚁诱集百分率均明显降低,处理5d后氟虫胺、胺菊酯的工蚁诱集率为0,而多杀霉素处理10d后诱集率为0。施药后25d4种毒饵处理活动蚁巢减退率分别为100%、100%、50%和71.4%,工蚁减退率分别为100%、100%、92.7%和100%。处理6周后蚁群级别分别降低了100%、100%、83.3%、73.0%。  相似文献   

5.
化学防治对绿化带中红火蚁及本地蚂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侦东  许益镌  陆永跃  黄俊  曾玲 《生态学报》2009,29(11):6148-6155
研究了饵剂、粉剂和灌巢3种不同施药方法对红火蚁的防治效果及对绿化带本地蚂蚁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活动蚁巢和工蚁减退率两项指标来看,粉剂防治绿化带中红火蚁效果快速稳定,可以推广使用;饵剂防治作用较缓慢,处理35d后达到最好的防治效果;而灌巢虽然能在短期内有效地减少活动蚁巢数量,但对工蚁的防效较差,总体上不如粉剂和饵剂.此外,饵剂和粉剂都能显著降低绿化带本地蚂蚁的种类和数量,灌巢则对本地蚂蚁的影响较小.通过分析施药前后各处理区的蚂蚁类群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的变化,可以看出各处理区的蚂蚁类群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与CK相比,都呈下降趋势,说明化学防治能有效压制红火蚁的数量,但同时也严重影响着本地蚂蚁.  相似文献   

6.
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是一种对人类健康、生态环境等具有严重危害的重大入侵害虫,毒饵诱杀是防控红火蚁的重要手段.在采用人工撒施方法时,如何避免药剂浪费或不足仍需研究.本文研究了红火蚁饵剂药瓶瓶盖出药量与瓶盖上孔洞直径、孔洞数量和施药方式的关系,为红火蚁饵剂施药装置选择合适的孔洞直径、孔洞数...  相似文献   

7.
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是世界上最具破坏力和威胁性的入侵检疫害虫之一,对农林业生产安全、公共设施以及人体健康都造成了巨大影响。为筛选对红火蚁有致病性的病原真菌,本研究通过组织分离法对自然罹病的红火蚁进行致病菌分离,结合病原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病原真菌进行鉴定并采用喷雾法测定了病原真菌对红火蚁的致病力。结果表明:从罹病红火蚁上分离出3株病原真菌HHYSFJ01、HHYSFJ02和HHYSFJ05,分别为红绶曲霉Aspergillus nomius、淡紫拟青霉Purpureocillium lilacinum和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致病性测定,这3株病原菌对红火蚁均具有较强的致病性,且3株病原菌致病性间差异显著。经1.0×10^8孢子/mL孢子悬浮液喷雾处理红火蚁10 d后,球孢白僵菌菌株HHYSFJ05的致病性最强,红火蚁工蚁的校正死亡率为84.71%,LT50为4.67 d;红绶曲霉菌株HHYSFJ01和淡紫拟青霉菌株HHYSFJ02次之,红火蚁工蚁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78.82%和73.29%,LT50分别为4.99 d和5.20 d。  相似文献   

8.
以活动蚁巢减退率和工蚁减退率为指标,评价红火蚁克星(Ⅳ型)、灭蚁威、火蚁净、蚁净安和灭蚁蝗等5种药剂对红火蚁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不同药剂间防治效果存在差异,其中药后21 d,红火蚁克星(Ⅳ型)和灭蚁威饵剂均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对蚁巢防效和活动工蚁的防治效果均达90.0%以上。建议采用上述两种药剂进行轮换使用,从而延缓红火蚁产生抗药性。  相似文献   

9.
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浸渍法测定了15株白僵菌Beauveria spp.,15株绿僵菌Metarhizium spp.和4株淡紫紫孢菌Purpureocillium lilacinum (Thom)对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工蚁的活性,并测定分析了高活性菌株对红火蚁工蚁的毒力。结果表明,以1.0×10^8孢子mL的浓度处理红火蚁工蚁后第10天,白僵菌HHY-B、LCM1、ZYSYE-Y2、Bb034、ZG5、Bb720、Bb040、CP728和淡紫紫孢菌LYC1菌株的活性较强,红火蚁工蚁的校正死亡率为84.70%~98.79%,僵虫率为70.61%~90.38%。红火蚁工蚁在接种不同浓度的高活性菌株后,随着孢子浓度的升高,红火蚁的累积校正死亡率和僵虫率增大,致死中时(LT50)缩短,第10天白僵菌ZYSYE-Y2、CP728、HHY-B、LCM1、ZG5、Bb040、Bb720、Bb034和淡紫紫孢菌LCM1菌株对红火蚁工蚁的LC50分别为1.16×10^5、1.49×10^5、2.27×10^5、2.28×10^5、2.32×10^5、3.79×10^5、4.94×10^5、8.47×10^5和3.90×10^6孢子/mL。当孢子浓度为1.0×10^7孢子/mL时,白僵菌HHY-B、CP728、ZG5和Bb040菌株处理的最终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1.54%、94.60%、91.23%和94.65%,僵虫率为82.51%、91.74%、85.43%和80.60%,致死中时(LT50)为4.22 d、4.07 d、3.72 d和3.68 d。综合分析表明,白僵菌HHY-B、CP728、ZG5和Bb040菌株对红火蚁工蚁具有较强的活性,可作为红火蚁生物防治的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10.
在红火蚁发生区域选农田、山坡地、绿化带、草坪等4个不同生境地块,采用灭蚁威毒饵进行防治试验,并对其药效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药后10 d,灭蚁威对红火蚁蚁巢的防效较差,且表现出不同生境而有所差异;但在药后35 d时,其对蚁巢和工蚁的校正防效均在95%以上,表现出良好的防治效果。本试验结果表明,灭蚁威的药效需一个月后才能充分发挥;在红火蚁发生区,对不同的生境均可采用灭蚁威饵剂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