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日本血吸虫胞蚴期超微结构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扫描与透射电镜观察了我国大陆品系37日和45日龄日本血吸虫母胞蚴及其体内未成熟子胞蚴体被的结构。同时观察了取自螺肝组织的62日龄成熟子胞蚴。初次揭示日本血吸虫胞蚴期体被的超微结构,基本上与曼氏血吸虫胞蚴期相似。日本血吸虫母胞蚴和成熟子胞蚴除体被无体棘外,其他很相似。比较未成熟的子胞蚴与未成熟的尾蚴,揭示外质膜由两层结构构成;随后,外层结构溶化消失,而同时出现微绒毛。构成这样母子二代胞蚴及其体内胚胎既相同又有差别,认为与幼虫寄生部位及生殖生理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2.
梅柏松  周述龙 《水生生物学报》1989,13(4):326-333,T001
本文报道了4种培养基,4种血清,不同浓度的半乳糖,二巯基苏糖醇及部分三羧酸循环中间产物对日本血吸虫毛蚴体外转变为母胞蚴及其存活的影响,发现稀释一倍的RPM1 1640加10%兔血清为较适宜的培养基,上述添加剂对毛蚴转变和母胞蚴存活均无有益作用,其中柠檬酸可显著抑制毛蚴的转变,文中描述了毛蚴的体外转变成母胞蚴的过程,对血吸虫的糖代谢途径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活体标本、连续切片、全封标本及扫描电镜观察了大陆品系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japonicum子胞蚴体内尾蚴发育期的形态。日本血吸虫尾蚴发育分为五期,即胚细胞期、胚球期、尾蚴雏体期、成熟前期和成熟期。与曼氏血吸虫尾蚴发育进行比较,日本血吸虫尾蚴在胚球期无极化现象;尾蚴雏体期的尾芽形态多非圆球形,尾叉形成较早。钻腺及焰细胞均在此期发生,较曼氏血吸虫尾蚴早。除了上述头器、头腺、钻腺、焰细胞及消化器官进一步发育外,体内散在胚细胞结集为生殖始基,体表感觉乳突分化与体尾肌细胞的发育,尾蚴从成熟前期过渡到成熟期。 电镜首次原位观察尾蚴发育在子胞蚴育腔内的自然状态。尽管偶尔可见到胞蚴体壁与胚元之间某些结构联系,但大部份的胚元各自独立混杂在育腔之中。此外尚注意到尾蚴体棘发生在成熟前期,但其密度较成熟尾蚴小,而其大小却比成熟尾蚴的大。尾蚴头器上感觉乳突和围褶可能先于内部腺体细胞的分化。  相似文献   

4.
藁杆双脐螺(Biotaphafaria straminea)是曼氏血吸虫中间宿主。曼氏血吸虫(Shistosoma mansoni)是寄生在人体内的血吸虫,生活史与日本血吸虫生活史大体相似,成虫交配产卵,卵随大便、偶从小便排出体外,在水中孵出毛蚴,毛蚴入双脐螺体内,发育成母胞蚴、子胞蚴,尾蚴,然后到终末宿主(人)。曼氏血吸虫与日本血吸虫在终末宿主体内的移行径路极为相似,常能数次通过肝毛细血管、肺及大循环,最后定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透射电镜观察我国大陆品系日本血吸虫子胞蚴前端、收缩区和扩张区的超微结构。发现子胞蚴前端存在体被凹陷区及括约肌的构造,同时可见神经细胞。这个子胞蚴精细分化区可能具有产孔的生理功能,尾蚴从产孔中逸出是非创伤性逸出功能的一种生理适应。并与曼氏血吸虫子胞蚴产孔的超微结构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6.
外睾吸虫幼虫期的早期发育及贝类宿主淋巴细胞的反应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唐崇惕  舒利民 《动物学报》2000,46(4):457-463,T008
日本血吸虫病的媒介钉螺也是外睾吸虫的中间宿主。本文报告外睾吸虫早期幼虫在钉螺及窄口螺的寄特发育形式及贝类宿主的反应情况。贝类宿主吞食外睾吸虫虫卵后12天,毛蚴体体中的胚细胞已穿过宿主胃肠壁分散在其外围组织中。螺体在其头颈部产生大量血淋巴细胞并下行到内脏团包围虫体的胚细胞。生存的虫体胚细胞分散地通过宿主循环系统被送到消化腺及生殖腺的间隙中发育成早期雷蚴胚球。在雷蚴胚球周围尚有开始消退的宿主血淋巴细胞  相似文献   

7.
关于我国钉螺的分类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钉螺是日本血吸虫唯一的中间宿主,是传播血吸虫病的媒介,钉螺分布与血吸虫病流行有着密切关系,凡有日本血吸虫病流行的地区,都有钉螺分布。世界上钉螺分布于东南亚地区,并以我国为主,此外,尚分布于日本及菲律宾;但在1959年也曾在巴西发现钉螺(巴西钉螺 Oncomelania brasiliensis Rey)。我国钉螺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及长江以南除贵州省以外的13个省、市、自治区内。  相似文献   

8.
1.对从感染日本血吸虫的小白鼠体内取出的发育未成熟的幼虫、性刚成熟的成虫、充分成熟的成虫以及从豚鼠体内取出的成虫或经离体培养后的虫休内脂类物质的分布世行了研究,并对成虫体内的脂酶和非特异性酯酶作了初步观察。 2.发育1周和2周的日本血吸虫幼虫其体内未能查见脂类物质,发育3周性刚成熟的成虫含有少量脂类颗粒,而在发育5周后充分成熟的虫体内则沉着大量的脂类物质,主要分布于雄虫实质组织和雌虫的卵黄腺及虫卵的卵黄细胞内。 3.成虫在葡萄糖-台氏液中离体培养3天后其体内含有大量脂类,并在若干原先未能查见脂类的肠管上皮细胞和肠腔内呈现脂类阳性颗粒。但在无糖台氏液中“饥饿”20小时后,未见虫体内形态上可见的脂类阳性反应有何显著减弱。 4.根据所用显示脂类反应的特异性,可以辨认出在雄虫实质组织内是中性脂肪而在雌虫的卵黄细胞中主要为磷脂和少量中性脂肪。 5.应用Tween法或α-萘酚醋酸酯法未能发现日本血吸虫成虫体内有脂酶或非特异性酯酶的存在。 6.对日本血吸虫成虫体内所沉着的脂类物质的来源和生理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四川日本血吸虫在安徽钉螺体内传代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染血吸虫的钉螺是血吸虫病防治研究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实验材料。以往用四川绵竹等地血吸虫毛蚴人工感染钉螺的成功率均很低,且常常发生大量死亡现象。我所曾对室外槽感染饲养钉螺及室内用不同感染和饲养方法进行比较,均未得到满意结果。从1986年开始,试用四川地区血吸虫在安徽贵池肋壳钉螺体内进行传代,使钉螺感染率有明显提高,现将初步结果报道如下:材料和方法用逸蚴法分别从四川省芦山县现场采集的感染钉螺和人工感染浙江地区血吸虫的安徽贵池钉螺所获得尾蚴,感染家兔,42天后解剖,收集肝脏虫卵,孵化毛蚴感染安徽贵池钉螺,所得尾蚴为第Ⅰ…  相似文献   

10.
复殖类吸虫的生活史通常要经过虫卵、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及囊蚴几个阶段。随大便排出的虫卵有的是单细胞的,有的卵内已含有成熟的胚胎(毛蚴)。有的虫卵在子宫内孵化(如棘口科并睾吸虫属的一种Parochis acanthus),有的要经过体外发育后才孵化(如姜片虫),有的成熟卵进入螺体后才孵化(如华枝睾吸虫),但大多数吸虫卵落入水内,经发育后,孵出毛蚴,若侵入适当的中间宿主后才能继续发育。吸虫的第一中间宿主是软体动物,通常是腹足类,有时是瓣鳃类或掘足类,但未见于头足类和双神经类。在软体动物体内大多数都要经过胞蚴阶段,有的还有子胞蚴(如日本血吸)。由胞蚴或子胞蚴产生雷蚴,但也有的没有雷蚴  相似文献   

11.
滇、川、皖日本血吸虫对吡喹酮敏感性的比较实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吡喹酮对日本血吸虫成虫有较强的杀虫作用,但对不同地区血吸虫的敏感性,至今尚有不同看法。本文就云南大理、四川西昌、安徽贵池三地日本血吸虫对吡喹酮的敏感性进行了一些实验研究。材料和方法药物:吡喹酮系上海第十一制药厂合成,批号820336,按需要量配制备用。血吸虫:捕捉大理、西昌自然感染阳性钉螺,用压碎法收集尾蚴;贵池钉螺,则采用本所饲养阳性钉螺逸蚴,感染18—22克昆明种小鼠,每鼠接种40条。感染后28天,将三个地区各分治疗及对照共六个组,每组20只小鼠。治疗组按300mg/kg×1(半数治愈量)灌胄法给药,停药后30天解剖取虫,计算其减虫率…  相似文献   

12.
异地钉螺杂交的后代对安徽的日本血吸虫的感受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安徽贵池县的日本血吸虫感染四川、福建、湖北、江西、江苏等省的钉螺在实验室繁殖的后代相互杂交产生的子_1、子_2和子_3代。结果表明,易被安徽的血吸虫感染的湖北、江西及江苏等省的钉螺杂交产生的子代也易被安徽的血吸虫感染。不易感或感受性弱的与易感染安徽的血吸虫的钉螺相互杂交产生的子代,有的仍不易感;有的可被感染,感染率有显著地提高,表明我国不同地区钉螺的感染率有地域差异。  相似文献   

13.
东方人类血吸虫及其螺蛳宿主交互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鸿昌  乌伯坦 《动物学报》1989,35(2):189-195
以我国安徽及菲律宾莱特岛的日本血吸虫、湄公血吸虫、马来西亚类似日本血吸虫以及中华血吸虫交互感染其螺蛳宿主。结果表明日本血吸虫及钉螺与湄公血吸虫、马来西亚类似日本血吸虫及其螺蛳宿主亲缘关系较疏远。而湄公血吸虫与马来西亚类似日本血吸虫及其螺蛳宿主有较近的亲缘关系。交互感染结果为马来西亚类似日本血吸虫及钙河罗氏螺的分类问题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以5%二甲基亚砜为冷冻保护剂,将马来丝虫微丝蚴置于含20%小牛血清的RPMI-1640保存液内,在低温下(-196℃)保存。经过30—270天,微丝蚴解冻后的存活率为93—98%,大部均可使蚊虫宿主感染,并在终宿主长爪沙鼠体内发育为成虫,在其腹腔液内检获微丝蚴。 同法冻存含马来丝虫感染期幼虫的蚊体,经30、90、及181天后,解冻的蚊体内幼虫,其存活率为46.2—54.4%,90天前大部幼虫可在沙鼠体内发育并产出子代,但冻存180天组似已失去感染性。  相似文献   

15.
以结膜吸吮线虫产在家兔眼分泌物内的初产蚴和解剖雌虫子宫内的幼虫,喂饲实验室繁殖的变色纵眼果蝇进行感染,证明了变色纵眼果蝇可作为我国结膜吸吮线虫的中间宿主。以终宿主眼分泌物中的初产蚴喂饲感染果蝇,结果在感染后第16天,于存活的11只果蝇中,在2只雄蝇的口器和头部检出感染期幼虫9条。用取自雌虫体内的幼虫,平均每蝇5条幼虫的比例喂饲感染608只果蝇,结果检出阳性蝇106只,其感染率为17.4%。并发现幼虫在果蝇体内发育主要侵入雄蝇睾丸外层组织和雌蝇的血腔壁形成“虫泡囊”,幼虫在囊内发育至腊肠蚴蜕1次皮,进入感染前期发育阶段,再行第2次蜕皮,而发育成感染期幼虫。发育速度与外界温度密切相关,当外界温度为26.1—31.8℃,发育到感染期幼虫最早天数需要17天。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次阐明卵形半肠吸虫(Mesocoelium ovatum Goto et Ozaki,1930)的全程生活史。在福州,终宿主为黑眶蟾蜍(Bufo melanostictus),实验中间宿主为蜗牛,Bradybaena similaris和Cathaica ravida sieboldtiana。蜗牛吞食本吸虫卵而受感染。毛蚴在蜗牛肠管内孵化,而后钻到肠壁外发育为母胞蚴、子胞蚴、尾蚴和囊蚴各发育期。囊蚴可在子胞体中形成并可感染黑眶蟾蜍。本文讨论了半肠属(Mesocoelium)的演化系统问题及与外斜睾总科(Plagiorchioidea)中一些吸虫类群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日本血吸虫中间宿主钉螺在30℃时排出尿素和氨量分别为9.88±1.87及6.24±2.66μmol/g/24h比在15℃时排出的6.51±1.24及2.68土0.31μmol/g/24h的多;饥饿钉螺徘出尿素和氨的量比饱食钉螺多。7×10~(-5)mol/L溴乙酰胺使钉螺排出尿素和氨的量减少,钉螺在无光条件下尿素排出量增加。钉螺具有合成尿素的鸟氨酸氨甲酰转移酶、精氨酸酶及精氨酸代琥珀酸合成酶与裂解酶。钉螺排出尿素多于排出的氨应属于排尿素的动物。  相似文献   

18.
多房棘球绦虫在我国自然动物宿主的发现及其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报告在我国宁夏固原地区野生动物首次发现多房棘球蚴痫的病原自然感染。当地红狐自然感染多房棘球绦虫成虫27.27%,感染强度1,840—4,050条;达乌尔黄鼠citellus dauricus自然感染多房棘球蚴0.2%。成虫孕节人工感染小白鼠后163—424天,在其肝脏内可检到发育含有大量成熟原头节的多房棘球蚴。成虫期与幼虫期的形态特征有详细的描述并同国外代表性地区的报告列表比较。对我国西北地区人体多房棘球蚴病作综合报道。  相似文献   

19.
方仁丽  徐秀菽 《四川动物》1996,15(4):148-152
本实验用长爪沙鼠体内周期型马来丝虫微丝蚴,感染东乡伊蚊收集感染期幼虫,经腹腔内注射55只小白鼠(昆明种)后,定期抽查小白鼠腹腔液和解剖小白鼠观察丝虫发育情况。在14天、30天、60天、140天和160天时,分别检获了Ⅲ期、Ⅳ期幼虫、童虫和成虫。成虫感染率为34.6%(9/26)。91天还查出微丝蚴。实验结果表明:周期型马来丝虫可以在昆明种小白鼠体内发育到成虫并产生微丝蚴。  相似文献   

20.
日本血吸虫在离体培养中的产卵和虫卵发育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本文证明日本血吸虫卵在适合的条件下,在离体培养中亦能发育至成熟,并孵出毛蚴,而并不一定需要经过一个宿主组织内发育阶段。日本血吸虫卵在离体培养中自产出到完全发育成熟所需的时间最少为12—13天。 2.日本血吸虫卵在离体培养中发育至成熟的必需条件为:培养液中必需有血清及红血细胞的存在,其中尤以红血细胞的存在更为重要。 3.本文应用相比差显微镜初步但较系统地观察和描写了血吸虫卵细胞的分裂发育过程。证明血吸虫卵细胞的分裂过程亦属不等裂的类型,与其它吸虫卵细胞分裂发育的过程类似。为了便于统计,本文把血吸虫卵的发育过程分为以下四个时期:1)单细胞期。2)细胞分裂期。3)胚胎发育期。4)毛蚴成熟期。本文并对发育各期的出现时间及增减趋势进行了初步观察。 4.本文证明凡是在宿主体内曾经合抱过的发育成熟的血吸虫雌虫,不论它在离体培养时是否处于合抱状态,雌虫均能产卵。其所产出的虫卵数量的多少与所用培养液的种类及雌虫在培养液中的存活时间有关。同时亦证明了血吸虫在离体培养的环境中不仅能将其子宫中已形成的虫卵排出,而且还有新的虫卵的形成。其产卵数量和培养时间有关,其产卵高峰期为培养后的第2—7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