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参照Miller等人n 0]的大鼠离体肝脏灌流方法,我们设计制作了一套灌流装置,此装置由三部分组成:超级恒温器(维持灌流系统恒温用)、气体交换系统及灌流仪(用有机玻璃制作:上部有加热弯管,肝门静脉插管,温度计及恒温水浴夹层;下部有放置肝脏的漏斗和平板、灌流室、胆汁引流管、通气口及恒温水浴夹层)。用含O.15%葡萄糖的Krebs-Ringor碳酸氢盐缓冲液为灌流介质,流速2—3毫升/分钟/克肝,灌流4小时,在灌流期间持续通入95%Or-5?20灌流后肝脏无坏死灶出现,肝切片显微观察,结构基本正常。通过胆汁分泌量及耗氧量测定,证明本法可维持肝脏正常功能至少4小时。我们将灌流液浓缩后,作脂质测定及脂蛋白电泳分析:总胆固醇为0.062±0.008毫克/克肝(n=7,p=95%);有一条相当于大鼠血清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及两条相当于高密度脂蛋白(HDL)的色带。本装置构造简单,保证恒温,流速较稳定,适用于物质代谢及其调节与药物代谢的研究。目前,我们已将此法用于大鼠肝脏脂质代谢、脂蛋白代谢及肝脏肝素可释放脂酶活性的研究(均见另文)。  相似文献   

2.
克伦特罗对大鼠肝脏氮代谢及IGF-I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克伦特罗(CL)影响机体物质代谢的有关肝脏机制.方法利用大鼠离体肝脏灌流技术测定CL对肝脏灌流液中尿素氮水平,肝组织谷丙转氨酶(GPT)活性以及肝脏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合成和分泌的影响.结果CL可使大鼠离体肝脏产生的尿素氮浓度下降,并有一定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在给药后灌流的1、2、3、4h内1×10-6 mol/L的CL使大鼠肝脏产生的尿素氮分别下降15.02% (P>0.05)、17.97% (P>0.05)、26.76%(P<0.05)和30.08%(P<0.01),1×10-8mol/L的CL具有类似的效应.CL抑制大鼠肝组织中GPT的活性,×10-6mol/L的CL使得肝组织中GPT活性下降24.65%(P<0.05).CL还影响大鼠离体肝脏IGF-I的生成和分泌,×10-6 mol/L CL使大鼠肝组织内IGF-I的含量比对照组升高19.77%(P<0.05),灌流液中IGF-I的水平也呈增加的趋势.结论CL可通过增加对肝脏氮的储留及增强肝脏IGF-1的合成和分泌而促进机体的物质代谢.  相似文献   

3.
探讨不同多不饱和脂肪酸饮食对载脂蛋白E(apoE)缺失小鼠含apoB100脂蛋白代谢的影响.2月龄雄性载脂蛋白E缺失小鼠添加2%紫苏籽油或红花油饮食干预6周,检测其血脂和血清apoB100水平;测定肝脏组织中HMG-CoA还原酶活性;使用实时定量PCR分析肝组织中含apoB100脂蛋白代谢相关基因表达;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检测PPARα蛋白表达;油红O染色检测肝细胞中脂质积累.结果显示,紫苏籽油饮食干预可降低血清LDL-C和apoB100水平,降低肝组织中HMG-CoA还原酶活性以及apoB100、FAS、HMG-CoAR、ACAT2、LRP、LDLR和SREBP-1c基因mRNA的表达,显著升高转录因子PPARα的mRNA和蛋白质水平,明显降低肝脏中脂质沉积.而红花油饮食干预后升高了小鼠血清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肝脏apoB100的mRNA表达水平,降低PPARα的mRNA和蛋白质水平,明显促进肝脏中脂质积累.结果提示在饮食中添加紫苏籽油可有效降低含apoB100脂蛋白的代谢,对动脉粥样硬化以及脂肪肝等疾病有更好的保护作用,对于正常人群以及家族性Ⅲ型高脂蛋白血症患者的日常膳食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探讨不同多不饱和脂肪酸饮食对载脂蛋白E(apoE)缺失小鼠含apoB100脂蛋白代谢的影响.2月龄雄性载脂蛋白E缺失小鼠添加2%紫苏籽油或红花油饮食干预6周,检测其血脂和血清apoB100水平;测定肝脏组织中HMG-Co A还原酶活性;使用实时定量PCR分析肝组织中含apoB100脂蛋白代谢相关基因表达;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检测PPARα蛋白表达;油红O染色检测肝细胞中脂质积累.结果显示,紫苏籽油饮食干预可降低血清LDL-C和apoB100水平,降低肝组织中HMG-Co A还原酶活性以及apoB100、FAS、HMG-Co AR、ACAT2、LRP、LDLR和SREBP-1c基因mRNA的表达,显著升高转录因子PPARα的mRNA和蛋白质水平,明显降低肝脏中脂质沉积.而红花油饮食干预后升高了小鼠血清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肝脏apoB100的mRNA表达水平,降低PPARα的mRNA和蛋白质水平,明显促进肝脏中脂质积累.结果提示在饮食中添加紫苏籽油可有效降低含apoB100脂蛋白的代谢,对动脉粥样硬化以及脂肪肝等疾病有更好的保护作用,对于正常人群以及家族性Ⅲ型高脂蛋白血症患者的日常膳食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高脂饮食诱导建立肥胖大鼠模型,研究芫根总皂苷减肥降脂的作用机制。以奥利司他(48 mg/kg)为阳性药,设芫根总皂苷3个剂量组(500 mg/kg、1000 mg/kg、1500 mg/kg),灌胃给药45 d。检测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脂蛋白脂酶(LPL)、肝脂酶(HL)、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CAT)、胰脂肪酶(PL)的活性及丙二醛(MDA)、游离脂肪酸(FFA)、瘦素(LEP)的含量。结果显示与高脂模型组相比,芫根总皂苷可不同程度升高SOD、GSH-Px、LPL、HL活性,抑制PL活性,降低MDA、FFA、LEP含量,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是提高抗氧化能力,降低肝脂质损伤,促进脂质分解,抑制脂肪吸收,改善脂质代谢及瘦素抵抗等。  相似文献   

6.
分子量约26KD的载脂蛋白M(apolipoprotein M,apoM)是脂蛋白超家族(Lipocalin)的成员.apoM特异性在肝实质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表达,其生理功能可能与肝脏和肾脏的功能密切相关.成熟apoM保留的疏水信号肽介导其"锚着"于脂蛋白颗粒的脂质部分,参与机体脂质代谢.血浆apoM主要存在于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颗粒中,与前β-HDL的形成有密切关系,参与HDL颗粒的重塑,对维持正常的脂质代谢有重要作用.动物实验进一步证实apoM可能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apoM的深入研究将会为脂代谢异常的疾病如冠心病,糖尿病,肝病等机制的研究打开新的视野,提供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对肥胖大鼠肝组织中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炎症通路以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普食组(NC)和高脂饮食组(HFD)。喂养16周后,将高脂饮食组随机分为HFD组与EGCG组继续喂养16周,检测相关代谢指标,测定肝组织甘油三酯含量,并进行油红染色评估肝脂质聚集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其肝脏中TLR4和TNF受体相关因子6(TNF receptor associated factor 6,TRAF6)mRNA水平;蛋白质印记检测其肝组织中TLR4信号通路及胰岛素信号通路相关蛋白水平。结果EGCG明显降低大鼠肝脏甘油三酯浓度及脂质聚集、TLR4和TRAF6 mRNA水平,TLR4信号通路相关蛋白水平及胰岛素信号通路相关蛋白水平。结论EGCG抑制肥胖大鼠肝组织中TLR4通路以及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8.
慢性高原低氧对高原鼠兔和大鼠肝脏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们曾经发现,移入高原的实验大鼠子一代和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对高原低气压低氧有完全不同的适应能力和适应机理(杜继曾等,1982)。我们还观察到,在24小时急性高原低氧时,由低地移入2300米高原的大鼠后裔在5000米和8000米的高度上,出现了以转氨酶、肝溶酶体酸性磷酸酶活力升高、肝糖原和蛋白质含量下降的肝脏代谢异常和肝脏病理变化,而高原鼠兔只是在8000米高度时,才始出现部分指标的轻度变异(杜继曾等,1982),从而揭示了高原鼠兔的肝细胞代谢在细胞水平上对低氧的适应机制优越于移入高原的实验大鼠后代。慢性低氧又如何作用于大鼠和高原鼠兔的肝脏代谢?迄今尚无人研究。因此对这一作用规律的认识和阐明,在环境适应生理学领域、人类高原活动和畜牧业生产上都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观察了用抗氧化剂维生素E预处理后,三氯乙烯(3000mg/kg B-W-) 一次性经口染毒24h 大鼠肝脏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等抗氧化酶活力及丙二醛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三氯乙烯染毒组肝脏中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及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力均高于对照组(P< 0-01) ;而维生素E干预组的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及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力均分别低于三氯乙烯染毒组(P< 0-01) ,说明三氯乙烯急性染毒可引起肝脏脂质过氧化反应及肝损害,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升高可能是机体受自由基及脂质过氧化反应刺激而诱导产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应,维生素E对三氯乙烯所致的肝损害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益生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肝脏脂质代谢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实验设置对照组(Con组)、Aeromonas hydrophila组(Ah组)、Aeromonas hydrophila+Bacillus subtilis组(Ah+Bs组)、Bacillus subtilis+Aeromonas hydrophila组(Bs+Ah组), 三个实验组均腹腔注射1×105 CFU/fish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 枯草芽孢杆菌饲料含菌量为1×107 CFU/g, 实验周期为56d, 并于第28和第56天取样。结果表明, 与Ah组相比, 投喂枯草芽孢杆菌饲料后, (1)体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显著增加(P<0.05); (2) 28d时肝脏油红O染色脂滴面积及脂肪含量显著下降(P<0.05); (3)调节血脂代谢及缓解肝脏损伤: 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升高, 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 (4)调节脂质代谢: 28d时乙酰辅酶A羧化酶的表达水平下调, 脂蛋白脂酶及脂肪甘油三酯脂肪酶的表达水平上调; (5)增强肝脏抗氧化能力、减少脂质过氧化的发生: 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总抗氧化能力提高; 丙二醛及过氧化氢含量降低。综上, 在饲料中添加益生枯草芽孢杆菌可以增强草鱼的抗氧化能力, 缓解机体因嗜水气单胞菌感染造成的肝脏损伤, 调节肝脏脂质代谢功能, 减少脂质在肝脏中的积累, 并促进草鱼的生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持续性运动训练(CT)与高强度间歇运动训练(HIIT)对正常和肥胖大鼠血清和肝脏FGF21蛋白含量及肝脏脂肪代谢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普通饲料及45%高脂饲料喂养,8周后以普通饲料喂养,大鼠体重增加20%为肥胖造模成功标准。将正常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安静组(LC)、正常高强度间歇运动训练组(LHI)、正常持续性运动训练组(LCT),肥胖大鼠随机分为肥胖安静组(OC)、肥胖高强度间歇运动训练组(OHI)及肥胖持续性运动训练组(OCT),每组10只,运动干预组大鼠进行8周不同方式负重游泳运动训练干预,末次运动干预间隔24 h后取血液检测血清炎症因子、FGF21水平,取肝脏组织检测脂质含量、脂代谢酶含量及FGF21表达水平。结果: 与LC组比较,OC组大鼠体重、血清炎症因子、肝脏甘油三酯(TG)含量显著增高(P<0.05),LHI组肝脏TG含量显著降低,LCT组肝脏FGF21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5)。与OC组比较,OHI组大鼠肝脏TG含量显著降低(P<0.05),线粒体CPT-1β、β-HAD酶含量显著升高(P<0.05),OCT组大鼠肝脏LPL、FAT/CD36酶含量显著增高,血清、肝脏FGF21水平均显著上升(P<0.05)。结论: 两种运动方式均能降低正常、肥胖大鼠体重及肥胖大鼠肝脏脂质沉积现象,其中HIIT上调线粒体脂肪氧化水平,显著降低正常、肥胖大鼠肝脏TG含量,而CT通过提高正常、肥胖大鼠肝脏FGF21蛋白表达及血清FGF21水平,促进肝脏摄取脂肪酸,对缓解肥胖大鼠肝脏脂质沉积效果有限。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非诺贝特对衰老大鼠肝脏组织肉毒碱棕榈酰转运酶Ⅰ水平的影响,从而探讨衰老过程中出现脂质代谢异常的可能机制及非诺贝特对脂质代谢的调节作用.方法:雄性SD年轻大鼠(4~6周龄)16只和老年大鼠(24个月龄)16只,分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非诺贝特组(非诺贝特喂养2周),测定大鼠血清中三酰甘油和总胆固醇水平,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大鼠肝脏组织肉毒碱棕榈酰转运酶Ⅰ水平.结果:年轻对照组比较,老年对照组的三酰甘油和总胆固醇水平升高,大鼠肝脏组织肉毒碱棕榈酰转运酶Ⅰ水平表达降低.非诺贝特组与老年对照组比较三酰甘油和总胆固醇水平均下降,非诺贝特升高不同年龄组大鼠肝脏组织肉毒碱棕榈酰转运酶Ⅰ水平.结论:衰老过程中大鼠肝脏组织肉毒碱棕榈酰转运酶Ⅰ水平表达减少可能与老年脂质代谢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3.
肝缺血再灌流损伤和复方丹参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观察大鼠肝脏缺血后再灌流时酶组织化学及超微结构的变化,同时观察复方丹参的保护作用。结果显示:肝缺血2小时后再灌流3小时,肝SDH、Mg2+-ATPase、G-6-Pase的活性明显降低,LDH、ACP的活性明显增强。超微结构变化表现为肝细胞内线粒体肿胀、嵴断裂、空泡样变,粗面内质网颗粒明显减少,肝窦扩大、窦壁内皮细胞肿胀,胆小管扩张,微绒毛减少、断裂。复方丹参对肝细胞的缺血再灌流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维拉帕米拮抗内皮素所引起的心肌损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唐朝枢  苏静怡 《生理学报》1990,42(4):374-378
本实验用10~(-8)mol/L 内皮素灌流离体大鼠心脏,导致平均灌流压,心室内压急剧升高,±LV dP/dt_(max)值显著降低,心肌蛋白漏出和脂质过氧化物形成,心肌钙含量显著增加等严重心脏功能和组织损伤。钙通道阻滞剂维拉帕米,无论与内皮素同时灌流或在内皮素灌流以后应用,都能有效地拮抗内皮素的心脏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白皮杉醇苷(PG)是藏边大黄中一种天然抗氧化剂,前期研究发现其极易发生代谢。本文主要研究PG在大鼠体内外的葡萄糖醛酸结合代谢特征。SD大鼠经尾静脉注射给予PG(20 mg/kg),采集给药后胆汁样品,采用LC-MS对主要代谢产物进行结构推测。在此基础上,研究大鼠肝微粒体体外温孵体系中PG的葡萄糖醛酸结合代谢,并测定酶促反应动力学参数。实验结果显示SD大鼠经尾静脉注射给予PG,可在胆汁中快速检测到多种PG及其衍生物的葡萄糖醛酸结合代谢产物。在大鼠肝微粒体体外温孵体系中,PG代谢生成两个与体内一致的单葡萄糖醛酸结合代谢物,其葡萄糖醛酸结合代谢的最大反应速率(Vmax)、米氏常数(Km)和肝内清除率CLint(Vmax/Km)分别为10.11 nmol/(min·mg)、0.36 mmol/L和0.028 m L/(min·mg)。PG经静脉途径进入大鼠体内可经肝脏被快速地广泛代谢,葡萄糖醛酸结合代谢是其体内消除的主要途径之一。大鼠肝脏的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对PG有较强的亲和力,可催化PG发生快速的葡萄糖醛酸结合代谢。  相似文献   

16.
本文观察了用抗氧化剂维生素E预处理后,三氯乙烯(3000mg/kg B.W.)一次性经口染毒24h大鼠肝脏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等抗氧化酶活力及丙二醛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三氯乙烯染毒组肝脏中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及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力均高于对照组(P<0.01);而维生素E干预组的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及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力均分别低于三氯乙烯染毒组(P<0.01),说明三氯乙烯急性染毒可引起肝脏脂质过氧化反应及肝损害,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升高可能是机体受自由基及脂质过氧化反应刺激而诱导产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应,维生素E对三氯乙烯所致的肝损害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脂肪酸结合蛋白5(FABP5)-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信号通路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学习记忆及脂质代谢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①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制备VD模型大鼠,设立正常对照组(WT组)、假手术组(sham组)及VD模型组;②设立WT组和WT+FABP5抑制剂组。4周后行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采用RT-q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测定脑内FABP5、PPARγ、p- PPARγ及脂蛋白脂肪酶(LPL)在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用试剂盒检测脑组织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游离脂肪酸(FFA)含量。结果: 与WT组和sham组相比,VD模型和FABP5抑制剂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P<0.05, P<0.01),脑内的FABP5、PPARγ、p- PPARγ及LPL在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上表达显著降低(P<0.05, P< 0.01);脑内的TC、TG和FFA含量明显提高(P<0.05, P<0.01)。结论: FABP5可通过PPARγ和LPL影响VD大鼠的学习记忆和脂质代谢。  相似文献   

18.
白皮杉醇苷(PG)是藏边大黄中一种天然抗氧化剂,前期研究发现其极易发生代谢。本文主要研究PG在大鼠体内外的葡萄糖醛酸结合代谢特征。SD大鼠经尾静脉注射给予PG(20 mg/kg),采集给药后胆汁样品,采用LC-MS对主要代谢产物进行结构推测。在此基础上,研究大鼠肝微粒体体外温孵体系中PG的葡萄糖醛酸结合代谢,并测定酶促反应动力学参数。实验结果显示SD大鼠经尾静脉注射给予PG,可在胆汁中快速检测到多种PG及其衍生物的葡萄糖醛酸结合代谢产物。在大鼠肝微粒体体外温孵体系中,PG代谢生成两个与体内一致的单葡萄糖醛酸结合代谢物,其葡萄糖醛酸结合代谢的最大反应速率(Vmax)、米氏常数(Km)和肝内清除率CLint(Vmax/Km)分别为10.11 nmol/(min·mg)、0.36 mmol/L和0.028 m L/(min·mg)。PG经静脉途径进入大鼠体内可经肝脏被快速地广泛代谢,葡萄糖醛酸结合代谢是其体内消除的主要途径之一。大鼠肝脏的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对PG有较强的亲和力,可催化PG发生快速的葡萄糖醛酸结合代谢。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熊果酸对自然衰老大鼠糖脂代谢紊乱和自噬功能影响。实验取22月龄SD雄性大鼠25只,随机分为3组,即老年模型组(n=9),熊果酸低剂量组(UA-L):灌胃给予熊果酸10 mg/kg(n=8),熊果酸高剂量组(UA-H):灌胃给予熊果酸50 mg/kg(n=8);另取8只3月龄SD青年大鼠作为青年对照组,均给予常规正常饮食饮水并记录摄食量和体重变化。用酶法和ELISA法检测血浆葡萄糖、甘油三酯和胰岛素并计算HOMA-IR指数,测定肝脏甘油三酯;油红"O"染色观察肝脏脂质沉积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肝脏自噬相关蛋白及线粒体质量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熊果酸(50 mg/kg)并不影响大鼠食物摄入量、体质量,但是逆转了老年大鼠血浆甘油三酯、胰岛素和HOMA-IR的升高,降低了肝质量、肝脏TG含量、改善了肝脏脂质沉积(P<0.05),与此同时老年大鼠肝脏自噬相关蛋白LC3B/3A,Beclin1和线粒体质量控制蛋白PGC-1α,Drp1的表达显著升高,但对P62、Pink1的表达无影响。根据以上实验结果推测熊果酸可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老年大鼠脂肪肝,增强肝细胞自噬,提高线粒体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马尾松树皮提取物(Pinus massoniana bark extract, PMBE)对载脂蛋白E(ApoE)基因敲除小鼠肝脏脂肪变性的影响。方法给8只ApoE KO雄性小鼠每天口服PMBE(30 mg/kg)2周,然后喂养高胆固醇及高脂饮食8周后,与普通饮食(NC)组及高脂饮食(HCD)组进行对比,取各组小鼠肝脏组织进行油红染色及Real-time PCR试验,检测脂质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经PMBE治疗后的小鼠肝细胞中脂质沉积减少,肝脏脂质含量减低;随后检测脂质代谢相关基因,发现PMBE通过减少脂质合成和增加脂解作用显著抑制了肝脏脂肪的蓄积。结论 PMBE可以预防肝脏脂肪变性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