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沙田柚不同外植体离体培养与植株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组织培养进行柑桔良种的快速繁殖可以克服常规方法费时的缺点 ,为进一步进行无病原体苗木繁育、诱变育种及遗传转化创造有利条件。目前我国开展此项工作较为广泛 ,已先后在红江橙 [1 ]、柠檬 [2 ]、金柑 [3]、甜橙 [4]及蕉柑 [5]等柑桔类中建立了组织培养的再生体系 ,但在柚类中相关的研究较少。笔者以沙田柚为材料 ,在离体培养条件下 ,成功诱导上下胚轴、根段及子叶的不定芽形成和植株再生。1  材料与方法1 .1  植物材料沙田柚种子 ( Citrus grandis Osbeck cv.Shatian Yu)经表面消毒后黑暗培养无菌苗 ,当苗长至 2 0 d左右时 ,将上…  相似文献   

2.
外源DNA直接导入小麦及其在育种上的应用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刘根齐  林世兰 《遗传学报》1994,21(6):463-467
本研究选用两个白粒小麦品种作供体,提取其总DNA,采用花粉管直接携带法导入75(198)红粒品种受体植株。DNA导入的第一代(D1),目的性状的转化频率为1.75%和2.94%。D2代变异率显著低于D1代。对D1,D2代所得目的性状变异后代,按照常规育种程序进行D3代观察与鉴定,得到已稳定遗传的后代,从中选取保持原品种其它优良性状而籽粒为的白色的变异类型混合脱粒,获得75(198)改良新品系。  相似文献   

3.
辣椒离体再生及遗传转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离体再生技术与遗传转化技术促进了传统农作物育种技术的发展并定向改良了辣椒性状.但由于辣椒较其它茄科植物再生困难,导致在利用DNA重组技术改良辣椒对生物和非生物胁迫抗性时增加了难度.近年来,辣椒器官再生、花药培养、胚培养和细胞培养等离体培养技术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就辣椒离体培养及相关生物技术进行了综述,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4.
该文概括总结了目前国内外有关大花三色堇(Viola × wittrockiana Gams.)的种质资源、主要性状遗传改良和育种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大花三色堇品种丰富, 且近缘种众多; 国内外对大花三色堇的主要观赏性状、营养性状及抗性等的遗传与改良进行了较为细致的研究; 通过采用杂交育种、多倍体育种、诱变育种和组织培养等技术取得了众多研究成果。雄性不育、花色花斑遗传规律和生物技术成为大花三色堇育种研究的工作重点。我国今后应在保护和利用其种质资源的基础上, 加快对大花三色堇新品种的培育。  相似文献   

5.
落叶松等针叶速生用材树种是北方工业人工林的主体树种,利用传统育种方法对落叶松进行遗传改良已不能满足现代林木遗传育种的需求.同时,由于其基因组庞大(大于15G),已知基因序列信息不足,成为植物界最难进行细胞工程、染色体工程、基因工程等分子育种及其品种创制的植物种.本文重点介绍了笔者研究组10多年来基于现代基因工程手段建立的农杆菌介导的落叶松遗传转化体系及花粉管介导的遗传转化体系,并介绍了利用转基因技术对落叶松进行快速定向培育及遗传改良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6.
人参的遗传改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遗传改良是人参育种的重要手段之一,而遗传转化和再生体系的建立是开展人参遗传改良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人参植株再生可以通过器官发生和体细胞胚发生,间接体细胞胚发生是人参植株再生的主要途径,从不同外植体,不同碳源,体细胞胚优化和无激素再生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在人参遗传转化方面,发根农杆菌和根癌农杆菌对人参的遗传转化均已成功,人参皂苷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基因和抗除草剂基因也已陆续导入人参,得到了遗传改良的转化人参。发根培养系统可用于大量生产人参皂苷,讨论了rolC基因对人参发根诱导的作用,发根植株再生能力及生物反应器培养,最后指出了人参基因工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转基因育种是快速定向改良兰花育种目标性状的有效方法,但迄今未见有关墨兰转基因育种的研究报道。试验以‘企剑白墨’墨兰Cymbidium sinensis cv.‘Qijianbaimo’的根状茎为受体材料,研究了影响农杆菌介导墨兰遗传转化效率的因素,以建立有实用价值的墨兰遗传转化技术体系。结果表明,受体的预培养时间、乙酰丁香酮的添加方式及浓度、农杆菌工程菌液浓度(OD600)、侵染时间和共培养时间均对‘企剑白墨’根状茎的GUS瞬时表达率有显著影响。以预培养39 d的根状茎尖为材料,在添加200μmol/L乙酰丁香酮,OD600为0.9的工程菌液中侵染35 min后,转入添加200μmol/L乙酰丁香酮的共培养基中培养7 d时,‘企剑白墨’根状茎的GUS瞬时表达率最高,为11.67%。采用上述条件对‘企剑白墨’墨兰进行遗传转化,经PCR鉴定和GUS染色检测,从400株再生植株中获得了3株转基因植株,转化率为0.75%。研究表明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对墨兰进行遗传改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作物抗旱相关性状的QTLs定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景蕊莲 《生物技术》2000,10(6):31-38
提高作物品种的抗旱性、获得高产稳产是抗旱育种的最终目标。作物分子连锁图谱的构建及其它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为改良作物抗旱性提供了新机遇。Tanksley等[1]指出,通过RFLP或其他分子标记进行标记辅助选择,为难以测量的性状提供了一条重要的选择途径。通过对抗旱相关性状的数量性状位点(QTLs)的标记,就可以把复杂的性状作为一套单基因性状进行分析和选择。一旦找到紧密连锁的标记(1-5cM),就可以在育种工作中进行标记辅助选择[2]。分子标记使育种家无需测定表型就能够追踪调控抗旱性状的遗传位点,可免去多年多点的大量田间…  相似文献   

9.
月季遗传转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月季再生方式主要有直接再生、芽体再生、体细胞胚再生。主要从品种、外植体、基本培养基成分、激素浓度及配比、碳水化合物、培养条件等影响因素对其进行了论述 ;同时从外源基因、转化方法、转基因植物再生方式和检测等方面对月季遗传转化进行综述。最后展望了基因工程在月季育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大花三色堇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概括总结了目前国内外有关大花三色堇(Viola × wittrockiana Gams.)的种质资源、主要性状遗传改良和育种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大花三色堇品种丰富, 且近缘种众多; 国内外对大花三色堇的主要观赏性状、营养性状及抗性等的遗传与改良进行了较为细致的研究; 通过采用杂交育种、多倍体育种、诱变育种和组织培养等技术取得了众多研究成果。雄性不育、花色花斑遗传规律和生物技术成为大花三色堇育种研究的工作重点。我国今后应在保护和利用其种质资源的基础上, 加快对大花三色堇新品种的培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