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磷脂(cardiolipin,CL)重塑是指心磷脂的四条脂肪酸酰基链的主要组成分子丢失和紊乱,慢性疾病普遍存在CL结构重塑,因此称为CL重塑。CL重塑是造成肥胖症、糖尿病、巴氏综合征和病理性心肌肥厚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引起线粒体结构与功能障碍的核心靶点之一。心磷脂酰基转移酶ALCAT1调控CL重塑,ALCAT1通过对CL支链结构进行重塑性修饰,加速活性氧产生导致CL重塑。因此,抑制CL重塑是防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有效策略。目前未见有运动防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与CL重塑的报道。积极开展运动与CL代谢、运动防治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与改善CL重塑研究,以及CL重塑与老年病防治手段和方法筛选等研究,将为运动防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手段和方法筛选提供新思路和新靶点。本文综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CL重塑研究进展,并对其运动干预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1990─1992年期间在本校饲养金鱼的传染性疾病和侵袭性疾病进行了观察与防治研究。结果表明,池塘总发病率为23.3%。其中,侵袭性疾病为甚,占21.1%。主要有车轮虫病、指环虫病、鱼鲺病等。而传染性疾病仅占2.2%,主要有白头白嘴病、白皮病等细菌病,流行不广,危害不大。疾病的流行期是6-10月,尤以6、9、10月为甚。在现有饲养条件下,鱼体消毒、饵料消毒、药物预防三方面等综合措施有利于疾病的控制。在药物防治方面还要注意适时性、针对性。  相似文献   

3.
疟疾、登革热等重大传染性蚊媒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且目前缺乏有效的药物和疫苗,防治埃及伊蚊、冈比亚按蚊等媒介昆虫是控制和消除这些疾病的有效手段。化学杀虫剂的大规模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疾病的传播,但其抗药性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也随之而来。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为昆虫不育技术(SIT)的更新及害虫防治提供了新的策略,由此发展起来的以释放携带显性致死基因昆虫(RIDL)为代表的一系列遗传不育技术为蚊虫种群防控提供了更加有效的选择。本文概述了遗传技术在蚊虫防控中的应用进展,包括蚊虫遗传防治的历史和策略,阐述了RIDL技术体系的原理,同时介绍了相关遗传控制品系和已经开展的田间释放研究,展示了遗传修饰不育技术在蚊媒疾病防治中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4.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具有与人类疾病相似的症状或病理变化。应用动物模型是现代医学认识生命科学客观规律的重要实验方法。用实验结果推测人类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研究有效的防治措施。本主要介绍在生物技术的开发中实验动物的选择和传染性疾病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5.
冠状病毒能够引发多种传染性疾病,给动物和人类的健康带来严重危害。研发有效的疫苗和抗病毒药物成为防治疾病的重要手段。冠状病毒基因组能够编码多种蛋白质,包括结构蛋白、非结构蛋白和辅助蛋白。解旋酶非结构蛋白13 (nonstructural protein 13, NSP13)是冠状病毒编码的一种关键非结构蛋白,能够调控病毒复制和宿主先天免疫反应。因此,NSP13被认为是研发抗冠状病毒药物的重要靶点。本文结合国内外现有NSP13相关研究成果,对冠状病毒解旋酶NSP13的来源与结构、序列保守性、解旋机制、酶抑制剂、蛋白互作以及免疫调控等方面进行综述,并且分析了NSP13研究目前面临的问题,为研发靶向NSP13的广谱抗冠状病毒药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目前尚无彻底根除HIV/AIDS的药物,也无相关疫苗研制成功。植物来源的天然产物由于种类丰富、结构多样、毒副作用小等诸多优点,成为艾滋病防治药物或先导化合物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简要综述了近5年来具有抗HIV活性的植物来源天然化合物的研究进展,期望通过对其相关研究进展的总结,为抗HIV药物开发提供有潜力的先导化合物。  相似文献   

7.
《蛇志》2014,(4):F0004-F0004
<正>为了让大众更好地了解人体微循环血流与健康长寿的关系、亚健康和慢病非传染性疾病的关系及其调理与防治的研究和应用,更好地为大众健康服务。2014年11月29日下午在广西区科学技术协会学术报告厅举办了2014微循环血流与健康长寿学术报告会本次学术报告指导单位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科  相似文献   

8.
治疗性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疗性疫苗通过打破机体的免疫耐受,提高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对一些目前尚无有效治疗药物的传染性疾病、肿瘤等起到治疗作用。介绍了治疗性疫苗的概况、机理和临床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9.
国内鱼类病毒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新建  李贵生 《生态科学》2004,23(3):282-285
病毒性疾病是危害水生动物最严重的一类疾病,是水产养殖业发展的重大障碍。近年来,中国水生动物病毒病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还有许多方面的研究有待加强,有很多未知领域需要进行探索与研究。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鱼类病毒病的研究进展,主要介绍了草鱼出血病、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淋巴囊肿病、传染性脾肾坏死病、鳗鲡病毒病、真鲷病毒病等不同鱼类病毒病的临床症状、流行病学、检测手段、致病机理、防治措施以及引起该病的病原体的形态结构、理化性质等,旨在为鱼类病毒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罕见病,又称"孤儿病",是指发病率极低的疾病,绝大部分属于先天性疾病、慢性病,且常常危及生命。近年来,随着公众认知度的提高、国家政策的支持、诊断及治疗技术的进步,罕见病药物市场逐渐发展起来,销售额逐年增加,出现多个"重磅炸弹"级药物。国际大型药企开始抢占罕见病药物市场并且加紧药物研发,目前正在研发的罕见病药物有500多个,主要针对罕见癌症、遗传性疾病、神经类疾病、传染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在罕见病管理及市场发展方面都已经比较完善,而中国在这方面还比较落后。对中国罕见病药物市场的发展困境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能够促进国内罕见病药物市场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