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羊草种群无性系生长格局的研究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相似文献   

2.
羊草无性系植物种群觅养生长格局与资源分配的研究   总被引:34,自引:3,他引:3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按照理论种群生态学的研究方法,从生长参数的形态功能变化和发育参数的时间变化入手,系统地研究了羊草无性系植物种群觅养生长格局与资源分配的基本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羊草无性系种群适合于用ψ=0.5、μ=1.0、Tr=7和Ts=2的分配函数模型描述其觅养生长格局与资源分配。文中建立了大小—制约分配模型,并用此模型预测了与觅养生长格局有关的资源分配。这一研究深刻地揭示了较为动物种群搜索途径复杂得多的无性系植物种群的觅养行为。  相似文献   

3.
羊草(Leymus chinensis)种群无性系种群动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昱生 《生态学报》1993,13(4):291-299
本文根据1985-1990年在天然羊草种群无性系的观测与统分析,在研究羊草种群性系生活周期的基础上,探讨了其种群动态,建立了用转移概率矩阵表示的种群动态模型。通过用两种营养繁殖系数Rv1和Rv2模拟种群密度变化,发现用转移概率矩陈种群动态模型和现存种群营养繁殖系数Rv2预测羊草种群密度。  相似文献   

4.
东北羊草草原羊草种群生长与环境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了东北单草草原单草种群的生长, 并利用灰色系统理论考查了环境因子对单草生长的作用规律. 结果表明:羊草种群的生长具有明显的季节进程, 7-8月份生长最快, 生长速率为0.20-0.403g/m2·d, 相对单草的生长. 土壤水解氮、速效钾、活性有机质、温度、pH值和有效磷具有较大的灰色关联度, 其中水解氮、速效钾和活性有机质是羊草生长的优势因子, pH值是限制因子. 羊草生长的最优模型为y=4.74x1+6.15x2+2.48x3-73.64.  相似文献   

5.
斑苦竹无性系种群克隆生长格局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23  
采用“例逐龄级累加法”(RAA)研究了缙云山斑苦竹无性系种群的克隆生长格局动态,以及无性系分株克隆生长型的动态趋势.结果表明,作为复轴型的斑苦竹,其无性系种群随时间进程表现为聚集程度逐渐降低的集群分布格局.在自然条件下,斑苦竹更多地表现出单轴型的繁殖趋势.应用RAA分析植物种群,尤其是竹类植物种群前期的克隆生长格局的动态,结果可靠,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白三叶无性系植物种群整合作用格局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思东  周以良 《植物研究》1999,19(3):335-340
利用酸性品红和^14C-标记光合同化物,分析了在维管系统上的资源运输。在木质部中染料的运输是向顶的,在韧皮部中标记的光合同化物的运输方式与木质部中酸性品红的移动是相反的,具有强烈的基性,定量分析表明,尽管有一些向顶的运输,但向基运输是占绝对优势的,但随着无性系生长时间的不同,运输将会发生改变。一个无性系的变化取决于复杂的整合作用,使它们成为许多半自发的整合生理单位(IPUs),不同匍匐茎的分枝,就  相似文献   

7.
李海燕  杨允菲 《生态学报》2004,24(10):2171-2177
对松嫩平原羊草草甸水淹恢复演替过程中不同大小羊草无性系斑块的种群构件年龄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羊草种群分蘖株在斑块中心由 4个龄级组成 ;最外圈层由 3个龄级组成。根茎在斑块中心和中间圈层均由 2~ 4个龄级组成 ,最外层由1~ 2个龄级组成。潜在种群冬性苗和分蘖节芽总量各圈层均由 4个龄级组成。斑块中心的分蘖株种群为稳定型年龄结构 ,向外发展至增长型年龄结构。根茎长度和潜在种群在各圈层均呈增长型年龄结构。在水淹羊草草甸的恢复过程中 ,不同大小羊草无性系斑块均呈不断扩展的趋势。在生存空间充足时 ,羊草的分蘖节在一个生长季里可以繁殖多个世代。通过羊草根茎的年龄结构可预测演替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松嫩平原两个趋异类型羊草无性系种群特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松嫩平原上羊草(Leymus chinensis(Tzvel.)Tzvel.)有两个趋异类型:灰绿型和黄绿型。两个类型羊草的分蘖节一般均存活2~4年,最多可存活5年;根茎一般存活2~3年,最多可存活4年。两个类型无性系种群的分蘖株均为增长型的年龄结构类型。种群根茎的累积长度,灰绿型为18035cm/m~2,黄绿型为21218cm/m~2,其中,均以1、2龄占绝对比重。两个类型均以1龄分蘖株生产力最大,至3龄分蘖株明显减小;各龄根茎的生物量随着年龄的增加呈直线下降;1龄根茎的营养繁殖力甚强,至8月中旬所形成的芽数均已远远多于地上全部分蘖株数;2龄根茎尚存在较小的营养繁殖潜力,3、4龄根茎均已丧失了营养繁殖力。两个类型羊草无性系种群都是通过根茎芽补充更新。  相似文献   

9.
在4次取样的平均年龄谱中,1龄级分蘖植株的数量比重是割草样本-休闲样本-放牧样地,2,3,4龄级分蘖植株为放牧样本-休闲样本-割草样地,放牧干扰可以促进各龄分节的再生存活。但是对根茎形成分蘖植株却起到了一定的削弱作用。割草干扰可以促进翌年根茎形成分蘖植株,从而使各龄级分蘖节的再生存活量减少。  相似文献   

10.
慈竹无性系种群生长发育规律初探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慈竹(Neosinocalamus affinis)系四川分布面积最大、产量高、用途广的重要经济竹种,对振兴四川经济具有很大的潜在作用。作者引用Harper的构件结构理论,将慈竹无性系作为一个种群进行研究。以慈竹幼竹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生长发  相似文献   

11.
根据2008年春季(5月)和夏季(8月)在舟山附近海域调查监测资料,采用改良后的营养指数法,结合N/P(物质的量比)潜在性富营养化法,对该海域在春季和夏季的富营养化水平进行了评价,并分析了该海域富营养化的时空分布特征,对富营养化指数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进行了讨论,同时对两种方法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营养指数法计算结果显示:舟山附近海域的富营养化程度较低,各调查站位富营养化指数均小于富营养化阀值;春季的富营养化水平高于夏季;春季、夏季富营养化指数的平面分布均表现出沿岸到离岸方向呈逐渐降低的特点;春季调查海域N/P平均值为17.35,略高于Redfield系数,夏季N/P平均值为56.34,具有明显的营养盐比例不平衡的特征.潜在性富营养化法计算结果显示:春季属于富营养水平,夏季属于磷限制潜在性富营养;富营养化指数与盐度、溶解氧、pH相关性均不显著,调查海域富营养化水平的时空变化主要受地表径流冲谈水、浮游植物、外海海流等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2.
西辽河平原不同利用条件下羊草无性系种群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 引  言羊草 (Leymuschinensis(Trin .)Tzvel.)是典型的无性系根茎禾草 ,营养繁殖力强 ,在我国内蒙古东部和东北西部以及黄土高原地区的天然草地有广泛分布 .羊草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是我国优良的牧草之一 ,多年来一直是草地学和生态学工作者研究的热点 ,并已开展到生物学的各个层次水平[1~ 3 ,8] .但对羊草无性系种群的研究较少 ,主要集中在年龄结构及营养繁殖特性等方面[4~ 7] .本文以天然草地灰绿型和黄绿型羊草种群为研究对象 ,对种群在不同干扰地段的变化进行了现实种群与潜在种群年龄结构的分析 ,为羊…  相似文献   

13.
羊草种群能量生殖分配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对羊草种群能量生殖分配规律研究表明,在羊草种群中,各构件热值的大小顺序为穗〉营养枝叶鞘〉生殖枝叶鞘〉营养枝叶〉营养枝茎〉生殖枝茎〉生殖枝叶〉凋落物;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能量分配比例的大小顺序为营养枝〉根茎〉凋落物〉生殖枝;各构件能量分配比例的季节动态也有差异,在羊草种群的生殖枝构件中,茎和叶鞘的分配比例较大,而穗和叶的能量分配比例较小。  相似文献   

14.
光强梯度对羊草无性系分化与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温室内用透光率分别为 60 %、45%、30 %的遮阴网盖在花盆上遮阴 ,研究不同光照强度对羊草无性系分化与生长的影响 .结果表明 ,低光强影响羊草基株的生物量积累 ,抑制羊草无性系的分化和生长 .减少羊草地下根茎的数目 ( A=61 4个 ,D=2 31个 )和无性系分株数 ( A=70 4个 ,D=1 52个 ) .羊草根茎长度和节数、无性系分株干重等性状在不同的光强梯度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 P<0 .0 1 ) ,这种差别在春季尤其显著 .  相似文献   

15.
松嫩平原不同生境条件下羊草无性系的生长规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栽培条件下实验无性系的跟踪调查和对羊草草甸水淹后恢复演替过程中天然无性系种群的随机取样调查,分析了不同生境条件下羊草无性系的生长规律.结果表明,在松嫩平原具有充分生长空间而没有种间竞争的风沙土上,两个实验羊草无性系的移植时间相差1个月,翌年生长季末期无性系的大小相差近1倍,整个生长季营养繁殖数量的增长规律均为指数函数.在羊草草甸水淹后恢复演替6年中,在羊草+杂类草群落、羊草+寸草苔群落,羊草无性系种群营养繁殖数量的增长规律均为幂函数.在具有种间竞争的碱化草甸土上,羊草无性系在水淹后恢复演替过程中仍可以通过指数形式迅速地增加无性系的子代数量,同时也迅速地扩展着无性系的生态位空间.  相似文献   

16.
羊草草地放牧退化演替中种群消长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羊草草地是东北西部及内蒙东部草原区主要的天然放牧场和割草场、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但是由于长期过度放牧,草地已严重退化并盐碱化。本文采用数学手段,以植物种群在群落中的相对优势度为指标,用植被在放牧退化演替系列上的空间分布序列推断其在时间上演替系列的方法,研究羊草等5种植物种群的优势度随放牧退化演替消长的规律及其数学模型。羊草按D=124.2e-0.35T衰退,寸草苔和糙隐子草分别按D=2.13T3.3e-0.15T2和 D=1.77T3.7e-0.29T2消长,而角碱蓬和虎尾草分别按D=0.11e1.3T和D=0.38e0.94T增加。  相似文献   

17.
羊草种群生物量生殖分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2,自引:5,他引:22  
对羊草种群生物量生殖分配的研究表明,在生殖生长过程中,种群用于根茎和营养生长的生物量生殖分配占有绝对优势比例,而用于有性生殖的生物量生殖分配比例较小,在10%以下。在羊草种群构件生物量生殖分配中,根茎和营养枝的叶占有较大比例(20%~40%),而用于有性繁殖体种子生产的比例很小,在1.5%以下。对有性繁殖的小比例投资是导致羊草种群有性繁殖体种子产量低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羊草(Leymus chinensis)为典型草原群落的主要建群种之一, 在群落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应用摄影定位法测定处于不同恢复演替阶段的羊草种群空间格局, 通过点格局、种群空斑、种群领地及种群领地密度等方法分析发现, 羊草种群在恢复演替过程中经历了种群增长和种群衰退的过程。在此过程中, 羊草种群数量出现最高点, 此点之前, 种群拓殖大于自疏, 种群整体增长; 此点之后, 种间竞争及种内竞争致使种群衰退, 而种间竞争占主导地位, 种内竞争相对较弱。羊草种群的增衰导致种群空斑发生变化, 从而引起种群格局类型发生相应的变化, 表现为在恢复21 a的群落中, 羊草种群在10 m×10 m的取样范围内表现出两种格局分布类型: 在0~4.85 m之间呈现聚集分布, 当尺度大于4.85 m时, 则表现为随机分布; 在恢复8 a的群落中, 羊草种群在10 m×10 m的取样范围内出现3种格局分布类型: 在0~3.01 m之间呈聚集分布, 在3.01~3.37 m之间为随机分布, 当尺度大于3.37 m时则表现为均匀分布; 在严重退化群落中, 羊草种群在整个10 m×10 m测定尺度上呈现聚集分布。由此可见, 羊草种群格局在恢复演替过程中是变化的, 这种变化主要由群落剩余资源驱动下的种群拓殖及种内种间竞争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