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生物学的研究在当今世界上取得重大进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创立和采用了一系列新技术和新方法.从科学的发展史上很清楚地证明了一种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出现往往会带来科学上的突破和变革.就古生物学而言,由于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的问世,对它的研究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大大深化了人们对古生物本身的认识,从而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于古代生物和环境的信息,这种信息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白鹇Lophura nycthemera是广布于我国南方和中南半岛的鸡形目鸟类,目前共记录有15个亚种。由于受河流、不适宜栖息地等环境的阻隔,白鹇现代分布区呈现部分连续、间断分布的地理格局,且成年雄鸟的上体羽色在亚种间具有明显变化,呈现复杂的羽色多态性。本文通过测量15个亚种的262号标本,从羽色和量度特征上对各个亚种进行了分组和比较。发现部分邻域分布的亚种在羽色和量度特征上相近或重叠,不具有稳定的可区分的外形特征,难以达到亚种的分类标准。进而指出了目前依赖于模式概念建立的种下分类系统存在的缺陷,提出了需要结合分子系统地理学方法从进化历史角度厘定白鹇种下分类的必要性。同时,对白鹇的起源与扩散、羽色演化和保护生物学等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古生物学领域的新辟园地──分子古生物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杨群 《古生物学报》1995,34(3):265-276
分子古生物研究是现代分子生物学、有机地球化学和古生物学等领域相交叉、结合而形成的年轻学科方向,是古生物学领域的一个新兴生长点。与传统古生物学相比,分子古生物研究更依赖于现代化的实验、分析技术,它使古生物研究从宏观深入微观。分子古生物研究应当与传统的形态解剖研究相结合,两者的关系是相互补充的。现提出狭义分子化石和广义分子化石的概念,并指出它们与有机地球化学研究中的生理标志化合物等概念的异同。当今分子  相似文献   

4.
对四川及生态产5种习雄性个体的阴茎形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5种姬鼠雄性个体阴茎头的软体结构在不同种间,不同亚种间,其至同一种和同一亚种由于产地不同都有其牧民性及稳定性,在某些地域还存在不同型的同域分显示:1)黑线姬鼠长江亚种和华北亚种应合为长江亚种。高山姬鼠作为独立种的地位值得不怀疑;2)四川产姬鼠齿动物可能存在亲上;3)新亚种和新种形成的可能途径之一是由于交配器变化而导致生殖隔离。  相似文献   

5.
小熊猫种内遗传及亚种分化研究(食肉目:浣熊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到目前为止,多数学者认为小熊猫种内已分指名亚种A.f.fulgens和川西亚种A.f.styani。然而,由于其个体毛色变异较大,一些学者对其亚种分化问题提出质疑。本文采用DNA指纹方法,对小熊猫的种内遗传和亚种分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川西亚种所有个体在分子量约为8.4kb处均有一条指名亚种不具有的共有谱带,指名亚种所有个体则在分子量约为1.8kb处具有另外一条川西亚种不具有的共有谱带,且这两条谱带可通过双亲遗传给子代,说明此共有谱带可分别作为区分小熊猫川西亚种和指名亚种的特征带。另外,种内的遗传分化研究表明,川西亚种基因组的多态性强于指名亚种,且川西亚种内各个体之间的遗传变异高于指各亚种,说明小熊猫种内已形成遗传分化。因此,笔者认为以上研究结果为基因水平上进一步证明小熊猫种内已产生遗传分化,并形成两独立亚种,目前的亚种地位成立。  相似文献   

6.
我国紫貂种下分类的研究——包括一新亚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紫貂(Martes zibellina L.)是典型的林栖兽类,在我国主要见于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在新疆北部阿尔泰山也有分布。由于它的毛绒细密、皮质轻韧,素称裘皮之冠。 本种先后共记述了18个亚种,然而,由于紫貂的形态变异幅度较大,又有一定的性别二型现象,或某些亚种的标本依据不足,这些亚种并未被大家所公认,或只列作某一亚种的地方性种群(natio)。因此,紫貂的种下分类,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意见(等,1965;等,1973。关于我国紫貂的种下分类,过去尚无系统的研究。G.  相似文献   

7.
黑腹滨鹬亚种分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腹滨鹬Calidris alpina因繁殖季节其腹部有黑斑而得名,是北半球最常见的鸻形目鸟类之一.黑腹滨鹬历史上共命名过11个亚种,经过2次主要的系统厘定后,目前认为分化有10个亚种.亚种间除在量度性状、体色性状和地理分布有区别外,还在换羽模式、线粒体谱系组成等方面有所不同,从而使其成为研究种群分化的理想对象之一.本文介绍了黑腹滨鹬的亚种分类性状、分类修订以及亚种分类系统,并就非繁殖期的相关研究作了概述.由于混群,非繁殖地的亚种鉴定与繁殖地的亚种鉴定在性状的使用侧重上有很大的不同.非繁殖地亚种的划分,以环志回收结果和线粒体DNA谱系组成为主,其它性状为辅.中国究竟有几个亚种分布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后才能确定.  相似文献   

8.
中国柳莺属分类现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柳莺属Phylloscopus一直是中国鸟类分类学中问题最多,研究最不完善的类群。在上世纪末的10年中,新增加了12种柳莺,包括新发现的3种和亚种被提升到种地位的9种。本文回顾和介绍了我国柳莺属分类研究概况,包括四川柳莺P.sichuanensis,海南柳莺P.hainanus和峨眉柳莺P.emeiensis3个新发现种。黄腰柳莺青藏亚种P.proregulus chloronotus和甘肃亚种P.p.kansuensis,黄腹柳莺P.affinis subaffinis亚种。黄腰柳莺青藏亚种P.proregulus chloronotus和甘肃亚种和P.c.sindianus亚种,黄眉柳莺P.inormatus humei亚种等的分类地位已由亚种升为种,但黑眉柳莺P.ricketti goodsoni亚种分类地位仍存在着争议,最后提出了目前我国柳莺属分类上尚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人们的心目中‘发现’是科学的象征,新发现往往容易受到重视。因此新闻界以新的发展衡量科学。当诺贝尔提出“诺贝尔奖金”条件时是以新的发现为标准,特别是对人类有益的发现。但是如果认为科学仅是事实的累积就会使人发生误解。不论在生命科学或可能同样地,在其他科学,大部分的主要进展是由于引出了新的概念,或改进了已有的概念。认  相似文献   

10.
新疆兽类新种与新亚种记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8年至1960年间,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派员参加了中国科学院新疆综合考察队,在新疆南部与北部作了鸟兽区系考察,采获大批标本。作者有机会对全部兽类标本进行了分类研究,发现其中跳鼠科三趾跳鼠之二亚种、鼠科林姬鼠之一亚种以及仓鼠科沙鼠亚科之一种和子午沙鼠之一亚种均为科学上的新纪录。兹分别记述于后(模式标本及比较标本均藏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兽类标本室):  相似文献   

11.
在古生物群落中新近出现的地点覆盖度或发生率的概念,以及对生物集合种群的空间动态学的深入了解,使古生物学和现代生物学的联系更加紧密。集合群落的概念以及地质时期动物群的古生物学认识显示,将古生物学和生态学结合在一起是大有希望的。评述了目前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并以欧亚大陆大型食草动物群落的发育作为范例,介绍了运用这些理论来研究化石记录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化石记录中种群覆盖度的研究可以在以化石为基础的进化研究和以现生有机体为基础的进化研究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地点覆盖度最大的类群,像现代生态学中发生率最大的类群一样,往往是地理分布最广泛、在当地最丰富的类群。  相似文献   

12.
该文系统回顾和分析了朝鲜叉蚤Doratopsylla coreana Darskaya,1949的亚种形态和分类,结果表明:(1)朝鲜叉蚤的亚种♂抱器在长一这比上均存在较宽幅度变异,这种变异往往也与制片有关,在通常情况下,标本在薄玉和没有薄压的条件下作对比,二者形态有很大差异,因此不能单纯用抱器长与中部宽之比来作为种间分类指标;(2)蚤类可动突与不动突,平时都当作一种“硬部位”来对待,  相似文献   

13.
基于叶绿体DNA trnL-F序列研究肋果沙棘的谱系地理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青藏高原的地理效应,第四纪冰期气候的反复变化应对现今该地区生物的地理分布及其居群遗传结构产生重大影响。肋果沙棘Hippophae neurocarpa是青藏高原地区的一个特有种,根据叶上的附属物(星状鳞毛或者鳞片状鳞毛)分为两个亚种:肋果沙棘亚种subsp.neurocarpa和密毛肋果沙棘亚种subsp.stellatopilosa。依据母系遗传的叶绿体DNA片段对该物种谱系地理学进行研究不仅能阐明该物种冰期避难所,而且对于理解两个亚种的母系分化也具有重要意义。共对两个亚种14居群的70个个体的trnL-F序列进行了测序,共发现8种单倍型,其中5种单倍型出现在肋果沙棘亚种中,4种出现在密毛肋果沙棘亚种中,两个亚种共享一种单倍型。种内谱系分化与两个亚种形态上的分化不一致。嵌套进化分支把8种单倍型分为三支:一支为肋果沙棘亚种,其他两支中两个亚种单倍型嵌套组成,且肋果沙棘亚种处于进化末端。我们的研究结果还表明肋果沙棘在冰期可能在高海拔地区存在多个避难所,并且存在来自避难所的邻域扩张。  相似文献   

14.
中国西南横断山区的野生鸭茅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西南横断山区广泛分布野生鸭茅资源,包括鸭茅亚种和喜马拉雅鸭茅亚种。二者的分布范围相近,但在形态及物候发育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鸭茅亚种的主要农艺性状优于喜马拉雅鸭茅亚种。两个亚种在人工控制条件下可以杂交形成三倍体后代,但自然状态下尚未发现二者杂交的确切证据。近年来,中国加强了对两个鸭茅亚种的基础研究,但从保护和利用研究角度出发,开展的工作较少。从来源角度分析,喜马拉雅鸭茅亚种为当地起源类型,鸭茅亚种为外来归化种的可能性较大。由于喜马拉雅鸭茅面临鸭茅亚种的竞争威胁,因此应加强中国喜马拉雅鸭茅亚种野生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研究。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核桃扁叶甲3个亚种(指名亚种Gastrolina depressa depressa Baly,淡足亚种G. depressa pallipes Chen和黑胸亚种G. depressa thoracica Baly)的比较形态学研究,结合生物学和生物地理学方面的资料,对其分类地位进行了探讨。从形态上来说,三者的上唇、下唇、后翅和爪的形态区别较小,但是触角、上颚、下颚和受精囊则存在着较大的区别,而且通过超微形态的比较,淡足亚种、黑胸亚种和指名亚种均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形态区别。动物地理学研究表明,指名亚种和黑胸亚种在我国北纬25°~30°之间有地域重叠,目前仅在部分地区可以通过海拔来区分。但是对于淡足亚种而言,它的分布区与其他两个亚种有着一定的地理隔离,其间并没有重叠区的存在。因此从地理分布上而言,三者也存在着不同。通过上述讨论,本文将核桃扁叶甲三亚种恢复或提升为种,即核桃扁叶甲G. depressa Baly,黑胸扁叶甲G. thoracica Baly和淡足扁叶甲Gastrolina pallipes Chen, stat. Nov.。  相似文献   

16.
由于青藏高原的地理效应, 第四纪冰期气候的反复变化应对现今该地区生物的地理分布及其居群遗传结构产生重大影响。肋果沙棘Hippophae neurocarpa是青藏高原地区的一个特有种, 根据叶上的附属物(星状鳞毛或者鳞片状鳞毛)分为两个亚种: 肋果沙棘亚种subsp. neurocarpa和密毛肋果沙棘亚种subsp. stellatopilosa。依据母系遗传的叶绿体DNA片段对该物种谱系地理学进行研究不仅能阐明该物种冰期避难所, 而且对于理解两个亚种的母系分化也具有重要意义。共对两个亚种14居群的70个个体的trnL-F序列进行了测序, 共发现8种单倍型, 其中5种单倍型出现在肋果沙棘亚种中, 4种出现在密毛肋果沙棘亚种中, 两个亚种共享一种单倍型。种内谱系分化与两个亚种形态上的分化不一致。嵌套进化分支把8种单倍型分为三支: 一支为肋果沙棘亚种, 其他两支中两个亚种单倍型嵌套组成, 且肋果沙棘亚种处于进化末端。我们的研究结果还表明肋果沙棘在冰期可能在高海拔地区存在多个避难所, 并且存在来自避难所的邻域扩张。  相似文献   

17.
栗聪  赵元龙  兰天 《古生物学报》2022,61(2):269-279
提要关于古生物生态位和功能形态学方面的研究通常是推测性的,而定量分析工作较少。此外由于缺少现生生物做对比等诸多因素,使得有些假说存在争议。计算流体力学CFD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在验证这些推测性假说上具有极大的潜力,并为了解古生物的生活环境以及解释生物在进化过程中的形态变化提供了新的契机。COMSOL Multiphysics作为一款多物理场仿真软件,适用于对古生物的CFD模拟,本文以凯里组始海百合Globoeocrinus模型在COMSOL中的流体实验为案例,来论证关于Globoeocrinus螺旋的腕会使附近的水体形成湍性流动进而帮助滤食这一假说的可能性。流体模拟结果表明在水流流速0.01–0.5 m/s的范围内,Globoeocrinus腕周围并没有出现湍性流动的涡,而是形成了低流速域。低流速域的形成有利于增加始海百合滤取食物的概率。同时文章详细介绍了在COMSOL中进行案例研究的操作步骤,以期望帮助更多的古生物研究者理解和应用CFD技术。  相似文献   

18.
该文系统回顾和分析了朝鲜叉蚤DoratopsyllacoreanaDarskaya,1949的亚种形态和分类,结果表明:(1)朝鲜叉蚤的亚种♂抱器在长与宽之比上均存在较宽幅度变异,这种变异往往也与制片有关,在通常情况下,标本在薄压和没有薄压的条件下作对比,二者形态有很大差异,因此不能单纯用抱器长与中部宽之比来作为种间分类指标;(2)蚤类可动突与不动突,平时都当作一种“硬部位”来对待,而属于“软部位”诸如阳茎钩突和雌蚤受精囊管等,这些器官在压片时往往方向、形状都会出现差异和偏位。70年代以来,雄蚤阳茎钩突的形状在蚤类种间或种下分类中起到了比较重要的辅助作用,但必须有一个前提,即雄蚤的可动突和不动突是在种间和种下出现差异的情况下才适用;(3)通过所附11篇文献的叙述及附图的比较观察,再辅以有关标本的描绘,作者认为D.coreanasichuanensis与D.coreanacoreana在形态上并无区别;D.jii与D.coreanaaraea也无实质性差别。文后附亚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19.
水稻亚种间杂种是否存在雌性不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国华  顾铭洪 《遗传》2001,23(4):354-358
水稻亚种间杂种不育性是一种普遍现象,但其遗传基础复杂。目前在亚种间杂种不育遗传上,不同研究的结论不尽一致,即使对亚种间杂种不育性主要表现为雄性不育还是雌性不育也存在争论。本对证明水稻亚种间杂种存在和不存在雌性不育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与分析。从中可以看出无论是认为水稻亚种间杂种不育性表现为雄性不育还是雌性不育的结论都有一定的片面性,尤其是Sano证明基因座S-5不存在的研究存在较大的缺陷。因此,水稻亚种间杂种雌雄配子败育对小穗育性影响的大小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青海化隆拉脊山寒武纪球接子类三叶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述青海化隆地区寒武纪后半期球接子类三叶虫计6科,12属,15种(包含4个未定种,1个亚种和1个相似种)。对有关的属种及其归类进行讨论和修订。研究表明该地区寒武纪武陵世至芙蓉世球接子类三叶虫也有较高的分异度,将为进一步研究祁连山地层区寒武纪地层的划分和对比、沉积相分析和生物地理区的划分等提供重要的古生物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