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引进物种常与本土近缘种间发生杂交而导致基因渐渗,进而影响本地种的遗传系统。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为我国濒危树种之一,鹅掌楸种间杂交可配性高,近10年来随着北美鹅掌楸(L.tulipifera)的大量引种及杂交鹅掌楸的繁殖推广,鹅掌楸种间发生基因渐渗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本文以5个包含鹅掌楸、北美鹅掌楸、杂交鹅掌楸的人工混交林为实验群体,每个群体包含19–130个成年个体及60–117个自然更新小苗或半同胞子代,利用EST-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 based on expressed sequence tag)分子标记对各子代群体进行亲本分析,探究鹅掌楸种间自然交配方式以检测鹅掌楸种间渐渗杂交;同时,以亲子群体等位基因频率的回归系数作为渐渗系数,定量分析鹅掌楸属种间基因渐渗。结果表明:在研究的5个鹅掌楸混生群体中,均检测到种间渐渗杂交,且渐渗杂交的方向与效应大小在不同群体间有差异。研究还发现,各树种基因渐渗程度与其种群个体数有关,种群个体数越多,其渐渗能力越强。据此,我们还探讨了鹅掌楸种质资源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2.
张建新  王天铎 《生态学报》1990,10(3):243-248
本工作建立了一个一年生植物群体的生长模型,利用以梯度法为基础的离散系统最优控制的计算方法,计算并分析了一年生植物群体光合产物的营养器官间分配的最优策略,以及这一策略对植物群体最大生长速率和消光系数的依赖关系。用Pontryagin最小值原理和奇异最优控制的条件证明了光合产物的最优分配方法是:在营养和生殖生长并行阶段,群体叶片的死亡量恰好等于新形成量,植物干重随时间线性增加。  相似文献   

3.
运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广西北海(BW)、广东大亚湾(DW)和海南三亚(SW)野生种群及其自繁子一代(BB1、SS1、DD1)和杂交子一代(BS1、BD1、DS1)9个群体各50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3个野生群体遗传多样性分别是0.2585、0.2607和0.2571;3个自繁群体子一代遗传多样性分别是0.2504、0.2545和0.2527,3个杂交子一代遗传多样性分别是0.2747、0.2659和0.2784.种群间杂交增加了子代的遗传多样性,同时增加了杂交子一代与杂交亲本间的遗传距离,而自繁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与其来源的野生种群比较,遗传多样性降低.本文指出利用野生群体进行杂交育种应该纯化亲本才能获得杂种优势,人工育苗或选择性育种需要保持足够数量的繁殖亲本以避免遗传多样性降低.  相似文献   

4.
基于高密度SNP标记估计群体间遗传关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子文  王雪  丁向东 《遗传》2021,(4):340-349
联合育种的准确性受到群体间遗传关联程度的影响.本研究通过比较基于系谱数据和基因组数据计算的群体遗传关联,探究高密度SNP标记在遗传关联估计中的应用前景.本研究同时使用了模拟数据和真实数据,采用6种不同的遗传关联计算方法,包括PEVD(prediction error variance of differences)、P...  相似文献   

5.
神经节细胞群体同步放电模式编码的感受野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多电极同步记录技术,对牛蛙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在伪随机棋盘格刺激下的放电活动进行胞外记录。依据记录到的神经节细胞放电情况,利用一种数据压缩算法,通过最大化压缩放电序列的信息熵,对多个神经节细胞进行群体划分,得到同步放电神经节细胞群体。利用基于动作电位的刺激平均法(spike triggered average,STA),分别计算出每个同步放电神经节细胞群体内单个神经节细胞放电活动所编码的感受野(单细胞感受野),以及群体内所有神经节细胞同步放电活动所编码的感受野(群体感受野)。计算结果显示,对于所有神经节细胞群体,约80%神经节细胞群体的群体感受野面积小于群体内所有单细胞感受野面积的平均值,约60%神经节细胞群体的群体感受野面积小于群体内任意单细胞感受野面积。在棋盘格刺激下,神经节细胞放电活动会发生对比度适应。进一步以群体感受野面积小于群体内任意单细胞感受野面积的神经节细胞群体为研究对象,考察群体感受野在对比度适应过程中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85%神经节细胞群体的群体感受野面积在适应后期变小。  相似文献   

6.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涉及2对及多对等位基因,以此为基础的概率计算也是复杂多变,历来是高考的重要考点.结合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文献综述,立足于基本概念,借用浅显易懂的典型例题及解析,详细介绍了"杂交组合法""十字相乘法"及特殊分离比的计算方法和思路、步骤,以期夯实学生基础并为一线教师提供教学素材.  相似文献   

7.
用微卫星探针(GGAT)4得到了罗伯逊易位猪群体内共9个家猪品种的DNA指纹图。1-9品种依次为:13/17罗伯逊易位纯合子猪群体、13/17罗伯逊易位杂合子猪群体、13/17罗伯逊易位杂合子猪互交所得到的正常核型猪群体(杂交0号)、丹系长白猪群体、加系双肌臂杜洛克猪群体、加系双肌臀大约克猪群体、加系双肌臀长白猪群体、丹系长白猪与13/17易位杂合子猪产生的杂交后备猪群体(杂交1号)、杜洛克猪与13/17易位杂合子猪产生的杂交后备猪群体(杂交2号)。根据指纹带型计算了每个群体的相似系数(F)、平均等位基因频率(Q)、最底平均杂合率(H)和遗传距离指数(D)。9个品种的相似系数介于0.546-0.931,根据各品种之间的遗传距离指数作出矩阵图,并据此绘制出品种间亲缘关系树状聚类图。  相似文献   

8.
动态光散射数据反演属于第一类Fredholm积分方程的求解,存在着极大的困难.利用最小二乘法和奇异值分解法对不同分布的多分散性动态光散射模拟数据进行了反演计算.数值测试的结果表明,非负最小二乘法对分布形式较为敏感,奇异值分解法能反演双峰的分布,对窄峰的反演不及非负最小二乘法.  相似文献   

9.
在原有的生物大分子序列比对算法的基础上,结合图论中的关健路径法,提出了一种新的计算两寡核苷酸序列间最大配对程度的算法。采用此算法结合生成并测试的方法,能够寻找给定长度的一组适用于DNA计算的寡核苷酸序列。同时采用DNA芯片杂交方法验证了用该算法设计的一组序列的杂交特异性。  相似文献   

10.
所谓“单独处理、彼此相乘”法,就是将多对相对性状,分解为单一的相对性状,然后按基因的分离规律来单独分析,最后将各对相对性状的分析结果相乘,其理论依据是概率理论中的乘法定理。乘法定理是指:如某一事件的发生,不影响另一事件的发生,则这两个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等于它们单独发生的概率乘积。因基  相似文献   

11.
自由组合规律的概率分析方炜,吴渝生(云南农业大学农学系昆明650201)从统计学的观点来看,孟德尔遗传规律实质上是一个概率规律,因此可以用概率原理的计算形式来分析和表示多对非连锁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其基本原理是乘法定理和加法定理。下面通过举例来具体介...  相似文献   

12.
以猕猴桃属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32个品种和1个种间杂交后代群体为研究对象,对猕猴桃属植物叶片与果实维生素C含量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华猕猴桃种内水平上,幼果与成熟果实的果肉维生素C含量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种间杂交后代群体中成熟叶片和成熟果实的维生素C含量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为利用早期相关性状开展猕猴桃育种的可行性提供了理论依据。此外,对15个常见中华猕猴桃品种的果实维生素C含量进行了多重比较,为人工杂交时的亲本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用HLA基因频率计算人群间的遗传距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用白细胞抗原(HLA)的基因频率按Nei氏法计算了中国11个民族和其他人种与国家的六个人群间的遗传距离,并按Sneath和Sokal氏聚类原则绘制了这些群体的系统树。得出的结果与用红细胞血型资料所计算的结果基本吻合,群体间遗传距离和群体分布的地理距离呈一定平行关系。  相似文献   

14.
以猕猴桃属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32个品种和1个种间杂交后代群体为研究对象,对猕猴桃属植物叶片与果实维生素C含量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华猕猴桃种内水平上,幼果与成熟果实的果肉维生素C含量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种间杂交后代群体中成熟叶片和成熟果实的维生素C含量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为利用早期相关性状开展猕猴桃育种的可行性提供了理论依据。此外,对15个常见中华猕猴桃品种的果实维生素C含量进行了多重比较,为人工杂交时的亲本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五种作物基因库种子繁殖更新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大白菜、荞麦、多花菜豆、薏苡和芝麻等五种作物,每作物4个品种,各设25、50、100、150、200株不同群体的田间种植试验.采用纱网隔离,人工链式杂交,成对杂交,混合授粉,人工辅助授粉或虫媒(蜜蜂、苍蝇)等不同传粉方法.观察、记载主要农艺性状.室内考种并测定各繁种方法与原种繁殖前后10种同工酶,计算遗传多样性指数;比较不同种群及原种与不同繁种方法繁殖后代间的差异显著性(遗传相似性).提出这5种作物基因库种子最佳繁种措施大白菜种植50~100株,群体内进行人工链式杂交;荞麦在网罩内种50~100株,采用家蝇传粉;多花菜豆在全封闭网棚内种50株以上,放蜜蜂传粉;薏苡种50~150株群体,套袋人工混合授粉;芝麻采用非隔离区种植40~50株或利用温室隔离种植.  相似文献   

16.
转大麻哈鱼生长激素基因鲤生态安全性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评价了转大麻哈鱼(Oncorhynchus Suckley)生长激素基因鲤生态安全性问题及研究转基因鱼对天然野生鲤群体遗传污染程度。通过RAPD和SSLP方法,用265个RAPD标记和35对鲤的微卫星标记对受杂交鲤污染的哈尔滨江段黑龙江鲤群体、未受污染的抚远江段黑龙江鲤群体及模拟转基因鲤占普通鲤群体的1%和10%比例获得繁殖子代等实验群体的DNA样本进行全基因组扫描统计分析得出结论,即转基因鲤占普通鲤群体1%时对普通群体的基因污染程度是微乎其微的,远远低于杂交鲤对野生群体基因污染,转基因鲤占普通鲤群体10%时对普通鲤遗传背景的影响稍有升高,但仍然远远低于杂交鲤对野生群体基因污染程度。总之,在现有的检测技术条件及有效的监控条件下,与杂交鲤相比转基因鲤对鲤野生群体的遗传背景的影响是微弱的,而外来种和杂交种则对生态环境有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17.
栽培稻及其近缘野生种间杂交揭示杂草稻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水稻种间、亚种间和品种间的杂交,在套袋隔离和自然授粉两种条件下,对其杂交亲本主要农艺性状类型及杂交后代群体中杂草稻发生频率、类型及主要特征以及杂草稻的发生趋势进行调查分析,直接验证和重演杂草稻起源的主要路径。杂草稻的主要特征为:颖壳褐色或金色,种皮红色,散穗、易落粒,中长芒或无芒。结果表明,如果以近缘野生种为亲本,在其F2群体中比较容易发生类似杂草稻的单株;杂交组合中杂草稻出现频率的大小依次为:杂草稻或野生稻/粳稻(44.16%)>杂草稻或野生稻/籼稻(27.84%)>籼稻/粳稻(3.30%)>籼稻/籼稻(1.41%)>粳稻/粳稻(0)。这一结果显示杂交亲本间遗传差异越大,在后代中出现杂草稻类型植株的频率就越高。套袋条件下,后代中杂草稻出现的频率为10.70%,而不套袋情况下为4.90%。  相似文献   

18.
以山女鳟(Oncorhynchus masou masou)群体中出现的银化体色个体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在人工养殖条件下银化体色个体在群体中所占比率、银化体色个体与正常体色个体的体色差异,以及银化体色个体生长性状等.结果表明:①群体中不同家系间银化体色个体所占比率在O~0.21范围内,采用3×2列联表法进行卡方检验,...  相似文献   

19.
王江源 《生命世界》2009,(10):80-81
在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第二册)中,是以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皱粒豌豆的杂交试验为例来讲解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F2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及其比例是以棋盘法来展示的,此法直观、明了,学生容易接受。但在解题时却显得繁琐、复杂,而且耗时也多。  相似文献   

20.
本实验采用RFLP技术,对中国东部栗疫病菌(Cryphonectria parasitica)进行了群体遗传结构的研究。313个参试菌株来自10个省(市)的16个群体(子群体),样本分布在北纬24°N—41°N。各菌株的DNA分别用限制性内切酶Pst Ⅰ和EcoR Ⅰ酶切,先后以10个低拷贝DNA探针和1个DNA指纹图谱探针进行了杂交和检测。结果表明,两个探针(pCB29和pMS29.1)的杂交图谱呈单态性;探针pCB19的杂交图谱显示,菌株DNA以PstⅠ酶切的为单态性,以EcoR Ⅰ酶切的则呈多态性;其他7个低拷贝探针的杂交图谱都呈多态性(Pst Ⅰ酶切)、指纹图谱探针的检测结果显示,辽宁凤城群体的菌株与中国东部其他群体的菌株相比,具有更多的限制性杂交片段,菌株间的遗传变异性也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