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土壤动物在农田生态系统腐屑食物网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们参与土壤有机质分解、植物营养矿化及养分循环作用.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土壤动物对全球变化,尤其是大气CO2浓度升高能够产生正向、中性和负向的影响.土壤线虫是这类土壤动物的典型代表,因为它们在大多数土壤中分布是丰富的,而且营养类群是多样的.应用自由空气CO2浓度增高(FACE)技术设计3个处理水稻圈暴露在大气CO2增高(浓度为570μmol·mol-1)条件下,3个对照水稻圈为环境中的CO2浓度(370μmol·mol-1).在中国无锡稻田生态系统水稻生长期内,本项研究监测了0~5cm和5~10cm土层中线虫营养类群.研究结果显示,线虫总数、食细菌线虫、植物寄生线虫、杂食捕食类线虫在取样深度和取样日期上存在显著差异;在整个取样日期中,FACE处理5~10cm深度中线虫总数、食细菌线虫数量比对照中的高;在0~5cm深度中,FACE处理食细菌线虫数量比对照中的高,而杂食捕食类线虫数量则表现出相反的趋势.食真菌线虫在FACE处理与对照之间也存在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开放式空气CO2浓度增高(FACE)对稻田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32,自引:9,他引:32  
徐国强  李杨  史奕  黄国宏 《应用生态学报》2002,13(10):1358-1359
1 引  言公元 175 0年前 ,大气CO2 浓度基本保持 2 80 μmol·mol-1左右 .工业革命后 ,其浓度逐渐上升 ,上升速度在 196 0年后加快 ,其中 80年代以来上升最快 .从 80年代到 90年代期间 ,CO2 浓度从 330 μmol·mol-1增加到 35 4 μmol·mol-1,平均每年递增 1.8μmol·mol-1[2 ] .据IPCC(1995 )估计 ,到 2 1世纪末 ,CO2 浓度将由目前的 35 5 μmol·mol-1上升到 70 0 μmol·mol-1.这势必对整个生物界和地球生态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 .因此 ,国内外已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获得了许多研究结…  相似文献   

3.
开放式空气CO2浓度增高对土壤线虫影响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李琪  王朋 《应用生态学报》2002,13(10):1349-1351
大气CO2浓度增高会对生态系统产生一系列的影响,这些影响在某种程度上受到土壤动物区系的调节,本文通过论述大气CO2浓度增高对不同类型土壤中和不同生态系统中土壤线虫产生的影响,阐明了用土壤线虫作为指示生物来研究生态系统变化的意义,并提出了今后针对大气CO2浓度增高这一现象应着重围绕土壤线虫及土壤动物系优先开展的几方面研究,从而更好地指示整个生态系统的变化情况,为有效地管理农田生态系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首先介绍静态暗箱法 气相色谱法观测确定陆地生态系统地 气CO2 净交换通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然后讨论在开放式空气CO2 增加 (FACE)试验中应用该原理和方法观测研究大气CO2 浓度升高对稻田生态系统 大气CO2 净交换通量的影响 .因缺乏必要参数的实际观测值 ,本文只能根据暗箱观测值计算CO2 净交换通量的最小取值NEEmin.NEEmin计算结果表明 ,在插秧 1个月之后的水稻生长期内 ,大气CO2浓度升高 2 0 0± 4 0 μmol·mol-1使稻田生态系统对大气CO2 的净吸收约为对照的 3倍 .为根据暗箱观测准确确定NEE ,还必须在FACE和对照条件下观测水稻植株的暗维持呼吸系数、地上生物量及根冠比动态 .  相似文献   

5.
开放式空气CO2浓度增高对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38,自引:9,他引:38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 ,研究开放式空气CO2 浓度增加 (FACE) 2 0 0 μmol·mol-1的处理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结果表明 ,FACE处理对水稻株高和主茎叶片数没有明显影响 ,但使水稻生育进程加快 ,全生育期显著缩短 ,增加施N量可减缓FACE处理对水稻全生育期缩短的程度 ;FACE处理能显著增加分蘖数 ,极显著增加穗数 ,提高结实率 ,但使每穗颖花数显著减少 ;FACE处理能显著提高水稻产量 ,在高N条件下增产幅度更大 ;提高FACE处理的每穗颖花数和单位面积颖花数能极显著提高水稻产量 ,增加施N量是提高FACE处理每穗颖花数和单位面积颖花数的重要措施 .  相似文献   

6.
开放式空气CO2增高对稻田CH4和N2O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在FACE(free aircarbondioxideenrichment)平台上 ,采用静态暗箱 气相色谱法观测研究了大气CO2 浓度增加对稻田CH4和N2 O排放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 15 0和 2 5 0kgN·hm-2 两种氮肥水平下大气CO2 浓度增加 2 0 0 μmol·mol-1均明显促进水稻生长 ,水稻生物量积累 .大气CO2 浓度增加对 15 0和 2 5 0kgN·hm-2 两种氮肥水平下稻田CH4排放均无显著影响 ,并简要分析了与现有文献报道结果不一致的原因 .大气CO2 浓度增加也未导致 15 0和 2 5 0kgN·hm-2 两种氮肥水平下稻田N2 O排放的明显变化 ,与大多数研究结果一致 .  相似文献   

7.
开放式空气CO2浓度增高条件下旱地土壤气体CO2浓度廓线测定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设计了一套适合于FACE(free airCO2 enrichment)平台的旱地土壤气体CO2 浓度廓线测定方法 ,并将其应用于田间实验 .在江苏省无锡市郊区具有太湖地区典型水稻土的稻麦轮作农田 ,对FACE和对照麦田以及裸土 0~ 30cm土层的土壤气体CO2 浓度廓线进行了观测研究 .结果表明 ,所采用的方法满足进行旱地农田土壤气体CO2 浓度廓线研究的要求 ;在 0~ 30cm土层中 ,上层土壤气体中的CO2 向上垂直扩散要比下层土壤快 ;在作物旺盛生长期 ,大气CO2 浓度升高 2 0 0± 4 0 μmol·mol-1使 0~ 30cm土层的土壤气体CO2 浓度显著提高 14 %± 5 % (t 检验P <0 .0 0 1) .  相似文献   

8.
大气CO2浓度升高对稻田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利用无锡稻 麦轮作FACE系统研究平台 ,开展了稻田土壤线虫群落对大气CO2 浓度升高响应的研究。实验中共观测到线虫 2 7科 4 0属 ,其中短腔属 (Brevibucca)、茎属(Ditylenchus)和垫刃属 (Tylenchus)为优势属。拔节期稻田土壤线虫总数、食细菌线虫和捕食 /杂食线虫对大气CO2 浓度升高表现出正响应。食真菌线虫在拔节期和抽穗期对CO2 浓度升高表现出负响应 ,成熟期捕食 /杂食线虫对CO2 浓度升高表现出负响应。在FACE条件下 ,植物寄生线虫的潜根属 (Hirschmanniella)和散香属 (Boleodorus)线虫数量显著增加 ,对CO2 浓度升高敏感  相似文献   

9.
开放式空气CO2浓度增高对水稻冠层微气候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利用位于江苏省无锡市安镇的我国唯一的农田开放式空气CO2 浓度增高 (FACE)系统平台 ,于2 0 0 1年 8月 2 6日至 10月 13日 (水稻抽穗至成熟期 )进行水稻作物冠层微气候连续观测 ,以研究FACE对水稻冠层微气候特征的影响 .结果表明 ,FACE降低了水稻叶片的气孔导度 ,FACE与对照水稻叶片气孔导度的差异上层叶片大于下层叶片 ,生长前期大于生长后期 .FACE使白天水稻冠层和叶片温度升高 ,这种差异生长前期大于生长后期 ;但FACE对夜间水稻冠层温度的影响不明显 .在水稻旺盛生长的抽穗开花期 ,晴天正午前后FACE水稻冠层温度比对照高 1.2℃ ;从开花至成熟期 ,FACE水稻冠层白天平均温度比对照高 0 .4 3℃ .FACE对冠层空气温度也有影响 ,白天水稻冠层空气温度FACE高于对照 ,这种差异随太阳辐射增强而增大且冠层中部大于冠层顶部 ;冠层中部空气温度FACE与对照的差异 (Tface-Tambient)日最大值在 0 .4 7~ 1.2℃之间 ,而冠层顶部的Tface-Tambient日最大值在 0 .37~ 0 .8℃之间 .夜间水稻冠层空气温度FACE与对照差别不大 ,变化在± 0 .3℃之内 .而FACE对水稻冠层空气湿度无显著影响 ,表明FACE使水稻叶片气孔导度降低 ,从而削弱了植株的蒸腾降温作用 ,导致水稻冠层温度和冠层空气温度升高 ,改变了整个水稻冠层的温度环  相似文献   

10.
开放式空气CO2浓度增高对水稻颖花分化和退化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 ,研究开放式空气CO2 浓度增加 (FACE) 2 0 0 μmol·mol-1的处理对水稻每穗 1、2次枝梗及其颖花的分化数、退化数、现存数及退化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 ,FACE处理对每穗 1、2次枝梗的分化数及 1次枝梗的退化数、退化率均无显著影响 ,但使 2次枝梗的退化数、退化率显著提高 ,使 2次枝梗现存数明显减少 ;FACE处理对每穗 1、2次颖花的分化数和 1次颖花的退化数、现存数、退化率均无显著影响 ,但使每穗 2次颖花的退化数和退化率显著提高 ;FACE处理使每穗颖花现存数显著减少主要是因为FACE处理使现存 1次枝梗上 2次枝梗大量退化引起 2次颖花退化所致 ;FACE处理使 1次颖花现存数占全穗的比率显著增加 ,使 2次颖花现存数占全穗的比率显著降低 .  相似文献   

11.
大气CO2增加对土壤脲酶、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6,他引:19  
1 引  言自 19世纪 70年代工业化革命以来 ,由于化石燃料燃烧、林草地开垦农用等已引起CO2 大气排放的不断增加 ,可能使未来的 5 0~ 10 0年内 ,全球大气CO2 将增加 1倍左右 .许多研究证明 ,大气CO2 增加可提高植物生长代谢水平[1,8] .其结果是植物代谢分泌物的种类和数量发生变化 ,由植物光合作用强度或速率变化引起的植物枯枝落叶质量也会改变 ,二者均可能在经泌入土壤或凋落进入土壤分解后 ,对植物着生的土壤环境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植物对大气CO2 增加的响应途径还有根圈微生物种群 (植物根圈大量活性C组分将直接作为微…  相似文献   

12.
开放式空气CO2浓度升高与作物/杂草的竞争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曾青  朱建国 《应用生态学报》2002,13(10):1339-1343
CO2浓度升高对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水分利用等生理过程产生直接影响,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繁殖,CO2浓度升高对于具有C3光合途径的植物较具C4光合途径的植物更为有益,由于许多重要的杂草是C4植物,而许多重要的作用是C3植物,CO2浓度升高对杂草/作物的相互关系将有重要影响,本文就全球CO2浓度升高和气候变化对杂草/作物之间竞争关系影响进行综述,同时针对目前研究现状和可持续农业的需要,提出CO2学浓度升高条件下杂草/作物之间竞争关系及未来农田杂草治理方面理论与实践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The rapid increase in atmospheric CO2 concentrations (Ca) has resulted in extensive research efforts to understand its impact on terrestrial ecosystems, especially carbon balance. Despite these efforts, there are relatively few data comparing net ecosystem exchange of CO2 between the atmosphere and the biosphere (NEE), under both ambient and elevated Ca. Here we report data on annual sums of CO2 (NEEnet) for 19 years on a Chesapeake Bay tidal wetland for Scirpus olneyi (C3 photosynthetic pathway)‐ and Spartina patens (C4 photosynthetic pathway)‐dominated high marsh communities exposed to ambient and elevated Ca (ambient + 340 ppm). Our objectives were to (i) quantify effects of elevated Ca on seasonally integrated CO2 assimilation (NEEnet = NEEday + NEEnight, kg C m?2 y?1) for the two communities; and (ii) quantify effects of altered canopy N content on ecosystem photosynthesis and respiration. Across all years, NEEnet averaged 1.9 kg m?2 y?1 in ambient Ca and 2.5 kg m?2 y?1 in elevated Ca, for the C3‐dominated community. Similarly, elevated Ca significantly (P < 0.01) increased carbon uptake in the C4‐dominated community, as NEEnet averaged 1.5 kg m?2 y?1 in ambient Ca and 1.7 kg m?2 y?1 in elevated Ca. This resulted in an average CO2 stimulation of 32% and 13% of seasonally integrated NEEnet for the C3‐ and C4‐dominated communities, respectively. Increased NEEday was correlated with increased efficiencies of light and nitrogen use for net carbon assimilation under elevated Ca, while decreased NEEnight was associated with lower canopy nitrogen content.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rising Ca may increase carbon assimilation in both C3‐ and C4‐dominated wetland communities. The challenge remains to identify the fate of the assimilated carb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