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关于L型细菌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型细菌在国内外的研究日益俱增。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L型细菌的生物学特性和产生机制。并用具体病例说明L型细菌的致病性。用鼠疫、霍乱和伤寒说明L型细菌在流行病中的研究价值。并用具体方法区分易于混淆的支原体。  相似文献   

2.
细菌L型的生物学特性与致病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L型是细菌因变异而产生的细胞壁缺陷型。由于细胞壁缺损,使生物学性状发生改变,对低渗敏感,用常规培养法不易检出,因此对其性状认识不足,常造成临床的漏诊与误诊。L型是否有致病性争论已久。过去一般认为有致病性的细菌变为L型后即不致病。目前已有一些资料表明L型亦具有一定的致病性。本文就细菌L型的类型、生物学特性、致病作用等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泌尿系反复感染致病菌的发病特点及细菌L型感染的致病性,为临床诊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127例清洁中段尿培养确诊的反复发作肾盂肾炎患者,根据致病菌分为细菌型组、细菌伴L型组和细菌L型组,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析4组患者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水平变化。结果泌尿系感染各组尿NAG和尿RBP较正常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单纯细菌L型感染患者较细菌型及细菌伴L型患者稍低,但细菌型、细菌伴L型及细菌L型3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细菌L型在泌尿道感染反复发作中占重要地位,泌尿系细菌L型感染具有致病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自行研制的883L型增菌培养基对51例次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液作L型培养,结果检出L型细菌27例,占52.9%,经返祖和药物敏感性测定,证明本组L型细菌特性与其他来源的L型细菌基本相符,提示慢性前列腺炎的病因、病理机制可能与细菌L型的感染相关。  相似文献   

5.
尿路感染患者尿中细菌L型培养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尿路感染患者尿标本中的细菌(普通型和L型)检测,以确定L型菌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一般培养法和特殊(L型菌)培养法对临床标本检测。结果364份标本中一般培养法检出细菌112株,阳性率为30.8%,而特殊培养法共培养细菌及L型菌共162株,细菌总检出率为44.5%,其中单独检出L型菌50株。结论细菌在一定条件下可演变成L型菌,增加临床标本中L型菌的培养可明显提高尿路感染的细菌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6.
L型细菌在国外研究较多,主要见于临床报道。本文主要介绍L型细菌的基本特征。 (一)L型细菌的生物学特征 L型细菌是细菌在某些环境条件下所形成的变异型。没有完整而坚韧的细胞壁,而胞壁内膜完整,在一定的渗透压下,不影响其生存和繁殖,细胞呈多种形态,有的能通过细菌滤器,又称“滤过型菌”。这种菌首先由英国的李斯特(Lister)医学研究院发现,以该研究所名称的第一个字母“L”命名为L型细菌。L型细菌大小差别较大。自细菌变成L-型菌的过程中有中间型。在这些中间型内,有的菌落自溶,有的呈显A、B和C三型菌落。A型菌落中有一型称为3A型。它形成瘤状的小菌落,即使在没有诱发剂存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49例慢性子宫内膜炎、慢性宫颈炎等妇科疾病的病理切片,用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菌型及L型的特异性杭体作酶免疫组化染色(PAP法)证明在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各种妇科感染中,细菌型及L型混合感染占60%,单独细菌型感染占28.9%,单独L型感染占11.1%。本研究证明了金葡菌变异为L型后,有特异性杭原出现,并证明细菌L型的特异性抗原有一定的免疫学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子宫异常出血与细菌L型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常认为,子宫异常出血由内分泌紊乱、内膜肿瘤和子宫内膜炎引起。通过对471例子宫异常出血内膜组织的细菌学及免疫组化等研究,我们发现绝大多数(85.7%)出血者原因不明,其中376例子宫内膜查见L型菌。本组细菌L型感染率为93.8%。提示子宫异常出血(包括绝经后出血)与细菌L型感染关系也很密切。并认为,子宫内膜细菌L型感染是导致子宫异常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选择作用于细菌胞膜的药物治疗细菌L型感染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慢性前列腺炎与细菌L型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慢性前列腺炎与细菌L型感染的关系,探索慢性前列腺炎延不愈,反复发作的机制,提供临床用药的参考。方法:对108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液进行普通培养和细菌L型的同步培养,并对检出的L型菌株进行耐药性检测。结果:普通培养检出细菌28株,阳性率为26.3%,L型细菌检出20株,阳性率为19.1%,总阳性率为45.4%,阳性率显著提高(P<0.01);检出的L型细菌对β-内酰胺抗生素呈高度耐药性,其他作用于细菌蛋白质合成的药物,其敏感性与原菌相似或升高。结论:细菌L型的感染与慢性前列腺炎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相关性;L型细菌具有特有的抗生素耐药机制。  相似文献   

10.
细菌L型广泛分布在生物体内外,并为细菌生命周期的一相。本文应用假结核耶氏菌(Yersinia pseudotuberculosis)作为研究材料,在L型培养基中无抗生素存在情况下连续传代,观察到:正常型(杆状)假结核菌出现圆球体、丝状体,继续传代又返祖为正常型。实验表明,细菌L型是细菌生命周期中的一相。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白喉棒状杆菌亲代细菌型及其稳定L型动物致病性的差异,了解白喉棒状杆菌稳定L型变异的特点,探讨其变异的性质及其与细胞壁缺陷突变的关系。方法用氨苄青霉素在非高渗培养基内人工诱导产毒性白喉棒状杆菌为稳定L型。采用白喉棒状杆菌稳定L型纯培养物及其代谢产物皮内感染家兔,观察局部感染部位皮肤或全身的病理改变。采用微量法提取白喉棒状杆菌稳定L型的染色体DNA,用Tox基因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以检测毒素蛋白结构基因,并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白喉棒状杆菌在氨苄青霉素作用下可发生细胞壁缺陷而成为L型,白喉棒状杆菌稳定L型不能引起动物局部或全身发生异常表现,该稳定L型的传代培养物可仍然保留同其亲代细菌型一致的Tox基因及其核苷酸序列。结论提示细胞壁缺失将导致白喉棒状杆菌与产生毒素蛋白有关结构基因在宿主菌细胞内的表达受到抑制,以致使白喉棒状杆菌稳定L型丧失了产生外毒素致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细菌L型是指细菌在某些不利因素的作用下发生变异而形成的细胞壁缺陷型。细菌L型可用青霉素等作用细胞壁的诱导剂在体外诱导形成,但也可发生在动物和人体内。近年许多报导证明细菌L型与败血症、迁延性感染和慢性炎症性疾患有较密切的关系。临床医生已开始重视细菌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作者采用高渗和等渗牛肉汤试管及平板培养法,从某医院正在使用的新洁尔灭器械浸泡液中分离出4株细菌L型,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L型1株,表皮葡萄球菌L型2株,类白喉杆菌L型1株。上述细菌经形态观察,细胞壁染色,返祖鉴定等一系列细菌L型鉴定程序;并通过电镜观察,菌体细胞图像分析。其结果均提示,细菌L型与原菌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作者认为,新洁尔灭器械浸泡液,消毒灭菌的不彻底性,是造成术后感染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慢性扁桃体炎与细菌L型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常认为,慢性扁桃体炎主要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通过50例慢性扁桃体炎的病原微生物培养、组织切片细菌学及电镜等研究,发现慢性扁桃体炎组织中细菌L型也相当常见,L型培养阳性率是88.5%,且组织切片L型感染率与培养阳性率基本一致(P>0.05)。电镜在扁桃体组织间质及上皮细胞、淋巴细胞等多种细胞内均见到细菌L型。提示慢性扁桃体炎与细菌L型感染关系极为密切。并认为,L型侵入组织并在宿主细胞内生长的特性,可能是慢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L型细菌的诱导、培养、返祖及临床应用方面进行研究,并用自制的L型细菌培养基(883培养基)在66份血、尿标本及51例前列腺液标本中培养出L型细菌分别为29.4%,30.7%及52.9%,与Kagan氏、857、863培养基对比效果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81例足月临产妇的三种检材:母体血、脐血及羊水作普通血培养及L型细菌培养,结果全部分离培养出L型细菌者14例,母血及脐血配对阳性者25例,共39例,感染率为48.1%。对72例住院患儿进行母亲及患儿的L型细菌血培养分离,结果配对阳性者28例,其垂直传播感染率为38.8%,153例产妇及患儿同时进行急相蛋白及免疫球蛋白测定,其急相蛋白异常与L型细菌感染无诊断意义,与免疫功能低下有关,说明母体、胎儿及婴儿之间确实存在垂直传播感染,它对优生优育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7.
15年前后细菌L型临床耐药性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15年前后细菌L型临床耐药性的变迁,分析影响因素,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对新乡市中心医院15年来临床检出的常见细菌L型菌株逐个进行药敏监测,逐年进行耐药性变化分析研究。结果1990年至1999年细菌L型常见菌株耐药性逐年上升,特别是青霉素类大部耐药;2000年至2005年,耐药性趋势变缓,青霉素类耐药率有所下降。结论合理应用抗生素,不滥用抗生素是细菌L型耐药性变迁的重要原因,药物敏感试验是良好的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L型细菌在慢性肾盂肾炎的感染及耐药状况。方法对71例患者清洁中段尿做普通细菌培养(B型)、L型细菌培养(L型)及耐药分析。结果细菌阳性率为77.5%,其中单独L型阳性率为49.3%、B型与L型混合感染为15.5%,而B型阳性率仅为12.7%。主要是大肠埃希菌,其次是葡萄球菌;青霉素及头孢噻肟均有较高的耐药率(88.9%及73.6%)。结论L型细菌在慢性肾盂肾炎感染中占主导,β-内酰胺类药物有较高的耐药性,临床治疗应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及时调整抗生素。  相似文献   

19.
尿路感染是临床最常见的感染之一。尿路感染多为细菌引起 ,这些细菌多与人类生活、环境和自身体表的细菌有关。而细菌 L 型又是尿路感染较常见的细菌之一。 L 型细菌培养国内外已开展多年 ,我室一直在进行需氧菌、厌氧菌、L 型细菌同步培养法 ,现将我们所做的 12 8例中段尿标本培养结果分析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标本来源 临床诊断急性、慢性尿路感染患者的中段尿12 8例。1.2 材料 厌氧、需氧及 L型同步培养基 ,由康健生物技术公司出品 ;细菌分离培养基 ,为自制 ;细菌生化反应管 ,由浙江省军区后勤部卫生防疫检验所提供。1.3 …  相似文献   

20.
该文对食品中的细菌L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进出口食品中存在细菌L型的污染,而如果按常规培养法进行检测,就会导致漏检。因此开展食品中细菌L型的检验,一方面可提高阳性样品检出率,另一方面对提高食品卫生质量,保障人体健康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