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学勇  董玉琛 《遗传学报》1995,22(3):217-222
十倍体长穗科草和六倍体中间偃麦草均含有一些基因促使部分同源的染色体之间发生配对,这些基因分布于不同的染色体组中,并具很强的传递力。小麦与长穗偃麦草杂种回交后代的部分植株在减少数分裂后期出现多条染色同时断裂现象,使不同染色体通过断口联结形成新的易位成为可能。上述二因素可能是造成小麦和偃麦草基因重组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在用普通小麦对长穗偃麦草(Etytrigia elongata=Agropyron elongatum,2n=70)的核代换回交过程中,在BC_9F_1发现了一个超矮秆核质杂种小麦,株高35厘米左右,定名为小偃矮。细胞学观察和与普通小麦正反杂交的遗传分析,证明:(1) 小偃矮是一个异源胞质单体附加系(21″W+1′Ag);(2) 长穗偃麦草细胞质和附加的外来染色体没有携带矮秆基因;(3) 矮秆遗传主要受细胞核内一对显性矮化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分析了143个小麦—中间偃麦草种质材料的农艺性状、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及部分代表性材料的染色体构成,旨在为小麦育种中广泛有效地利用这些种质提供有用信息。结果表明,小麦—中间偃麦草种质主要农艺性状变异丰富,其在穗长、小穗数和分蘖数性状上明显优于主栽品种,分别有142(99.3%)、125(87.4%)和62(43.4%)个小麦—中间偃麦草材料的穗长、分蘖数和小穗数大于主栽品种的平均值。供试材料在Glu-1的3个基因位点上共检测到12个等位变异,形成15种亚基组合类型,以(2*,7+8,5+10)为主,占所有材料的25.7%;Glu-A1(1和2*)、Glu-B1(7+8)和Glu-D1(5+10)位点的优质亚基比例分别达到了68.4%、68.4%和52.0%,有102(71.3%)个材料在Glu-1的2或3个位点同时具有优质亚基;有17个材料的优质亚基组合为(2*,7+8,5+10)或(1,7+8,5+10),且在穗长、小穗数和分蘖数性状上均优于主栽品种。进一步对30个代表性材料GISH分析发现,8个为八倍体小偃麦,其他为非整倍体。研究结果表明这些材料可以作为改良普通小麦的有益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4.
通过以山羊草等23种不同异源胞质的中国春为母本,以小偃6号为父本,经过七代核置换回交,培育成功了23种不同细胞质的小偃6号核质杂种。和对照小偃6号比较分析,发现不同的异源细胞质对小偃6号的抽穗期,条锈抗性、结实率等9个农艺性状都有着较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中间偃麦草与小麦杂种配子形成途径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中间偃麦草与小麦烟农在15的发杂种子F1及其5个自交和回交世代(F2,F3,BC1,BC2,BC3)为材料,对杂种F1配子形成途径的细胞学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杂种F1减数第一分裂基本正常,在减数第二分裂观察到由于当染色体不对称分离产生的无染色质和仅带有微核的子细胞,小孢子染色体数目为24~35条,根据BC1推算的F1产生的雌配子染色体数目为20~35条,F2根尖细胞和花粉母细胞内染色体数目  相似文献   

6.
小麦与彭梯卡偃麦草杂种及其衍生后代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张学勇  董玉琛 《遗传学报》1994,21(4):287-296
  相似文献   

7.
在150mmol/LNaCl胁迫下,长穗偃麦草(Agropyronelongatum,2n=70)4E染色体代换普通小麦4D染色体后能显著降低胁迫下植株上部的Na离子含量而维持较高水平的K离子含量。  相似文献   

8.
用石蜡切片法,对小麦(Triticumaestivum)和长穗偃麦草(Elytrigiaelongata)杂交的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长穗偃麦草花粉在小麦柱头上萌发良好,花粉管可顺利长入花柱和胚囊。观察的170个小麦子房中,1765%发生了双受精,产生了胚和胚乳;941%发生了单卵受精,只产生胚而无胚乳;471%发生了单极核受精,只产生胚乳而无胚;总受精率为3177%;成胚率为2706%。由于胚乳的缺乏或发育异常及败育,最终难以获得有生活力的种子。为小麦与长穗偃麦草远缘杂交提供了细胞胚胎学证据。  相似文献   

9.
对十倍体长穗偃麦草(Thinopyrum ponticum)与普通小麦杂交F1及其与普通小麦回交BC1F1的形态学和细胞学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长穗偃麦草与普通小麦‘兰考矮早八’衍生F1(‘兰考小偃麦’)的根尖细胞染色体数为56条;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染色体构型平均值为19.81Ⅰ+15.78Ⅱ+0.75Ⅲ+0.59Ⅳ;基因组荧光原位杂交(GISH)显示,兰考小偃麦中含有35条完整的长穗偃麦草和21条小麦染色体。‘兰考小偃麦’/‘科育818’和‘兰考小偃麦’/‘Cp02-3-5-5’杂交F1的根尖细胞染色体数及其所遗传的长穗偃麦草染色体数分别为50~52和16~22条,且存在染色体易位;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平均染色体构型为14.54Ⅰ+17.40Ⅱ+0.55Ⅲ+0.14Ⅳ,平均49.4%的细胞出现多价体(三价体或四价体)。这些材料为创造小麦-长穗偃麦草新种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用石蜡切片法,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和长穗偃麦草(Elytrigia elongata)杂交的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长穗偃麦草花粉在小麦柱头上萌发良好,花粉管可顺利长人花柱和胚囊。 观察的170个小麦子房中,17.65%发生了双受精,产生了胚和胚乳;9.41%发生了单卵受精,只产生胚而无胚乳;4.71%。发生了单极核受精,只产生胚乳而无胚;总受精率为31.77%;成胚率为27.06%。由于胚乳的缺乏或发育异常及败育,最终难以获得有生活力的种子。为小麦与长穗偃麦草远缘杂交提供了细胞胚胎学证据。  相似文献   

11.
试验用压片法对(普通小麦/长穗偃麦草)F1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发育进行了细胞学观察.观察表明:1.(普通小麦/长穗偃麦草)F1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许多异常现象;在PMC M1出现较高频率的单价体和多价体;但是减数分裂过程能够完成,并且四分孢子的败育率较低。2.在雄配子体发育过程中可观察到具有多微核、体积不等的小孢子,并发现经过对称孢子有丝分裂产生的二胞花粉;在花粉发育的不同时期均可观察到花  相似文献   

12.
本文借助树木气候学,树木年代学的研究方法,经典林木研究手段和个体生态学理论相结合,对兰考泡桐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发现,材积指数更能反映兰考泡桐生长和生态因素之间的关系,发现日照百分率、日照时数、≥10℃积温、土壤质地、土层深度和土壤肥力等因素对兰考泡桐生长影响较大,另外还对兰考泡桐速生条件进行了较为广泛的讨论,证明兰考泡桐在黄淮海平原中部大有发展前途,农桐间作、农田林网是一种合理的群落类型。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普通小麦中国春为对照,对(节节麦)中国春、(卵圆山羊草)中国春和(无芒山羊草)中国春3种同核异质杂种小麦的核型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它们的核型都与对照的一致,其核型公式均为2n=6x=42=36m+6sm,均属1A核型,从而证明了异源细胞质对普通小麦核型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冬小麦不同基因型幼苗形态性状遗传力和抗旱性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用植物根系喷雾试验箱培养冬小麦茶淀红×MY9094、轮抗7号×山农215953的四个亲本及其两个杂种F2,研究两叶到六叶期幼苗形态性状的遗传力及幼苗形态性状与抗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观察了18个两系杂交水稻组合在华南地区种植时杂种优势表现。结果表明:三种类型两系杂交组合主要农艺性状优势强弱呈现出籼粳交>籼爪交>籼籼交>三系杂交组合(对照);同一杂交组合早晚季种植表现差异较大;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的主要问题是结实率和谷草比比较低。  相似文献   

16.
小麦品质和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依据田间试验和室内生化分析数据,按pxq交配模式,对10个冬小麦亲本25个杂交组合F1的蛋白质含量,赖氨酸含量,穗粒重和千粒重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除蛋白质含量的sca外,其余性状的gca和sca效应均达极显著水平,表明在本研究中,基因的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均起重要作用。由于一般配合力差δ^2sca大,表明基因的加性效应更加重要。根据gca,sca和δ^2sca估值,分  相似文献   

17.
两种泥鳅不同核质关系下LDH同工酶基因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聚丙烯酰胺不连续系统凝胶电泳方法分析了泥鳅和大鳞副泥鳅不同杂交组合不同核质关系下胚发育阶段(0-145h)中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的分化表达谱式,LDH同工酶的基因表达随细胞质、细胞核不同及胚胎发育各个时期具有不同的个体发育谱式,以泥鳅卵子为细胞质的Ⅰ、Ⅱ两组,杂交组(Ⅱ)LDH同工酶基因在受精后3min至原肠中期雄核基因参与表达与调控,部分基因位点比本交组(Ⅰ)启动与表达的时间要早,两组的管家酶主要来自细胞质。以大鳞副泥鳅为细胞质的Ⅲ、Ⅳ两组,各酶均以细胞质调控为主,其管家酶与泥鳅有很大不同。并具体分析和讨论了不同核质关系LDH同工酶基因的表达和调控的时空顺序。  相似文献   

18.
实验在62只家兔上进行。结果观察到,中缝大核(NRM)区562个单位中,有118个单位的自发放电频率低,放电比较规则,动作电位时程长,易被微电泳5-羟色胺所阻遏,称为A 组单位。其余444个单位的自发放电频率高,动作电位时程短,称为B 组单位。大多数 B组单位对微电泳5-羟色胺不起反应。脑桥臂旁内侧核(NPBM)区微量注射吗啡(200μg/2μl)或静脉注射吗啡(3mg/kg)后,20个A 组单位中有19个发生兴奋效应,而49个B 组单位中仅有29个发生兴奋效应,而且A组单位发生兴奋的程度也比B组单位的高。这些结果提示,NRM区的A 组单位可能是5-羟色胺神经元,吗啡对这些神经元有相对选择性的兴奋作用。 在另外11只家兔上,应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逆行追踪技术观察到,NPBM 区与NRM 区有纤维联系。 本实验结果提示,静脉注射吗啡所致的呼吸抑制,可能与吗啡作用于 NPBM,通过纤维联系,引起NRM 5-羟色胺神经元兴奋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