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空泡毒素(VacA)是幽门螺杆菌(Hp)一个重要的毒力因子,口服纯化VacA可以对小鼠再感染产毒Hp菌株产生有效保护.然而,野生型VacA蛋白由于其致胃上皮细胞损伤作用而不能成为候选疫苗.尽管现在认为基因水平灭活毒力VacA蛋白可以成为合适的候选疫苗,但基因点突变是否可以将VacA细胞毒活性降低足够水平尚无定论.本文利用哺乳动物细胞瞬时转染系统研究VacA发挥致空泡化作用的最小活性片段及其特征,并且对毒素功能有重要作用的区域和氨基酸残基进行突变研究.  相似文献   

2.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是一种革兰阴性杆菌,于1893年首次从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活检组织中被成功分离培养,是目前所知的少数能够在人胃中生存的微生物之一。H.pylori感染不仅可引起胃炎、消化道溃疡、胃黏膜组织相关性(MALT)淋巴瘤等消化系统疾病,其所携带的毒力因子还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不同基因型的H.pylori所携带的毒力因子不同,但只有小部分的感染个体会进展为胃癌的现象。虽然目前诸如CagA、VacA、BabA和OipA等许多毒力因子都已被证明与胃癌的发生有确切关系,但其具体机制仍在进一步的研究当中。本文将主要针对H.pylori中与胃癌相关的毒力因子及其致癌机制进行简要综述,以进一步明确其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生物学作用。  相似文献   

3.
幽门螺杆菌(Hp)感染呈全球性分布,多数地区感染达50%,细胞空泡毒素(VacA)及细胞毒相关蛋白(CagA)在Hp致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不同Hp菌株的VacA和CagA存在基因型和表型的差异.研究Hp的vacA和cagA基因及其产物对于进一步阐明与临床的关系、Hp感染疾病的防治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抗VacA CagA 幽门螺杆菌(Hp)IgY的抗感染作用,以VacA CagA Hp为抗原免疫蛋鸡,聚乙二醇法和水稀释法从鸡卵黄中提取抗-VacA CagA Hp-IgY,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IgY抗体效价。建立胃腔感染VacA CagAHp的昆明系小鼠模型,观察抗-VacA CagA Hp-IgY对小鼠胃腔感染VacA CagA Hp的防治效果。ELISA法测定IgY效价均为1∶20,480;抗-VacA CagA Hp-IgY防治小鼠胃腔感染VacA CagAHp效果较理想,IgY高、中剂量组效果优于阳性对照组(P<0.05);低剂量组效果等同于阳性对照组(P>0.05)。抗-VacA CagA Hp-IgY较好的体内抗感染作用,提示该IgY有望成为较理想的治疗VacA CagA Hp感染的生物制剂。  相似文献   

5.
幽门螺杆菌(Hp)定植于胃部的苛刻环境,引起胃和十二指肠的多种疾病。对该菌的毒力因子已进行广泛的研究,但对其基因表达调控的综合机制及如何进行表达修饰来应对环境变化和引起慢性胃部感染方面知之甚少。本文使用高密度DNA微阵列分析体外培养Hp依赖于生长期的基因表达综合图  相似文献   

6.
所有幽门螺杆菌菌株均有vacA基因,但部分菌株不表达VacA蛋白,不同的vacA等位基因组合后组成sla/ml、sla/m2、slb/m1、elh/m2、s2/m1和s2/m2等亚型。cag毒力岛是部分幽门蠕杆菌具有的与致病力相关的基因组。CagA和VacA可能不是幽门螺杆菌不变或可靠的毒力标志,不能单纯以I型菌株(CagA^ /VacA^ )和Ⅱ型酋株(CagA^-/VacA^-)来区分细菌致病性强弱。幽门螺杆菌的毒力具有宿主依赖性,其遗传多样性和毒力因子差异、基因型地理分布不同、宿主易感性及环境因素不同也可能手致感染后出现不同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7.
Zhang L  Wang P  Wei SL  Liu CJ 《遗传》2011,33(6):558-566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感染能导致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粘膜相关的淋巴样组织(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淋巴瘤和胃腺癌等疾病的发生。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将H.pylori列为胃癌第一级因子。H.pylori感染引起的不同临床结局主要与H.pylori致病因子和宿主遗传易感性有关,大部分重大疾病发生在特定的细菌毒力因子(如cagA,vacA)与易感宿主遗传背景共同存在时。文章综述了H.pylori菌株的毒力基因的分型和宿主的遗传多态性对胃病发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幽门螺杆菌CagA蛋白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分泌的许多毒力因子与胃部疾病有关,其中毒素相关基因A(cytotoxin-associated gene A,cagA)表达的蛋白CagA得到特别关注.cag致病岛(cag pathogenicity island,cagPAI)编码的Ⅳ型分泌系统(T4SS)将CagA运输到胃上皮细胞,一旦进入胃上皮细胞,CagA通过依赖或不依赖酪氨酸磷酸化与多种细胞蛋白作用,调控细胞生长和运动相关的信号通路,使胃上皮细胞发生转化而致癌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Thl细胞因子IFN-γ在幽门螺杆菌(Hp)感染时对胃上皮细胞的作用。方法:胃上皮细胞经IFN-γ处理后,流式细胞术测定表面MHC-Ⅱ类分子的表达和Hp的黏附,ELISA法测定细胞因子对Hp致胃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IFN-γ可诱导胃上皮细胞表达MHCR类分子,进而增加Hp的黏附。IFN-γ本身即可诱导胃上皮细胞凋亡,并可促进Hp诱导的胃上皮凋亡。结论:Thl细胞因子IFN-γ参与并加剧了Hp感染所致的胃黏膜炎症。  相似文献   

10.
幽门螺杆菌基因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引起人慢性活动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病原菌,同时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近年来Hp感染过程和其致病性的分子机理研究受到广泛的关注.根据其全基因组测序及基因功能解析结果阐述了Hp基因组中重要的结构特征,基因的表达调控方式,以及毒力相关基因在Hp感染中的作用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与消化性溃疡(PU)的关系。方法:检测167例PU患者Hp阳性率,使用胃镜观察溃疡形态、大小和部位。结果:167例PU患者Hp阳性检出率为87.43%,胃溃直径大于1.5 cm者与,胃溃直径小于0.5cm,溃疡处于活动期者与愈合期和瘢痕期者,Hp阳性检出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Hp感染与溃疡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溃疡患者病情越重,Hp感染程度越高,但Hp阳性溃疡并不加重消化道出血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12.
幽门螺杆菌是公认的胃相关疾病的病原菌,而空泡毒素(VacA)是其主要的致病因子,它除了可以引起细胞空泡样病变外,现已被广泛认为是一种凋亡诱导因子,它能通过线粒体、MAPK、NO等信号转导通路介导细胞凋亡,在诱导细胞凋亡的同时又与机体的免疫系统相互作用。从细胞动力学角度探讨VacA和细胞凋亡的关系已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总结了VacA诱导细胞凋亡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对研究VacA损伤胃黏膜机制以及相关疫苗的研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胃癌胃大部切除与胃体黏膜上皮不典型增生(GED)的关系。方法采用组织病理学的方法测定了2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和20例胃癌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胃体GED情况。Hp的测定采用1min快速尿素酶法14C呼气试验法。结果(1)20例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中,12例存在轻度~中度胃体GED,占60%;20例慢性胃炎中,7例存在轻度胃体GED,占35%。2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2)在10例Hp相关性慢性胃炎中,6例存在轻度胃体GED,占60%;在10例慢性胃炎无Hp感染中,只有1例存在轻度胃体GED,占10%;2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3)在10例胃大部切除术后合并Hp感染的患者中,8例存在轻度~中度胃体GED,占80%;在10例胃大部切除术后未合并Hp感染的患者中,4例存在轻度的胃体GED,占40%,2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胃大部切除术后和Hp感染患者,胃体GED发生率增加,发生恶变的发生率更高。  相似文献   

14.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PA)是临床常见的革兰阴性菌之一,分布广泛且可引起多种感染。PA可分泌大量的毒力因子,包括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鼠李糖脂(rhamnolipid)、外毒素A(exotoxin A)、蛋白酶(proteinase)、生物膜(biofilm)和Ⅲ型分泌系统(type III secretion system, T3SS)等,且PA毒力机制较复杂。在PA感染过程中,群体感应系统(quorum-sensing, QS)和双组分系统(two-component systems, TCS)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调控PA生物膜的形成和毒力因子的产生。现就PA毒力因子的研究进展及调控机制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球形体进行体内、外回复原形的比较研究,揭示其潜在的传播途径。方法在布氏肉汤的基础上设计了4种Hp再生培养基,对Hp螺旋体、原生质体及球形体进行体外培养;同时采用30只蒙古沙土鼠(Mongolian gerbil)进行体内感染定植实验,对感染小鼠胃粘膜进行Hp定量培养和组织学检测。结果Hp球形体在4种再生培养基中均未能回复生长;而在感染小鼠的体内却观察到了Hp球形体的回复定植。Hp螺旋体感染组在小鼠胃内的定植密度较高,且胃粘膜下可见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而球形体感染组并未见到小鼠胃粘膜组织的明显炎症损伤,且仅有少量回复的螺旋体定植。结论Hp球形体作为一种低水平代谢休眠体,代谢活性及毒力均有所减弱,但仍具有潜在的致病性。本研究支持部分Hp球形体具有活力但体外不能培养成活这一假说,提示"粪-口"传播应引起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幽门螺杆菌(Hp)可导致胃炎、消化性溃疡、胃腺癌、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等多种疾病.Hp感染后胃粘膜中大量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并以Th1细胞免疫应答为主(Th1细胞极化),造成持续性组织损伤.为了确认以Th1细胞应答为主的胃粘膜免疫反应主要依赖于天然免疫应答,而非对Hp的抗原特异性识别.作者培养并收获Hp,裂解细菌,得到蛋白产物,并分离基因组DNA,另备重组失活尿素酶;从未感染Hp的志愿者抽取血液,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体外培养并加入各种Hp产物或(和)丝裂原;同时培养Jurkat T细胞(CD4+);一些实验组中加入鼠抗人IFN-γ和羊抗人IL-12p40.用ELISA检测培养物上清液中各种细胞因子;用3H掺入法检测细胞增殖和DNA合成情况.  相似文献   

17.
探讨胃溃疡、胃癌组织中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真菌(Fungi)单纯感染及混合感染的可能性并进行验证。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分别自4例胃溃疡和4例胃癌并伴单纯幽门螺杆菌、真菌及其混合感染病例石蜡包埋组织(FFPE)中扩增Hp及fungi基因特异片段并进行测序分析。成功提取了FF-PE胃组织基因组DNA,并扩增出Hp 16S rRNA及真菌内转录间隔区18S rDNA基因和28S rDNA之间的基因特异条带,测序大小分别为114 bp和357 bp,经在线BLAST比对分析表明所扩增基因与Hp及真菌核苷酸具有高度同源性。胃溃疡、胃癌组织中存在Hp和真菌单纯感染及混合感染。推测Hp与真菌混合感染可能是加重胃溃疡发展和诱发胃癌发生的又一致病因素。积极治疗Hp与真菌混合感染有助于提高胃溃疡的治愈率和减少胃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硫糖铝在胃内对H.pyloriVacA IgY型抗体的保护作用,为制备H.pyloriVacA IgY型抗体口服剂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大量诱导工程菌DH5α-vacA-pQE30,表达并纯化重组蛋白VacA。以VacA为抗原接种洛曼母鸡,制备纯化的IgY。建立H.pylori感染的小鼠模型,在不同浓度的IgY液中分别加入30%硫糖铝,灌胃后观察胃黏膜慢性炎症反应以评价硫糖铝在胃内对VacA IgY的保护作用。结果在小鼠胃内,0.5mg IgY+30%硫糖铝/天灌胃小鼠即可有效防治H.pylori感染引起的胃黏膜损害,与不加硫糖铝比较,其效果提高了8倍。结论 30%以上的硫糖铝在小鼠胃内可增强VacA IgY对低pH和胃蛋白酶的耐受能力,是较理想的抗H.pyloriVacA IgY型抗体保护剂。  相似文献   

19.
嗜酸乳杆菌(乐托尔)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疗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嗜酸乳杆菌 (乐托尔 )对人胃内幽门螺杆菌的治疗作用。方法 :经证实 Hp感染阳性的胃、十二指肠溃疡病人 ,分别给予嗜酸乳杆菌治疗组与胃三联的对照组 ,给药后观察临床症状恢复情况 ,溃疡愈合情况 ,胃粘膜 Hp感染情况 ;结果 :(1)总的临床症状改善率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89.8% (35 / 37) ,对照组为 92 .9% (34/ 36 ) ,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2 )溃疡愈合率 :两组病人愈合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是85 .9% (5 5 / 6 4 )和 92 .1% (71/ 77) ,两组χ2 检验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3) Hp转阴率 :两组在 4周末分别是治疗组 6 7.3% (33/ 4 9)和 84 .5 % (49/ 5 8) ,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结论 :嗜酸乳杆菌在抑制 Hp感染作用与抗菌素相仿 ,值得临床上应用 ,是临床上抗 Hp感染治疗极的前途的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20.
残胃的幽门螺杆菌感染及与胆汁反流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 (Hp)感染与残胃及Hp与胆汁反流的关系。 方法 :用回顾性方法分析残胃患者 197例。结果 :Hp阳性检出患者中消化性溃疡术后与胃恶性肿瘤术后患者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BillrothI式术后残胃炎组Hp阳性检出率为 75 4 % (4 9/ 6 5 ) ;而BillrothⅡ式术后残胃炎组Hp阳性检出率为 4 7 7% (6 3/ 132 ) ,二者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BillrothⅠ式术后组中伴有胆汁反流者 2 6 1%(17/ 6 5 ) ;BillrothⅡ式术后组中伴有胆汁反流者 5 9 8% (79/ 132 ) ,二者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胆汁反流组中Hp阳性检出率为 4 0 6 % (39/ 96 ) ;无胆汁反流组中Hp阳性检出率为 72 3% (73/ 10 1) ,二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结论 :残胃的Hp感染与胆汁反流有明显相关性。Hp感染可能是BillrothⅠ式术后残胃炎的主要病因 ;而胆汁反流可能是BillrothⅡ式术后残胃炎的主要病因 ,Hp感染为其另一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