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继先前工作后,进一步应用正常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经塑料培皿粘附技术把单核细胞分离出来,经培养进一步纯化,随后动态观察培养0,2,4,6和8天的单核-巨噬细胞的形态变化和对新鲜分离同种异基因个体PBMNC中NK活性的影响。实验表明,体外分化6天和8天的巨噬细胞质/核比例和胞浆内空泡显著增加,细胞直径约为0天时的2倍。这些细胞和PBMNC之比为0.5:1时,引起了NK细胞活性的50%以上抑制(4小时~(51)Cr标记K 562肿瘤的同位素释放试验)。这种抑制效应不为过氧化氢酶(Catalase 4000单位/毫升)和前列腺素合成酶的抑制剂(Indom 1×10~(-5)M)所阻断。实验证明,同种异基因个体的NK细胞不能识别巨噬细胞表面抗原,从而排除了巨噬细胞和K562肿瘤抗原竞争的可能性。实验还表明,巨噬细胞对NK活性的抑制是不受HLA约束的。应用高频超声振荡破碎巨噬细胞膜方法和免疫调变技术进一步提示,人体巨噬细胞对NK活性的抑制与巨噬细胞体积无关,而与体外分化所赋有的固有特性和它们分泌的免疫调节分子有关。  相似文献   

2.
巯基乙酸盐(Thioglycollate)诱发的小鼠腹腔激活巨噬细胞显示了天然的抑制活性,即对Con A,PHA,PWM和LPS致分裂原诱导的T,B淋巴细胞的增殖能产生显著的抑制效应,同时也能抑制脾脏NK细胞对YAC-1肿瘤靶细胞的杀伤功能。但是这些巨噬细胞却同时具有明显的抗肿瘤的细胞静止效应。在体外用脂多糖(LPS,10微克/毫升)处理粘附性激活巨噬细胞明显地降低了对NK活性和T,B淋巴细胞增殖功能的抑制,然而这些免疫调变巨噬细胞仍然保持了显著的抗肿瘤的细胞静止效应。实验还表明,这类激活巨噬细胞的抑制功能不为前列腺素合成酶的抑制剂In-dom所阻断,从而提示了它们的免疫抑制效应似乎不是前列腺素介导的。本实验结果提示,体外用脂多糖处理后的免疫调变巨噬细胞是一类具有抗肿瘤功能和低免疫抑制性的巨噬细胞亚群,这为进一步研究它们的产生以及作用机理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3.
研究海胆黄多糖SEP对S180肉瘤的抑制作用及初步机制。MTT法检测SEP对体外培养的S180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建立小鼠S180肉瘤模型观察SEP抗肿瘤活性;检测SEP协同ConA/LPS刺激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作用;同时,考察SEP对NK细胞和杀伤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活性的影响;碳粒廓清检测SEP对小鼠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研究表明,海胆黄多糖SEP高中低剂量(16、8、4 mg/kg)显著抑制小鼠180实体瘤生长,增加小鼠脾指数和胸腺指数,协同ConA/LPS刺激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提高小鼠NK细胞和CTL活性,增强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通过免疫调节提高小鼠免疫功能达到抑制S180作用。  相似文献   

4.
人外周血单核巨噬细胞诱导、培养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重组人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作用下体外诱导培养人外周血单核巨噬细胞,并进行鉴定和功能检测.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含10%胎牛血清的RPMll640培养基和rhGM-CSF培养7d.光镜、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鸡红细胞吞噬试验检测吞噬功能,流式细胞术检测单核巨噬细胞表面特征性标志CDl4等生物学技术鉴定贴壁细胞性质.获得的贴壁细胞具备巨噬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及免疫表型.有吞噬功能,纯度较高.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在rhGM-CSF诱导下向巨噬细胞分化,具有生物学活性,纯度较高.是一种简单易行的体外诱导培养巨噬细胞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丙酸杆菌细胞壁骨架(Propionibacterium Cell Wall Skeleton, P-CWS)是从非致病性的丙酸杆菌中提取的乳浊状制剂。本文研究了P—CWS对小鼠乳腺癌的抑瘤作用及免疫机制。实验表明,体内给予P—CWS能活化小鼠脾脏非粘附细胞,在过继抗癌免疫试验中能抑制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带瘤小鼠体内给予P—CWS能抑制肿瘤生长,改善带瘤小鼠脾脏NK、ADCC活性和腹腔巨噬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1(IL—1)的能力。在体外P—CWS与脾细胞共同培养一定的时间,可提高其NK和ADCC活性;适量P—CWS与腹腔巨噬细胞共同培养48hr,能诱导巨噬细胞分泌IL—1。结果提示P—CWS具有抑瘤作用,其抑瘤效应与NK、ADCC活性增强以及腹腔巨噬细胞活化有关。P—CWS是一种有潜力的生物学反应修饰剂。  相似文献   

6.
以单核细胞趋化激活因子(MCAF)作为导向效应细胞(单核细胞)到靶部位的因子,与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FS)融合构建成细胞因子融合蛋白rhGM-CSF/MCAF.它分别保留各自较高的生物学活性及具有协同与增强功能.体外抗肿瘤试验表明,它激活单核细胞后能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的生长.裸鼠抗肿瘤试验同样显示明显的抑瘤效应,且优于rhGM-CSF.病理组织学检查提示这种抗肿瘤作用是通过将大量的单核细胞募集到肿瘤部位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巨噬细胞免疫调变信号——PKA与PKC对MAPK信号通路的调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前的研究工作表明,细菌脂多糖(LPS)可以调变抑制性巨噬细胞为增强T、B淋巴细胞及NK细胞活性,同时又能保持或增强其抗肿瘤效应。忆报道了在这一复杂的免疫调变过程中伴随有蛋白激酶C(PKC)和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转导通路的激活。为了探索免疫调变过程中其他信号对MAPK通路的影响,以LPS调变小鼠腹腔抑制性巨噬细胞为模型,研究了cAMP/PKA和佛波酯(PMA)/PKC信号对MAPK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不同类型的益生菌株免疫调节功能各异。本文旨在评价植物乳杆菌P-8(Lactobacillus plantarum P-8)对小鼠免疫功能的调控作用及机制。方法:C57BL/6J小鼠每日灌胃给予不同剂量的植物乳杆菌P-8(0. 25 mg/kg、0.5 mg/kg、1.5 mg/kg),连续30天,记录小鼠一般情况。给药结束后处死动物,测定小鼠脏器/体重比;小鼠碳廓清实验、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实验评价各组小鼠的单核-巨噬细胞功能;血清溶血素测定、抗体生成细胞实验评价各组小鼠的体液免疫功能;脾淋巴细胞转化实验、迟发型变态反应实验评价各组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NK细胞的活性测定实验评价小鼠的NK细胞活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低、中、高剂量组植物乳杆菌P-8对小鼠脏器/体重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植物乳杆菌P-8可显著提高小鼠的碳廓清能力、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能力、半数溶血值、二硝基氟苯诱导的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及NK细胞活力(P均<0.05)。结论:植物乳杆菌P-8可通过提高单核-巨噬细胞功能、体液免疫功能、细胞免疫功能及NK细胞活力增强小鼠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9.
白细胞介素21(IL-21)属于I类细胞因子,主要由活化的CD4+T产生,作用于免疫系统中的大部分骨髓、淋巴细胞,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是联系主动免疫与被动免疫的中间因子。IL-21能够调节体液和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促进T细胞增殖分化,调节B细胞的增殖分化与调亡,增强NK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与免疫监督功能。此外,IL-21还具有抗肿瘤作用,与其他细胞因子、疫苗等联合应用,可增强其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功能。该文综述了IL-21的生物功能及其应用于抗肿瘤治疗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0.
为观察雪灵芝粗多糖(Arenaria kansuensis crude polysaccharide,AKCP)对体外培养的小鼠脾淋巴细胞、NK细胞和腹腔巨噬细胞增殖与功能的影响。以不同浓度AKCP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上述细胞48 h,采用中性红吞噬实验及NO释放实验检测巨噬细胞功能,MTT法检测脾淋巴细胞增殖及NK细胞杀伤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脾淋巴细胞CD3~+、CD4~+、CD8~+亚群,ELISA法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L-2和IFN-γ水平。结果显示,AKCP各浓度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和NO释放量、脾淋巴细胞刺激指数及培养上清中IFN-γ水平、NK细胞杀伤活性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AKCP中浓度组脾淋巴细胞CD3~+、CD4~+亚群及培养上清中IL-2水平也明显升高(P0.05)。提示AKCP对小鼠免疫细胞的增殖与功能具有体外激活作用。  相似文献   

11.
我们应用破伤风类毒素体外免疫的人扁桃体细胞和人-鼠异源骨髓瘤RF 系细胞进行融合,从中筛选到一株杂交瘤细胞89112—50,并通过克隆化筛选获得了两个亚克隆,其分泌的抗体是抗原特异的,和三种抗原(OVA、TC-S、FYG)都不交叉,分泌抗体的功能也比较稳定,在培养瓶内连续扩增传代13次后,仍维持相当高的抗体分泌能力,在常规传代培养过程中所收集的培养物上清液中抗体的含量平均为69.6μg/ml。  相似文献   

12.
McAb LC-1 AGAINST HUMAN LUNG CANCER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Recently Ge et al reported LAC-122,LAC-210 and LAC-163 McAbs against Hu-ma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nd LSCMcAbs against human lung small cell carci-noma.The immunotoxin,composed ofMcAb LAC-122 conjugated with Ricin Achain has been reported to have the signifi-cant cytotoxic effect in vitro on lung adeno-carcinoma cell line SPC-A-1 by Tan etal.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了一种新的抗人角蛋白单克隆抗体。用于免疫的抗原来自人足胼胝,传统的观念认为,此部位的角蛋白属于“软”角蛋白。然而我们在免疫荧光定位时发现,此单抗不能与一般上皮、表皮和培养表皮细胞的“软”角蛋白相反应,却能与哺乳动物的多种组织的“硬”角蛋白相反应。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血小板表面外露的GMP-140为血小板分泌反应的特异性标志,通过放射免疫分析法定量测定血小板表面GMP-140分子数,研究了细胞骨架抑制剂对凝血酶诱导血小板分泌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凝血酶激活使血小板表面GMP-140的外露明显增加,反应迅速,并在一定范围内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而ADP刺激则几乎不引起GMP-140外露的增加。凝血酶激活前加入不同的细胞骨架抑制剂处理可产生不同的效应:细胞松驰素B(肌动蛋白微丝抑制剂)可明显上调凝血酶诱导的GMP-140外露;而秋水仙素(微管抑制剂)则下调GMP-140的外露;两者同时处理仍呈现明显的上调作用。提示凝血酶作为一种强激活剂,不仅可通过受体-G蛋白-第二信使的途径启动血小板分泌反应,而且可能经诱导肌动蛋白微丝的形成对分泌反应起反馈性负调节作用。微管的存在则可能对凝血酶诱导的分泌反应起促进作用。虽然两种细胞骨架的作用相反,但以微丝的作用为主,两者间无相互拮抗现象。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在昆虫细胞中表达重组人卵泡刺激素,我们以人胎盘组织提取的染色体DNA为模板,利用重叠PCR方法扩增出hFSHβ亚基的cDNA的编码区。将此cDNA克隆入核型多角体病毒(AcNPV)非融合蛋白基因表达载体pVL1393,我们得到了表达载体pVL1393-hFSHβ,然后与BaculoGold~(TM)线性杆状病毒DNA共转染昆虫细胞SF9,经多次扩增后获得高滴度的重组病毒AcNPV-hFSHβ。将此重组病毒感染昆虫细胞,我们得到了在胞浆中表达的hFSHβ亚基,Western blot显示分子量大约为21kDa。以重组病毒AcNPV-hFSHβ与AcNPV-hCGα一同感染昆虫细胞得到了具有分泌性的重组hFSH异二聚体,在非还原的条件下Western blot显示分子量大约为33kDa。  相似文献   

16.
人胎胰巢蛋白阳性(nestin~+)细胞在体外培养中可自发形成类胰岛细胞团(islet-1ike cell cluster,ICC),有多向分化潜能,并可产生分泌胰岛素的类β细胞。为了验证其体内生物学特性和生理功能,我们进行了诱导后ICC的NOD-Scid糖尿病模型小鼠和正常小鼠肾膜下移植,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检测,超微结构观察以及血糖水平监测等手段考察移植后细胞的形态与功能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移植处有明显的血管增生。(2)ICC可使糖尿病模型小鼠血糖明显降低。(3)ICC在正常小鼠体内分化为多种结构,同时继续增殖侵入肾实质。  相似文献   

17.
人肺腺癌细胞株SPC-A-1,经抗人正常肺抗血清复被后免疫小鼠,脾细胞和同系NS-1或SP 2/0融合,获得17株单克隆抗体。本文报道其建株过程及其中7株单克隆抗体的一些特征。LAC-122、LAC-163与LAC-210对人体肺腺癌和肺鳞癌的阳性反应率分别为75%、78.3%和75%,除LAC-122对一例胃癌细胞株有微弱交叉反应外,三株单抗对肺小细胞癌, 其它肿瘤组织及正常、胚胎组织均呈阴性。对利用抗体复被瘤细胞及肺癌相关抗原问题作了较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18.
人类乳癌易感基因1(BRCA1)是乳癌,卵巢癌和前列腺癌的危险因素之一,而且表现出许多的生物功能.采用WesternBlotting和半定量RT-PCR的方法,我们检测了内源性BRCA1蛋白质和mR-NA在从十一种人类肿瘤组织中建立的四十三种肿瘤细胞系的表达水平.在不同的肿瘤细胞中BR-CA1的表达水平是各不一样的.而且并没有发现BRCA1的表达和细胞的内源性p53基因状况有明显的相关性.通过采用细胞转染乳头状瘤病毒-E6致癌基因或采用畸变的p53基因(143Ala→Va1)而导致的p53基因功能失活并不对内源性BRCA1本底表达水平产生任何的影响,但两种与p53功能有关p21(-/-)和Gadd45基因剔除则轻微地增加BRCA1蛋白质的表达.因此,虽然我们目前还不清楚BRCA1在人类肿瘤细胞中不同表达的功能意义,但本文的结果为进一步研究BRCA1在不同肿瘤细胞系的生物功能提供了有价值的背景资料.  相似文献   

19.
人扁桃腺淋巴细胞经两次贴壁除去单核-巨噬细胞后,再经连续两次尼龙毛柱处理,得到高度纯化的T和B细胞,在体外用细胞重组实验的方法,比较全面地观察了B淋巴细胞在体外T细胞丝裂原反应中的作用。结果证实,静止的B细胞和经A蛋白菌体试剂活化的B细胞均能非常显著地辅佐T细胞对ConA和PHA刺激的增殖反应,B细胞的这种作用不受HLA的约束。此外还观察了在PHA刺激T细胞产生IL-2反应中B细胞的作用,结果表明,加入B细胞,能明显辅佐T细胞产生IL-2。这些结果证明,B细胞在T细胞丝裂原反应中可作为辅佐细胞,起着与单核-巨噬细胞相似的辅佐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电镜术观察了分别来自人表皮(PcaSE-1)、复层上皮(CNE)和单层上皮(SPC-A-1)的3个上皮细胞系的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中等纤维的行为。结果表明,CNE细胞和SPC-A-1细胞表达两种不同类型的中等纤维系统:角蛋白纤维和波形纤维,而PcaSE-1细胞仅表达角蛋白纤维。当细胞进入有丝分裂时,PcaSE-1细胞的角蛋白纤维维持完整的形态且将有丝分裂纺锤体围绕在细胞中央。相反,在CNE细胞和SPC-A-1细胞中,在细胞有丝分裂时,角蛋白纤维解聚成无定形的胞质小体,然而它们的波形纤维始终保持完整的形态。我们认为(1)在分裂上皮细胞中,角蛋白纤维的解聚与细胞的恶性程度有关,而与间期上皮细胞中是否含有丰富的角蛋白纤维无明显关系。(2)在上皮细胞有丝分裂时,中等纤维可能参于纺锤体的定位和趋中。(3)在分裂CNE细胞中,波形纤维的可能功能是染色体的定位和定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