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于世选  赵日 《生物技术》1992,2(4):17-20
花药培养中,不同基因型供体对于花粉植株的影响很大.几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用花培品系做亲本配置杂交组合;不同世代的基因型,尤其是F_1代花药供体植株;亲本基因型在提高花粉愈伤组织出愈率、花粉绿苗分化及花粉绿苗率方面均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自1973年Nitsch等用低温预处理以提高花粉胚的诱导率以来,人们在水稻花培中,已把低温预处理作为一项正常的花培程序予以应用,并表现出明显的效果.为探讨比低温更有效的预处理因素,我们于1983和1984年连续两年在水稻花药培养中,用不同浓度的CO_2,在低温条件下对稻穗进行预处理,观察其对愈伤组织诱导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春小麦是我省主要粮食作物,1987年将花药培养的一系列技术应用于育种,先后通过花药培养出一系列品系,已有品系参加省级品种区域性试验。 本文对花培育种的遗传研究表明:对植株诱导率的影响,即不同生态型、基因型F_1花药受不同年份,同时受不同生态区的不同地点,影响出愈率,分化率;供体植株基因型,以花培品系为亲本组合,其平均诱导率均高于不含花培品系的组合,说明小麦再生能力是花培育种的一个特点。不同世代供体基因型,几年来,我们彩用F_1代供体杂种,是提高诱导率和缩短育种年限的有效措施。花粉植株的遗传与变异是育种工作所注目的。  相似文献   

4.
从七十年代利用花药培养技术获得大量花 粉单倍体植株以来,花培技术在育种上应用的 潜力日益显示出来,就小麦来说,已有一些优良 的花培新品系在试种和推广。但花粉植株是单 倍体不能结实,需要设法使其加倍恢复成二倍 体(普通小麦单倍体植株是3x,加倍则成6x)o 关于单倍体植株染色体加倍的方法,通常用秋 水仙素溶液浸泡幼苗基部[1],我们也曾多次用 这种方法,但加倍结实率并不很理想。  相似文献   

5.
提高粳稻不育系的柱头外露率是提高杂交粳稻制种产量最有效途径。通过杂交、回交等常规手段将籼稻中控制柱头外露率的QTLs(q PES3、q PES9及q PES12)导入粳稻,通过系谱选育和分子检测技术试图选育高柱头外露率粳稻不育系,旨在探索利用分子标记技术改良粳稻不育系柱头外露率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试验中获得的2个粳稻不育系为携带q PES3+q PES12的双聚体,其柱头外露率及异交结实率表型值显示:调控籼稻高柱头外露率QTLs能够在粳稻背景中表达,但存在基因型差异;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是改良粳稻不育系柱头外露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应用花药单倍体培养技术选育新品种,在小麦常规育种上正被逐步认识。然而把这一技术应用到作物杂种优势利用研究中,目前国内仅在水稻上有报道,而在杂种小麦的花培研究上还未见报道。我们从1980年开始连续  相似文献   

7.
发情率低是圈养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饲养的难题之一,也是制约圈养大熊猫繁育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大熊猫圈养技术的不断进步,圈养大熊猫的发情率有了大幅提高,但并未达到特别高的水平。对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2006—2012年参与繁殖计划的圈养成年雌性大熊猫种群的发情率进行统计发现,2009—2012年每年雌性大熊猫的发情率高达90%以上,较2006—2008年的发情率有显著提高。2006—2012年,该大熊猫种群的饲养和管理模式、食物结构都未变化,但从2009年起圈舍环境有明显变化。经分析,该种群发情率的变化与圈舍面积、圈舍地形、圈舍植被覆盖率和植物种类等因素变化有关。本研究为提高圈养大熊猫的发情率从改善大熊猫圈舍条件的角度提供了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微生物提高原油采出率的室内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生物采油技术是一种提高原油采出率的卓有成效的方法。本文通过在实验室条件下模拟江苏油田韦4区块的储层情况,进行岩芯的驱替实验,对微生物采油技术在韦4区块的运用作了一些研究和评价,并得出应用结论,为该技术在现场的实验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提高枯草杆菌原生质体再生率的进一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前言提高细菌原生质体再生率是研究细菌细胞融合的前提,目前国内报导的原生质体再生率均不高,且不稳定。为了更有效地获得高产融合株,必须探求再生的最适条件,前报已较系统地研究了有关诸因素对供试菌株原生质体化及其活性的影响,以及提高再生率的措施,使再生率达44.47%;但仍有大幅度提高的必要。本文旨在进一步深入研究提高原生质体再生率的改良措施。  相似文献   

10.
提高春小麦花粉植株诱导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影响春小麦花粉植株诱导率的几种主要因素。供试材料为1990年温室种植的杂种F_1代,试验结果表明,诱导培养基中附加细胞分裂素BA或BA与KT相结合能显著提高愈伤组织分化率;0.17M的葡萄糖加0.17M的蔗糖比用0.26M的蔗糖愈伤组织诱导率高60%以上;愈伤组织在18~25℃比在23~25℃下培养绿苗率显著提高;接种前2~3℃预处理幼穗72小时对提高出愈率和绿苗分化率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1.
栉孔扇贝耗氧率和排氨率的研究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1999年 4~ 6月 ,采用室内实验生态学方法对栉孔扇贝的耗氧率和排氨率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 ,栉孔扇贝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均与温度成正比 ,而与体重呈负相关关系 .在实验室温度 (8~ 2 8℃ )条件下 ,栉孔扇贝的耗氧率为 0 .48~ 9.0 9mg·g-1·h-1,排氨率为 0 .0 5~ 1 0 1mg·g-1·h-1.其中耗氧率在 2 3℃时达到最高值 ,2 8℃时开始下降 ,而排氨率则呈持续升高趋势 .栉孔扇贝的日常代谢明显高于标准代谢 ,耗氧率和排氨率平均值分别提高约 35 .8%和 75 .9% .  相似文献   

12.
水稻单倍体再生苗的人工加倍及其后代遗传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几年来的花培实践表明,水稻花粉植株中单倍体比例一般占30—50%。随着花药培养技术的不断发展,单倍体植株的人工加倍已日益成为单倍体育种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籼稻花粉植株诱导频率较低,加上单倍体植株娇嫩细弱,目前尚缺乏高效而又安全的加倍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品管圈的应用对提高出院患者有效随访率的影响。方法通过建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开展提高出院患者有效随访率活动为主题,分析出院患者电话随访率低的原因,探讨并实施解决对策,改进随访工作,提高出院患者有效随访率。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电话随访率由改善前的60.0%提高到改善后的90%,患者的满意度由改善前的75.3%提高到改善后的9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运用科学管理方法,规范了护士电话随访的流程,显著提高出院患者有效随访率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以‘II优7号’、‘汕优63’和‘香优2号’为材料,研究了超稀栽培与稻米整精米率和垩白粒率的关系及其作用原因,结果表明:栽秧密度与整精米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垩白粒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在中高氮施肥水平条件下,当栽秧密度超稀到7.51万穴•hm-2时,在保证比传统高产栽培密度每公顷栽秧21.64万穴的对照不减产前提下,整精米率提高了15.69%~29.92%,垩白粒率降低了16.34%~21.22%。其原因在于,超稀植增加了每穗着粒数,降低了齐穗期的叶粒比,以致稻穗籽粒灌浆速率减慢而改善整精米率和垩白粒率。齐穗后20 d施氮可同时起到提高结实率和整精米率的双重效果。  相似文献   

15.
胡世宽  李难英 《遗传》1983,5(5):11-13
应用花药单倍体培养技术选育新品种,在 小麦常规育种上正被逐步认识[1]。然而把这一 技术应用到作物杂种优势利用研究中,目前国 内仅在水稻上有报道[2,3],而在杂种小麦的花培 研究上还未见报道。我们从1980 年开始连续 两年进行试验,将杂种小麦一代花药、改造恢复 系杂交一代材料花药和普通小麦杂交一代的花 药分别接种在N6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其出愈 率和分化率分别是: 杂种一代花药为2.2%、 38.4%;改造恢复系杂交一代材料花药为 2.4沁、24.9并;普通小麦杂交一代花药为1.8多、 28,6并。我们的试验结果表明,提型杂种小麦 花药出愈和分化率略高于普通小麦。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绵羊体细胞核移植的效率,本研究采用一种新的去核方法—化学辅助去核法,对绵羊体外成熟的卵母细胞进行去核,研究了化学诱导剂秋水仙素的处理浓度、作用时间、卵母细胞的成熟时间对去核效果及重构胚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卵母细胞在0.4μg/mL的秋水仙素溶液中分别孵育0.5h和1h,胞质突起率和去核率没有显著的差异,突起率可高达85.4%,去核率达到100%;2)0.2μg/mL或0.4μg/mL秋水仙素溶液将卵母细胞处理0.5h,对去核效果没有显著影响;3)对于体外成熟18~23h的卵母细胞,随着成熟时间的延长,盲吸法的去核率降低,但没有影响秋水仙素诱导胞质突起的比率和去核率;4)两种去核方法对重构胚的发育没有产生显著影响,但成熟21~23h卵母细胞重构胚囊胚的发育率显著高于成熟18~20h卵母细胞重构胚囊胚的发育率。综上所述,本试验优化了绵羊卵母细胞化学辅助的去核程序,利用化学辅助去核法对高卵龄的绵羊卵母细胞进行去核,提高了去核率和重构胚的体外发育率。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水稻育种受困于选育周期漫长,培育一个品种,往往需要六七年,甚至十几年。能否把现有的单一育种技术加以综合运用,使其优势互补,从而加速育种进程呢?四川省农科院生物技术核技术研究所的水稻育种科研人员,通过9年18代试验,根据常规杂交育种技术能促使基因重组,辐射诱变技术能诱导基因突变,花药培养技术能使基因型一次纯合稳定的理论,融杂交、辐射、花培技术为一体,把多学  相似文献   

18.
3年来通过对籼稻(Oryza sativa subsp.hsien)花药培养的研究,愈伤组织的诱导率从0.2%提高到平均为2.85%,最高达18.75%;绿苗分化率从5%以下提高到平均为13.1%最高达到45.5%。在6个籼稻品种、38个籼×籼杂种中成功地诱导出了绿苗。本文着重研究了提高诱导率的有关因素。以单核晚期花粉的花药愈伤组织诱导频率最高。籼稻花粉去分化过程相对地要求较低浓度的培养基,籼稻花药对高浓度的改良 RM-1964培养基完全没反应。用杂种的诱导率较亲本材料为高。以易于诱导愈伤组织或易于分化绿苗的品种作亲本的杂种后代,诱导率与绿苗分化率亦较高。籼稻形成愈伤组织的高峰是在接种后的50—60天之间。愈伤组织分化的高潮是在转移后10—30天之间。籼稻愈伤组织的分化以先分化根的类型最多,在先分化根的愈伤组织中有36.74%能再分化出芽来。  相似文献   

19.
在沼气发酵过程中,原料的合理装配和小量进出是提高产气率的有效措施。为了给它们提供理论依据,我们对沼气发酵中原料分解率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测定绿脓杆菌冷休克率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基于某些革兰氏阴性杆菌当处于不同生长阶段时对冷敏感性表现不同的现象,建立了绿脓杆菌冷休克率的测定技术,可用于测定群体绿脓杆菌的生长情况。应用该技术,实验群体绿脓杆菌生长各期的肉汤培养物,观察冷休克率变化规律,对照群体细菌生长曲线可见两者有一定程度吻合,同时也有差别,后者主要在于细菌冷休克率峰值出现早于细菌活菌数峰值,而当细菌达到稳定期时,其数量居高不下而后才逐渐降低,此时,冷休克率的降低则迅速而明显,可清楚地表明细菌生长状态,较早地预示群体细菌生长势头。对实验动物及少量烧伤病人创面标本检测的结果表明冷休克率测定有助于检出生长的优势菌群,此点将在机会致病菌的微生物病原性确定方面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