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 毫秒
1.
南岭自然保护区真菌资源调查名录之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报道在南岭自然保护区调查所发现的真菌173种,全部为保护区新增加的种类.其中大型真菌168种、虫上寄生的微型真菌4种和粘菌1种.文中对省内新记录种、国内新记录种和新种分别给予注明.有关标本保存在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HMIGD)内. 相似文献
2.
报道在南岭自然保护区调查所发现的各类真菌资源情况。第一部分首先报道其中的大型真菌155种。有关标本保存在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HMIGD)内。 相似文献
3.
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资源调查名录之三李泰辉,章卫民,赖建平,郑国扬(广东微生物研究所)鼎湖山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最早的自然保护之一,其特独特而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以及保护良好的丰富生物资源,早已引起国内外生物学家的重视,并作了大量的研究。在1... 相似文献
4.
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东山昆虫名录(I)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东山管理站所辖林区晴蜓目、蜚蠊目、螳螂目、等翅目、竹节虫目、支翅目和革翅目等7目昆虫名录,计有53科169属253种,其中蜻蜓目1种、竹节虫目8种、直翅目1种为本研究发现的新种。 相似文献
5.
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土壤真菌资料调查名录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在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调查所发现的各类土壤真菌资源情况,共发现土壤真菌28个属,分隶于3纲6目11科,其中以丛梗孢科占绝对优势,有11个属占总属数的37.9%,暗梗孢科有5个属占总属数的17.2%,为次优势类群.有关菌种保存在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微生物生态学实验室内. 相似文献
6.
7.
8.
9.
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东山昆虫名录(VI)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东山管理站所辖林区半翅目蝽科1种,鞘翅目豉甲科7种、瓢虫科1种,鳞翅目螟蛾科48种,双翅目虻科1种、寄蝇科35种,膜翅目蚁科41种,共134种。 相似文献
10.
11.
12.
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调查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广东省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野生珍稀濒危植物有36种,占全国珍稀濒危植物总数的9.3%。其中裸子植物8种,被子植物28种;濒危2种,渐危20种,稀有14种。区内珍稀濒危植物资源具有组成丰富、热带性质明显、起源古老、特有现象突出和用途广泛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石门台自然保护区位于广东省中北部,面积82260hm^2,是全省面积最大的保护区。根据我们过去三年的初步调查和研究,石门台保护区共有藓类植物33科89属158种(含1亚种3变种),其中广东新记录属3属,分别是Eccremidium、Phyllodon和Stereodontopsis;另外,Eccremidium brisbanicum等23种为广东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14.
广东南岭大型真菌区系地理成分特征初步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对广东南岭自然保护区内的大型真菌区系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种类最多的科是多孔菌科共有62种(占总种数的18.7%);第二为口蘑科共有42种(占总种数的12.7%) ; 第三是红菇科共28种(占总种数的8.6%).含10种或以上依次为牛肝菌科(20种)、伞菌科 (19种)、鹅膏科(15种)、炭角菌科(15种)、麦角菌科(13种)、粉褶蕈科(12种)和丝膜菌科(11种).种数(包括种下单位)10种以上的属有6属(占总属数的4.4%)共有种类77种(占全部种数的23.3%),它们依次是红菇属Russula(18种)、鹅膏属Amanita (14 种)、虫草属Cordyceps(13种)、炭角菌属Xylaria(11种)、粉褶蕈属Entoloma(11种) 、乳菇属Lactarius(10种);种数(包括种下单位)2~9种的属有54属(占总属数的39.7 % );仅含1个种的属有76属(占了总属数的55.9%).从属的区系地理成分上可分为:①广布成分(62.5%)、②泛热带成分(16.2%)、③热带亚洲-热带美洲成分(2.2%)、④热带亚洲 -热带非洲成分(0.7%)、⑤北温带成分(15.4%)、⑥地中海区-西亚至中亚成分(1. 5% )、⑦东亚-北美洲成分(1.5%).表明了南岭自然保护区的大型真菌属是以广布成分为主(62.5%),其中热带成分与北温带成分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15.
种间分离的研究对揭示种间相互作用、群落组成与动态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常绿阔叶林内,设置了36个样方,以样方内株数≥10的27个物种为研究对象,在样方调查的基础上,运用ArcGIS软件、N×N最近邻体列联表、2×2列联表截表以及Pielou分离指数,研究了群落内27个物种的种间分离规律,采用Clark_Evans最近邻体法测定了27个物种的分布格局。结果显示:(1)27个物种中,有3个呈聚集分布,24个呈随机分布;(2)常绿阔叶林植物群落中正分离种对占59.83%,随机毗邻种对占40.17%,没有负分离,群落稳定;(3)正分离主要发生在群落优势种或建群种之间,优势种之间也有随机毗邻发生;(4)呈聚集分布的物种与其它物种主要表现为正分离,一般不表现为负分离;而呈随机分布的物种之间多数表现为随机毗邻,也有部分表现为正分离或负分离;(5)群落内27个物种互相交错分布,是全面不分离的。 相似文献
16.
为揭示江西齐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大型真菌资源及区系特征,采用随机调查法对该区大型真菌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该保护区共有大型真菌40科88属180种,其中子囊菌门2科4属10种,担子菌门38科84属170种;(2)优势科为多孔科、牛肝菌科、红菇科、侧耳科和口蘑科,共计93种,占总种数的51.67%;(3)优势属为红菇属、牛肝属、云芝属、香菇属、小孔菌属、马勃属,共计38种,占总种数的21.11%;(4)从属的区系地理成分上划分为世界分布成分(72.72%)、泛热带成分(15.91%)、北温带成分(10. 23%)和东亚-北美分布成分(1.14%);(5)从种的地理成分上划分为世界分布种(53.33%)、热带-亚热带分布种(11.67%)、东亚-北美间断分布种(11.11%)、北温带分布种(10.00%)、东亚分布种(3.33%)、中国-日本共有种(3. 33%)、中国特有种(2. 78%)、温带-亚热带、热带分布种(1. 67%)、北温带-澳大利亚分布种(1. 11%)、欧亚大陆分布种(1.11%)及温带分布种(0.56%) 11个分布类型。齐云山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表现出从亚热带向北温带过渡的区系特征。 相似文献
17.
通过凉水红松阔叶次生林与帽儿山红松阔叶次生林的区系成分对比分析,阐明了凉水自然保护区与帽儿山自然保护区的区系成分的差异及其影响差异的因素。结果表明,纬度差异是两个自然保护区区系成分差异的重要因素,凉水自然保护区纬度偏高,温带成分占有很大比例,而帽儿山自然保护区纬度偏低,增加了许多华北植物区系成分及热带、亚热带植物区系成分。凉水自然保护区共有种子植物80科243属441种,帽儿山自然保护区共有种子植物87科328属750种。在特有成分上,两个保护区也有差异,帽儿山自然保护区含有更多的中国特有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