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健雄  蔡超岳  刘雨婧 《生态学报》2023,43(7):2800-2817
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美丽中国”的必由之路,旅游因其“绿色”属性与之联系十分密切,论证旅游发展能否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并探究其空间溢出特征具有重要意义。在构建旅游发展对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理论框架的基础上,通过熵权TOPSIS法对全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4—2019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ECC)进行测度,使用空间杜宾模型揭示旅游发展对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1)各城市ECC均取得不同程度提升,相对高值区集中于长江和黄河经济带下游沿线,低值区多分布在中西部地区;区域尺度下,各地区ECC长期呈“东—中—西”递减格局,内部发展差异性与其存在明显空间错位。(2)旅游发展能够显著促进“本地”和“邻地”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具体表现为“三轮驱动”下的水平提升,其对城市经济系统的驱动力显著大于生态和社会系统。(3)东、中、西部地区旅游发展对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均得到释放,空间异质性下二者作用强度与城市ECC基本“区域重叠”。(4)政策制定上,一方面在长期落实旅游业“生态优先”原则的基础上,加快旅游数字化建设和文旅融合步伐,充分释放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  相似文献   

2.
建设城市森林的原则与途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城市森林发展的回颐,提出了建设城市森林的7条原则,并且根据森林生态网络理论提出了建设城市森林的途径——点、线、面三者有机结合形成城市森林生态网络体系,以及按照城市森林原则和城市森林生态网络体系理论建设城市森林采取的“森林成”和“园林城市”两种模式。  相似文献   

3.
李倞  宋捷 《生物信息学》2019,26(5):65-70
巴塞罗那作为城市公共空间建设的典范,近年来开始注重施行“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推进“慢行城市”构建计划。计划通过重新划分城市慢行片区,规划片区间联系的慢行网络,并与公共交通系统相接驳,增强城市的慢行可达性。在城市慢行网络的建设中,巴塞罗那注重将绿色空间网络与慢行系统相结合,主要利用现有道路、铁路和水渠等线性基础设施空间,通过创造性的设计将这些空间转化为多功能绿轴,增强慢行舒适性,实现从机动车优先向慢行优先的转变。该计划的实施为世界各国慢行城市的构建,尤其是对已建成城区的慢行系统改造提供了重要的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4.
《1978-1993中国报刊业发展成就博览会》摘录1前言旨在检阅改革开放15年来我国报刊业的新发展,展示报刊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服务新成就的《1978—1993中国报刊业发展成就博览会》,9月27日至10月4日在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5.
最胖的城市     
田原 《生命世界》2006,(10):36-37
素有“风城”之称的美国东部城市芝加哥荣膺2006年美国“最胖城市”,这是来自美国《男性健美》杂志的最新调查报告。调查显示,在过去一年里芝加哥每10个居民当中,就有6人因为超重而出现健康问题,如此“骄人”的成绩也使得芝加哥最终取代上届冠军休斯敦,顺利摘取了全美“最胖城市”的“桂冠”。  相似文献   

6.
国际上有名的城市里大多保存有原生性的植被,例如,森林、草原、湿地,并建立保护区。城市建设的目标就是要求现代化与自然共存。近年来,世界保护联盟(IUCN)认识到过去城市建立保护区的作用重视不够,导致自然遭到破坏。因而,当前特别强调城市要建保护区,并专门成立了“城市建设保护区专家组”来推动这项工作。可以看出,倡导现代化和自然共存,经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共存的理念是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建设深圳"国际花园城市"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涛 《生态科学》2000,19(2):91-93
深圳经济特区位于我国南亚热带南缘 ,背山面海 ,濒临港澳 ,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优越 ,具有发展国际性现代化滨海园林城市得天独厚的优势。改革开放以来 ,特区政府十分重视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与建设 ,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近年来先后获得“全国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先进城市”和“全国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等荣誉称号。前不久 ,深圳市委和市政府提出 ,要进一步抓好城市园林建设工作 ,把深圳建设成为花园式、园林式的国际现代化城市。如何在“国家园林城市”的基础上建成“国际花园城市” ,使…  相似文献   

8.
面对中国如火如荼的海绵城市建设,如何评价其建设成效成为新一轮的关注热点。中国针对该领域的专项评价标准也在近几年相继出台,其中最新版《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征求意见稿)于2018年7月发布。选取美国绩效评价标准中的“社区开发LEED 认证(简称LEED-ND)”“可持续场地倡议(简称SITES)”和“景观绩效系列(简称LPS)”中关于雨水管理的评价标准,与中国海绵城市的考核办法和评价标准进行比较,最后从评价指标的补充、评价方式的完善和评价细则的扩展3方面针对中国《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的评价体系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于GIS和RS技术,在最小累积阻力MCR模型基础上引入不同源地等级的相对阻力因子构建城市扩展生态阻力面UEER模型,并结合水文分析Hydrology模型利用多时相的研究方法对海口市江东新区五个时期(1988年、2001年、2009年、2017年和2019年)的建设用地扩展格局进行动态模拟分析,从生态安全的视角探讨海口市江东新区海岸带城市扩展与生态格局演变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2018年前研究区重点建设区表现出“摊大饼”式蔓延格局,但在研究时域内重点建设区的面积从49.48 km~2增加到61.57 km~2,建设用地总体上是逐渐集聚的,表现出以重要交通枢纽、现有居民区和商业区为中心向外扩展的趋势。(2)城市扩展是沿着建设用地适宜扩展路径进行的,因受制于生态隔离带并不与相邻建设用地直接相连,由“适宜扩展路径”引导建设用地优化开发,避免建设用地盲目的向外扩展。另外,生态隔离带有逐渐向建设用地渗入,打破了建设用地适宜性区域集中连片的扩展态势。(3)东寨港自然保护区的存在,使得江东新区东海岸以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为中心形成的片状区域是生态安全核心区域,虽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研究区的生态...  相似文献   

10.
惠州和端州(肇庆)同属珠三角区域,作为东江、西江流域各自进入珠江三角洲的门户城市,在历史上均形成了“山—湖—城—江”的城市空间结构,进行了延续千年的城市建设,并以优美的湖光山色闻名于世,具有较强的相似性。研究采用比较法,从区域地理条件、形成过程两方面分析研究两座山水城市形成的思路、动因和在地实践方式。研究表明,惠州和端州的区域地理条件和城市选址奠定了形成“山—湖—城—江”结构的地理基础,此后的人工营建中出于城市和农业发展的不同需要,结合自然山水逐步形成了与城相伴的湖泊,并展开风景建设。两城在城市八景上的差异性体现了相似格局下的地方人文特色和审美趣味对最终形成的山水城市的影响。从空间维度、时间维度和功能维度提出对当代中国城市,尤其是发展速度极快的三角洲城市的城市韧性发展的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建设用地持续扩张,生态用地不断缩减,城市生态系统出现了各种风险和退化现象,故对城市生态韧性进行评估尤为重要。本研究从城市化进程带来的景观地类变化视角出发,通过“风险-连通性-潜力”模型、空间自相关模型及核密度评估等方法对南昌市2005—2020年生态韧性水平进行评估,并探究其时空演化特征。结果表明:2005—2020年,研究区风险、连通性和潜力各子系统空间格局稳定,但差异显著,其中,生态风险呈中部高、东西两侧低的特征,连通性和生态潜力的空间分布则与生态风险相反,呈中部低、东西两端高的格局。南昌市生态韧性整体水平不高,以中、较低韧性水平为主体,低等级持续增长,高值水平区域逐渐减少。生态韧性的“高-高”集聚类型不断减小,“低-低”集聚类型逐步增加。核密度评估表明,南昌市整体韧性水平变化不大,空间差异明显。应根据南昌市不同区域的生态韧性水平特征,结合城市规划布局调整不同景观类型的数量与分布,改变不同景观类型空间分布的连通性和集聚性,实现区域整体生态韧性水平的优化提升。研究结果可为城市空间规划布局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自然河流经过人工水网重塑与城市产生紧密联系,促进了沿岸城市功能区域的生长,形成了以水为中心的具有独特风貌的沿岸景观。以六朝(222—589年)和明代(1368—1644年)的秦淮河水系为研究对象,通过图解分析梳理其沿岸景观的要素构成、分布特征,包括桥梁、里坊、市肆、楼馆、文教建筑等功能建置,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等园林景观和表现公共景观的景观文化3个层面;通过比较分析探究其背后的形成原因,把握水城共生的互动关系,以期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建设、城市河流景观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亚运会的胜利举办,新中轴线的雄伟壮观,使广州的环境规划建设加速了至少10年.广州提出建设“带动全省、辐射华南、影响东南亚的现代化大都市”,“活力广州、文化广州、祥和广州、生态广州”的新广州宣言正在逐步实现,现在广州又提出“十二.五”生态目标:“不但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在中国城市的“年龄榜”上,广州排在北京西安之后,位居前列.历史悠久是荣耀,也是负担,市内机动车尾气严重污染城市空气,天空罕见蓝色;全市231条河涌被广州人唤为“臭涌”,治理它们比建同样长度的道路还困难得多.在经济与环保之间如何博弈,才使社会可持续发展?在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双重和谐中,如何找到契合点,才能构建起和谐社会?近年来,广州已投入重金改善环境,其中的大手笔就是建设集山、城、水、田、海于一体的生态都市,构筑“区域生态环廊”、“三纵四横”的生态主廊道,形成“山水中的城市,城市中的山水”,构建环境一体化城乡生态格局.  相似文献   

14.
高向龙  石辉  党小虎 《生态学报》2022,42(24):10150-10163
黄河“几字弯”区域是黄河流域的关键节点,是实现中西部崛起的关键区域,也是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然而,缺水已经成为制约“几字弯”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瓶颈。利用投入产出模型,从生产侧的实体水和消费测的虚拟水出发,分析“几字弯”地区18个城市的用水量、结构变化和流入流出特征,结合生产与消费两个方面提出了“几字弯”地区城市群节水的重点区域及产业供水调整的建议。(1)“几字弯”区域虚拟水用量由2007年648.5亿m3增加至2017年778.4 亿m3,增加了20.0%,但实体水用量仅变化了-0.04%,各城市虚拟水增长类型差异较大。(2)18个城市实体水占虚拟水的比例由2007年41.7%下降至2017年34.8%,水资源利用效率逐步提高;实体水的用水大户是农业,虚拟水的用水大户是制造业和农业,服务业实体水和虚拟水用量剧增。(3)区域18个城市虚拟水流入量增长明显,但整体仍呈现出虚拟水净流出的特征。制造业虚拟水流出量均在188.9亿m3以上,流入量均不足108.9亿m3,制造业在区域经济中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4)巴彦淖尔、中卫、吴忠、石嘴山和白银市是“几字弯”18个城市中重点节水的对象。在这些城市中,农业用水比重较大,产出较低,农业是今后节水的重点。鄂尔多斯、包头、石嘴山、乌海制造业具有比较优势,巴彦淖尔的农业用水系数远远高于18个城市的平均值,需要控制其农业用水。对于鄂尔多斯、包头、石嘴山、乌海、巴彦淖尔5市,需要向当地的优势产业制造业和服务业进行供水倾斜、提高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15.
建立广州市龙头山森林公园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需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广州市在“经济发展必须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和“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相统一”的方针指导下,以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为目标,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园林绿化建设,逐渐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广州市国民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9个五年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规定要以大环境绿化为中心、城乡一体化,多层次、多功能的绿化体系,重点建设具有地方特色,提高城市绿化覆盖面积,规划到2000年城市绿化覆盖率不少于35%,人均公共绿地达6m2。建设龙头山森林公…  相似文献   

16.
繁荣动物科学研究 推动野生动物保护──祝《四川动物》杂志创刊15周年《四川动物》杂志编辑部今年是“九五”计划的第一年。(四川动物)杂志迎来了创刊15周年。15年前,乘着全国科学大会的春风,由当时担任四)门省动物学会秘书长的赵尔在教授积极倡导和亲自着手...  相似文献   

17.
城市绿地的科学评价为绿地规划及管理提供数据支撑,对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健康城市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提出在新数据环境下对城市绿地建立形态、品质、活力及服务水平等方面的评估指标体系,并且在“大模型”的理论基础上,对中国2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心城范围内的绿地进行多尺度的评估,同时选取遵义进行城市绿地品质和活力的案例研究。研究解决了城市绿地空间数据的提取、城市中心城范围的界定等关键问题,使城市绿地的评估更具客观性、统一性和可比性。结果表明:在绿地斑块尺度,中国城市绿地整体紧凑度较高,且多数绿地分布在市中心附近。在城市尺度,中国城市平均绿地服务水平为57.45%,其中副省级城市绿地服务水平普遍较高,地级市最低。本文分析得出中国区域城市绿地格局的不足与问题,以期为未来城市绿地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了更好地推动海绵城市的建设与实施,促进城市内部雨洪管理模式与城市生态环境的发展,本研究梳理了中国海绵城市政策的发展历程,以华南地区的海绵城市为主要研究对象, 并以4种海绵城市相关专业专家为调查对象,从环境危机感、责任归属感、优点认同、政策拥护以及海绵城市的建设措施方面进行问卷调查。首先建立“危机—行为”理论模型并利用结构方程分析法揭示相关专业人员对环境问题的意识、对海绵城市政策的拥护程度数理关系。其次,分析适宜华南地区建设的海绵城市措施,得出“竖向结合天然河道”的建设措施具有最高的区域针对性。同时,基于区域发展现状与区位环境特征,提出可融入政策的措施制定方法,为相关政策与实施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石龙宇  郑巧雅  廖振珍 《生态学报》2022,42(12):4968-4977
雄安新区的建设目标是构建“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将城市发展与生态宜居并行。生态基础设施作为城市中提供生态系统服务的条件与过程,对构建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起到主要支撑作用。构建了生态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发展的指标体系。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根据雄安新区规划文件,采用地区类比法等方法对生态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发展情况进行预测,以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模型处理得到的7类景观类型作为生态基础设施指标,并从人口、经济、产业、城镇化4方面构建雄安新区城市发展指标;其次建立耦合协同模型,分析2010、2015、2017、2025、2035、2050年6个年度雄安新区生态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发展的协同度水平。研究结果表明,雄安新区生态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发展在早期处于濒临失调状态,后续经过政策引导,雄安新区生态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发展协同程度逐渐提高,至2050年已达到良好协同状态。研究结果可为促进雄安新区生态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协同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20.
15个同细胞质“中国春”小麦主倍体小偃麦杂交,杂种F1减数分裂的染色体行为表明:普通小麦与天葛偃麦草的F或E组染色体之间存在着部分同源关系;D^2型细胞质促进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但却抑制同源染色体配对;S^V型细胞质对同源染色体或部分同源染色体的配对均有抑制作用;G型细胞质促进同源染色体配对。15个不同细胞质“中国春”小麦与六倍体小偃麦杂交,F1结实率很三数体配对。15个不同细胞质“中国春”泪科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