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银杏外种皮中银杏酸的分离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简单介绍了一种从银杏外种皮中分离银杏酸的方法,使用了皂化和酯化反应为后的两次柱层析分离提供便利条件。  相似文献   

2.
银杏(Ginkgo biloba Linn.)在中国种植广泛,其产量占全世界总产量的70%[1]。中药白果仁是银杏种子去除肉质外种皮和骨质中种皮后得到的,具有敛肺定喘、止带缩尿的功效。目前,有关银杏种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具有药食同源的白果仁[2]及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外种皮[3]上,鲜见对银杏种子中种皮的研究报道。生产中大量的银杏中种皮被废弃,因此,开展银杏中种皮的相关研究对于充分利用该类资源非常必要。鉴于此,作者对银杏中种皮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分析,以期为其开发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银杏外种皮中银杏酚酸的分离和抑菌试验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介绍了用薄层层析分离银杏外种皮中银杏酚酸的方法,分离得到白果酸和氢化白果酸,经抑菌试验表明,两种物质都有较强的抑制真菌的效果,并且白果酸比氢化白果酸的抑菌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银杏外种皮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银杏(GinkgobilobaL.)为银杏科银杏属多年生落叶乔木,又名白果,是我国特有树种,也是世界上珍贵的药用植物资源。对银杏叶和果的研究,尤其是对银杏叶黄酮的研究,已取得了多项成果〔1,2〕,但对银杏外种皮的研究还不多。银杏外种皮是种子硬壳外面的肉质部分,长期以来,被视为废物丢弃,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国内自90年代末,扬州大学、中国药科大学等单位开展了银杏外种皮研究工作,但目前还没有规模生产的产品投向市场〔3〕。笔者在综合检索的基础上对银杏外种皮研究工作作一综述,希望引起对银杏外种皮开发利用工作的广泛重视。1 资源状况目前…  相似文献   

5.
银杏外种皮的双黄酮成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银杏外种皮的乙酸乙酯提取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其中5个经物理常数及光谱分析鉴定为金松双黄酮、银杏素、奶杏素、1-5’-甲氧基白果素及白果素。这些化合物均首次从银杏外种皮分离。  相似文献   

6.
银杏种实发育过程中营养成分的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傅秀红  李锋  韦霄  许成琼   《广西植物》2000,20(3):238-245
以银杏良种桂 G86 - 1为试材 ,对种实发育过程中种仁和种皮的维生素 C、 N、 P、 K、灰分、粗蛋白、粗脂肪、蔗糖、还原糖、粗纤维、淀粉等 11种营养成分的含量和积累的变化动态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 ,在种仁发育过程中 ,蔗糖、粗纤维、淀粉的含量和积累均随生长发育期的变化而递增 ,呈极显著相关关系 ;还原糖、粗脂肪、 N、 P、 K、灰分等养分在幼果期含量较高 ,但随发育期的变化而降低 ,呈显著相关关系 ,除还原糖外 ,这些养分的积累逐渐增加 ,呈极显著相关关系 ,还原糖的积累在盛花后 110 d前明显增加 ,随后逐渐下降 ;维生素 C在种实发育初期含量较高 ,至盛花后 80 d达到最高 ,随后逐渐下降。在种皮发育过程中 ,除还原糖、维生素 C外 ,其它营养成分的含量和积累的变化动态规律与种仁相一致 ;维生素 C在种皮的含量和积累均逐渐上升 ,呈显著相关关系 ;还原糖的含量变化没有明显的规律 ,呈上升趋势 ,积累逐渐增加 ,呈极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银杏外种皮的化学成分和用途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介绍了银杏外种皮的现状、化学成分和用途。  相似文献   

8.
为了揭示不同树龄银杏的根、茎、叶解剖结构以及内生菌分布情况,本研究采用石蜡切片法对银杏(Ginkgo biloba L.)根、茎、叶显微解剖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1)一年生银杏幼根不含树脂道,内生菌含量低,而皮层中含有大量蛋白细胞;多年生银杏老根含有较多树脂道,皮层细胞中含有大量内生菌并有针晶物质分布,未发现蛋白细胞。(2)一年生银杏幼茎有明显的角质层,皮层分布有大量蛋白细胞,韧皮射线及髓部发达,其中髓由大量薄壁细胞构成并且有蛋白细胞分布,未观察到树脂道但有簇晶物质存在。(3)多年生银杏叶片海绵组织疏松,具有树脂道,叶肉细胞含有簇晶物质;气孔下陷并具有耐旱的结构特点。本结果可为研究不同树龄银杏对环境的适应性变化以及内生菌特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银杏外种皮提取物对几种蔬菜病原菌进行抑菌效果检测,结果表明,乙醇提取物、甲醇提取物的抑菌效果较好。乙醇提取物浓度为500 mg·mL-1时,抑菌效果除对甘蓝黑斑病菌为88.5%外,对白菜炭疽病菌、茄子立枯病菌、茄子白绢病菌、黄瓜枯萎病菌均为100%。甲醇提取物浓度为500 mg·mL-1时,对上述5种病菌的抑菌率均为100%。这为今后田间防治5种病菌及开发银杏植物源杀菌剂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低温层积过程中桃儿七种子细胞壁代谢及种皮超微结构与休眠解除的内在联系,该研究通过低温层积解除桃儿七种子休眠,分析休眠解除过程中种子不同部位细胞壁组分及相关代谢酶的变化,同时利用扫描电镜对种皮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1)桃儿七种皮主要由角质层、栅状石细胞层及海绵组织层3层构成,在层积过程中,种皮内部的海绵组织逐步疏松膨胀,种皮表面破损加剧;(2)种子不同部位的细胞壁组分具有明显差异,整个层积过程中,种胚、种皮和胚乳中的纤维素含量均在层积中期(45 d和60 d)降至最低,3个部位的纤维素酶活性在层积中期对应升高;种胚和种皮内的半纤维素含量均在层积中期显著下降,种皮中甘露聚糖酶活性和木糖苷酶活性在层积中期时相应达到最大;3个部位的果胶含量均在层积后期(75 d和90 d)时显著下降,而种皮和胚乳中多聚半乳糖醛缩酶活性也在层积后期相应升高;(3)种胚和胚乳内过氧化物酶活性在层积75 d和90 d时明显下降,而SOD活性在此时显著上升。(4)种子不同部位3种木质素单体的组成比例具有明显区别,同时3种木质素单体含量均随层积时间的延长而显著降低,且胚乳和种皮中的S-木质素含量对种子萌发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关系。研究认为,在低温层积过程中,桃儿七种子内细胞壁组分纤维素、半纤维素及木质素的逐步酶解,活性氧作用下的细胞壁松弛以及海绵组织层的疏松膨胀和种皮的破裂,破坏了细胞壁的刚性结构,促使种子机械束缚力降低,吸水性能提高、胚根生长能力增强,最终导致其休眠解除。  相似文献   

11.
银杏胚珠发育进程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15 a生银杏(Ginkgo bilobaL.)品种‘佛指’(G.bilobacv.‘Fozhi’)为材料,观察了授粉后胚珠结构、雌配子体发育和种皮分化形成的过程。结果表明:(1)授粉后2 d胚珠已分化出珠心、珠被和珠托组织,珠被顶端形成直径为162.16μm的珠孔与540.54μm长的珠孔道,珠心组织顶端形成长约520.83μm、最大直径约125.06μm的瓶状贮粉室,花粉粒经珠孔道已到达贮粉室并在其中停留;(2)雌配子体的发育先后经历了游离核阶段(授粉后5~30 d)和细胞化阶段(授粉后30~45 d),之后在近珠孔端形成颈卵器,其余部分发育为胚乳薄壁细胞,其营养物质的积累高峰期为授粉后60~80 d;(3)种皮分化与形成分别经历珠被分化期(授粉期至授粉后30 d)、种皮分化期(授粉后30~50 d)、种皮形成初期(授粉后50~80 d)、种皮形成期(授粉后80~90 d)。  相似文献   

12.
利用半薄切片、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技术,对不同发育时期的银杏叶片解剖结构变化进行连续观察.结果显示:(1)展叶期叶片无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分化,细胞排列紧密;展叶后叶肉分化为栅栏组织1~2层,细胞呈长椭球形,海绵组织发达,细胞呈横向排列的椭球形,并形成通气系统;衰老期部分海绵组织细胞变小,并纵向排列,通气系统发达.(2)除叶基和叶缘外,成熟叶片的维管束直径基本相同,维管束鞘发达.(3)早期叶片上表皮有较多气孔分布,展叶后气孔密度迅速降低;下表皮气孔数量较多,但气孔密度随叶片的成熟逐渐下降.(4)叶绿体类囊体在展叶期结构简单,常含1~2个较大淀粉粒;生长期类囊体结构逐渐完善,淀粉粒较少,无嗜锇滴;衰老期类囊体瓦解,嗜锇滴大量累积.  相似文献   

13.
银杏结实习性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杏结实习性的观察夏春森,周萍,王露(江苏淮阴市果树研究所,淮阴223001)吴邦良(南京农业大学,南京210014)关键词银杏,结实习性Observationonseed-sethabitofGindgobilobaL.¥XiaChun-Sen;Z...  相似文献   

14.
银杏种子和叶的蛋白质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分级提最方法提取银杏(Ginkgo biloba L.)种子和银杏叶蛋白质,并进行各组分蛋白质含量测定和银杏种子后熟过程中蛋白质含量动态变化的分析。结果表明,银杏种子以水溶性和盐溶性蛋白质为主,银杏叶以醇溶性蛋白质为主。银杏叶中主要蛋白质在HPLC柱中的保留时间为3.457min,相对含量达70%以上。银杏叶蛋白质含有丰富的亮氨酸、缬氨酸、赖氨酸和色氨酸,其含量分别为20.23%、13.35%、4.81%和3.73%。萌发种子胚体中的蛋白质主要是醇溶性蛋白质和谷蛋白类蛋白质。在种子萌发过程中,胚乳蛋白质含量明显增加,播种后第3周和萌发时总蛋白质含量达到高峰。  相似文献   

15.
银杏叶中聚戊烯醇含量及其季节性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银杏 (GinkgobilobaL .)叶中聚戊烯醇 (polyprenols)含量较高[1] ,聚戊烯醇在人体中是多萜醇的中间体[2 ] ,对细胞膜糖蛋白生物合成具有重要作用[3 ] ,用于多发性硬化症 (痛风 ,红斑狼疮等 )等免疫功能疾病、糖尿病、慢性肝炎及肿瘤病人化疗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6.
银杏叶黄酮提取方法比较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比较不同溶剂提取银杏(GinkgobilobaL.)叶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效率,从成本效益角度考虑,以70%乙醇作为提取溶剂更为有利。在分级沉淀中,黄酮含量与蛋白质含量呈正相关,在乙醇提取液中黄酮和蛋白质含量最高;蛋白质的存在有助于提高黄酮的溶解度。乙醇提取液用饱和(NH4)2SO4浓缩两次,可使醇相中的黄酮沉淀析出。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银杏叶黄酮的优化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17.
银杏(Ginkgo biloba L.)是最古老裸子植物之一,其传粉受精过程表现出许多特殊的原始性状和特征,在种子植物的系统演化上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同时,银杏种实经济价值高,但栽培上由于授粉受精不良而导致落花落果现象严重,因此了解银杏传粉生物学特性对于其种实的优质高产具有实际意义.本文从银杏雌雄株开花物候学、雌雄花形态结构特征、花粉和胚珠发育进程、花粉和胚珠生物学特性、传粉机制及花粉在胚珠内萌发生长进程等方面,对银杏传粉生物学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为银杏的系统演化、授粉受精和种实发育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从银杏(Ginkgo biloba L.)的根、茎、叶中共分离得到18株内生真菌,用显色反应、薄层层析(TLC)及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发酵提取液进行分析并筛选得到一株产黄酮类物质的内生真菌(编号ROOT3.1),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初步鉴定其为镰孢属黄色镰孢菌(Fusarium culmorum).对此菌株发酵液中的黄酮含量进行了测定,其含量为0.017 2 mg·mL-1.  相似文献   

19.
古银杏内生真菌的分离及其抑菌活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组织分离法从古银杏健康组织中分离得到55株内生真菌, 其中28个分离菌株在PDA培养基上不产孢子, 占总分离菌株的50.9%, 其它菌株根据其在PDA培养基上的培养特征, 10株被鉴定为青霉、6株为曲霉、4株为交链孢霉、3株为简梗孢霉, 另外酵母、毛霉、小单头孢霉、镰孢霉各1株。考察内生真菌培养上清对7种受试指示菌的抑制作用, 共筛选得到23株至少对一种指示菌的生长有抑制作用的菌株, 其中11株为不产孢真菌, 占活性菌株的47.83%。对活性最强的一株菌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 将其确定为Xyl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