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德昌县居民对血吸虫病的预防意识及行为,为当地血吸虫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方向及宣传力度提供参考。方法:对德昌县居民进行随机抽样调查,调查通过问卷展开,共计完成问卷1470份,有效问卷1324份,有效率为90.07%。结果:(1)不认识钉螺的总人数占29.23%,了解正确预防措施的人数有83.01%(2)关于家禽(牛、羊、猪)的饲养情况放养4.83%,圈养放养均有占11.86%(3)对于粪便的处理,灌溉农田有33.46%,排入水中有8.38%(4)居民用水情况,自己打井水有26.74%,直接使用湖泊、河水有7.55%(5)不愿主动获取血吸虫相关知识占10.88%,不意主动接受血吸虫病检查占14.05%。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阿苯达唑联合吡喹酮治疗肝吸虫患者的血清因子分子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6月到2014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肝吸虫患者共56例,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28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吡喹酮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药物治疗的基础之上,再联合采用阿苯达唑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转阴率为96.4%,明显高于对照组64.3%,且观察组患者血清IL-2和IFN-γ治疗后明显增加,血清IL-2明显降低。结论:阿苯达唑联合吡喹酮能有效治疗肝吸虫病,并且能够维持患者血清因子水平平衡,值得在临床上大量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吕翠玲  巫中德   《微生物学通报》1990,17(2):99-101
本试验采用杯碟法、试管稀释法和显微直接计数法测试异噻唑酮对常见菌藻的抑杀效果,并用该药剂对循环冷却水主要危害菌——硫酸盐还原菌,铁细菌和形成粘液的异养菌进行室内静态杀菌试验。结果表明,其杀菌灭藻效果优于目前常用的工业杀菌剂,投药量10ppm,对水中主要危害菌的杀灭率达到99%以上。  相似文献   

4.
王健  周述龙 《水生生物学报》1988,12(3):286-288,i005
吡喹酮(Praziquantel,PZ)是目前最优良的非锑类抗血吸虫药,实验证明,PZ对埃及、曼氏及日本血吸虫病疗效均佳,对体外培养的日本血吸虫成虫、曼氏血吸虫成虫及自由生活期幼虫均有很强的杀灭作用。有关PZ对血吸虫作用的文献很多,但迄今尚未见有关PZ在体外培养中对日本血吸虫童虫超微结构影响的文献报道。本文报道利用血吸虫童虫体外培养技术,在超微结构水平观察PZ对日本血吸虫肝门型童虫形态学影响。  相似文献   

5.
廖咏梅  韦毅 《四川动物》2005,24(4):630-632
对广西各猴场新引进的食蟹猴进行人拟腹盘吸虫检查,发现食蟹猴的人拟腹盘吸虫感染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雌性个体感染率为29.7%,雄性个体感染率为17%,雌雄个体之间感染率呈显著性差异(P<0.05).用不同剂量的吡喹酮治疗该病,结果显示剂量为150 mg/kg能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转阴率达100%;而剂量小于70 mg/kg投喂,则无效;剂量大于150 mg/kg投喂,副作用太大,呕吐严重.为此,用吡喹酮驱治人拟腹盘吸虫时,应在剂量上严格控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细节工作在对比剂毒副反应预防中的作用.方法:对7757例使用非离子型对比剂增强检查和造影的患者,采用规范化的准备流程,针对性的预防措施;结果:有47例患者发生不同程度毒性反应,轻中度、重度发生率分别为增强人数的0.58%、0.013%,明显低于Katayama研究统计的3.12%、0.04%,无一例严重后果发生;结论:检查前充分准备、有效的预防,检查后严密的观察可有效预防、控制对比剂毒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王杰 《生物磁学》2004,4(2):47-48
骨质疏松症Ostcopomsis、已成为危害老年人健康的一大问题。造成老人残废,生活及精神痛苦。据报道,美国骨质疏松症患达2500万人。每年支付医疗费用达100亿美元。降低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生活不能自理、精神痛苦。  相似文献   

8.
根管治疗技术是治疗牙髓病和根尖周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临床应用较广,但术后可能出现并发症。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的相关报道表明:适应症掌握不严格,诊断不准确;操作不当如牙体制备技术根管预备技巧不足导致的侧壁穿孔、遗漏根管;扩根时器械折断;术中消毒不严,药量控制不当;根管充填指征掌握不准确,充填不完善等原因皆可引起根管治疗的失败。预防措施: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严密规范的根管预备和充填技术,先进的器械,优良的根充材料所完成的根管三维充填以及适时完好的冠修复,可大大提高根管充填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中风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中风在西方是第三大死因,仅次于心脏病和癌症,并占全球10%的死因.中风发病率从40岁开始成指数增加,病因与年龄、生活方式有关.预防、治疗和护理康复是对中风的发生与发展的三个关键方面.本文系统地论述了中风的预防手段和措施,总结了不同类型中风的治疗对策,阐明了中风后的护理和复健以及预后,以期为护理人员以及公众提供中风的预防知识、治疗对策和康复管理.  相似文献   

10.
为寻找抗血吸虫病的新候选化合物,通过正交实验,高选择性、高产率地合成了染料木素的磺酸酯衍生物。结果表明:小鼠感染血吸虫病,经过衍生物治疗后,由血吸虫导致的肉芽肿面积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低剂量组降低到23.2%,与溶剂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优于原药的27.1%及阳性对照组秋水仙碱的27.0%。说明该化合物对血吸虫导致的肉芽肿有一定抑制作用,该化合物有进一步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对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应用胺碘酮治疗的效果。方法:搜集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接收的快速心律失常44例患者,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对甲组22例应用维拉帕米,对乙组22例应用胺碘酮。观察甲组和乙组的治疗效果,并对比。结果:乙组治疗有效率高于甲组,心率改善情况优于甲组,副作用的发生率低于甲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效果较好,治疗有效率较好,副作用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胺碘酮和厄贝沙坦联合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维持窦性心律的长期疗效.方法:将11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组(Ⅰ组,n=55)、胺碘酮+厄贝沙坦组(Ⅱ组,n=55),治疗随访时间为2年,研究的一级终点为房颤复发.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窦性心律维持率以及治疗前、治疗后6、12、18和24个月的左心房内径.结果:治疗12个月后,Ⅰ组左心房内径大于Ⅱ组(P<0.05).试验终点时,Ⅰ组的窦性心律维持率为58.18%(32/55),Ⅱ组为78.18%(43/55).持续性窦性心动过缓和QT间期≥0.5s的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阵发性房颤维持窦性心律优于单用胺碘酮,并能抑制左心房的扩大.  相似文献   

13.
肠道益生菌预防和治疗食物过敏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 ,食物过敏的发生率在人群 ,尤其是婴幼儿中逐年增高。其治疗策略仍是以排除致敏食物为主 ,但效果欠佳。由于益生菌所独有的生物学特点和肠道粘膜免疫反应的特异性 ,使肠道益生菌疗法作为治疗食物过敏的一种新兴疗法 ,日益受到人体的重视。本文就其临床疗效、作用机制、选菌原则、使用安全性等问题作一综述 ,以期加强对益生菌的研究和应用。1 益生菌治疗食物过敏的疗效研究进展益生菌在人体中主要以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为主 ,具有粘附肠粘膜、稳定胆汁酸、使用安全 ,是人类肠道共生细菌等共同特点。作为肠道微生态的平衡者和肠道粘膜免…  相似文献   

14.
益生菌剂与益生协同剂的协同作用的研究及应用现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在微生态理论指导下采用已知有益的微生物 ,经培养、发酵、干燥等特殊工艺制成的生物制剂或活菌制剂称为益生菌剂或动物微生态制剂 ,其主要作用是通过生物夺氧、菌群调整、生物拮抗、提高免疫功能和增强酶活性 ,以达到防治动物肠道病原性腹泻和促生长作用。益生菌剂防治动物肠道疾病的效果显著高于抗生素及其他抗菌药物 ,而促生长作用一般尚未达到抗生素水平。因此为提高益生菌剂的促生长作用 ,人们又积极地进行益生协同剂的研究、开发和应用。从微生态学观点和提高动物生产性能出发 ,益生协同剂是指对体内自身的益生菌和从体外进入体内的益…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阐述的猪腹泻疾病的临床症状,详细分析了猪腹泻疾病发生的原因,对猪腹泻疾病的治疗进行研究,并提出了猪腹泻疾病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6.
碘伏和异噻唑啉酮对球形棕囊藻去除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研究了碘伏和异噻唑啉酮除藻剂对球形棕囊藻赤潮生物的灭杀和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单独使用时,碘伏的最低有效浓度为30mg.L-1,异噻唑啉酮最低有效浓度为0.30mg.L-1,当两者复配时有协同作用,可提高它们的杀藻能力,碘伏与异噻唑啉酮浓度比为1.0:0.15时除藻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探讨甲基沿阶草酮甲(Methyl ophiopogonanone A,MOA)对干眼症(Dry eye disease,DED)小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将雄性BALB/c小鼠(7~8周龄,体重18-22 g)随机分为5组(n=12):对照组、DED组、DED+10MOA组、DED+20MOA组和DED+40MOA组。对照组为正常小鼠,其他组小鼠双眼滴入质量浓度为0.2%的苯扎氯铵溶液诱导DED模型小鼠,每日1次,连续6周。建模后,对照组和DED组小鼠腹腔注射0.5 mL的1%二甲基亚砜溶液,DED+10MOA组、DED+20MOA组和DED+40MOA组小鼠依次腹腔注射0.5 mL剂量为10、20和40 mg/kg的MOA,每天1次,共给药28天。治疗结束后,检测各组小鼠的泪液分泌量和角膜荧光素钠染色分级,并进行角膜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 and eosin,HE)染色、结膜过碘酸-雪夫(Periodic acid-Schiff,PAS)染色和角膜TUNEL染色。通过Western blot检测角膜K10蛋白表达水平。检测角膜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水平。通过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角膜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B淋巴细胞瘤-2相关X蛋白(Bcl2-associated X,Bax)和B淋巴细胞瘤-2(B-cell lymphoma-2,Bcl-2)的mRNA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DED组小鼠的泪液分泌量降低(P<0.05),角膜荧光素钠染色分级升高(P<0.05),角膜出现明显病变,结膜杯状细胞数量降低(P<0.05)。角膜Bcl-2 mRNA相对表达量、SOD水平降低(P<0.05),角膜TUNEL阳性率、Bax mRNA相对表达量、K10蛋白相对表达量、MDA、TNF-α、IL-1β和IL-6水平升高(P<0.05)。与DED组比较,DED+10MOA组、DED+20MOA组和DED+40MOA组的泪液分泌量升高(P<0.05),角膜荧光素钠染色分级降低(P<0.05),角膜病变减轻,结膜杯状细胞数量升高(P<0.05)。角膜TUNEL阳性率、Bax mRNA、K10蛋白相对表达量、MDA、TNF-α、IL-1β和IL-6水平降低(P<0.05),Bcl-2 mRNA相对表达量、SOD水平升高(P<0.05)。结论:甲基沿阶草酮甲有效减轻干眼症小鼠的症状及眼表病变,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杯状细胞凋亡和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8.
王丽  胡燕  程茜  王永明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1,23(12):1057-1059,1063
目的 比较腺病毒重组CTLA4Ig/α4β7诱导的耐受性树突状细胞对卵清蛋白(OVA)致敏小鼠的预防和治疗效果.方法 BALA/c小鼠32只,分为4组.基础致敏24h后回输耐受性树突状细胞为预防组;肠道激发4h后回输耐受性树突状细胞为治疗组;回输生理盐水为阴性对照组和OVA过敏小鼠为阳性对照组.观察各组小鼠过敏症状缓解情况;HE染色观察空肠形态;甲苯胺兰染色观察小肠固有层肥大细胞聚集及脱颗粒现象;ELISA测定各组血清中OVA特异性IgE水平.结果 与阳性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小鼠OVA特异性IgE水平显著降低(0.25±0.05 vs 0.17±0.03) (P <0.05);体重增长明显(3.16 g±0.75 g vs 5.04 g±0.49 g)(P <0.05);腹泻症状减轻;HE染色可见治疗组小肠绒毛中上皮细胞局灶性坏死、脱落,固有层炎症细胞浸润现象明显改善;肥大细胞聚集和脱颗粒现象改善.而预防组较阳性对照组过敏症状、小肠形态学及OVA特异性IgE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d CTLA4Ig/Adα4β7修饰的致耐受性树突状细胞对卵清蛋白过敏小鼠具有治疗作用而无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罗格列酮对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 STZ)脑室内注射的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小鼠学习记忆减退的影响及机制.在小鼠脑室内注射STZ建立AD模型,治疗组小鼠采用罗格列酮灌胃给药30天.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免疫印迹和免疫荧光检测Tau蛋白的磷酸化、神经丝(NFs)蛋白的磷酸化及糖基化、JNK和ERK蛋白的表达,微管结合实验检测Tau蛋白与微管的组装功能,荧光染料Fluoro-Jade B检测小鼠脑内退变神经元.结果显示,相比对照组,模型组小鼠平均逃避潜伏期和路径长度明显增加、穿越隐匿平台次数明显减少、Tau和NFs蛋白表达过度磷酸化、NFs蛋白糖基化减弱,而用罗格列酮干预的小鼠学习记忆改善并且Tau和NFs蛋白的磷酸化水平降低、NFs蛋白糖基化水平增加,Tau蛋白与微管结合能力改善,模型组JNK的磷酸化高于对照组和治疗组、模型组ERK1的磷酸化低于对照组和治疗组、各组在ERK2磷酸化无明显差异,模型组小鼠脑中FJB标记的退化神经元明显多于对照组和治疗组.结果说明,罗格列酮能改善STZ脑室内注射引起的小鼠学习记忆减退,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胰岛素信号通路、降低Tau和NFs蛋白的过度磷酸化、减少神经退行性变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螺环酮联合帕罗西汀治疗焦虑症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符合诊断标准的焦虑症患者244例,按照知情同意原则随机分为治疗组(122例)和对照组(122例),治疗组给予丁螺环酮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螺环酮治疗。治疗10周后,运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Montgomery-Asberg抑郁量表(MADS)评价疗效,运用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价其安全性,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两组的HAMA及MAD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EES评分在治疗第2、4、6、8、10周末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螺环酮联合帕罗西汀在治疗焦虑症时可提高疗效,且安全性高,可考虑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