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枯草芽孢杆菌C1-B941的D-核糖发酵中间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使用转酮醇酶变异株—枯草芽孢杆菌C1-B941进行了D-核糖发酵中间试验。3000L发酵罐试验结果表明,发酵培养基中的葡萄糖浓度为18%时,发酵周期约为64h,发酵转化率达36.84%。发酵液经离子交换树脂纯化后,可以直接用于生产VBZ合成的中间体—N-D-核糖醇基-3,4-二甲苯胶。  相似文献   

2.
几种添加物对D—核糖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几种物质对D-核糖产量的影响,研究表明,当发酵培养基中玉米浆的含量为25g/L,D-核糖产量达到最高,为65g/L。发酵培养基中添加适量的粉及山梨醇亦有利于D-核糖的积累,当粉与山梨醇的添加量分别为10g/L及40g/L时,D-核糖产率分别增加7.8%、4.7%,而在发酵培养基中加入丙二酸可抑制D-核的分泌,在40ml发酵培养基中添加1ml丙二酸后,D-核糖的产率下降73.8%。甲醇也可抑制D-核糖的积累,当发酵培养基中的甲醇添加量为16g/L时,D-核糖产率下降66.2%。  相似文献   

3.
D-核糖发酵过程参数的研究与控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7L自控发酵罐进行D-核糖发酵实验,对D-核糖发酵过程参数进行优化,发现对数生长后期接种,溶氧控制在40%左右,以葡萄糖酸补料并调节pH值在7.2左右,可使罐的发酵单位由45g/L提高至65g/L左右。  相似文献   

4.
在B.Brau ES-10型15L和NBS DioFlo3000型5L发酵罐中,利用补料分批培养技术高工表达培养含重组质粒pSBHL-11的大肠杆菌YK537,生产重组人白细胞介素-3(IL-3),发现在发酵过程中,限制性流加甘油,控制溶解氧在30%-40%左右,30℃生长,11h,42℃诱导培养4h,能将发酵液中最终菌体密度从OD16600提高到OD53600,并且保持了白细胞介素-3的表达量。  相似文献   

5.
发酵法生产D-核糖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D-核糖是一种重要的生理物质,可用于合成维生素B2,风味提高剂以及多种核酸药物等,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由于化学合成法存在污染公害,故近年来各国相继研究微生物发酵法生产D-核糖,并致力于工业化生产。本文对国内外D-核糖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并对D-核糖的提取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香菇菌丝体多糖LeBD1—1的分离纯化和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杨晓彤  糜可 《微生物学报》1997,37(2):119-123
香菇465菌株用添加啤酒发酵醪泥的培养基发酵培养10d后,菌丝体经洗涤、热水浸提、乙醇沉淀再经DEAD-纤维素柱(Cl^-型)分离和Sephadex G-100柱层析纯化,得到白色絮状多糖LeBD1-1。经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和HPLC检测纯度,LeBD1-1为均一成分。HPLC法测得分子量为130000Da,红外光谱测定其糖苷键为α型。经完全酸水解后用填表交薄层层析和气相色谱分析单糖组成,LeBD1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球头三型孢菌Trichosporonoides oedocephalis ATCC 16958发酵生产核糖醇的工艺.方法:采用摇瓶发酵优化的方式,探索培养基组份及三羧酸循环抑制剂对该菌生长及发酵生产核糖醇的影响,并在7L发酵罐中对优化的条件进行发酵验证.结果:对于核糖醇生产,葡萄糖和酵母膏分别是最佳的碳源和氮源,当葡萄糖浓度为20%时,核糖醇产量为38.60g/L.以1%酵母膏为氮源时,核糖醇浓度为37.82g/L.发酵24h添加0.2%的柠檬酸,核糖醇产量提高30.35%.采用摇瓶培养的优化条件,在7L发酵罐中发酵120h核糖醇产量为38.66g/L.结论:实验获得的优化条件可进一步用于指导生产.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发酵基质和发酵关键参数的优化,确定了发酵培养基的磷酸盐浓度为0.15M,甘油浓度为1.2ml/L,补料中甘油浓度为20ml/L,发酵过程中溶解氧控制在30%~60%,pH控制在6.85左右。在5L在NBS-Bioflo3000型自动控制发酵罐中采取加速补料的补料分批培养,重组大肠杆菌YK537/pSB-TK经10h30°C培养和5h42°C诱导培养,最终密度达到60OD600,rhTNFα-DK2的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50%以上,每升发酵液纯化可得到近2g的rhTNFα-DK2。  相似文献   

9.
应用PCR-SSO基因分型技术,对我国云南西部地区3代内无血缘关系的76个彝族健康个体进行了LA-DQB1位点的基因分型。结果显示,在DQB1的38个等位基因中,观察到13个等位基因,云南西彝族表现为DQB1*0301(36.18%-36.84%)最常见。其他频率大于5%的等位基因还有DQB1*0502(10.53%-11.18%)、DQB1*0401(9.21%)、DQB1*0302(8.55%-9.21%)、DQB1*0601(7.89%)DQB1*05031(6.58%)、DQB1*03032(5.92%-6.58%)。和其他13个华人群体DQB1等位基因的频率比较分析表明,总体上,云南西彝族和其他各华人群体间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显示其HLA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的民族独特性。  相似文献   

10.
添加物对D-核糖生物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枯草杆菌D201转酮醇酶缺陷型突变株,研究菌种生长与D-核糖合成优化工艺。在培养剂中添加山梨醇、KH2PO4和芳香族氨基酸,发现对菌的生长有刺激作用,特别是山梨醇,它可缩短延迟期,促进菌的生长。此外,用葡萄糖酸钙部分代替葡萄糖能增加D-核糖的产量,用葡萄糖和葡萄糖酸的混合碳源合碳源发酵,D-核糖产量可达到52g/l。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了新组合菌系SCB329-SCB933发酵过程特征的基础上,对流加发酵工艺中的种子培养、pH、溶氧的控制,以及发酵液初始培养基中的L-山梨糖浓度和流加起始点进行了优化,获得了比分批发酵更为满意的结果:发酵最终总糖达13%(w/v)左右,发酵周期40 ̄50h,产2-酮基-L-古龙酸达115-130mg/ml,克分子转化率达88mol%左右。  相似文献   

12.
对聚β-羟基丁酸(PHB)产生菌Z5-GⅡ的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在蔗糖1%,酵母粉0.3%,酵母浸汁0.3%,K2HPO40.2%;pH7.2 ̄7.4的优化发酵培养基中,接种量8%,种28h,发酵培养36h,细胞干重为6.87g/L,PHB产率可达的细胞干重的61.86%。该菌株还可利用葡萄糖生产废液为碳源生产PHB,具有实现工业化生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3.
L—山梨糖脱氢酶的纯化及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从5L罐发酵L-山梨糖的Gluconibacter oxydans SCB329和Bacillus thuringiensis SCB933混合菌株中差速离心收集SCB329菌体,破碎,离心获得无细胞抽提液,硫酸铵分级沉淀蛋白后依次经DEAE Cellulose 52和Q Sepharose FF柱层析分得到了L-册梨糖脱氢酶(SDH),它能将L-册梨糖脱氢氧化为L-册梨酮,SDS-PAGE电泳测  相似文献   

14.
DCM和DMF对DCC—HOBt系统催化酯化及酰化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DCC-HOBt系统在DCM和DMF溶剂中,催化Fmoc-Leu-OH与王氏树脂的酯化反应,其结合率分别为18%和10%,该系统催化Fmoc-Phe-OH与H2N-Leu-=resin的酰化反应中,溶剂为DCM时,反应30min,其结合率为100%;当DCM:DMF体积比为1:3.5时,反应130min,其结合率为81%,表明DCC-HOBt系统宜在DCM非极性溶剂论肽键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潘幸来 Smil.  DB 《遗传学报》1998,25(3):252-258
16个品种(系)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Glu-Ala(80%),Glu-Alc(12%),Glu-Alb(8%);Glu-B1b(63%)Glu-Blc(31%)Glu-Ble(6%)Glu-Dla(38%),Glu-Dld(50%)Glu-Dlc(12%),16个品种(系)的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LMW-GS)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Glu-A3a(38%),G  相似文献   

16.
酵母饲料的营养价值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建义  许梓荣 《生物技术》1995,5(1):30-32,35
本文报道了以热带假丝酵母ZAU-1为生产菌株,应用固体发酵技术生产的酵母饲料的营养价值,并通过对比饲养试验评价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粗蛋白提高11.97%,粗脂肪提高2.44倍;赖氨酸、蛋氨酸和苏氨酸分别提高80.00%、34.07%和69.42%;维生素B2提高11.41倍,B5和B6分别提高19.57%和68.84%;维生素E提高63.43倍,还含有维生素A和D3用多种微量元素。饲养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实验性在醇血症大鼠肝脏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活性变化及有氧运动时LDL-R活性调节的影响,发现,高脂(HC)组肝组织匀浆LDL-RI自古以来生较正常对照(NC)组降低37%(P〈0.05),同时血清大醇(TC)、低密度脂收白胆固醇(LDL-C)及血清栽脂蛋白B(ApoB)均显著高于NC组(P〈0.01);高脂+运动(HE)组TC、LDL-C及ApoB均明显低于HC组,而LDL-R  相似文献   

18.
欧文氏菌和棒杆菌的属间隔合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获得欧文氏菌和棒杆菌的融合细胞,串联发酵D-葡萄糖产生2-酮基-L-古龙酸的第一步发酵菌株欧文氏菌SCB247经0.8mg/mL溶菌酶酶解0.5h后,原生质体的形成率和再生率分别为99.8%和27.8%。第二步发酵菌株棒杆菌SCB3058经预处理后由1.3mg/mL溶菌酶酶解2h,原生质体的形成率和再生率分别为99.5%和56.3%,用携带氨苄青霉素抗性标记的SCB247和  相似文献   

19.
基因工程菌的发酵技术是基因工程药物大规模生产所必备的关键技术,本文对于重组GM-CDF/IL-3融合蛋白表达菌株E.coli BL21(DE3)(pFu)的生长及产物表达规律进行了探索,在此基础上进行高密度发酵研究,真体最终发酵密度达OD600值60以上,目的产物占菌体总蛋白25%以上。  相似文献   

20.
易祖华  陈东 《微生物学通报》1995,22(1):29-31,13
本文对真养产碱杆菌突变株65-7在台式2L发酵罐中利用葡萄糖积累PHB进行了碳源和氮源补料分批培养的研究。结果表明72h发酵液中细胞干重达50g/L,PHB占细胞干重的77%,糖对PHB的转化率为25%。制得的PHB产品纯度与Sigma公司的相当,熔点17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