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浙江古田山常绿阔叶林演替序列研究:群落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采用较为成熟的“空间差异代替时间变化”的研究方法,应用相邻格子样方法调查了16个典型样地,利用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Simpson生态优势度指数计算了浙江古田山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演替序列4种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从针叶林到针阔叶混交林、木荷林和甜槠林的演替过程中,4种群落乔木层的Shannon-Wiener指数分别为1.9670、2.4975、2.6140和2.4356,呈现先增大后变小的趋势;灌木层物种多样性以针阔叶混交林最高,Shannon-Wiener指数为2.8625;针叶林的草本层Shannon-Wiener指数为1.5334,高于其它3种群落。在群落的垂直结构中,演替序列中的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甜槠林物种多样性均表现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而木荷林物种多样性大小则表现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演替过程中,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的变化幅度以草本层最大,H、JSW、JSI、D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1572、0.0806、0.0899和0.1884;灌木层变化幅度最小,其H、JSWJ、SI、D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0482、0.0385、0.0142和0.1553。  相似文献   

2.
干扰对辽东山区次生林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依据林分距离居民区和一、二级道路的远近以及郁闭度与受害乔木株数百分比,将人为干扰和自然干扰各划分为低度干扰、中度干扰和高度干扰3个水平.在此基础上,调查分析了干扰对辽东山区次生林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初步探讨了人为干扰和自然干扰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在不考虑次生林类型的前提下,受中度水平人为干扰的次生林总体多样性高于其它两个水平,从低水平干扰到高水平干扰的Simpson 指数分别为0.95、0.96和0.92,Shannon-Wiener指数分别为3.60、3.77和3.36;乔木层多样性有随干扰水平提高而增加的趋势,灌木层和草本层的变化趋势与总体多样性相似;各次生林类型总体多样性随干扰水平的变化存在差异,且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多样性变化在各次生林类型中未呈一致的趋势,其中灌木层和草本层受干扰影响较大;自然(雪/风)干扰发生近3年后,受到不同程度影响的桦木林总体多样性差异不大, Simpson 指数分别为0.91、0.91和0.92,Shannon-Wiener指数分别为2.30、2.93和2.89;随着干扰水平提高,乔木层和灌木层多样性呈增加趋势,草本层多样性则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3.
采用典型抽样法和生态群落学调查法对黑龙江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紫椴(Tilia amurensis)红松(Pinus koraiensis)林、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红松林及白桦(Betula platyphylla)次生林的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和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紫椴红松林有维管束植物31种,隶属21科,25属;蒙古栎红松林有维管束植物32种,隶属25科,28属;白桦次生林有维管束植物31种,隶属20科,28属。白桦次生林乔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S指数显著高于2种阔叶红松林,而其灌木层的物种丰富度S指数最低;3种林型乔木层的Simpson物种多样性指数无显著差异,紫椴红松林的灌木层Simpson指数显著高于其他2种林型,3种林型草本层之间的Simpson指数差异显著;紫椴红松林乔木层的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显著低于其他2种林型,白桦次生林灌木层的Shannon-Wiener指数显著低于2种阔叶红松林,蒙古栎红松林草本层的Shannon-Wiener指数最高;此外,蒙古栎红松林乔木层的Pielou均匀度指数显著高于其他林型,而3种林型灌木层的Pielou指数无显著差异,紫椴红松林草本层的Pielou指数最低。  相似文献   

4.
植被状况对乔木幼苗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状况对乔木幼苗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所选取的植被状况参数对乔木幼苗物种多样性有不同的影响,对乔木幼苗物种多样性影响较大的是草本层的Simpson指数、灌木层Simpson指数和灌木层盖度,影响较小的为草本层盖度和灌木层Shannon-Wiener指数。乔木幼苗4个物种多样性指数受植被状况影响的顺序为:Pielou均匀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物种丰富度指数>Simpson指数。草本层、灌木层和乔木层对乔木幼苗的物种多样性有不同的影响,其影响方式也不一样。  相似文献   

5.
混沟森林植被物种多样性梯度分析与环境解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借助广义线性模型(generalized linear models,GLM),拟合了混沟森林植被乔、灌、草各层及群落总体的Shannon-Wiener指数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并通过SΦrenson指数研究了海拔梯度上相邻森林群落类型物种组成的相似性,结果显示:(1)土壤pH值和海拔高度是对物种Shannon-Wiener指数影响最广泛的环境因子,湿度指数对混沟地区物种多样性影响不大.坡向对乔木层Shannon-Wiener指数的影响比较大,对灌木层和草本层α多样性无明显作用,在中等pH值和半阴/半阳坡乔木层Shannon-Wiener指数最小;灌木层Shannon-Wiener指数随海拔的升高呈下降趋势;草本层Shannon-Wiener指数没有表现出特定的变化规律;群落总体Shannon-Wiener指数主要受土壤pH值影响,随着pH值的增加呈上升趋势;(2)乔、灌、草各层以及群落总体的SΦrenson指数在海拔梯度上的变化规律大致相同,都是在中等海拔处较低,低海拔和高海拔处各有一个峰值,海拔1 000~1 500 m段可能是混沟主要植被类型的过渡带.  相似文献   

6.
海南岛甘什岭无翼坡垒林群落结构与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样方调查,对海南岛甘什岭无翼坡垒(Hopea reticulata)林群落的物种组成与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海南甘什岭无翼坡垒林群落有维管植物163种,隶属于64科128属,其中DBH≥1 cm的乔木有90种,隶属于40科66属;灌木有29种,隶属于17科24属;草本有21种,隶属于14科20属;DBH≥1 cm的木质藤本有25种,隶属于18科23属。(2)由物种分布频度分析可知,群落的建群种和优势种比例最低。(3)群落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为27.038,Shannon指数为3.647,Simpson指数为0.944,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716,生态优势度为0.054,与其他热带群落相比,该群落各项多样性指数均较低。(4)群落各层次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指数表现为乔木层灌木层层间植物草本层,Simpson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表现为乔木层层间植物灌木层草本层,生态优势度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层间植物乔木层。  相似文献   

7.
以内蒙古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林火烧迹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取样的方法对群落中植被进行了调查,分析比较了3种不同林型兴安落叶松林群落恢复过程中物种组成及多样性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林型兴安落叶松林群落各层α多样性指数总体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不同林型兴安落叶松林火烧迹地群落恢复12年后,草本层的Simpson和Shannon-Wiener指数均小于对照样地并呈现出草类-兴安落叶松林杜香-兴安落叶松林杜鹃-兴安落叶松林的趋势,而在灌木层则各指数均大于对照样地并呈现出草类-兴安落叶松林杜鹃-兴安落叶松林杜香-兴安落叶松林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2 年生、4 年生、6 年生位于粤北的第二个轮伐期桉树人工林的林下植物生物多样性, 选择了天然次生林和4 年生的针叶混交林作为对照。在对几种森林类型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样方进行了植物生物多样性调查的基础上, 对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 指数、Simpson 指数和Pielou 均匀度指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桉树林植物共有105 种, 隶属55 科91 属, 其中2 年生桉树林有植物37 种、隶属26 科35 属, 4 年生桉树林有植物64 种、隶属37 科59 属, 6年生桉树林共有植物65 种、隶属41 科59 属, 随着桉树林的生长, 林内物种数呈现增加趋势。天然次生林与其它几种森林类型相比, 物种丰富度最高, 有植物85 种、隶属46 科64 属, 但与6 年生桉树林并没有显著差异。针叶混交林有植物39 种、隶属24 科33 属, 物种丰富度不及同年生的桉树林, 与2 年生桉树林相近。几种森林类型的Shannon-wiener 指数, Simpson指数分析, Pielou 均匀度指数基本表现为2 年生桉树林<针叶混交林<4 年生桉树<6 年生桉树林<天然次生林。入侵植物马樱丹仅在4 年生的桉树林中出现, 在其它年龄桉树林、针叶混交林及近自然林中均没有发现, 表明马缨丹已经开始入侵粤北山区, 但尚未形成大面积危害。研究表明, 粤北现有的桉树人工林经营模式对林下植被多样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法和典型抽样法,以四川省威远县桉树(Eucalyptus robusta)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其林下植被物种组成及重要值、灌木层和草本层地上、地下和全株生物量以及物种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Simpson优势度指数H′、丰富度指数D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SW),探究林下植被的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在5个不同林龄(4,5,6,7,8年生)下的动态变化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调查到植物共有210种,隶属79科151属,草本层物种数多于灌木层。草本层的五节芒(Miscanthus floridulus)、芒萁(Dicranop?teris pedata)和灌木层的野牡丹(Melastoma malabathricum)、戟叶悬钩子(Rubus hastifolius)在不同林龄下都占据主要优势地位。随着林龄的增大,郁闭度加大,灌木层的D、H和H′值均表现为先增后减的规律;草本层D、H和H′值均呈先增后减再增再减的双峰趋势。草本层各生物量呈先增后减再增的变化趋势;灌木层各生物量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物种多样性与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草本层的D、H指数是影响生物量的直接因子。桉树人工林林下植被物种分布、组成、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对林龄变化的响应不同,表现为不同的动态特征规律,相关结果为我国西南地区桉树林管理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0.
《植物生态学报》2019,43(9):825
生境差异是影响植物群落及其物种多样性分布格局的重要因素。该研究基于370个荆条(Vitex negundo var. heterophylla)灌丛的野外调查样方, 结合多元回归树(MRT)、显著性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等技术手段, 分析了华北地区荆条灌丛及其物种多样性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 荆条灌丛的经纬度均跨越10°以上, 可分为高、中、低纬度分布区; 分布海拔则从117 m至1 248 m跨越了1 000 m以上, 也可分为高、中、低海拔分布区。所有分布区中荆条灌丛草本层的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高于灌木层。灌木层物种多样性随着纬度的降低而降低, 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 草本层相反, 物种多样性随着纬度降低而升高, 随着海拔升高而升高。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指数)与水、热、地形等环境因子显著相关, 其中灌木层物种多样性随着气温、坡位升高而显著减少, 随着降水的增加而显著增加;草本层则相反。  相似文献   

11.
中国华南地区受台风影响最为频繁。对常年遭受台风侵袭的两种马占相思过熟林(受台风影响较小且现有密度为种植密度70%±5%的马占相思林Ⅰ, 受台风影响较大且现有密度为种植密度50%±5%的马占相思林Ⅱ)开展群落调查, 调查共记录了维管植物21科, 30个属, 35种, 马占相思林Ⅰ群落物种总数仅为马占相思林Ⅱ的41.38%。马占相思林Ⅰ中马占相思重要值为77.8, 其次是下木层的乡土树种银柴, 其重要值随着样地内马占相思的增加而减少。马占相思林Ⅱ中, 马占相思重要值排第1, 仅为44.46, 下木层乡土树种豺皮樟和银柴的重要值合计约为20, 成为马占相思最主要的伴生乔木。马占相思林Ⅰ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的Pielou均匀度指数均与马占相思林Ⅱ没有显著差异。马占相思林Ⅰ乔木层的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物种数量、Margale丰富度指数均小于马占相思林Ⅱ, 但两者的灌木层、草本层的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物种数量、Margale丰富度指数均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广西油茶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区域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夏莹莹  郝丙青  江泽鹏  刘凯  毛子军 《生态学报》2020,40(10):3507-3518
为揭示广西油茶林植物多样性的区域变化规律,以广西7个区域具代表性的油茶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抽样法,对油茶林林下植被进行了调查,并对比分析了群落物种组成、结构特征和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1)油茶林林下植被灌草层科数、属数、种数最多的是三江县油茶林(SJ)、较少的是巴马县油茶林(BM)和来宾市油茶林(LB);除巴马县油茶林(BM)灌木层优势种为共有种,其他区域油茶林的灌木层、草本层优势种均为交叉种。(2)多样性指数方面灌木层仅Margalef指数差异显著,草本层Margalef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差异显著。(3)通过回归分析,纬度与灌木层(单一种数量)、草本层(科数、属数、种数、单一种数量)以及总数量(属数、种数)、年均温度与草本层(科数、属数、种数、单一种数量)、有效积温与草本层(属数、种数、单一种数量)、年均降雨量与灌木层单一种数量之间的趋势模拟呈二次曲线关系。(4)不同区域油茶林物种相似性不高,通过相似系数矩阵进行聚类分析三江县油茶林(SJ)、贺州市八步区油茶林(HZ)、岑溪市软枝油茶种子园油茶林(CX)、南宁市油茶林(NN)为一类,凤山县油茶林(FS)、巴马县油茶林(BM)和来宾市油茶林(LB)为一类。广西油茶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区域变化规律可能与不同区域的生境异质性有关。  相似文献   

13.
北京九龙山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对比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根据对北京九龙山植物群落的样地调查数据,采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群落均匀度和生态优势度指标研究了九龙山封育植被乔灌草各层的物种多样性,并分别就阳坡和阴坡进行了乔木材、灌价群落的指标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这3种指标能够有效地表征暖温带植物群落的组成结构特征,在九龙山封育植被中,阴阳坡的灌丛群落与乔木材相比,其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Shannon-Wiener指数D高于乔木林中乔木层,而低于其灌木层;灌丛群落的草本层Shannon-Wiener指数小于乔木材中草本层;乔木材的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Shannon-Wiener指数大于灌木层,灌木层又大于乔木层,而生态优势度系数C在上述3种比较中与Shannon-Wiener指数表现相反,而群落均匀度指数J在比较中阴阳坡的表现不同,最后讨论了九龙坡地区植被演替序列及加速其进展演替的恢复措施。  相似文献   

14.
林分密度对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和土壤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舒韦维  卢立华  李华  农友  何日明  陈海  黄彪 《生态学报》2021,41(11):4521-4530
以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探究4种林分密度(A:650株/hm2;B:1100株/hm2;C:1250株/hm2;CK:1650株/hm2)林下物种多样性、生物量以及土壤理化性质及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灌木层Shannon-Wiener指数、Patrick丰富度指数及草本层中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Patrick丰富度指数随林分密度的增加均呈现出双峰型变化趋势,在密度A和C处均出现峰值;灌木层Simpson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随林分密度升高而降低,且灌、草层4种多样性指数最小值均出现在密度CK处。(2)草本层生物量比灌木层高。草本层总生物量(地上+地下)随密度的增大而减少,凋落物的量则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大。(3)土壤养分含量和林下植物多样性指数随林分密度增大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且有机质含量在密度A取得最大值。(4)灌木层Shannon-Wiener指数、Patrick丰富度指数与全氮、水解氮、有效磷、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草本层植被物种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无显著相关性。(5)各指数与灌木层生物量的相关性较强。综上所述,密度A (650株/hm2)能够促进杉木林林下植被发育,增加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生物量和有机质,可提升维持地力的能力,有利于杉木林稳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岷江冷杉林皆伐后次生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的演替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缪宁  周珠丽  史作民  冯秋红 《生态学报》2014,34(13):3661-3671
为阐明岷江冷杉林皆伐后次生群落的演替过程,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在川西米亚罗林区海拔3100—3600 m的阴坡选择岷江冷杉林皆伐后次生演替10、20、30、40和50a阶段的次生群落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的动态进行了研究。不同演替阶段的树木均呈显著聚集分布。按群落中优势种的重要值将该演替序列划分为3个类型:悬钩子-蔷薇灌丛、白桦阔叶林和桦木-岷江冷杉针阔混交林。随次生演替,乔木和灌木种的物种丰富度趋于增加,而草本种的物种丰富度趋于减少;乔木和灌木种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趋于增大,而草本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趋于减小;乔木、灌木和草本层的Pielou均匀度指数均趋于增大;乔木层的Simpson优势度指数趋于减小,灌木和草本层的Simpson优势度指数在演替0—40年阶段趋于增大,而在演替50a阶段趋于减小。在该演替序列中,乔木、灌木和草本层的物种组成均呈耐荫种替代非耐荫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辽河源自然保护区油松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样方调查方法,对河北辽河源自然保护区油松(Pinus tabuliformis)天然次生林的物种组成、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样地内共有维管束植物42科、92属、146种。4个龄组群落垂直结构明显,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的优势种分别为油松、土庄绣线菊(Spiraea pubescens)+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薹草(Carex tristachya)。4个龄组的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均为草本层灌木层,幼龄林均匀度指数表现为灌木层草本层,其他龄组的均匀度指数为草本层灌木层。林下物种多样性表现为:灌木层的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多样性指数均为幼龄林成熟林中龄林近熟林,Simpson多样性指数为成熟林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而均匀度指数为近熟林中龄林成熟林幼龄林;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指数为幼龄林近熟林成熟林中龄林,Shannon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为近熟林成熟林中龄林幼龄林。  相似文献   

17.
以南京市鱼嘴湿地公园原生湿地为研究对象, 基于东西向湿地主岸线, 选取10个典型大样方, 运用典型样方法对该区植物群落多样性开展调查, 计算物种重要值、Pielou、Margalef和Shannon-Winner多样性指数等指标。结果表明: (1)本区共有植物24科45属47种, 以禾本科、菊科、豆科为主; (2)芦苇、蒌蒿、水芹、马兰、桑树和泥胡菜等物种重要值较高; (3)Pielou均匀度指数: 草本层>乔木层>灌木层, Margalef丰富度指数: 草本层>乔木层>灌木层, Shannon-Winner多样性指数: 草本层>乔木层>灌木层; (4)草本层均匀度高、物种丰富, 灌木层和乔木层物种稀少且单一、均匀度低、数量偏少、种植集中, 建议未来丰富乔灌植物种类与数量, 优化种植空间结构以丰富四季景观、增强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8.
应用植被调查样地法研究了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东山片区的浙江润楠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区系地理成分,以及优势种种群的年龄结构。结果表明:(1)在1600m2的样地内共有维管束植物73科119属169种,群落的数量优势科为樟科、蔷薇科、山茶科、壳斗科及杜鹃花科等,种类组成的科、属地理成分中热带成分分别占74·51%和70·10%,温带成分分别占23·53%和33·64%;(2)该群落浙江润楠种群以幼、中龄树为主,其优势地位明显且稳定,乔木层的亚优势树种以罗浮栲、马尾松及荷木等为主;(3)群落垂直结构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3层,灌木层的物种最丰富,对群落物种多样性分析发现,Simpson指数: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Shannon指数: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Margalef指数: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Pielou指数: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  相似文献   

19.
基于群落调查方法,对巨尾桉林下植物进行群落学分析。结果表明:巨尾桉林下植物共有维管束植物57科、124属、154种及变种,以禾本科和菊科的种类占优势;林下植物物种组成较为分散,优势属不明显;种子植物53科划分为6个分布区类型和2个变型,以热带分布科为主;种子植物120个属有14个分布区类型和7个变型,以热带分布属为主,植物区系成分较为复杂。林下植被可分为灌木层和草本层,但是分层现象不明显,草本层植物占优势,偶见有少量的层间植物分布。林下物种丰富度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而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则表现为灌木层>草本层,生境空间异质性及人为干扰活动影响了巨尾桉林下植物组成及分布。  相似文献   

20.
基于群落调查方法,对巨尾桉林下植物进行群落学分析.结果表明:巨尾桉林下植物共有维管束植物57科、124属、154种及变种,以禾本科和菊科的种类占优势;林下植物物种组成较为分散,优势属不明显;种子植物53科划分为6个分布区类型和2个变型,以热带分布科为主;种子植物120个属有14个分布区类型和7个变型,以热带分布属为主,植物区系成分较为复杂.林下植被可分为灌木层和草本层,但是分层现象不明显,草本层植物占优势,偶见有少量的层间植物分布.林下物种丰富度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而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则表现为灌木层>草本层,生境空间异质性及人为干扰活动影响了巨尾桉林下植物组成及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